查看原文
其他

这个时代,人会去到哪里? ——2018全球基础教育年度风向标

李斌 新校长传媒 2019-04-23

12月1日,蒲公英教育智库总裁李斌先生在第五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上发布“2018全球基础教育年度风向标”。以下是根据录音整理的文字。


三天一夜的时间,100多位演讲者,从6岁到80岁,从艺术到技术,从学生、教师到校长,怀着“未来教育是全国、全球所有人共同使命”的共享精神,为我们演绎了在学校教育中,那些和人的生命成长内在动力以及外部环境,息息相关的几乎每一个关键维度。


中国教育创新年会举办第五个年头了。这五年,基础教育领域的变革与洪流,坍塌与重构,已经汇聚成为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行动。全球性的时代巨变中,我们几乎人人都在同一条船上,我们在这个时代人人平等,“在未来面前人人平等”。


未来已来,无人可以幸免。所以第五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全体演讲嘉宾所共同演绎的主题,没有试图引导我们看得更远,想得更多,而是试图努力回到我们自己,回到人的起点,人的需求,人的可能,回到教育人和被教育者生命内在的原始场景,然后安静下来,找个地方坐下,吐纳,呼吸,以饱满的内在,迎接我们注定将“颠沛流离”、不断求变的旅程。


“重构学校——人啊人”,这是一个老话题,但时代赋予了它新的意义。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教育进入了新时代。我们来看看这个新时代代表着什么?


从国家意识层面,我们的培养目标已经从工具本位,转向儿童本位;从强调对社会有用,到开始强调学会完整的生活;从我们过去习惯于为儿童做主,到现在要学会为儿童服务……


从教育方针层面,我们始终要坚持“立德树人”。但决策者和实践者又都渐渐明白,“德”的内涵已经更加丰富,“人”的背景和工业化时代也已大相径庭……


从时代发展层面,我们的课堂正面对一个真实的悖论:越来越有限的时间,越来越无限的学习。当“德智体美劳”在学校教育中必须真正实现“五位一体”……


从个人需求层面,当孩子们的未来已经无法预测,每一位教师就开始告别“以过去的知识教当下的人”,走向“用未来的场景来启动当下的学习”。此时此刻,学校怎么办?


是的,教育人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只有把这些问题回答清楚了,我们才能大声地对全社会说:学校是你必须敬畏的地方,教师是你必须尊敬的人。


我们必须重新思考教师的新角色,校长的新使命,儿童的新未来,学校与学习的新可能……


我们必须成为教育领域的“野蛮人”,强行让我们手中的教育,在这个时代的拐角,向未来拐弯。我们不仅要热烈地欢迎从其它领域打破教育现状的“学校门口的野蛮人”,我们自己也要努力成为“学校内部的野蛮人”。


什么是“野蛮人”?我心中升起的图像是,他们面对注定陌生的旅程,有勇气进入未经开辟的“原始森林”,内心有好好活的欲望,手里有捕获猎物的工具。


我们必须站在未来反思过去改变今天——这样的“野蛮人”,或者说这样的教育人,对这个世界,必须有一种贪婪的读取欲望。所以今年年度风向标的第一个关键词是——


  读  

2018年教育变革者不可不读的十本书



2017年年会,我们建议你读十本书:目的是“放大教育格局”。2018年的十本书,目的是“发现人的可能”。


对教育人而言,这个方向指向两个维度:


珍视生命内在价值的自我管理:包括人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健康与美;


强调生命科学成长的教育行动:比如怎样科学学习?如何系统设计?学生是谁?怎样办学与教学,才是真正的以学生为中心?这就是今年年度十本书的选择取向。


1.《原则》

克服人性的弱点,最好的方式,是按原则行事。这本书告诉我们成功的人生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做一个有原则的人”。你会读到书中描绘的那些工作与生活的“原则”很像常识,又大开脑洞。你会重新思考领导者所应秉持的最好原则是什么,以及这些原则背后的思维方式是什么。


这是一本重塑领导者思维方式的书,并非说教。读完之后合上书,你会觉得封面上的“原则”二字,看起来如此触动与修复我们的内心。


2.《清醒——如何用价值观创造价值》


这本书画了两张图:领导者“心灵顿悟地图”,和组织行为变革的“人类潜能地图”。


作者认为,一个卓越的组织,必须在文化层面建立“超越胜负的成功”这样的集体意识;而要实现这一点,领导者“保持清醒”至关重要。这需要七种素养——


三个性格特质:无条件的责任感、本性的正直、本体的谦逊;三种人际相处技能:真诚的沟通、建设性的协商、完美的协调;最后一个是前六个特质生效的条件:情绪控制。


我认为这是一本非常适合教育人阅读的企业领导力书籍。


3.《真原医》


无论是教育人本身还是学校里的孩子们,我们越来越不能离开身心健康谈教育。这是一本被好几位大学校长推荐的书,被誉为21世纪最完整的身心整体医学。


作者很牛逼:简单来说就是顶尖的天才科学家+东方文化研究者。


内容简介,三句话:一、身、心、灵的全面医学;二、中西医合璧的整体疗法;三、倡导并指导我们从饮食、运动、呼吸、观念与情绪管理各个方面改善健康。


为什么第一次要在教育年会上推荐一本医学著作?因为对教育和教育人都太重要了:我们必须开始以顾及身心健康与生命平衡的方式,来对待自己、对待教师,教育学生,而不是只把焦点仅仅偏重在未来的工作与市场。


4.《谈美》



本来想推荐一本创造力培养的书,深思熟虑后,推荐了朱光潜先生的《谈美》。


朱光潜先生说:要求人生净化,先求人生美化;他说,人该如何跳出只懂借党忙官、追名逐利、沉浮得失的名利圈呢?只有进入美感的世界,才能超乎利害关系而独立。


他说,我们该如何办一所真善美的学校?最智慧的入口是“以美为旗”,因为科学精神、人文气象、道德良知的生成与抵达,必须依赖美而归于美。


他说,追求美的人,就会追求让生命成为美的艺术,让每个人的生命史成为自己的作品。这样的人,才是从灵魂深处拥有创造力的人。


强烈推荐这本书和你的精神世界结盟!


5.《科学学习——斯坦福黄金学习法则》


当我们必须展开终生学习,教育工作者必须走向“学习行为的研究与设计者”,这是一本对大家最有策略参考价值的“科学学习”读本。


关于学习,上一年度我们推荐的书是《如何学习》,从脑科学实验的角度出发告诉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学习”;而这一本书是这个题目的精进版,是“如何学习的操作流程”。看看本书目录就会知道它的价值:26个章节,26个字母,26种学习方式,我们全都知道,但也许我们从未如此完整设计过学校里的学习。



6.《设计颠覆一切》



同样连续两年推荐关于设计思维的书。也是对上一本《设计思维》的深化。前者主要是帮助大家认识、了解、掌握设计思维这个工具,这本书则是以设计思维与设计为基础,改进管理实操,去创造性地管理一所学校的课程产品与品牌价值,为学校进化提供真实的创意突破力量。


7.《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



每年都希望推荐一本经典阅读,今年我们推荐大家读20世纪最伟大的法国儿童认知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的《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


认识你的学生——这个问题正是因为皮亚杰,才成为教育界万众瞩目的里程碑问题。


皮亚杰用毕生精力研究“儿童是如何思考的”,“儿童是如何知道的”,对教育科学的进步与学校教育改革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


正是基于皮亚杰认知发展心理学对儿童智力发展的崭新认识,于是全球教育从传统中诞生了一股清流。我们才知道,儿童时期是一个不同于成人的特殊发展阶段,儿童的智力和道德结构与成人不同。所以教育的使命才从提供知识,转向为发展思维;教育的目的,才走向找到适宜儿童发展的环境和方法,为不同的儿童提供差异性的学习。

   

8.《第五项修炼——知行学校》



如果未来一年你只有时间精读一本书,我的建议就是它。


无论校长、老师、学生,还是家长,每一个时代的人,应对挑战与困境的唯一出路,就是学习;而最有效的学习,就是“基于共同愿景的团队学习”。在我看来,这本书指明了学校教育突破局限、挖掘潜能最有效的道路。


知行学校,是指一个以学习为宗旨,如同生命系统一样的学校。简单来说就是教育领域的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在学校里,它包括什么?如何搭建?如何运行?将抵达哪里?本书有详尽的描述,是我个人最为偏爱的一本书,准备详读两遍。


9.《为孩子重塑教育》



去年出版的被上次年会推荐遗漏的书。对当下教育体系最为深刻的反思,对未来教育最为贴切的展望,对学校从培养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评价体系以及学校构建最为合理的分析、想象与设计。


最触动我的部分包括:用计算机改造数学课堂、搭建以沟通为目的的语文教学,以及几乎对每一门学科具体该怎么推进,都有详细可行的大胆设计……认真读了这几章之后,基于其中所描绘的未来教育的可行性,我决定慎重地向你推荐这个并非今年出版的书。


10.《生命3.0》



按惯例,还是要推荐一本超乎我们认知与想象的书,夯实我们对人类未来的理解。


人工智能作为这个时代最大的变量,究竟会推动世界走向哪里?《生命3.0》是迄今为止对人类这个特殊生命的未来,最酣畅淋漓的研究与想象,并提出了一个超乎所有人预期的认知,人工智能对地球乃至整个宇宙而言,不是人类制造的机器,而是一种全新的生命阶段。


因为这本书给生命下了一个定义:可以自我复制的信息处理系统。


而作为这个超级生命的创造者,我们及我们所培养的人,必须是一群对人类友好、爱护,期望改善世界,并且对什么是最好的世界有准确而清晰认知的人。


我想,这就是今天学校教育最重要的功能和意义。


这是年度风向标的第一个字,“读”。第二个字:



  看  

新的教育趋势正在推动学校怎样重构?


2018教育创新发生了什么?教育研究与实践者面对基于未来的教育都讨论了什么?我们来梳理一下:


这是2017年底中国教育创新年会发布的“未来学校新基因”——



这是今年3月山东省教育厅原副厅长张志勇老师对“未来学校”的特征描述:




这是华东师范大学袁振国教授对未来学习的特征描述,未来学习的八个趋势:



这是中国教科院未来学校实验室曹培杰主任未来学校的特征描述:




这是《新校长》杂志12月刊即将推出的“全球基础教育年度观察”:



这是地平线报告高教版发布的高等教育进步六大趋势:



内容很丰富,会后PPT也将分享给大家。用一句今年最振奋人心的话结束这个部分:《人类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在一场演讲中说:21世纪全世界最重要的产品不再是工厂车辆武器,而是人体大脑思维——所以世界的重心,将逐渐从跨国公司转向那些真正杰出的学校。


所以对学校教育的研究,以上都只是最初级的开始,一定会有更多智慧的大脑,开始进入让我们在座每一个人痛并快乐着的校园。


此情此景,我们必须要——


  想  

人怎么办?学校怎么办?


中国教育创新年会2018基础教育年度风向标,我们回到对人的思考,对学习者的建议——教育人和受教育者面向这样的未来,这样的教育,究竟该怎么办?


或者我们应该通过怎样的学习,去赢得未来?


我的第一个建议是,走向生态学习。生态意味着关联:人类有了生态意识,才意味着全世界每一片山水、每一个情境、每一个人都与我相关。生态也意味着平衡:人类无法弥补长期饮食不平衡带来的伤害;事实证明也无法弥补长时间精神成长缺失带来的伤害。


人从来就是一个生态的人。所以我们需要“德智体美劳”相融合的学习,需要知识、技能、情感、意义相贯通的学习,需要“身心灵”协调同步的全人学习;需要学科体系与世界万象一脉相承的学习,需要记忆、理解、反思、运用、创造环环相扣的学习……


第二个建议是,实现换挡成长。这个时代人对这个世界的学习已经加快了,而且仍在主动或被动地“加速度”:1岁熟练使用IPAD、3岁背诵唐诗三百首、七岁开始设计课程当老师……这些在今天都已经不是个例。在同样的时间段,比如小学六年,原来我们只需要完成小学课本的学习,现在我们从知识,到技能,到思维,甚至到想象与创造,才算完成学习;过去的学习只在教室就差不多了,现在要走进生活,甚至进入工作实景,去真实地解决问题……


教育人怎么办?简单而言,就是要认可孩子们已经“换挡”,并主动设计学习内容,协助与推动孩子们实现“换挡”。


第三个建议,追求学以成人学以成人,就是学成最好的自己,而不是成为个体私欲的奴隶,或者社会组织的工具,或者完美无缺的圣人。


这样的人,有缺陷,也有美德;有自我,也有大我;有家庭,也有家国;见众生,也见天地;立己,也达人;明道,也优术;理解传统,也面向未来;善用工具,更超越工具;追求利益,更追求意义……


请注意,我回避了真善美三个字。因为只有这样的人才真实,学校致力于培养这样的人才现实,教师才不会被抬上神坛,儿童才不会被完美要求。


第四,引导潜力奔流。我们一直主张,教育要“从煤矿时代走向脑矿时代,甚至心矿时代”,说的就是挖掘人的潜力,才是应对未来挑战的最好手段。


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就是前者可以实现潜力不断开采的进化。所以数十万年后,动物还是那个动物,人却不再是那个人。其实同样背景的人,数十年后完全不同的人生,也同样注解着我们身上关于潜力这个特质。


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儿童身上潜藏着四种潜能:语言和社交潜能;动手制作的潜能;研究和探索的潜能;艺术的潜能。当然我们知道远不止这些。所以学校需要营造适宜的环境,帮助每个人重视自己的潜力,重视自己心智土壤的构造,兴趣与优势的发现,身心协同的成长;对于教师也是如此,学校帮助教师专注研究,营造环境与文化让整个团队进入“教育的心流状态”,老师们的潜力就会涌现,三五年就会成就另一个职业人生。


第五,学会创造无限。这个大家容易理解,需要强调的是,只有创造才能真实而持续地学习,就好比生命的基本原理,输出才能带动输入,热爱生活才会去学会生活。所以无限的创造,才能帮助我们无限、有趣而持续地学习。所以一个学习者,设置能挑战自我的“创造”环节,是保持学习动力和学习意义感的最好方式。


第六,攀登意义高峰。我始终认为,意义感才是一个人精神的家园,而且并不是只有饱经沧桑的人才会追寻。我们必须认识到,人生成长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动作,每一场学习,背后都有意义之光的照耀,把它清楚地展示给学习者,展示给教育工作者,才是人生自主发展永不枯竭的动力源。


学校怎么办?


学校要更加饱满。


简单来说学校要由“单一功能的细胞组织”,走向“多功能协同的细胞集群”,并逐步走向“功能整全的生态助长系统”。从哪一个“细胞”开始生长,都必须思考如何抵达完整的生态。


我们要从人的身心灵层次、学校的环境机制技术平台视角、学习的内容与方式,成长的科学伦理美学等维度,反思与重构学校教育。


教育要实现连接。


连接是这个时代的问题源,也是这个时代的动力源。我们如果不去实现好的连接,就会面对坏的连接。我始终认为,所谓教育,无非就是把成长的问题能够解决问题的人与资源相连接。所以,今天的学校必须实现“连接改变教育”,必须开始从互联网、物联网的启迪中思考“教联网”的问题。正如昨天北大附中刘慈航先生带给我们那张图一样。


而且我相信,教育问题解决方案的专业分工,将成为教育领导者的常态依赖。所以我们今天就得习惯它,就得布局它,就得扎到最深的现实中去,去发现问题,并通过专业分工、自愿分工、研究分工、技术分工的连接,解决问题。


这就是今年的年度风向标,这些内容与观察没有试图把你领进一个新天地,但尽力描绘了一份教育当下变革的新地图。


它的潜台词是:未来很长,别失望,别慌张,别恐惧。相信人的可能!


谢谢!


(李斌,蒲公英教育智库总裁,《新校长》杂志总编,本文为其在第五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上发布的“2018全球基础教育年度风向标”。)

   特别关注   

钱志龙:你知道吗,全世界的学校今天在如何进化?

倪闽景:什么样的学习方式能深度吸引学生?

李斌:学校里,人是怎样不见的?生命该如何在场?


责编丨李丹

如果您没能来到现场

也可通过教育服务线上平台——新学习APP观看或购买U盘观看视频哦!


识别 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