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失败的“宽松教育”到更失败的“严紧管理”

何捷 新校长传媒 2019-04-22


第 047 篇


对于严紧管理,一线教师的诉求并不复杂,也很本分,其实就是让学校的管理有章可循,不随意,不被人的因素影响太多,不会因为管理者水平而有太大的变化……


被公开承认“失败”的宽松教育


一条消息总是被有意无意地忘记:

2016年5月,日本文部科学省大臣宣布日本结束推行了长达三十多年的“宽松教育”。

要知道当时,我国各大媒体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关注。《光明日报》《环球时报》《中青在线》等主流媒体接连刊文,用“四大‘苦果’”或“三大‘恶果’”等评价“宽松教育”。

不过很快,我们又关注别的了……

但的确,日本承认“宽松教育”失败了,而且是官方、官微、官网等公开声明,说得那样彻底,毫无悬念,绝无遮掩地承认失败。

据调查,在以行政力量主推的三十年宽松教育时代,日本学生学力下跌;引发了教育不公平;导致中产家庭教育负担倍增;削弱公立学校竞争力;养肥了私立教育机构……看来,一切导致社会问题的原因,都可以归罪于教育。

于是,日本政府公开说“我错了!”“对不起!”“一切重头再来!”

回过头来看看我们周围,学校或区域的教育教学改革,从来没有失败的。哪怕:眼睁睁看着学生的学力不断下跌;活生生看到教育的不公;明明白白地因小孩的学习背负着仅次于房贷的负担;心甘情愿地养肥了一家家让人敬畏的私立机构……

请不要以为这是轻而易举的,所有的成功都不是偶然,因为此类教育改革,大多热衷于对“洋”字的天然挚爱,不断告诉大家:我们是有“洋背景”的;我们占着是“洋理论”。就像打球要外援一样,有的干脆请来“洋援外”坐阵……

可如今,日本自己说“宽松教育失败了”。那些引渡回来的教育理念,怎么办?

没事,转身一变,开始崇尚与宽松截然相反的理念——严紧。好多地方又变调说:看,我把教师管得严,我把学生看得紧。确保教学质量!

此类,就是我们今天要谈的“严紧教育”——又“严格”又让人“紧张”的教师管理,真让人不安。

当严紧管理变成全新“教师生态”


我走访了不少学校,明显感觉老师在这样的严紧管理下疲于应对,忙碌而盲目。而更让人担忧的是,逐渐地,严紧管理成为一种全新的“教师生态”。

严紧,确保“优先”与“突发”。

一线教师,无法回避的是行政指令的优先性与突发性。

请不要以为每天去上班是做着“课程表”中的事,只要你到单位,一切皆有可能。突然一个行政指令,在你端起杯子还没喝下一口茶时降临,把你的课间时光击碎。

你必须毫无怨言地接受,其一,你已经习惯;其二,你必须重视,这些突发的任务自带“鸡毛信”,都是十万火急的。否则不会这样毫无预兆地来袭。

严紧,应对“各口”与“各项”。

学校的事务分工越来越细,“口”变得越来越多。每个“口”都有绝对重要、不容忽视的“项”。一句话,教学无小事,谁都得罪不起。如同大树一样,层层传导,开枝散叶,最后在每一位教师身上得到汲养。

一线,成了真正的加工生产线,各口为完成各项任务,紧锣密鼓地生产漂亮的材料。如:维稳、文明、生态、街道综治等工作,频繁出现在教师的工作之中,起初还怨声载道,如今见怪不怪,因为已经成为常态。不做不行,还要做好。各口都有严紧而铁面无私的首领,等着收集后再往上提交。

严紧,创造“全能”与“完人”。

很难定位如今的教师到底是什么?不仅要会教书,还要能干保育员,且责无旁贷地兼任安全员、心灵导师、协调员……

全能的超人形象之后就是全责,对一切参与的事负责。当然,有些明显无法承担的责任,也要在责任的划分上,牵扯出说不清道不明的瓜葛。

除了“全能”之外,严紧之下的教师必须是“完人”。

能与家长密切配合,友好沟通;能奉献社会,服务他人;能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能拥抱阳光,永远开朗……既要爱岗敬业又要无私奉献,既要传承文化又要进行创新,既要学识渊博又要品格高尚。这些严紧的要求,对教师构成了一种无形的、弥漫四周的压力。

原先,教师还陶醉在 “春蚕”“蜡烛”“春泥”“工程师”“园丁”的比喻中,如今干脆自喻“居委会大妈”或“保育员”,以免因角色冲突与期待过高等矛盾,再次引发社会文明进程中的一次舆论围剿。

严紧,退守“职称”与“岗位”。

如此状态下,还有很多人希望进入教师队伍,不怕受苦。来后,感觉苦的,也只是说说而已,真要走的人很少。而且,为了保住岗位,为了不断在职称上进取,还能在已然极限的状态下,继续压榨出自己的潜能,完成一项又一项和自己相关的任务。注意,此时,基本上都和自己有关系了。严紧管理,似乎到了这个方面,趋于人文。

实际上呢?

例如各种突如其来的业务进修,一定要参加,只要不参加,就无法晋级;各种考核,务必争先评优,只要一年落后,可能一辈子落后。

严紧管理,就是要区分出先进和落后,并在三六九等的分化竞争中促进每一个人寻求上进。在这个方面,可以管得举重若轻,不费吹灰之力,因为这关乎到教师个人的切身利益。

“严紧管理”的危害比“宽松教育”更大


我只能说,这样的“严紧管理”,可能带来比“宽松教育”更大的危害。原因很简单:教师是专业技术人员,有必须的知识基础、行业标准、伦理规范和入行资格。且从学生学习角度看,应有不被打扰的教学权益。

当社会、家庭、专家、行政力量,甚至任何一个社会人士、舆论媒体都能够触及教师工作,都能质疑教师职业水准,都能影响教师自主从教时,教师的尊严几乎荡然无存,职业也就完全崩塌。

当严紧教育管控了教师个体的所有弹性空间时,你就应该不要再奢求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了,更重要的是去顾及严紧之后可能出现的情绪上的彻底崩溃。

与其这样,我们更期待的是宽松教育吧。至少,“宽松”的理念值得迷恋,宽松和紧张之间的平衡,可能就是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也许,我们需要的是面对现实,承认错误的勇气吧。

“严紧管理”下,请听听一线老师的诉求


严紧管理,出发点是好的,但至少在这几个时间段中还教师以时间。一来歇口气,二来确保其在职在岗期间,能真正做个称职的“专业技术人员”。

其一,没课的时候,让老师安心备课批改作业、业务进修、读书,都是耗时的活,而且没人可以替。教研时间,就让老师好好教研吧。再紧急的任务,也不能以影响教学质量为代价。

其二,放假的时候,让老师安心休息喝茶、修整、打理自己,都是生活的需要。再重要的任务,也只有休息好了才能完成。

临时生成的任务,当然要完成,但不要以定点、定时、定量、规定死了的方式督促完成。道理想想即明白:原本就是教师的休息时间,被任务占用,布置任务的人真该客气点,决不能简单用“态度不端”来衡量。

其三,上课的时候,让老师安心上课。不要随意占用课时来完成任务,这点不用多说,因为原本“按课表上课”就是最大的规定。可如今真有点以“小”欺“大”的感觉。这一条,只不过是回到初心而已。

看出来了吧,对于严紧管理,一线的诉求并不复杂,也很本分,其实就是让学校的管理有章可循,不随意,不被人的因素影响太多,不会因为管理者水平而有太大的变化……想起一线教师退休的时候,怎么会那样轻松和欢欣鼓舞?也许就是找回自我,拿到属于自己的时间了吧。

至于“宽松教育”,日本政府实验三十年都宣告失败了,我们怎么会再盲目跟进呢?一线教师,是有底线的。

只有一个问题,我还想不明白:在日本东京机场,我看到几乎全体的引导员都是退休的老人担任,而在我身边,退休后的教师,最大的乐趣就是带孙子、读老年大学。其中的差异,欢迎大家留言探讨……


特约作者

何捷

福州教育研究院小学语文教研员

全国首届十大青年名师


本文为“新校长传媒”独家稿件

欢迎朋友圈分享和底部留言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新校长传媒”投稿邮箱:2594889720@qq.com

期待您的精彩分享


 更多“专栏”文章 

“我们害怕下课”:学生成为评价课堂的第一权威后

唯有自我革命,教师生命才会不断丰盈

青岛二中校长:从平台到机制,如何塑造教师持续发展动力?


责编丨王艺


 你的专属精品教育生活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购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