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盲、茫:一线教师认知成长的困境,如何破解?
引言:
教师:游主任
性别:男
执教年限:超过十年
游老师成为我徒弟只有几个月。在这段时间,我指导他做的不外乎:阅读教育教学类书籍、备课、设计教学、参与公开课。同时,我将一本书的编撰工作交给他,与另一徒弟合作完成。游老师和我生活在同一城市,一个月能见一两次面,交流学习心得,调整书稿撰写进度,检查项目完成情况。
今年3月底,游老师和我见面,谈了近段感受:“最大的感慨是时间不够用,以前那么多时间好像统统浪费了,这十年我到底做了什么?”我问他:“如今的时间,你用来做了什么?有什么不同?”他说:“首先,岗位上的事是职责,肯定要做,还要做好。其次,师父交给的任务是兴趣,做了很值得,做着做着,发现自己进步了。再次,做有难度的事是挑战,通过自学克服困难,收获成长。”
游老师是某校教导处负责人,工作十余年,应对常规工作游刃有余。不过,他之前的个人认知停留在借助旧经验,从事老工作的层面。如今感觉时间紧凑,“像个新手一样”,说明他的认知正在变化,正在成长。
根据游老师的经历,我总结了他的四个关键要素:
1.有人指引。例如,拜师学艺;
2.亲自实践。例如,参与备课、设计、执教等;
3.与人合作。例如,协作写书稿;
4.项目达成。在完成项目标的过程中主动学习。
教师:林老师
性别:男
执教年限:接近十年
十年是个临界点,也是认知迷茫期。林老师在省会城市一所名校执教8年,是骨干中坚。2018年初拜师入门。刚入师门,我就发现林老师喜欢武侠,还指导学生创作武侠小说。于是我们合创一部作品,前后共用一年。第一部成功后,我们进入第二部的创作,出版单位给了三个月创作期,林老师也进入“炼狱”模式,每天睡四五个小时。
在第一部和第二部联合作品创作期间,林老师还获得省会城市的教学现场观摩赛一等奖,位列总分第一。这是他从教近十年第一个正规赛事大奖。今年2月,我给他布置了一个全新任务——语文桌游课题申请,又是一次全新探索。
课题申报虽然是根据他的特点而设计,但同样需要阅读大量书籍,整理已有文献,寻找理论依据,还要组织团队合作开发适合于语文学习的不同类型的“语文桌游”。一个月后他告诉我:“原来只知道桌游好玩,没想到融入语文有那么多讲究。本以为畅销书也出过,奖也拿过,算有些底子了,一经手发现什么都不是,八九年老师白当了。”
总结林老师的经验,和游老师相似的有四条:有人指引、亲自实践、与人合作、项目达成。林老师还多了一条:挑战极限。例如:每天睡三四个小时,赶书稿,书写在自己的陌生区域。
教师:高老师
性别:女
执教年限:三年
年轻的高老师入职三年,入师门也三年。我指导她所做的,多是学习如何上课,如何设计,如何制作课件,如何写论文。虽只有三年教龄,但其研学成绩特别突出:论文发表了三篇;在执教第二年就获得“一师一优课”项目的“教育部级优质课”;执教第三年就在省会城市执教面向全体的岗位培训公开课。要知道,这样级别的公开课,没有十年教龄打底,教研部门是不敢轻易让老师尝试的。
不仅如此,三年间,我还带她去广东、湖南等地执教大型公开课。今年3月,高老师与某出版社签订协议,与我合作出版专著。同时,我还交给她一些书籍的整理与出版项目,让她组织教师共同参与。每一件事她都做得有条不紊。
从高老师身上依然可以看到一线教师提升认知的四个要素。
看完三个案例,我想阐述一下关于教师提升认知的瓶颈、属性、路径。
行政中层教师,瓶颈在于“忙”
三个案例各有代表。游老师代表教师中的“中层行政”。这类教师特别忙,忙到没有发展。由于忙于行政事务性工作,他无法静心阅读,学习,更谈不上主动上进。他们看起来也在发展,却没有忙到点子上。毕竟,在关乎教师个人的认知提升上,行政事务能产生提升力量的很少。
骨干中坚教师,瓶颈在于“盲”
林老师属于学校的中坚代表。他们的认知提升显著,但也有瓶颈,比如过于盲目。特别是进入职场大概五年,如果没有得到重用,或者找不到发展方向,就开始得过且过,盲目生长。
此类老师如不加以引导,很可能就此开始混日子。请不要怀疑,他们依然能教好书,也有责任心,更容易得到家长信任,但是,属于他们自己的认知提升,往往停留在“学校毕业”的那一时刻,或者新师培训的那个阶段。后面累积起的只是一些简单经验。新课程改革后,靠着经验教,越来越不靠谱了。
年轻新师,瓶颈在于“茫”
高老师属于新师一类,他们的认知提升看起来更不成问题,刚入职场,充满生气,有使不完的劲儿。不过,问题也许正在于此:什么都要做,什么都很重要,什么都很陌生,什么都想尝试,什么都有可能……正因为路多路广,他们容易陷入茫然,没有什么真正有益的长进。
至于中老年教师,我以为:以中老年教师的职场经验和人生阅历,只要还能爱教育,爱孩子,认知提升多与少,快或慢,不是关键。学生在这一类教师指导下学习,已是天大福分。顺其自然,理应成为最好的成长姿态。
一线教师认知提升的属性
教师的认知提升究竟归属哪几类?弄清楚这个问题,才能有的放矢实现发展。在我看来,教师的认知成长分四个方面:
第一,个体经验。例如如何应对生活,怎么伴随年龄成长而丰富阅历;
第二,社会交往。例如如何与同事相处,与领导打交道,与伙伴合作;
第三,专业领域。例如如何解读文本,怎样设计教学,课堂操作与执行,个别学生的辅导,班级管理等;
第四,宇宙人生。例如形成何种的人生观、世界观、拥有怎样的人生格局,呈现怎样的生命形态等。
一线教师认知提升的路径
我们这里可以给教师提出两条成长路径:“好好生活”和“好好学习”。
先说“好好生活”。
1. 在日常生活中,让个体经验不断丰富。一个对生活有态度,有原则,有爱好,有发展意愿的人,很容易在教学岗位上实现突围,将生活积累转化成教学资源。比如成都的夏昆老师,喜欢电影,喜欢吉他弹唱,喜欢诗词,他所执教的高中语文,能将电影融入课堂,能为学生伴奏弹唱,能带着学生徜徉于古代诗词海洋。
2.在社会交往中,不断实现共赢式成长。与人和谐相处,共赢共生,这样的模式也是可取的。做别人的事,练自己的功夫。一个喜欢与孩子打交道的老师,在师生互动中会显得自然大方如鱼得水。一个做了妈妈的老师,在教学中会显露出母爱的光芒,得到学生的信任。一个与人合作过的老师,更容易成为儿童的学习伙伴。这些社交能力会在教学中发挥无形力量。
3.在思考和学习中,融入宇宙,面对人生。这条路看起来渺茫,实际上会带来教学的艺术妙境。
我执教《鹿角与鹿腿》一课时,有一道辨析选择题:A观点是“美丽的鹿角,毫无用处,实用的鹿腿才有用”;B观点是“美丽的鹿角和实用的鹿腿都有用”。一个小孩选择了A和B。大家大惑不解,而我接受了这个结果。其实,这只是“时空错位”带来的选择。当小鹿没有被狮子追的时候,美丽的鹿角和鹿腿都有用;当它刚逃离狮口的时候,会特别喜欢鹿腿,而觉得美丽的东西一无是处。当教师的宇宙人生观比较宏大,能够包容,相对多元时,答案才会丰富多彩,教学也就更为宽容与温润。
再说“好好学习”。
我们主张教师在专业领域中注重五项基本功修炼,我们称为“五力修炼”。
第一力:课堂表现力。这是所有能力的支撑,体现在教师的言语表达水平上。好的课堂表现力还应通过教师的素养展示,充分激活、诱发儿童学习主动性。
第二力:课堂关注力。课堂中最需要关注的就是学情。如,关注学情的起点,小孩进入课堂前已学到什么,具备哪些知识,达到怎样的水平,有哪些认知储备等。学情不是僵死的,我们关注的是变化的动态,“力”就是应变能力。
第三力:课堂执行力。我的方法跟大家分享——“思维演课”。因为是教研员,教学设计出来后不方便试教。所以设计好后,我会将全过程在大脑中演绎数次,直到几乎看到课堂“真实的场景”,预判各类问题的产生。
第四力:课堂判断力。最明显的就是对学习结果的判断。例如,说得对不对,好不好,巧不巧,妙不妙,对于学生传递信息的及时回应。判断得体,有助于推进教学目标;判断失当,教学就滑向无效的深渊。
第五力:课堂创造力。课堂创造力,建立的是课堂与儿童为人的发展之间的密切关联,是面向未来的生存实力。
▼
“新校长传媒”投稿邮箱:
2594889720@qq.com
你可能会感兴趣
“妈妈, 我的脑子转不动了”:抢跑赢得一时,可能毁了孩子一生……
责编 | 陶小玮
你的专属精品教育生活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