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位特级教师的观影启示录:每个孩子心里,都住着一个“哪吒” | 头条

以下文章来源于人民教育 ,作者郑英


每个孩子心里,都住着一个哪吒,都有他个人的伟大愿望,一旦条件成熟,这个愿望就会激发出惊人的力量,让他们义无反顾去追逐。我们能做的种种,就是为了这个条件的成熟。


《哪吒之魔童降世》是一部笑点、泪点、燃点相交织却毫不违和的影片,片中哪吒不再是正义凛然的小英雄,而是颠覆性出场:大大的豁牙、浓重的黑眼圈、颓丧的表情、“手插口袋,谁也不爱”的厌世脸、时不时来个恶作剧的狡黠之笑……这般模样,无缝对接了熊孩子的人设。


果真,他这次的出场,没有闹海,只有闹心。好在因为种种,最后他实现逆风翻盘涅槃重生。他的成长,给了世人诸多启迪,尤其对于教育。



许多不在乎,其实是最后的尊严守护


哪吒总是满不在乎的样子,懒懒的,拽拽的,油盐不进,软硬不吃。其实他清醒得很,敏感得很。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付出或是努力往往会被他人否定甚至嘲讽,索性以一副无所谓的姿态构筑一道防护墙——不是我要不到,是我自己不要——守护最后一点尊严。


这道防护墙起到保护作用的同时,也阻隔了他与他人交往的通道,所以哪吒是孤独的。


他渴望被尊重、被认同、被接纳,可惜屡屡求而不得。他自编打油诗“我是小妖怪,逍遥又自在”,强装快乐,是否真的自在快乐,只有他自己清楚。


他的不在乎,不过是一种掩饰和自我保护,背后是深深的无助和孤独。有一个细节,哪吒喜欢双手插兜。手本是身体中最灵活的部分,能传递各种信息,将一双传递信息的手插兜里藏起来,为了不让对方看破自己的内心,实质上是一种警惕和自我保护。不在乎,是最后防御和保护机制。


此前,他也尝试过改变,只是在别人眼里,这种改变太小以致肉眼无法发觉,或因成见而被曲解。当哪吒真以为自己是灵珠投胎,负有神圣使命,要救天下于水火,便跟着太乙真人认认真真练习法术,期待一日能降妖除魔。后来他也果真救了小女孩,但世人给予他的不是拥抱的双手,而是棍棒和拳头。


人的颓废和放弃,都是从失望开始的。在付出真诚和汗水后,始终看不到与之相称的结果,便容易使人怀疑付出和收获的关系,进而怀疑自己不可能,最后发现“果真”不可能,于是开始假装不在乎。


现实中也有许多这样的“哪吒”,他们也曾像哪吒一样努力过,但最后丢盔弃甲,用痞气和冷漠来伪装强大。


曾遇见过一个让我想放弃也想放弃自己的“哪吒”,他自嘲“我是垃圾,不,我是垃圾中的垃圾”,这是他最后的防线,抢在别人否定自己前否定自己,给自己最后一丝尊严——这是我自己定义的,不是你们来定义的。


对他,我坚持每天送他回家,以免他在路上殴打其他孩子;坚持每天为他买好早饭,以免他敲诈别人;坚持每天为他讲一个哲理小故事,为的是给他以精神濡染……慢慢地,他愿意去改变。


在他准备改变时,我还事先给了他一点箴言。告诉他,人的改变尤其向好的改变是可贵的,但也常常伴有艰难,期间会经受惰性、挫败、非议等重重考验,每走一步都了不起,因为这一步往往是别人看不见。果真,孩子在遇见艰难时,多了一份淡定和坚定。重重努力后,他成为了同伴们眼里热心的大男孩。


我之所以笨拙地一直坚持,只为一点,表明我对他的在乎。我们在乎孩子,也在乎他们的在乎,便会听见他们心灵的密码锁“吧嗒”一声瞬间打开。




打破成见,才能看得更真切


影片里的哪吒是魔丸转世,自带神力,也自带原罪,且三年后注定遭受天劫。因为出生时是个肉球,且破坏力惊人,这让陈塘关的百姓惶恐不已,将之定义为“妖怪”。凡为异族,皆为妖邪。这便是陈塘关百姓们根深蒂固的观念,这种偏见以强大的力量裹挟着他们,蒙蔽了双眼,也囿限了心灵。


哪吒本是一个天真的孩子,他第一次翻出府门时,不过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当他遇见一个同样不谙世事的小妹妹,便和她一起踢毽子。可当他伸手去触摸世界时,世界狠狠给他以白眼。大人们如避瘟神四下逃散,受大人影响,孩子们纷纷拿鸡蛋和烂菜叶问候他,声声骂他是“妖怪”。


众人的目光和定义,对于一个单纯的孩子,是撕扯不下的标签。在一次一次的倭化和妖魔化之下,哪吒愤怒而又不甘地告诉自己:“你们说我是妖怪,我就做个妖怪给你们看!”满是委屈,还有不甘,这是他对抗世界的宣言,以此宣告自己的存在。


哪吒,“果然”长成了世人定义他的那个样子。


由此可见,真正的魔,不是哪吒投胎的魔丸,而是被偏见蒙蔽光明的心魔。偏见,存于无形,却伤人最深。如申公豹所说: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凭你怎样努力都休想搬动。


影片里,承受偏见伤害的岂止哪吒一人。


申公豹,是元始天尊众弟子中最努力的,本应被赏识,只因他是由豹子精修炼而来,一生得不到认可;龙族,收服深海妖精,本应脱离苦海,只因妖族出身,全族被困于龙宫(实则天牢);敖丙,救下百姓,本应被感恩,只因暴露了龙族身份,瞬间成了众矢之的。


现实生活里,偏见何尝不是悄无声息地主导着世人:假如你没有考取好的大学;假如你年过三十而没成家;假如你没有一份体面的工作……你很可能要承受周围异样的目光。


再看我们的教育,我们何尝没有过因为对一些孩子的刻板印象,而蒙蔽了双眼,带着偏见看待他们,定义他们。


曾遇见过一个破坏力惊人的孩子,这种破坏力带给身边人的惊惧,类似于哪吒,让我苦恼不堪。直到一次去家访,听他父亲一口一个“劳改犯”的叫骂,我才知道他长成这样的深层原因。了解真相前,让我头疼;了解原因后,让我心疼。


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是哪吒是敖丙是申公豹,都曾受过世人偏见的伤;又同时可能是陈塘关里的一庸众,带着偏见伤过人。我们不必甩锅给陈塘关百姓,因为他们并非始终怀着成见和恶意。只是力量弱小的人,在遇见不安全因素时,本能选择自我保护,而无意中放大潜在的威胁。


每个人,既定义别人,同时也被别人定义,当我们都带着偏见去定义别人,便注定同时被别人的偏见所定义。


君不见,舔犊情深的李靖,他深爱自己的儿子,却在敖丙前来救了他们一家时,他依然上去扯掉敖丙的头蓬和面罩,让他的龙族身份暴露于当庭广众之下而被声讨,这是否也是一种成见?


爱,看似柔弱,却有种神奇的力量


哪吒是不幸的,深深孤独,但他又是幸运的,有无条件爱他的父母。


先看父亲李靖,不多言辞,不苟言笑,甚至有点古板,像极了中国父亲的大多数。李靖将哪吒关在府中,保护哪吒免于受外界的伤害;他上天庭苦求改天换命符,以便在哪吒遭受天劫时,用自己的命换儿子一命;他知道自己只有两年,而哪吒的路还很长,于是谎称他是灵珠转世,肩负斩妖除魔的使命,造福百姓,“哪怕不能看你长大,也想为你铺好未来的路”;在哪吒魔性发作时,他第一个挺身而出,用双手抵住儿子的火尖枪,既为救百姓,也为儿子减轻罪孽……


他自始至终都在斡旋,他接受注定的天劫,又教导儿子“别在意别人的看法,你是谁,只有自己说了才算”。


再看母亲殷夫人,更是天下慈母的典范,传统又现代,持得了家,降得了妖,在世人面前强大,却把所有的温柔展现在儿子跟前。


在哪吒出生时因天生的毁坏力而被视为妖怪,要求处死,对此,殷夫人不顾产后的虚弱,疯狂冲出来护住哪吒;因为忙于降妖,没能更多陪伴,为此她深怀愧意,穿上盔甲陪哪吒踢毽子,纵然被踢得遍体鳞伤,她依然快乐满足,因为哪吒快乐;作为母亲,她懂得儿子,“你瞒得过别人,瞒不了娘,其实娘知道,你是希望大家认可的,对吗”,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在李靖夫妇眼里,哪吒是他们的儿子,不是任何其他,所以选择无条件爱他。即便只有两年,也要带他们的吒儿看尽世间繁华。他们始终信任儿子,信任是对受伤时最好的良药,当一个人能被信任,便愿意表达温柔和爱,更愿意变得更美好以不辜负。


种种都是爱的具体诠释。哪怕全世界都与你为敌,有父母无私的爱,并坚定地站在你身后,你就能撑下去。


爱,果真有神奇的力量,如阳光,一落到哪吒心灵的枝头,那些枝叶便会生机盎然起来。正是这种无条件的爱,唤醒了那个假装自己是妖怪的孩子。


两年后,当陈塘关面临劫难,哪吒挺身而出,顶起那座冰山,那一刻,是父母播下爱和良善的种子在破壳成长,匡扶正义,拯救天下。佛魔一念间,若没有父母的种种,只怕差那么一点点,结局就可能要改写。


在最后告别之际,哪吒满怀不舍地对父亲说,“我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和您踢毽子”。看似乖戾的哪吒,内心深处也有一块温柔的地带,这是父母用爱耕耘出的柔软心地。


如果教育中,面对一些误入迷途的孩子,我们也能在心灵上再走近一点儿,多一点儿关怀,多一点期待,他们心灵的天空就可能会多一点儿晴朗。“一个最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轻易被打动,也最能识别善意。”


爱,看似柔弱,却不可战胜。


真正的爱,是让孩子做自己


哪吒和敖丙,同是天涯沦落人,都是对方唯一的朋友,都在孤独中艰难成长,一个被排斥到疯狂,一个被压抑到绝望。但不得不说,哪吒比敖丙幸福多了。


先看他们的老师——


哪吒有个本领高强又亲和力爆棚的老师太乙真人。老师教法术是其次,重要的是开心,妥妥的寓教于乐。这个老师,生性乐观,总是耐着心不断变换教育方式,以寻找最佳的方式帮助哪吒实现最优的成长。


而敖丙的老师申公豹,因为老师对自己的不欣赏而心怀怨念,成了一系列不幸开端的始作俑者。一个怨念深重的人,当了老师,多半消极或是严苛。他对敖丙严加管教,每天有严格规定的功课和作业量,妖族是不会被认可的,所以要杀掉不承认你的人,只要能成功,可以不择手段。


再看他们的父母——


哪吒的父母前面已细述,现在看敖丙。敖丙的母亲没有出场,很有可能母爱的缺失,那就看他的父亲——龙王。龙王时时告诫儿子要忍辱负重。他告诉敖丙,在魔丸入魔而大开杀戒时,趁机建功立业,以得到天庭的认可,让全龙族逃离龙宫这个“天牢”。


龙王不爱儿子吗?当然爱。如果不爱,他不会忍痛挖下自己身上最坚硬的龙鳞,并汇聚全龙族最坚硬的龙鳞织成万龙甲,护儿子平安。只是,这样的爱太沉重,“我给了你这么多,给了你灵珠,给了你万龙甲,你的命,不只是你自己的。”万龙甲,是保护,更是枷锁。


虽然敖丙是灵珠转世,天赋异禀且勤学苦练,是乖巧懂事的好学生,但他的这种乖巧和懂事反倒格外让人生疼。他没有选择,只能负重,某种意义上,只是一个工具。


最后看看这两种爱的区别——


为了封印哪吒的魔性,他被戴上了乾坤圈;为了守护敖丙的安全,他被披上了万龙甲。哪吒的乾坤圈,看似束缚,实则是保护;敖丙的万龙甲,看似保护,实则是束缚。这就是两者之爱的本质区别。


最后的结果是,哪吒得到的爱,改变了魔丸属性,敢于做自己;敖丙得到的爱,改变了灵珠属性,失去了自己。直到哪吒大声吼出:“我是魔丸,你一个灵珠,比我还怂吗?”敖丙才放下对妖族身份的成见,做一回自己,与哪吒共同对抗天雷。


爱的方式不同,成长的方向便不同。真正的父母之爱,是让孩子做自己,追逐他自己的梦想,焕发他自己的荣光。



让孩子做自己,才有成长的无限可能


哪吒曾深受偏见困扰,尝试种种努力去改变,向世人证明自己。可不论他怎么努力,依然被定义为妖怪。“那我干脆做一个妖怪给你看”,这是他妥协于世人的偏见。


如果你信了偏见,认了命运,你便会一生活在他人的目光之中,你的力量也会深受局限。不敢做自己,是在精神上给自己设限,这才是真正无法逾越的障碍。当一个人退到不愿超越自我的界限时,他就会为不作为找出种种借口。


直到他明白父母老师为他所做,才恍然醒悟,原来真正的强大,是勇敢做自己;真正的强大,是保护自己爱的人。于是,他选择遵从己心,和自己和解,和曾经排斥、敌视过他的人和解。


此时的哪吒,用自身力量去冲破世俗偏见的牢笼,不再强求世人认同,不再刻意证明自己,而是“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才算!”


那一刻,他找回了自控的自信和力量,是心灵上的主动成长,真正意义上的成长,是在施展力量的同时懂得自我约束。


那一刻,他才真正发挥神力,脚踩风火轮,臂绕混天绫,手执火尖枪,在烈焰中变出三头六臂的模样,凭一己之力,托起即将毁灭陈塘关的冰山。


最终,他克服魔性,拯救了全城百姓。他撕碎换命符,孤身赴死。这样的义举,在拯救世人的同时,也实现了一次自我救赎,让自己的身姿,站立成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


他的朋友敖丙,本来一直活在全族的寄望里,直到被哪吒那句“你是谁,只有你自己知道”唤醒本心。这一刻,他才是真正的灵珠,活出了自己。


人无法选择出身,于是许多人把庸碌归于命运的不公。《哪吒》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是命运的导演,也是唯一的主角,一生如何演绎,全凭自己。无论面临怎样的困境,我们仍旧有选择的机会,选择做怎样的自己。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个个生动活泼、各不相同的人。假如教育人能尽自己所能去唤醒他们,鼓励他们做自己,为他们打开精神开阔的视界,那么每一个都有成长的无限可能,他便愿意自己奔跑,哪怕路边没有掌声。



“新校长传媒”投稿邮箱:2594889720@qq.com

 你可能会感兴趣 

从一位小学生研究160件文具后出书,看日本多重视孩子的自由研究能力 

作为教师和家长,这些简明的教育常识应该知道

《银河补习班》都开设了些啥课程?


来源 | 人民教育(ID:irenminjiaoyu)责编 | 陶小玮
 你的专属精品教育生活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报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