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赢在中层:学校管理的“四梁八柱”怎样真正立起来?︱头条

李斌 新校长传媒 2019-11-22

李斌 蒲公英教育智库总裁《新校长》杂志总编


蒲公英教育智库第三届学校全方位领导力主题峰会,于2019年8月15日在郑州金水区艺术小学启幕。此次峰会邀请了20位对中层管理有着一线实践经验的专家,聚集了800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学校管理者,围绕“决胜在中层”的四个关键实操维度,探讨如何在学校培养“真正的中层”,以及组织结构如何为中层赋能。


8月15日上午,蒲公英教育智库总裁李斌为在场嘉宾分享了《拓展维度,聚焦一线,赢在中层》的主题报告。



一所学校里的九个故事


我的分享从发生在一所学校里的九个故事说起。


这九个故事,发生在我当年从事教育媒体工作所采访的第一所学校里。作为学校教育领域的新人,这场采访给了我难得的初始信心——原来教育真的很美,真的可以像这所学校一样“玩出价值”来……


故事一


2004年2月14日,蓝继红校长在教师大会上发表了自己在草堂小学的第一次演讲。演讲的内容特别有高度,就是要把这样一所城乡结合部的小学,办成一所“有文化、有诗情画意、有教育特色的学校”。演讲完毕,台下的老师们哗哗哗地鼓掌,但人人都听得出来,那是礼貌的掌声,不是参与的热情。


蓝继红很快就发现,自己在这里享受着相敬如“冰”的待遇——大部分老师都喜欢平静安稳的生活,他们不喜欢波澜起伏,不喜欢有人去打搅;他们“很田园”,有一种骨子里的松散。他们对于新校长的新规划、新打算持保留的态度,“有理有节”地配合,不主动请缨,也不坚决执行。


来到“草小”之前就有人提醒蓝继红:你要做好艰苦的准备!但直到此刻她才知道“艰苦”的概念是什么:“就是你觉得你浑身都是劲,想往前走,却发现几乎找不到同路人。”


故事二


新官上任点不起火,她不得不自己策划一些改变。首先是去周边幼儿园召开家长座谈会:一面动员招生,一面推广品牌。结果可想而知,家长们“毫无浪漫主义情操”,对这个停留在口头上的“未来著名小学”始终兴趣不浓。


她开始找一些新概念,比如“要让成都人都知道草堂小学”等等,希望以此来调动老师们的激情。但这些想象中“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美丽口号,后来连蓝继红自己都觉得“太玩概念了”。


“然后我就开始抓教学质量,想一下子让这个学校的质量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成为一个了不起的学校。”只是,很快蓝继红也放弃了这一计划,因为她发现抓教学质量是每一所学校的常规工作,“草堂小学要在这方面一鸣惊人,想想觉得做不到。”


半年之后,蓝继红校长感到自己很失败:老师们不仅没有与她更亲近,甚至还多了一点反感,几经折腾,学校的社会关注度也并没有提升。


和很多走上这个岗位的人一样,玩了几招“花架子”的蓝校长成了“孤独的领导”。


故事三


中国的校长们大多强调学校管理要“由内而外”,先改变老师的心,再改变学校的环境。蓝继红觉得不好操作,她决定“由外而内”,从改变老师的外在形象开始。


草小是一所城乡结合的薄弱学校,有部分老师来自乡村。所以蓝继红首先拿出“小女人”的看家本领,从他们的穿着打扮、站立坐姿,以及教师形象的基本规范着手。


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改变人心的做法举步维艰,改变外在形象的做法却大受欢迎。请一些专家来学校给老师们设计怎么样衣着配搭、站立说话才有风度气质,老师们分外喜欢,蜂拥而动。一夜之间,姑娘小伙们与蓝继红就拉近了不少距离,因为爱美的蓝校长绝对是这方面的高手。


直到今天,“草小教师必须美美的”,已经成为这所学校全部教师的自我定义。


故事四


“冷峻”和“冷艳”是当代社会的男女通病,读书人成堆的地方尤其“病”得厉害。


蓝继红很快就领教了。她来到一个教研组布置工作,从头到尾,所有的表情都木然呆滞,没有一个人给她笑容,“冷”得让人发抖。她停止布置工作,将组长请到自己办公室,半开玩笑半当真地说:你太吝啬了!对方莫名其妙:我怎么了?!蓝继红说:我又不要你的钱,又不想把你怎样,我也不欠你什么,你咋就一个微笑都不肯给我呢!


组长顿时僵在那里。她接着说:我在你们那里站了几分钟,觉得自己好尴尬,我佩服我是一个勇敢的人,才能在你们办公室站下去。那么其他人敢来你们这里吗?你们就给人这么一个印象?组长越来越不安:哎呀,怎么会是这样的!要改要改肯定要改!蓝继红说,这样吧,你是一个大姐姐了,你去告诉那些妹妹,别这样对人;相互之间也是这样,说说笑话,有点笑声,有什么不好。


然后蓝校长就在全校范围里讲这个故事。她说,我们必须告别冷峻冷艳,走进阳光快乐,走进微笑的世界里头。只有我们彼此包容了,彼此微笑了,才能有良好的工作氛围和课堂,也才能在草小真正实现有温度的教育。


几个月后,冷峻和冷艳在草小成为“过街老鼠”,慢慢地消失了。



故事五


蓝继红在草小发起一个新的活动:“教学深度研究”,即改进上课质量——上得好的发扬,上不好的重上一次,挑战自我。


活动一开始,就被当头一瓢冷水。一位老师反应激烈:不行,坚决不重上,凭什么你说不好就不好?我就认为自己上得很好!蓝继红顿时不知该怎么办,本能的反应就是抓典型“坚决镇压”。但转念一想,如果这样,那我是谁了呢?我就不是蓝继红了。


硬的不行来软的。去请求她重上?或者自己替她重上?她要是不给自己面子怎么办?左右为难,最后蓝继红决定给这位老师写一封信。


掏心挖肺地写了几个小时,直到凌晨三点,连自己都写激动了。第二天,蓝继红去了三次那位老师的办公室,但信就是没有拿出来。“心里没底,不知道她会是什么反应。我怕自己一尴尬,就被逼到不得不使用暴力行政。”


一个星期之后开大会,她决定用“集体谈心”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把信的大致内容念了一遍——


草小的老师们,知道我怎么看待你们吗?我喜欢你们。因为我们生活工作在这里,就像这座城市的风格一样,很田园,很本真,大家都自由地成长,长得都像自己所期望的那样。这让草堂小学很悠闲快乐,很吸引人。我就是奔着这份田园来的。


但是田园也有另外的含义,它会让我们拒绝很多外来优秀的东西,拒绝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方法。所以,草小要发展,我们必须打开门窗去跟外界接触。在还没有跟外界接触之前,老师们有这样那样的不足,是很正常的,我没有责怪,只有期待。


别人对你有期待,你就会不一样;你对自己有期待,当然会更不一样。而现在,学校、领导对你有期待,我们更加盼望你对自己也有期待。这期待是什么呢?就是改变你的教师形象,也就是改变你所上的每一堂课。如果你愿意,就给别人一个更好的你自己吧。当然我并不强迫大家,权力在你们手里。你是愿意保留原来的不好形象,继续上下去;还是重新给人们呈现一个新的形象?我们真的需要好好想一想!


这场“集体谈心”的会后,那位老师当即找到蓝继红:校长,你讲的话我很感动,我愿意重新上课。


不久,又有三四个老师重新上了自己的课。此后,重新上课就变成了很多老师主动请缨的事情:我这个课上得不好,要不再来一次?


故事六


蓝校长走马上任一年多之后,草堂小学发生了令人惊奇的变化,几乎成为成都教育界的一个传奇。但她自己知道,学校真正的变革还没有开始。


当表面的症结如草割去,更多深层次的顽疾浮出水面。比如每一所学校都面临的小团队问题,蓝继红同样为此头痛无比,却无法干预;比如越来越多的学校行政要求和教师的主观意志之间发生冲突,而自己从时间上越来越做不到去一一面对;当然,最为致命的还是,如果学校只见领导们在那里激情奔波而没有全校教师的集体智慧,当领导疲惫的时候,这个学校很快又要故态复萌。


怎么办?


2005年暑假,学校进一步改建环境,蓝继红找了一位爱捣腾的老师做助手,独立负责一些事务。然后她每天陪着这位老师跑来跑去,研究方案,应对状况,提出建议。之后,这位老师逢人就夸领导:“你看校长多辛苦啊,还帮我干活。”


这件事深深地触动了蓝继红,灵光闪现,萌发了一个大胆的创意。


2005年8月,草堂小学独创的特色管理机制——执行校长制度悄然萌芽。


第一步,蓝继红宣布在草小设立 “校级教师执行校长”岗位,由全校老师民主选举公开竞聘,任期一个月。该执行校长“执政”期间,有职务津贴,也有独立的办公室,并代表全校教师参加学校行政会。每个校级执行校长跟蓝继红交流碰撞之后,可以产生一个针对学校的“执政梦想”,并主持召开“圆梦行政会”,然后从校长到学校行政系统,都要配合他实现梦想。


当然这个梦想可以很小,小到就是把学校的铃声换一下,用新的音乐。也可以很大,比如全校范围内“收集感动”;又比如评选魅力教师;甚至有位“校长”轰轰烈烈一个月,调度、折腾、号召大家搞了一个音乐节。


故事七


制度变革的第二步,是划分六个年级的执行分校,设立“年级执行校长”岗位,并由年级执行校长“组阁”,建立年级执行分校管理机构。这个管理机构是人人参与,老师们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爱好,参与分校管理,成为年级执行校长的管理助手之一。


六位年级执行校长被推上前台,他和他的团队要学会在规则之下“表演”:第一,我们要怎样高效地完成学校交办的那些任务(即“领命执行”);第二,我们又该如何有特色、有创意地开展本执行分校的工作(即“创意执行”)。一夜之间,攻守形势彻底对调:全校每一位老师走上舞台成为表演者,而蓝继红等领导走下舞台成为裁判。


年级执行校长拥有“人事权”:比如他看见某一个老师很努力或很有才,就可以聘他到这个年级来做事。当然如果你不努力,下一年本年级可能就不聘你了。偶尔会有六个年级都不聘用的人,自己都已经悔恨莫及了,于是蓝校长轻轻一帮助,一协调,这个人的工作成绩多半就坐着火箭一样提升。


年级执行校长还有很多坚强后盾:除了本年级分校的老师,还有校长书记、教导处教研室等。原来这所有人都是围着校长的工作转,为校长的办学理念和目标服务。但现在整个学校倒过来,大家首先要看分校校长的理念目标,学校的管理层、行政系统成了分校的服务机构。归根结底,变成了全校都围绕第一线的教师、家长和孩子服务。因为分校校长处在一线,他不会去搞一些很花哨、很空洞的东西,他关心的问题是怎么把分校孩子的成绩、身体、品格、创造性弄好。


学校老师们极其兴奋,因为如此一来,自己有一点点长处都会被发现,被使用。蓝继红常常帮助年级校长因人设事:比如科技主任、诗歌部长、艺术总监、文化顾问、信息员等等,十八般武艺全能派上用场。


很快蓝校长和执行校长之间就有了“铁杆交情”。他们在蓝继红的办公室窜来窜去:蓝姐,我们学校的校名叫什么什么,你觉得好听吗?蓝姐,我看上了谁谁谁,想挖她过来,你帮我出出主意。蓝继红就跟她讲,哎,不要着急嘛!你先给她打一个电话,说你有特别好的岗位在等着她,先引诱她过来。她过来之后,别的分校不高兴,你就叫我过去帮你协调嘛。


蓝校长告诉我:这个制度越深入推行,才越感到它的强大。


她意识到,实际上自己是在编织一张网,这张网把每一个人都织进了草堂小学,每一个结点就代表一个人。而且每一个人在这个网上都是机动的,任何一个点抓住他往上面一提,整张网就动起来了。这意味着,任何人在某一件事情上,都能成为一个领军人物,其他人瞬间就成为他的合作者。


这个模式一出台,在校园内外引起轩然大波。其中震动最大的,自然是草小教师们,因为,一场将疾速影响和改变他们的工作认识、态度、方法的改革就此来到,一个令教师与学校相互牵系、相互成就的学校管理模式正在生机无限地形成,一个素质教育的全新实践空间已经被搭建。



故事八


有一次,一名特别年轻的老师,突然之间就被选成校级执行校长,大家都吓了一跳,因为他一点经验也没有。蓝继红正在想怎么悄悄地给他点建议,一个奇特的事情出现了。他的年级执行校长突然大发热心:我们的队员成了校级执行校长,就是我们这个年级的光荣。于是把那个年级的老师都召集开会,一起帮助他实现梦想。所以后来这个校级执行校长不是来找蓝校长要行政支持,而是组建了自己的“亲友团”,展现了卓越的领导才华,很快就把梦想给完成了。


这就是执行校长制度的奇妙,它把每个年级都变成了荣誉共同体,形成了一个个良性竞争的大团队,打破了一个个恶性挤兑的小团体。团结、合作成为草堂小学老师向学生展现的内在素质。比如某班某一个老师出现失误,家长投诉了。但这个投诉常常到达不了蓝继红那里,因为执行校长会把这个责任承担起来,也会邀约团队老师一起帮忙解决问题。所以草小常常发生雨夜集体家访,或几个老师约一位家长喝茶这样的事情。


又比如学校有一个规定,就是一个年级11个班,班与班的平均分数差,不能超过两分;如果超过了,就叫年级内部不均衡,执行分校要扣分。所以执行校长很大的努力,就是要让本年级各班的分数基本一致。于是整个团队日常集体备课,出了问题要集体调研。调研不出来怎么办?大家就轮流去这个班级上课,反复找原因。在这里,老师们不再是将“绝技”、好东西藏着掖着,反而他们会使劲地往外交出去,共享出去;因为整个年级差了,他也好不了。


有一年,草小学生去参加成都的一次统一考试。成绩录入的时候,录入员连录三个班的平均分数都是98点几;再把另外两个班也看了一下,也是98点几。于是吓了一跳,觉得自己是不是弄错了,赶紧给蓝继红打电话。蓝继红安慰他,别紧张你肯定没错,因为我们学校每一个年级都几乎是这样的。


执行校长制度将蓝继红从矛盾的中心解放出来。过去任何风吹草动,就会有老师指着鼻子骂校长,说校长偏心眼,不公平。校长也很恼火,很多老师好坏你都拿他没办法,想要的人进不来,想不要的人调不出去。而今天,蓝校长发现自己完全不想调任何人出去,因为她看到,在这个制度下,“草小能够把每一条鱼都变得很勤劳”,因为它有了一个有形的、高标准的民意筛选机制。


比如评选优秀老师。过去这在学校是要打破头的事情,因为人人都会觉得自己很够格。但今天草小的评选从来都安安静静,因为优秀的人都是从服务大家当中诞生的。你服务别人越多,大家认可你的就越多。这样评出来的老师,基本是满票。有一次蓝继红跟老师们开玩笑,说咋我们的老师就没一点嫉妒心呢。老师们说,还是有还是有,但回头一想,自己确实做得很不够。


故事九


所以,草堂小学几年下来,不仅学校变成了全国名校,而且从制度层面形成了一种不可逆转的优势,就是“快速锻造人才的机制”。有一次教育局希望从草小提拔两个干部,局长打来电话问会不会影响学校运转,蓝继红乐呵呵地说:完全没问题,我们这里人才都排队等着呢。


蓝继红的开心是有理由的:很多学校的校长会因为应付上面派下来的工作,而忙得焦头烂额,或把老师们弄得焦头烂额。但草小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蓝继红从上领来任务,导给下面无数正等着施展才华的执行校长们,一切就OK了。




校长赢在中层七步法


从草堂小学的故事里,我们看到了学校中层管理的一些基本规律。这就是本次我分享的题目:


《拓展维度:把学校工作立起来,让“四梁八柱”协同支撑》。比如什么是可持续发展的好学校?事实上就有一个比较好判断的指标:大多数时候,校长只是作为这所学校的“吉祥物”和“形象代言人”出现,而不是日常事务决策人。


聚焦一线:调动中层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一线师生教与学的效能。当每一个部门都有不同的工作“着力点”之后,我们要学会设计一个系统的“合力点”,即每一个部门的工作都要指向学校一线师生能感受到的“学校生态环境”。


赢在中层:学校变革的智慧,一定是学会强化中枢,实现中层发力。中层强则办学系统强,教师也一定强;教师强则变革意愿强,学习效果强,学校一定强。


校长 “赢在中层”需要“七步策略”


理解中层角色


他们是谁——


教研组长、教务主任、德育主任、后勤主任、年级长……课程研究院院长、年级校长、教育技术主任……校长需要统筹思考的是,每一所学校面对的情境都不一样,对我们这所学校而言,哪些维度迫切需要中坚力量引领?哪些人是能够支撑起一个板块的人?


他们的状态——


管理者、被管理者;部门主心骨、专业创变者;校内外沟通者、部门利益代言人;矛盾调解人、资源分配者;中枢核心、夹缝存在、八爪鱼状态……



角色画像——


2019年7月下旬,蒲公英教育智库主办了一场“校长私董会”。20位校长花了两天时间,对学校中层作了一份详尽的角色画像,比如其中一个角色叫“年级长”,我们来看一下。


  • 年级长


他身边的人:校长、德育副校长、本年级教师、学生及家长。


会得到什么建议:关注学生、关注家长。关注自身健康问题;能创造性地开展课程;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要关注学困生的提升……


会遇到哪些问题:日常问题的解决;与本组教师建立信任感与执行力。


朋友说:要注意身体;关心自己的利益、心理和生活。

领导说:要注重成长、发展、进步;同年级的老师说要注重绩效。

他个人感受和最在意的是什么?非常在意发展前景;


没有说出来的需求:提高待遇;


什么能触动他的情感:家庭关怀、尊重与认同;


什么让他睡不好觉?学生成绩的好坏、大型活动的压力。


他在别人眼里的样子:通常都很积极认真,喜欢被认同,不喜欢被否定、质疑;通常扮演学校行政和教师们的纽带;嘴上说不在意,实际特别努力;有时候反映年级部情况与实际情况不一致。


看见角色痛点


  • 年级长的担忧、焦虑、障碍


他最大的担忧是:年级的成绩好坏和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好坏。


他最大的困扰是:团队的人际关系及个人的执行力。


什么样的因素会阻碍他前进?遇见太有个性的教师;个人能力难以推动一支团队。


他担心的风险有哪些?学生的安全、家校的矛盾、大型活动突发事件。


他需要设置什么样的安全边界?层级清晰的学生安全边界、因人而异的专业发展边界。


他想要获得的成功:基本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学生安全;家长和社会认可;本年级得到学校认可;自己能够创新开展工作;青年教师能够快速成长;教师执行力能够提升……


卷入参与热情


这个环节的重点在于卷入。在一些学校,校长是从少数人的共识开始,用价值的发现和确立、意义感的萌生、超越当下的愿景,不断拓展的进步空间等方式,一步步由内而外,卷入更多中层。


草堂小学是另外一种方式:由外而内改变人,玩出教育价值来。 


实现合理遴选


有的学校实现了校内公开竞聘,权重投票


我们自己旗下也有一所学校,蒲公英泉源学校,这个暑假我们开始了中层干部的完全公开竞聘。我们用权重来投票,比如校长一票当三票,老师一票当一票等;草堂小学是通过年级分校推荐+行政考察途径,选择出适合的人选。


夯实岗位职责


关键无非四个字——“权责平衡”。权:用人权、组阁权、目标制定权、条件允许的还可以给出绩效分配权……责:部门负责人一定是部门的第一责任人,出了事情,校长只找你。


提升行动维度


我需要稍微多讲一点,就是提升中层的思维与行为维度。学校中层支撑起来以后,组织的一把手经常会发现,我的天啊,这个事情虽然执行了,但是没有达到那个维度。要不做得品质很低,要不达不到整体的效能。很多企业的兴衰也是这个原因,企业一大,老板管不过来了,各部门就会照着自己的理解自行其事,最后,这个企业分崩离析,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景。


所以提升维度对组织建设而言极其重要,每一个获得授权的中层,如何与一把手站在同一个高度、一个标准下行动呢?关于这点,我有三个建议:


第一,以强有力的办学纲领定义行动维度。曾经采访过一所名校,校长八年前上任时,发现越是优秀的老师中层对面向未来的学校变革越排斥,大家完全不在一个维度上。她采用的办法就是,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来思考、拟定“学校发展纲要”,以此来“建立价值观甚至方法路径的高维度体系”,并且在每一个方面都用详细的描述定义行动的标准,然后不断通过教代会、项目会讨论,内部逐渐达成共识。然后你会发现,因为有了明确约定,大家行动的时候很少“跑调”,或者“跑调”了也能很快发现。


第二,以“教练+平台”的方式帮助团队刻意练习。今年12月,中国教育创新年会将在成都举行。前两天我和宁夏回民二小的黄莉校长一起去看场地,想邀请她为年会策划一场“艺术展”。一见面我就发现,黄校长还带了一个人,是他们学校专门管学校艺术策划的老师,来参与策划。黄校长在这个过程中,就是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艺术展这个平台交给了这位老师,她则扮演教练角色,在旁边指导,在情景中共同讨论。


第三,团队内部涌现的美好可以彼此为阶,相互激发。蒲公英教育智库每个星期都有一个中层分享会。我发现对于教育这么复杂的事物,没有人也包括我有能力,在每一个环节都能很有高度,很专业,所以我们用相互激发的方式解决我“领导力不够”的问题。这个部门在这件事情上很精彩,那个部门在那个维度上专业,每周一我们都有一个部门主导分享:最近两个月,最精彩的事情是什么?最精彩研究是什么?或者最精彩的产品是什么?就这样,我们发现大家不在一个维度上都事情越来越少,行动的维度是“彼此为阶”踩上去的。



赢在中层


在我看来,一所“赢在中层”的学校一般有三个表现形式:


一、部门自动生长。好的部门总是自动产生很多研究与成果,支撑这个领域的变革需要。


二、中层自动协同。部门与部门之间不需要校长出面,自己在不断协同,围绕一个项目,围绕要达成的目标,产生某一个新的想法、新的研究。


三、文化自动坚守。我经常说,蒲公英教育智库走到今天,我要做一件不符合我们价值观的事情,我的很多同事都不会答应。


现在的蒲公英智库就是这样一个生态,我站不站在这里根本不重要。我们已经从“火车模式”变成了“动车组模式”,动力不在火车头,而在每一个车厢。我们致力于打造的是“学习创新、同行共治”的团队,我们用文化+目标+权利+评价,共同来影响人。


拓展维度,聚焦一线,赢在中层,我们都在探索中。谢谢!




学校全方位领导力主题峰会第一天精彩瞬间


“新校长传媒”投稿邮箱:2594889720@qq.com
 你可能会感兴趣 12部顶级职业纪录片,为孩子注入强劲的学习动机
看过1000个儿童设计的展览后才会明白,大人其实对他们一无所知
在教育中,我只遇见很少的“我们”
摄影 | 盛籽培责编 | 芋圆
 你的专属精品教育生活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报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