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倪闽景:区域主动作为是高考综合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

以下文章来源于区域教育 ,作者倪闽景

2019年7月刊“新高考区域方案”卷首语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文革后教育系统最重要的改革——恢复高考制度,比整个国家的改革开放还早了一年,这一项改革为波澜壮阔的各条战线改革提供了人才基础。40年后的今天,教育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原来简单地以分数论英雄的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创新驱动发展的社会阶段,高考综合改革势在必行。


本次高考综合改革形成了“两依据一参考”的基本模式,突出了学生的选择性,打破文理分科,积极推进综合素质评价,总体上这个方案是自上而下形成的,看上去区域好像没有太多作为的空间,而实际上,高考综合改革“牵一发动全身”,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区域和学校的作用是此次改革成败的关键。


首先,高考改革增加了选择性,实施走班制,客观上对原有的教师结构和教学要求产生了冲击,对很多教师已经习惯的课时安排和教学方式都有很大影响,区域只有对教师开展细致认真的工作,才能引导教师们积极改变自己,适应改革的要求,从而实现改革落地的关键一步——课堂教学的改变。



其次,高考综合改革“家家各有理解、人人都可评价”,是一项复杂的民生工程,关系千家万户切身利益,区域需要用很大的热情把改革的方案细致准确地传达给家长和学生,并努力把改革的红利真正转变为老百姓的获得感,才能取得家长和学生的支持,从而形成一个比较和谐平静的改革氛围。


第三,走班教学是新高考的必然结果,学生“每人一张课程表”的个性化学习成为了普遍现象,也有力促进了文理交叉学习。但是走班制的广泛实施,需要足够多的教室和足够多的高水平教师,无论是校舍规模扩大,还是教师培育都需要时间,这就需要区域未雨绸缪,增加规划和投入。同时走班的复杂性,不仅仅牵涉到排课问题,还牵涉到具体教学过程中很多突发事件带来的冲击,区域需要积极引导学校利用信息化手段来实现复杂的动态排课,把学校资源充分利用。


第四,综合素质评价是基于学生丰富多彩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这些需要除学校以外,整个区域为高中学生提供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活动场馆,并开展客观的、长期的、可信的记录。这是一个比较浩大的工程,区域教育部门需要在政府部门的带领下,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来参与,才能形成足够多的个性化新型学习空间,为综合素质评价奠定充分的活动基础。




最后,外语听说考试的改革,改变了哑巴英语的状况,促使英语教学从应试走向应用,但是这大大增加了基层学校前期工作的压力。一方面区域要配备专用的听说考试标准化考场,确保电力、考试设备的到位;另一方面,也需要对传统的英语教学开展颠覆性的课堂教学变革,实现“信息化+”常态英语的新学习模式。


总之,区域的主动作为,是高考综合改革从蓝图到落地的关键环节,其中蕴藏了无数的实践智慧和行动研究,只有关注和尊重基层单位和区域的创造性工作,才能实现高考综合改革的平稳落地。



文章来源 | 《区域教育治理》杂志2019年7月刊“新高考区域方案”卷首语

更多专题文章可订阅杂志阅读

作者 | 倪闽景(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

责任编辑 | 黄春霞



“新校长传媒”投稿邮箱:

2594889720@qq.com

 你可能会感兴趣 

这位法国插画大师的童年告诉我们:孩子到底会不会输在起跑线

孩子持续学习的动力,其实源于生活和常识

忙、盲、茫:一线教师认知成长的困境,如何破解?


责编 | 芋圆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订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