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班级微信群就该这样管理!老师、家长请查阅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星教师 Author 星宝综合



一个清爽的家长微信群,需要老师和家长共同营造。



新学期开学已经两周,令不少老师头疼的“家长群”又要开始“营业”了……


俗话说,“侯门一入深似海,微信群里套路深。” 不知老师们在管理家长微信群上是否顺利?


班主任在享受利用新技术沟通交流的快捷便利的同时,却又不得不面对此起彼伏的群“事件”:刷屏、客服、红包、晒娃、潜水、攀比……管理“班级微信群”瞬间成了不少班主任的“头疼事”。


如何让家长微信群有规范!究竟什么才是微信群的“正确打开方式”呢?老师在使用群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起来看看下面这些微信群管理的好方法~


 一 初建群时,怎样树立微信群的规则?


在建立微信群前,老师一定要想清楚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建立微信群?通常而言,微信群的功能可以概括为:


1.便于老师发布信息,包括通知、告知、提醒等;2.便于老师分享班级发展情况,例如课程与课堂、重大活动、庆典等;3.便于家委会发布信息和进行讨论;4.便于老师与家长公开讨论问题。


总之,就是便于老师/家委会发布、分享与讨论。一旦明确了目的,就可以生成相应的群规则,并在与家长互动的过程中,不断地达成默契。


一个家长微信群规则:XX 学校五年级(3)班全体家长群


1. 本群为五年级(3)班全体家长群。给家长可以在群众给班级进言进策,班级各项重要活动需要各位支持、配合和参与。2. 入群后,请将姓名更改为“孩子名+爸爸或妈妈”。为防止学生冒名进入群,9 月 30 日晚 8 点前不更改,将请出群。3. 群内不得发任何与班级和孩子无关的信息,如广告、投票、红包等。如果出现将第二天在班级告知孩子,通知家长及时注意。4. 为了您孩子一个客观、全面、公正的评价。请不要在群内咨询孩子近期表现。如有需要,请电话或到校交流。5. 班主任发送消息后,如无特殊注明收到需回复,可不必回复。6. 群内无需说感谢老师的话。5 年来,您对班级工作的配合和支持,以及您孩子的进步,是对老师最大的感谢。7. 请自觉尊重其他家长,如有任何孩子之间的摩擦和纠纷,请及时和我电话联系,沟通解决。不可自行在群中指责其他家长。8. 群规是保障群内秩序的最好保障。请给孩子做好榜样,务必自觉遵守。


接下来,就要确保家长知晓并理解规则。可以采取一些措施:1.将此规则以及加群申请发到家长的手机短信中,或者在完成加群任务后,选择在晚上 7-9 点发布群规则,并要求家长回复“已阅读”。同时,如果家长对规则有不明确的或不同意的,请家长私下留言给老师。老师觉得有道理的,可以在与家委会商议后,公开进行修正。也可以将规则连续发一周,每次都在晚上 7-9 点之间发送,并告知家长你会连续发布一周。2.如果有新家长加入,包括学生的其他亲属加入,同时私下将规则发给他。3.可将一条完整的规则贴在群公告里。


这些完成后,老师还需要固定信息发送的时间,可如下规定:1. 教师一般会在 7:00-8:00,11:30-12:30,17:00-17:30,21:30-22:00 四个时间段(时间段的设立以学生的作息时间表以及问卷统计结果为依据)发布信息(临时紧急通知除外)。2. 中午 12:30-13:30 和晚上 22:00 之后不在群里发布信息,以免打扰他人。


总之,在建立规则阶段,有几条是需要提醒的:1.确保规则是合理的、明确的。2.确保规则传递到家长那里。(这就是为什么要家长回复的原因)3.确保家长理解并接受规则。(规则可以提前与家委会商议,也可以设置一个期限供家长自由发布意见)


 二 如何在微信群里回复家长?


确保家长知晓并理解规则,是维护规则中最重要的一步。接下来的关键,是对规则执行情况进行反馈。我们不妨虚拟几种场景:


场景一:有家长为孩子的事公开咨询


最好建立一个标准的客气的回复模板,每次只修改关键部分就可以了。例如:@***家长亲,我私下回复您了,因为根据群规则第*条(规则内容),我不便公开回复。


然后,私下提醒他注意第几条群规则(申明规则),说明为什么如此(解释规则),详细解答他的疑惑。


如果家长提出来的问题具有代表性,则老师可以选择时机公开说明:刚才***家长提出一个问题:「……」(请放心,私下提出来的问题如果具有普遍性,我会公开回复)我觉得具有普遍性,统一答复如下:「……」如果还有家长不明白的,可以私下留言给我。


如果不是公开咨询,而是随意发言,则可以提醒:亲,我私下发信息给您了,请留意查收。


这句话,主要是说给其他家长听的,意思是说,群里不能随意发言,我已经在私下提醒这位家长了。


场景二:有家长公开批评甚至攻击他人(包括老师、其他家长或学生),或者所谓的讨公道


可以公开回复:@***家长亲,根据我们的群规则,这类事我们私下沟通,好吗?谢谢!


然后,私下与他进行沟通。


如果家长公开的批评或攻击容易引发其他家长猜测或误解,那么,可以酌情采取下面一至两条策略。


一是在公开回复中适度反击:@***家长亲,这件事不是这么简单,为了避免尴尬,且根据我们的群规则,我们私下沟通,好吗?谢谢!


然后迅速电话或微信沟通。


如果家长不管不顾地继续发情绪激烈的言辞。那么,果断地从微信群里移除。移除后,在群里做一个简短的说明,大意是:


1.这位家长讲的,并非事实。2.但是他现在情绪激动,很难沟通,为了避免影响到大家以及有更多误解,暂时将他移除微信群,等此事解决后再邀请他入群。3.人难免有失控的时候,请大家相互谅解,无论如何,风雨过后,我们仍然是“一家人"。


要记住:


与家长在群里公开撕,是大忌,无论你多么有理。旁观者不关心你,关心的是你的姿势。


有些委屈,还真不好公开澄清。可以与家委会保持沟通,这样家委会可以在适度的范围里,让信息有一个微妙的传播,以正视听。当然,有些事则需要公开澄清。


 三 让微信群内容更丰富的方法有哪些?


为了增强家长微信群的影响力,教师可以在家长微信群里建立“微头条”“微讲堂”“微资讯”“微交流”“微生日”等常态化栏目,以丰富家长微信群的交流内容,从而提升家长阅读微信的兴趣。


1.“微头条”:侧重关注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如:晨读、晨跑、课间操,这些可以以视频及照片的形式展示给家长。


2.“微讲堂”:可以发布精心收集的家庭教育讲座和文章。按照班级学生的学号,每天由相应学号的家长负责。


3.“微资讯”:主要发布一周以来学校里的新闻资讯以及年级里面开展的各种活动,以图文的形式让家长了解学校以及年级的动态,引导家长关注学校的发展;同时也适当推送相关教育政策与信息,帮助家长了解当前的教育动态。


4.“微交流”:每期一个教育话题,家长可以在微信群里发表见解与看法。这个话题可以是近期网络上的热门话题,也可以是家长关心的内容。话题主要有家委会成员负责搜集,家委会审核后再交由老师审核。


5.“微生日”:家长不能当面给孩子庆生的可以借助微信群的视频功能,开展视频生日会,让孩子直观地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祝福。


内容丰富之后,如果只是随机地推送,会让家长感觉杂乱,甚至会产生一定的疲惫和厌倦。


如果将各个模块内容的推送时间相对固定下来,会让家长明确接收到内容,并会对某部分特别感兴趣的内容产生一定的期待感,从而形成定期定时查看群信息的习惯,增强微信群使用的持续性。


可以制定《家长群信息推送时间表》(见下表),分享到群里,按时间表推送相应的内容。



 四 在群里发布信息时,需注意哪些?


教师在家长微信群里的发言十分重要,因为事关自身形象。要特别注意根据交际语境琢磨措辞,这是职业形象塑造的一部分。有时候措辞需要正式庄重,有时候措辞需要亲切随意。以下是一些建议:


1.选择什么时机发言?要有仪式感


家长不烦你说话,毕竟他也想更多地了解信息,最烦的,是不知道你什么时候会说话。人本能地喜爱稳定的可预测的环境。所以,除非紧急通知,否则,你尽可能将发言时间安排在固定的时间。


例如:如果你习惯于每天发一条家教方面的信息(相当于“给家长的建议”),那么,你要在固定的时间发,例如,早晨 8 点。如果确定了,就让前后误差不要超过3秒。


如果你是晚上 7-9 点发布信息或做分享的,那么,你就在 7 点整准时发出信息。如果是讨论的话,甚至有些话都可以设计得有仪式感。


2.一次将信息说完整,避免家长反复问


别写错别字,要检查一遍,这个不用提醒了吧?更重要的是,你的信息要十分简练和完整,要反复琢磨以至成为习惯。千万不要遗漏诸如时间、地点、对象等关键信息。最可怕的是,先发一条信息,然后不断地补充。这需要练习站在家长的角度去理解信息。


3.有家长在群里表扬你,尽量不要公开回复


家长可能是真心表扬,但其他家长或许不舒服,认为是在讨好老师。这没有什么道理可言,也无法澄清。最好的办法是,家长公开表扬,你私下感谢。这样,这个家长和旁观者的情绪都照应到了。


最坏的情况,是跟少数家长反复公开秀恩爱。——考虑过其他家长的感受吗?


恩爱都尽可能私下秀,关系就是这样一个一个地建立起来的。


4.避免公开表扬和批评学生(包括家长)


公开批评的,不能指向学生,而应该指向现象。


容易犯的错误,是公开点名表扬学生。被表扬的家长有时候也未必自在,但是,其他家长心里肯定不舒服。正确的方法,是公开分享学生作品或事迹,但不说这个学生是谁。这样,既起到了引领的作用,又保护了大多数家长的情绪,被实际表扬的孩子的家长,也很开心,一举数得。


有些孩子的明显进步,宜于私下发给家长。因为公开有时候会引发下意识的评价。


5.不要在微信群里布置作业


哪怕是小学一年级,作业也要训练孩子记下来。担心孩子记不住?这正是我们要训练的,是教育的一部分。将作业全部压在家长身上,是对所有人不负责任的行为。


例如,一个一年级孩子,回家了,没记住作业,怎么办?


要跟家长提前达成共识,不是家长咨询作业,而是由孩子打电话给老师,然后老师把作业告诉孩子,让他记下来。但实际上,老师同时偷偷把作业发给家长。不过,家长的作用,不是转告孩子,而是进行对照,避免孩子记错。


如果对照的结果,是孩子记错了,家长可以皱着眉头说:“不对吧?你要不要再打电话确认一下?”实际上,错了又有什么关系?要的是孩子自己对自己的事上心,而不是凡事往家长那里一推了之。


一个清爽的家长微信群,需要老师和家长共同营造,希望这份“攻略”,可以助力各位老师构建起健康的家校关系。


“新校长传媒”投稿邮箱:

2594889720@qq.com

 你可能会感兴趣 1-6年级好习惯养成攻略(家校共育版)
“学习”的未来:区分不重要信息,整合碎片化信息
资深班主任这份最详细的开学攻略,助你完美迎接新学年

来源 | 星教师(ID:new_jiaoshi)
责编 | 张磊

 你的专属精品教育生活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购买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