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学校中层,就像大雁飞过天空的样子 | 头条
在打开一所学校的时候,我们最先想看到的是孩子:学校里奔跑和玩耍的孩子;朗读和看书的孩子;被校园里弥漫的爱意包围的孩子......
艾瑞德国际学校
在郑州市高新区,艾瑞德国际学校(以下简称艾瑞德)是一所创办八年的民办学校。学校有 44 间教室,有318名教职工和1600名学生。
“称之为国际学校,其实是一所全日制小学,甚至还包括了幼儿园。当时校名里有国际二字,更像是赶个流行而已。”校长李建华这样说。
诚然,民办学校的生存与成长,除了百转千回的唏嘘,还有为了抓住大众追逐时髦心态的随意。所幸,八年浪淘沙,这所学校已经磨砺成珠。
2018年秋季招生,艾瑞德仅有240个学位,报名1000多人。艾瑞德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统计,每年看看学校里有多少对双胞胎?2018年,竟然有15对。
几年前,艾瑞德可不是这样的火。
虽然学校办学理念超前,团队志向远大,但现实十分艰难。最典型的是每年的学生流失大,一个学期来了又转走的学生多达100多人。每到学校招生季,老师就紧张,就被招生任务所困扰。发短信,到处找朋友老乡,想尽办法吸引孩子到艾瑞德来上学。
“民办学校,可以自由招生,看似很有利,其实,家长的自由选择,真正考验的是我们的办学水平。”李建华校长讲出了他的心里话。
都说一位好校长成就一所好学校,而李建华却说,在全国这种成千上万校长当中,自己只是一个很普通、很草根的校长。刚来做校长是“千里走单骑”,现在有点“千骑卷平冈”之意,就是幸运遇到了这么一帮具有高阶思维和强大执行力的中层团队。
他说的这群中层干部,60%以上都是这两年刚刚走上管理岗位的,在这些人身上迸发出的领导力让艾瑞德不断呈现出一种积极的发展态势。
所以,艾瑞德学校的中层,他们的很多故事值得分享。
1.曾经想离开的刘浩然,现在做小学部的部主任
2017年7月,刘浩然慢慢有了一种无力感。艾瑞德创校,她是第一批进入的老师,学校的第一批新生,她就做了班主任。马上这些孩子就要小学毕业离开学校了,她突然有一种想离开的念头。一是想换个环境,二是想去考个研究生。
“孙董事长和李校长跟我推心置腹过后,最终留下来。但是,激情在哪里开启?我并未有太多期待。现在回头想,艾瑞德就是李校长来了后,他对学校的真诚,他的工作方式、他对师生发自内心的善意,激发了全体教职工的干劲。”
小学部是学校最大的部门,因为一些具体事务都开始下沉到年级组。她的工作重心开始向学校的课程发展、课堂建设及有效评价上发力,逐渐形成了全体教师专业发展和不断学习晋级的系统规划。
例如,在推动课堂建设上,用“同课异构”“同班异科”“观课议课”等教学教研形式,带领学科教师一起教研。在今年的5月23、24两日,经过精心筹划与准备的“课堂生长力”与名师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就取得了很好成效。
“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是学校阶段性教学研究的汇集,凝聚老师的所有力量,学校希望借此将老师的注意力引到同一方向。备课、设计、上课、听课、磨课、研讨等过程,也是教师成长的过程。
刘浩然在设计课堂建设方案时,也遭逢质疑。例如今年新学期教研课,她提出了一个新名词“同班异科”——同一个班级,不同学科老师在一起研课。立足班级打破学科界限,挖掘以学生为核心的综合学科素养的提升路径。
在经过两轮研讨课后,陷入瓶颈,团队找不到继续深入的突破口,研究方向也一度不知所在,更有老师在教研会上质疑“同班异科”的意义。
面对质疑与瓶颈,刘浩然决定调整策略,缩小研究范围,锁定高一兢、蒋静、魏琼琼三位老师所带领的三六班继续研究。结合观课异科的客观记录、数据分析及有效评价,团队最终为班级学生形成了各学科课堂教学的有效反馈报告,也为老师们提供了清晰的学科综合素养发展评估数据。
2.稚嫩领导李娜的力量
一年级部主任李娜是艾瑞德最年轻的中层。2017年,她从一名英语教师、班主任走向中层管理,做了一年级部主任。
“一开始我眼中的世界很小,每天只想着上好一节英语课,成为班主任后,世界开始放大,但是真做了年级部主任,却完全手足无措。”李娜说。想来想去,她找到最简单的管理方式:遇到任何任务,自己第一个去做、去落实。她分享了这样一个经历:如何让各班级的一亩田成为家校共育的好项目。
艾瑞德非常注重劳动教育,在郑州郊外有一片300亩的农场,每个班级都分到了一亩田。怎么管好这一亩田?学校决定将任务交给家长——给每个班的家长分组,每组四个家庭,他们每周需要对这一亩田进行管理,但是有的班主任不好意思要求家长。
怎么办?李娜就亲临现场,拍了大量一亩田的精美照片,配上推文,发到微信朋友圈。她还把管理事项写出来,把管理得好的班级写出来,并让班主任转发,让更多家长看见。
这些信息开始发酵,慢慢的家长有了热情,班主任有了自信,家长和孩子全年都积极参与其中,最后收割到金黄的麦穗,打场、加工麦粒、包装小袋、学生售卖。“一亩田”成为一个受欢迎的活动项目。
“如果说班主任工作教会我看向自己,那么年级部主任的工作让我学会看向他人。看向自己,剖析工作方式,改变管理不足,努力提升自己;看向他人,看到团队里付出的人,看到他人优秀的品质,看到他人的困难和疑惑,也要看到他人成长的姿态。”
稚嫩的李娜,开始在年级部管理上有了自己的独立见解。
3.从傲气冲天到脚踏实地
“我一直是个很骄傲的人,教学能手,学生的偶像。我也是学校唯一把办公桌放在了教室里的老师。”陈琳主任快人快语,个性飞扬。
就是这个人,在2018年3月学校开始推进“光盘行动”时候,她的一次举动,惊动了老师,震动了学生——
看到孩子们经常吃不完饭菜,泔水桶边丢弃的餐余垃圾,校长有了个心愿,就是培养孩子节约的美德。本来随口一说,陈琳却回复校长:我们年级先开始吧!这时候,陈琳做五年级部主任还不到一个月。
从此,一到饭点,陈琳就守在餐厅的泔水桶旁,先从自己的班级五年级一班开始,逐个检查同学们的餐盘。一次,一名男生特别不喜欢吃冬瓜,偷偷把冬瓜片藏在剩汤里,准备倒到垃圾桶里。陈琳发现了,她拿过餐盘,捞起剩饭汤里的冬瓜当着学生的面给吃了。
这个孩子本来是班上最调皮的,看到这情景,给惊到了,哭着鞠躬道歉,表示再也不剩饭剩菜了。
之后,很多老师开始经常把孩子吃剩的鸡蛋,米饭拿过来自己吃完。就这样,从五年一班开始,最后全校都推广开了“光盘行动”。
“其实这就是一个坚持,有了信念,什么事都会做好!”陈琳如今兼任学校德育中心主任,中午她有时候连饭都来不及吃,到各年级就餐处转转,看学生光盘值日小组做得是否细心。现在全校44个班级都成立了光盘监督小组,每个学生都有机会穿上卫生监督员的黄马甲。
4.平凡教师的不凡梦想
薛静娴是艾瑞德的国际交流中心主任,这个岗位主要做三件事:全校英语课教研、国际研学项目,国际班管理等。
“我的梦想是带领团队做英语课程改革,搭建学科素养体系。不过,学校是才成立6年的民办学校,团队成员主要是新岗教师,所以很多资深英语老师都看着我摇头,领导也为我捏一把汗。”但是薛静娴似乎有一种韧性,让她带着梦想前行。
艾瑞德以前用的是剑桥少儿英语教材为主,目标是考高分。2015年,薛老师力主课程改革,她认为,英语首先是一种语言,然后才是学科。她提出根据学生的年龄段,重设课程目标。
例如,一至二年级除了用人教版英语教材外,应该增加绘本英语课程。三至六年级在人教版的教材以外,应该加上校本研发的英语阅读辅助教材。课程的目标应该是建立从听力、到拼读再到阅读,形成英语语言思维的体系,把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实到课程建设之中。
尽管这对于英语教研组来说是很大的挑战,但是大家抱团作战,以“备课组+项目组”的方式协同共进,对新的教学观和课程观进行重构,成功建起了从唯成绩论到外语应用能力的新思维,通过设计详细的课时、课程教案,校本试卷和练习卷等方式,向课改目标前行。
无论是以“瑞德大使”身份到加拿大、英国等地学校的研学,还是国际班的自成体系的课程及教学方式,薛静娴都做出了有创意有特色的成果。就像她自己说的:“一个好的中层干部,一定是一个会思考的执行者。”
5.韩卫利的一个创意,成为“艾瑞德的感恩节”
每年12月,都有一周,艾瑞德的老师们,会成为守护人,同时也是被守护者。他们的活动规则是这样的:
抽签:选中“你是谁的天使”。周一升旗仪式上,行政部老师会到场抽签,每个老师抽取一个并登记号码。每个号码对应一个名字,就是您要守护的人,这是个秘密。同时,您的名字也会被其他老师抽到,TA将守护您,但也不会告诉您。
默默守护:持续一周,每天担任“Angel”的角色,为您所要守护的人送上温暖和祝福。每天表达关心和爱的方式不限:礼物、贺卡、送温暖、写信等等,但切记你的天使身份不能被发现,若被发现,行动宣告失败。
收集资料:每个人都有两个角色,一是别人的天使,二是被天使守护的人。因为是保密的,所以请收集两方面的资料,用心准备、参与感受,写出有温度的故事。
揭晓谜底:温暖的一周过后,学校举行天使盛典活动,揭晓谜底。校长会将过去一周种种动人的时刻进行汇总演讲,整个艾瑞德学校弥漫着的爱与被爱的味道。
这个活动又称为“天使在左爱在右”,“隐形天使”活动的真正用意——形成一种关爱的氛围,让每一位教师都感受到幸福。
这个全校教职工都参与的创意,最早从艾瑞德幼儿园开始。现在已经调到新幼儿园做执行园长的韩卫利说:“我们受到一个外教的启发,在幼儿园先开始了神秘天使的活动,很快就成了全校的节日。”为此,学校还给她颁发了“金点子”奖。
每天在学校,孩子大多挂在王冰老师身上,像个小考拉
这位像考拉一样的孩子是嫣然同学,“树”就是王冰老师。
嫣然是2018年8月入学的新生,开学第一天与爸爸妈妈分开,哭得很伤心,接下来几乎每天都哭:每天早上来,就能看到她在抹眼泪,下午吃饭的时候哭,晚上回宿舍还哭。
很多孩子刚入小学还不适应,在陌生的环境里缺乏安全感,嫣然显得更强烈。只有被老师抱着的时候,她才安静下来。于是班主任王冰老师和她就变成了大树和考拉。老师抱着她,哄着她;她就像一个考拉宝宝一样粘着,吃饭的时候,上课的时候,排队的时候,午休的时候……
不但是王冰老师对孩子非常耐心,其他教师也会给予陪伴和鼓励。半年后,嫣然终于发生变化。她开始举起小手,抢着回答问题;运动会上还成为小组的领头人。
这位男老师的动作被同事拍到了,感动了艾瑞德的家长们的
这是2018年的秋天某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降临。孩子们要坐校车回家。帖凯老师看到有的孩子没带雨具,赶上去用自己的大伞,罩着3个孩子。他这个动作被老师用手机拍到了,分享到朋友圈,家长们都被感动了。
一年级1 班,有个叫张南的男孩,他不像别人一样坐姿端正,他常常缩着肩膀躲在桌椅底下,上课也不抬头,有时候还自顾自走到教室后面。他一点也不捣乱,只好像运行在自己的世界中。
午休的时候,李娜老师把孩子们都送进宿舍,看着他们一个个躺在床上盖好被子,转身再看向张南的床铺时,却不见他了。到底去了哪里,一边想一边找,忽然听到他的床板响声,原来他躺到床底下。李老师便趴在地板上跟他说悄悄话:“看到你就像看到儿子一样,快出来老师陪着你午休。”张南爬出来,但是李老师并没走,用手并拍着他,陪他睡午觉。
这样的方式,李老师坚持了很一段时间,张南的心扉终于慢慢打开,与李老师无话不谈。如今,他特别喜欢为同学服务,还参与班干部竞选,顺利当选生活委员。
艾瑞德的教师谈起学生来,讲的话情深意长,做得事细致入微。每个人都说,最大的期待就是孩子“眼里光,脸上有笑,心中有爱,脚下有力”。
一个孩子喜欢的好学校,一定是让她们不害怕、不紧张、每一个人都能感觉到被关爱的地方。
“这里有一帮热爱教育,喜欢孩子,尊重每个孩子不同个性的教职工,包括在宿舍里做陪护的阿姨,她们全住在学生宿舍,这样每天晚上可以看着孩子睡着。有时候,有的孩子调皮不睡,半夜,宿管老师还得陪孩子跑天台上吹风。”
后勤主任赵晓红以她仔细和谨慎闻名,带着几十位阿姨,呵护着700多名住校生,从6岁到12岁的孩子,都已经习惯叫宿管老师“妈妈”。
这种校风的形成,是所有人的同频共振,而关键发动力就是中层干部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第一,好的中层首先是好的教师;第二,好的中层知道老师需要什么;第三,好的中层能影响身边的老师,也让老师看到了学校鼓励怎样的成长路径。
艾瑞德学校的中层团队
艾瑞德目前有20多位中层干部、100多位教师、 20 位保安、10位司机、50位宿管服务老师,这些人呈现出来整体的积极蓬勃的状态,总是吸引我们想探究:
管理团队是一种怎样的伙伴关系?
学校形成积极能量场的背后逻辑?
怎样找到这样一群优秀的中层干部?
1.成为一种怎样的伙伴关系?
当我们把这个问题抛给艾瑞德的管理团队,他们总结出这样几个关键词:认同、影响、信任、看见、托举。
首先是校长对于中层的认同和信任。刘浩然讲到,作为中层,她们做什么事情,承担什么任务,李校长都会说,这样艰难的任务你们都能做成,你们的努力超出了我的想象!
马竞说,自己当时并不愿意走向管理岗位,李校长跟她谈了三次话。最后这样说:“我相信你能做好,即便不能做好,那就是我的错,我来承担!”
在整个艾瑞德,全校管理层的打开方式,就是彼此的看见和托举。
在微信和钉钉群里,有人随时发布学校的点滴进步,分享快乐,就有人转发和点评。在艾瑞德有这样一个流行语“爱我就转转我”,说的就是全校老师要互相转发公众号那些好文章,好的故事,互相影响的力量就汇集中更大影响力。
在艾瑞德,每个老师都有“五件套”:研,读,写,讲,种。合作教研,读书打卡,写作分享,讲教育故事,每人都要去田园校区种田。写文章分享、到田里一起收割,这既是一种学习型的伙伴关系,也是从一个人走向一群人再走向一家人的关系。
2.如何形成积极的能量场?
在这所学校里,最大的感受就是到处充满热情和关心,沉浸其中,整个学校氤氲着一种积极的能量场。
那么,形成的机理是什么?就一个词:传导。能量场的形成需要一定有温度的传导。学校的骨干能量高,就会自然地传导给周围的教师。
例如,春季开学前,学校的干部连续上了10天班,在正式开学前的晚上,每个年级部都组织班主任开会,总结一周工作,部署开学工作细节。这种自动化的模式就是一种传导,没有要求,没有制度,只是觉得应该这么做。
如何评价干部是否优秀?在艾瑞德,优秀不是用尺子量出来的,而是看谁是举着旗子走在前面的。
学校的管理制度,提出先赋权,后赋能。所谓赋权,学校很多权利基本下沉到年级组,年级组是指挥所,考核晋级是年级组说了算。所谓赋能,就是让有特长的长起来,优秀的秀起来。
在艾瑞德,对老师“四有老师”要求:有温度、有高度、有故事、有本事;对老师平常工作态度的期望:看见学生的模样,接住学生的忧伤,捧起学生的欢畅;对理想学校的追求:有生活的味道,文化的味道,有诗和远方。
3.怎样找到优秀的中层干部?
艾瑞德的中层队伍年轻,有朝气;肯干,有思路;优秀,互相成就。
如何找到20多位优秀的中层干部?他们说,与其下力找对的人,不如把现有的人变成优秀的人。怎么改变和塑造?他们说,团队进阶就是四个过程:制度、标准、习惯、文化。
完善的制度建设是管理的底线;制定标准是为了培养工作习惯,习惯一旦形成就会聚合为学校的整体文化。
艾瑞德的管理文化最简单的表述就是:善者因之。每一个人成为善者,向好的人,最终形成无需提醒的自觉,不言而喻地遵守。
激情有了,干劲足了,还要不断学习进阶。例如,学校为了提高学校的整体干部管理水平,就有一个“顶尖师范大学进修3年计划”:2018年是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是北京师范大学,2020年是华东师范大学。
校长到底在学校是一个怎样的存在?中层如何与校长形成彼此欣赏又互为支撑的伙伴?
正如艾瑞德校长李建华所说:校长是让学校保持沸腾的那个人,与师生距离最近的那个人,是坚守办学价值观的那个人,把学校带向未来的那个人;学校的中层是飞行的雁群,彼此呼唤、互相协助、共同向前。
▼
“新校长传媒”投稿邮箱:
2594889720@qq.com
从两头受气到左右逢源,学校中层最该听的三个故事
学校组织结构如何为中层赋能?
来源 | 本文摘选自《新校长》杂志2019年10月刊“中层领导力”封面报道,更多精彩内容,可点击小程序或阅读原文购买整本杂志。
责编 | 陶小玮
你的专属精品教育生活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