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开发了那么多课程,如何鉴别对孩子真正有用?7个原则建议收藏 | 头条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王昌胜丨我们丨工作室 Author 杨静
当下,许多学校希望通过课程使孩子们在学校度过更有意义、有收获的时光,为此,开发课程已经成了老师们的必修课,课程意识是老师最基本的素养。
但是,开发课程并不容易。如果没有基于对教育的深度理解,没有走进孩子真正的成长需求和问题,结果将是本末倒置。而事实上,许多一线老师在开发课程时,首先遇到的困难就是:我可以从哪些方面开发课程?做课程有什么用?
反过来,家长们又如何判断基于哪些原则开发的课程才是有价值、有意义的?
本文梳理了7个原则以及对应的方法案例,供你参考。
1
课程开发要基于问题
举个例子:五年级孩子们这段时间出现了些问题,有部分孩子不能管控自己,不遵守行为规范,偶尔还出现不文明行为,最麻烦的是,这些孩子导致班级的整体风气直线下降。老师很苦恼,怎么办?
经分析会发现,五年级是一个很特殊的年龄段——孩子们开始对世界有了自己的认知和思维。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需要开始建立自己的人生目标——有目标感,才有可能引导他们更好地完善自己,更主动地学习。
因此,班级可以开发“目标课程”。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获得目标感,用榜样的力量去引导孩子们向上生长。目标课程可以有这样的一些活动来组成,比如“名人进课堂”,用名人的事迹引领孩子;“走进名校”;“我最佩服的人”……通过这样一个一个的小活动组成一系列的课程,最终使孩子能够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找寻自己前进的方向和动力。
这就是基于问题而开发的课程!孩子出现问题,说教是很难起作用的,而这样的课程能真正帮助孩子们解决他们成长中的问题,也许还能够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这也是我们开发课程的初衷——基于孩子出现的问题,通过课程帮助孩子们获得改变和成长。
2
基于“必须要做的活动”
每学期学校都会有一些必须要做的活动,比如开学典礼、春游等。学校可以把这些活动开发为活动课程,使之对孩子们来说更有价值,而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
比如,二年级老师们决定结合春游开发春游课程。春游课程怎么开发?老师们想到了一个好办法:给孩子一个任务或者说是一个项目——带着孩子们做一本《春游攻略》。
为了做“春游攻略”,孩子们至少要了解:1.什么是攻略?2.攻略有什么作用?3.做一本攻略需要做哪些准备?4.春游攻略又要做哪些准备……
这时,老师们基于此找到了教材中跟春游相关的内容,比如说语文教材里的课文《雷雨》《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等,这组课文都是关于大自然的。老师们设计了课程手册,让孩子们在学习这些课文的时候就把它梳理成攻略。
比如学习《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时,梳理出“辨别方向的方法”;学习《雷雨》时,梳理出“预测天气的方法”……然后再引导孩子们在数学课上画方向板,认识8个基本的方向,并在春游攻略中做出简要的使用说明。
就这样,一边学习知识,一边梳理课程手册,最后到春游结束的时候,每个孩子手上便有了他们自己亲手完成的一本《春游攻略》。在春游结束后,可以将这本攻略亲手传递给一年级的弟弟妹妹,使他们以后还能够接着使用。
这就是课程——孩子们一边基于项目学习内容,一边将学到的内容应用到项目中去完成任务,也在孩子们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这就是课程的力量。
3
课程使节日过得有意义
每年都有几个固定的节日,如教师节、元旦节等,学校可以通过开发课程让孩子们将节日过得更有意义。
比如在元旦节,老师们开发了“十二生肖课程”,做了十二生肖场馆,每个场馆有不同的参与方式,孩子们通过参与场馆的活动、游戏、任务等,获得一定的积分。最后,又将孩子们亲手做的这些作品标出价格,用他们自己挣的积分去购买,他们可以买自己或同学们亲手做的十二生肖小泥人儿、关于十二生肖的对联儿等等。
这样,既有动手实践又有商品的买卖过程,让孩子们体验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变现的成就感,又感受了浓浓的十二生肖传统文化。这样的课程就是既有意义又有意思的。
4
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
和心理特点来开发课程
比如四年级的孩子,刚好满10岁。10岁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开始认识自我,在乎自己在同伴心中的形象,同时也能够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了。
基于孩子这样的年龄特征,开发“责任课程”,让孩子们明白每个人活在世界上是有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的。
这样的课程怎么做呢?有老师设置了这样的情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保护蛋宝宝,二是“爱的体验”——把自己当成父母,把蛋宝宝当做自己的孩子来照顾。保护蛋宝宝一天一夜,就相当于父母10月怀胎。接下来,“孩子”出生了,各教室摇身一变,变成无数个工作场所,老师和家长志愿者变成各个行业的经理和主管,学生们都变成30年后的自己,成为了父母,为了自己照顾自己的“孩子”去打工挣钱,一边打工一边还要去看望自己的“孩子”,用挣得的钱给“孩子”买医疗教育等。
整个课程持续两天一夜。而从此,四年级的孩子们更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并意识到自己在家庭里、在同伴中的责任和义务,更具有同理心。
5
利用现有资源使学生学到更多
老师开发课程目前主要还处在“做加法”的阶段,主要思考“有哪些资源可以作为我课程开发的内容呢?”其实老师可以观察身边现有事物,进行挖掘。但怎样挖掘、利用现有资源才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呢?
种植课程
六年级的老师们发现学校有空地,于是想开发“种植课程“。包括丈量土地、了解种子、种植浇灌、保护植物到最后将收获的蔬菜做义卖,又将义卖所得的资金买来姜茶去慰问清洁工人、警察叔叔,传递爱的力量;后来过3.8妇女节用自己亲手种的菜做成花束送给恩师,以及将亲手种出的萝卜采摘回来跟家长志愿者学习怎么腌制做成美味的泡菜请全校老师品尝……
在这个种植课程中,学生们会了解自然科学知识,锻炼社会能力,培养爱心意识,促成家校共育,这就是由老师们挖掘发现身边资源打造的有价值、有意义的课程。
采茶课程
比如,一位家长是茶厂老板,他愿意给班级孩子们提供茶园做社会实践活动基地。老师就带着孩子们以此为资源开发了“茶课程”。这样的课程持续了三年,第一年孩子们重点了解茶的品种以及采摘方法,现场开展采茶比赛;第二年重点了解茶叶的制作过程,进行制茶的体验与学习;第三年就引进了泡茶的文化……一个茶厂的资源使一个班的孩子们年年受益。
水课程
学校住在长江边,水资源很丰富,老师们便带领孩子们开发“水课程”。先观察水龙头里的水,思考它是从哪里来的,知道了水龙头的水来自于水厂,水厂的水来自于水库,水库的水来自于长江,长江水的源头又在哪里呢?这样寻根溯源。接下来,孩子们就依次走进水厂、水库以及长江边,去了解他们想要知道的关于水的知识,比如水是怎么净化的等等。这也是课程。
6
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
知识的学习是为了运用。孩子们长期呆在校园里、课堂中,他们在不断地输入或被输入,却没有什么输出的机会。老师可以开发课程,让孩子们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以达到巩固运用知识的目的。
三年级老师们开发了“游园闯关课程”。带孩子们走进公园,将一座小小的森林公园变成一个闯关阵地。
在这之前,数学老师亲自踩点,绘制地图。活动当天,让孩子们根据地图找“关卡”。家长志愿者在孩子们的必经之路上设置关卡出考题考大家。这些题目涉及语文、数学、英语、体育、音乐等各方面的内容,就是孩子们近段时间所学到的内容。这些题目怎么来呢?是由孩子、家长,还有老师共同出的。
孩子们拿着地图,要去小组合作讨论什么线路最快能够让他们从起点到达终点;怎样才能够顺利地答题通过关卡;怎样发挥小组同伴的优势来快速闯关;闯关成功后获得的奖励该怎么去分配……这些都是课程!里面的每一点每一滴,都是孩子成长的阶梯,孩子们在这样的课程中充分运用他所学到的知识来闯关,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一方面巩固了所学知识,另一方面也从中获得了更多的新能力。
7
基于教材,走出教材
小学阶段语文学科特点鲜明,比如教材中会安排有“综合实践活动”,或者有一些课文按照单元组的方式来安排,这样老师为了使孩子们学有所获,便可依据文本的内容开发相关课程使孩子们走出去。比如“湖南游学课程”。
五年级孩子们学习了“走进毛泽东”这个单元以后,老师开发游学课程,带领孩子们走进毛泽东故居,更深入地了解毛主席的生平及伟大贡献。
在这之前,除了学习本单元课文、从各个角度去认识毛主席之外,还要涉及到出省游学的一系列内容,包括游学的准备工作、地图、景点的介绍、诗词的朗诵,还有在景区买东西时与人的沟通等等,以及游学之后的分享会,这些都是课程过程中所涉及到的。这样的课程,既基于教材,又走出了教材。孩子们不仅能够获得对于这项内容的认知,对教材以外的内容以及各项能力的获得也是非常受益的。
课程开发的来源还有很多。最重要的是,课程开发一定要弄清楚目的和意义,首先需要思考的是——课程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或者说先要了解孩子们的需求是什么。在这个基础上开发课程,才是有目的、有方向的,才是真正能帮助孩子获得发展的。
▼
“新校长传媒”投稿邮箱:
2594889720@qq.com
你可能感兴趣 窦桂梅:校长要从自我领导力转向群体领导力好的学校中层,就像大雁飞过天空的样子
北大教授:别再争论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了,真正的敌人是功利主义
作者 | 杨静,湖北宜都创新实验学校的科研主任,北师大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未来学校研究中心的骨干,王昌胜工作室核心成员。来源 | 王昌胜|我们|工作室,有删编。责编 | 芋圆 你的专属精品教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