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工智能让我们重新思考教育原点,否则教育就和养猪一样 | 头条

沈祖芸 新校长传媒 2020-09-01


2019年11月23日-24日,在第二届世界教育前沿论坛上,中国学校战略发展咨询专家沈祖芸做了关于人工智能的分享。她认为,学校面对挑战,但是教育必定繁荣。



在她看来,我们首先需要面对的是,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进入了一些误区。



01误区一:加强管理,精准控制



前一阵,我认识了一位人工智能领域专家。他告诉我,人工智能改造传统行业的三大条件:超大规模、非标准化、不确定性。


这位专家从事什么行业呢?养猪业。他告诉我,愿意从事畜牧业的人越来越少,猪的销售量又很大,发病率很高,所以需要人工智能介入。他说,人工智能进入养猪业的一个优势,是借助技术通过猪脸识别、运动轨迹尺、行为分析、步态识别精准发现个体异常,第一时间发现病猪是哪只。


在非标准化场景下要做出精准决策,怎么做呢?视频称重、体制预测、知识图谱、喂养决策。因为给猪喂什么、怎么喂、喂完以后需要达到的精准标准都可以用知识图谱、喂养决策来个性化实现。


我听完浑身冒汗,这和我看到的教育领域的现象太相似了。当教育遇上人工智能,会发生的误区之一是让管理加强,使控制非常精准到位。然而,“让教育生长”这是教育的原点。人工智能应该是让我们从头开始思考教育的原点,想一想为什么要有人工智能、它和教育的关系、什么是人工智能,而不是监控孩子们守不守纪律,否则,这和养猪是一样的。



02误区二:很多学校是在教人工智能



这里给大家呈现两幅人物画像,一个是居里夫人,一个是牛顿。一位是学化学的,一位是学物理的,他们的专业看起来多对口的。不过,仅从职业上看,很难想到马云和任正非一位是师范院校毕业,一位是建筑专业出身,但他们都在中国这块土地上,乃至世界范围帮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你们会问,他们专业对口吗?


我曾发起过一个调查,让参与者回答所学专业、第一份工作、目前的职业这三个问题,共有993人回答了我的问题,统计后得出两条结论:


1、16.4%的同学依然从事着与所学专业有点关联的职业;

2、大部分人都从事着跟原先专业不一致的职业,行业在消失。


我有个新型职业的朋友,转述师,他的工作是把行业专业术语转化成普通百姓能听懂的语句。朋友告诉我,他文学博士出身,但如何与经济学家、人工智能专家进行沟通交流,这是最大的问题。因为如何与人打交道,学校没有教过他。


不少人也表示,在第一份工作当中受过挫。难道让学生们步入职场,在第一份工作上受挫时才积累人生第一份重要的职场经验吗?那我们学校的存在价值是什么?


回过来想,学校到底要给孩子什么?


我走访了很多国家,了解了很多行业和新生职业以后,发现学校和社会有落差。学校里的课程从分科走向了主题和领域,但是这个世界不是按领域划分的,这个世界是由“挑战”组织起来的。


所以,我们欣喜地看到芬兰进行的跨学科教学,美国在进行的项目制学习。为什么?这个世界充满挑战。你面对的第一个挑战就是人际沟通,让别人信任你。那么人际沟通学校能培养吗,能教吗?不能够,是靠体验的。


教沟通是学不会沟通的,只有一次一次和人交往,只有不断积淀,才能学会沟通,才能学会问题解决,体验是无法教的。所以,人工智能是不能教的,只有靠体验。



03三个案例



从“做题走向做事”、从“解题走向面对真实生活”,学校对学生培养目标的转变对老师的挑战非常大。我给大家介绍三个小案例。


案例一:


日本的N高中,这所学校从2016年开办,短短四年,学生人数达到11000人。这所学校让学生几乎完全用手机学习全部课程,还把师生一起在网上玩游戏当成社团活动。


那么,在与主流理念相悖的情况下,这所网红学校到底靠什么获得越来越多的支持?因为在线学习?只答对了一部分。



先来看日本教育的两个现状:一,日本的小学、初中,厌学学生人数每年不断增加;二,大学毕业生离职率高,日本大学生毕业后3年以内有很多人会不断辞职,大多数认为工作不适合自己,也就是他们在工作中受挫了,而不知道如何应对。


N高中怎么教学?他们把相关领域最好的老师邀请过来,哪怕是校外机构也没关系,按照要求教10到15分钟,实现线上学习。


不过,最让我触动的是N高中的线下学习。这所学校有 20位专职教师,学校对这些老师的要求是:第一,体力好;第二,沟通能力强。20位专职老师到日本各个地方发现问题现场。比如,丰田汽车要出一款新品,老师就去沟通,让N高中孩子有机会直接进入到这款新车诞生的全流程当中。一旦这个孩子在这个领域当中找到热爱,在高中就可以直接进入职场,慢慢再到大学。


这个高中集结了日本娱乐出版行业的所有知名企业,让学生找到自己的热爱的时候,以最佳状况进入职场,并且和大学连接。


案例二:


我想跟大家分享上海某学校一位叫丁方南同学的故事。当时,老师想了解这位同学是怎样学习的,给了一个问卷,让他描述一下每天做作业的时间,顺序和方法,解决方案等等。


丁方南答:我每天做作业1-1.5小时,刚回家还算精神,先完成背诵,比如英语、古文等,培养语感,夜晚糊涂的时候做题。


老师们看到回答太惊讶了,就学生说的“夜晚糊涂的时候做题”的观点进行讨论。年级主任说:这个孩子的学习方式反映出他不喜欢数学。数学老师一听不高兴了,因为这个孩子最擅长的学科是数学。


于是老师们问:你“糊涂时做数学”是怎么回事?


答:数学、物理科目是我的强项,语文成绩虽然不突出但还有上升空间,英语是我的弱项。于是,我把英语放在首位,在晚上7-8点脑力最充沛时候去背诵。然后再做数学、物理题目,即便那会大脑运转不快,但也很容易完成。


问:这就等于吃饭,先吃好吃的,再吃难吃的?答:老师,我是先吃难吃的,再吃好吃的……


得知真相后,老师们很感慨:教学时间长了,自以为最了解学生,其实根本不了解。现在,很多学校都在回归,只有从教走向学,只有焕发出体验的力量,才能够让每一个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学习、去应对未来的挑战。


案例三:


北京十一学校某年级的语文课是这样的:


核心任务:选史记当中的侠客人物,装扮一位老师

目标要求

1、写一封信说服老师同意装扮;

2、写一段人物出场造型描述;

3、与学校图书馆合作,对图书馆有关侠客人物的图书进行重新分类;

4、用准确的词语概况五位侠客人物的个性特征;

5、指出5个侠客人物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6、写出放弃的3个人物的理由


在两周时间里,孩子们自主规划学习时间和进程,老师有节奏地介入,同时会在学生开启学习单元之前提供阅读资源、网络工具、视频资源等。


之间,老师还会根据孩子的差异提供不同的工具,比如有的孩子无法管理进度,时间管理能力差,就提供进度管理工具;有些孩子对文本的结构不太擅长,就提供文本结构的工具。


学习展开以后,学生们自由分组进行,每个孩子学习的情况都不同,这对老师的挑战非常大,他必须要去观察,再也不能站在讲台上一讲讲40分钟,只能走下去,了解每个孩子的学习进程、哪位学生需要帮助。


最后,孩子们说服了老师,在最后的狂欢节上,整个年级的老师都被孩子装扮上他们心仪的人物,走上T台,按照孩子设定的出场顺序走出来。



我举三个例子是要说明,学校在变化,在培养学生上从“做题走向做事”、从“解题走向面对真实生活”,这个过程对老师的挑战非常大。


杜威说,教之于学,如卖之于买,别人没有买,不等于卖了。传统教学当中,管你买不买,我就卖给你了,我们经常是这样。



04人工智能绝对不是老师的竞争者



我们陷入一种误区,好像总是在跟别人比赛,如果我输了,你就会替代我。在人工智能时代,老师和人工智能之间不是竞争关系,人工智能给了我们脚手架,成为我们的协同者。


甚至,教育工作者应该感谢人工智能,如果没有这个时代,没有人工智能,我们永远停不下脚步去想一想:教育是什么?教师是什么?人是什么?


人工智能帮我们重新定义了教师角色。在这个“未来已来,过去未去”的时代,把学习的过程还给孩子,让孩子拥有动力,担上学习的责任,这才是我们和人工智能携手共创的事。


所以,学校面对挑战,但是教育必定繁荣。谢谢大家。


“新校长传媒”投稿邮箱:2594889720@qq.com 你可能感兴趣 钱颖一:人工智能将使中国教育仅存的优势荡然无存
如何自信地开启“人工智能教育”
这所用手机上课、师生一起玩网游的日本高中,为什么成为未来学校范本之一?

来源 | 搜狐教育(本文根据录音整理,有删节)

责编 | 陶小玮

 你的专属精品教育生活 ▼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新学习APP,选座报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