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然一体的学校生活,才是最好的学习 | 头条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张家港市实验小学 Author 刘慧
小学是什么?
作为校长,我几乎每天都在追问两个问题:什么是小学?小学究竟应该干什么?
这两个问题是教育的起点,也是理想出发的地方。小学和大中学幼儿园有没有区别,它值不值得作为一个独立的周期来区别对待?
用一句话来表达:小学是整个童年生活的载体。小学的珍贵在于它是人生一个极其宝贵的,特殊的生命周期,它盛放一生中整个的童年。
因此,我们谈小学教育核心一定是基于童年,围绕童年。
童年是什么?
童年时代的孩子最该追求的,并非知识,而是幸福感,是带着幸福感去生长,是个性化和有创意的生长。
小学应该专注“人”的发育,是种子和基因,是为生命的前途和远景而储备下宝贵的“线索”。
既然整个人生的童年几乎都是在小学阶段度过,那么小学要考虑的,就是如何提供或者说定制一套完整的和童年相匹配的生活系统。
2018年始,张家港市实验小学正式提出具有战略意义的学校宣言:做精神明亮的人,过正常而积极的童年生活。让每一个孩子正常地生长,积极的成长,我们必须寻找和童年相适应的,匹配度更高的教育内容,搭建舒适度、自由感、成长性更高的生态环境和童年秩序。
为此,我们重点搭建语言、美学、价值观这三大系统。
美学系统:赋予孩子某种经典品质
对童年而言,美学意识的苏醒和启蒙,或许是最重要的,包括人格、情感、艺术、自然审美等等。
空间诗学
我们认为好的校园不是钢筋水泥浇铸出来的,是种出来的,是长出来的,它必须像一座巨大的感官,与儿童的感官相匹配,它必须有迷宫和谜语的气质,与儿童的探险精神相呼应。
我们的校园有一个美学比喻“一座小径分叉的花园”。呈现了两个风格:
1. 苏州园林气质
校园建筑局部
园林是古人最好的家,也是最美的私塾校园。理解了一所园林,就理解了一所校园。借鉴苏州园林的灵魂“幽、曲、深”,我们校园完成了江南水墨意象的整体设计与改造。
一个园子,即使再小,也一定要想尽办法去设计一个个“深处”。
为什么要把园子做深?因为孩子的好奇心足够大。这是具有草木气息,露天精神的“百草园”,就是用“有深度的东西”去匹配与激活孩子们天生的好奇与想象。让孩子自己能走进“深处”,就像让每一个孩子走进森林的“深处”去。
中国园林在营造上,有一个原理,即以曲为美。一条条隐在园子里的“会呼吸的路”,岔道多、拐角多、小径多,人才能分流,空间方显深阔和幽远,才藏得住有趣的事物,才容得下形形色色的足迹。
2. 自然美学精神
都说大自然是最好的课堂。大自然从不让人厌倦,一只偶然路过的鸟,一尾蝴蝶、一只螳螂和蟋蟀的到来,一场不期而至的雨,一抹月季或桂花的暗香浮动……会让我们校园的每一天、每一个时分都是新的,大自然从不重复,正因如此,它能满足儿童无限的好奇与想象。
走进我们的园子,你看不到修饰整齐的造型树木,看不到人工培育的奇花异卉,看不到修剪如新兵头皮的草地,逐渐地,它长出了与自然美学精神高度吻合的“荒野”气质。
这是极其迷人的。
我们希望给孩子们传递的是荒野背后的价值观:无序之秩序。
我们希望有一天孩子能逐渐领悟,这个世界包含两部分,一是人类的成就,一是大自然的成就,而“人类的最高成就,即保卫大自然成就的成就。”(王开岭《古典之殇》)
童年日历
在我们的理解中,什么是美好的童年生活?不就是陪伴孩子们过好一个个日子嘛?
我们不仅从空间诗学,也按照时序的更迭,寻找、设计、投放和儿童天性相匹配的教育内容。
“童年日历”上写满了好玩的小主题日活动:樱花节,桂花周,幻想季(科幻、动漫),诗歌月,风筝日,电影展……我们还设计了聊天日。
杜威提出儿童有四类自然兴趣:交谈的兴趣、探究的兴趣、制作的兴趣、艺术表现的兴趣,排在首位的是交谈的兴趣。他认为这些兴趣都是能够促进儿童生长的“自然的资源”。
在我们的校园里,校长聊天,教师聊天,同学聊天,大树下聊天,池塘边聊天,雨地里聊天……聊天成为醒目的教育形式,活跃在整个校园。
童年生活的敌人是什么?
是没有“空闲”。
今天的教育理想不能完全实现,最大的困扰就在于没有“闲暇”。童年最宝贵的就是闲暇。创造闲暇是教育,乃至人生的大课题。
这些美好的“小日子”,是童年生活中闪闪发光的东西。
价值观系统:孩子们在事件中长大
如果说“美学生长”赋予了孩子某种经典品质,那么,价值观的常识启蒙,比如对生命和个体的态度、对大自然和动物的态度,基本的思辨能力、共同体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些作为“人之初”的精神功课,对童年来说同样很重要。
我们通过一个一个有意义的生活事件,来给孩子们输送优秀的价值观选项,供孩子们讨论和借鉴。
我们的校园是一个充满新闻的园子。每一天,我最关心校园里发生了什么?下面分享一个故事。
· 有意义的生活事件:柿子是谁的?
秋天到了,百草园的柿子树下来了一群孩子,扛着长长短短的工具来摘柿子(综合实践课)。我在一边,静静地看着,听着。很快,一大半柿子被摘走了。
这时,我去给他们提了第一个问题:“你们打算怎么分配这些柿子?”
他们说,方案早就做好了:每个参与的同学得一枚,没有参与的班级得三枚,这可是经过精密统计和计算的。孩子们得意地告诉我早就用望远镜观察好了。
我继续追问第二个问题:“你们打算把这些柿子都摘完吗?”
这个问题一抛出,孩子们开始若有所思。
一个孩子说:“我们给柿子树留几个吧,否则她太孤单了。”
另外一个孩子说:“冬天的百草园是哑哑的,留几枚柿子挂在枝头,像红灯笼一样,可以点亮百草园。”
突然,一声尖叫传来:“这个柿子怎么会是空的呢?”一个眼尖的孩子发现,旁边一棵大树上,藏着两只喜鹊,正眼巴巴地看着他们,就像小孩子盯着桌上急剧减少的糖果。
更多的声音响起来:“对了,我们还要留几个柿子给喜鹊。”
一场关于“柿子是谁的”讨论,就在大树下完成了。
我们充分利用校园空间的自然风物、美学元素和文化信息,及时观察、捕捉孩子们的个体“遇见”和现场反应,通过教育者的介入、助推和引领,刺激故事的发生,拓展事件的长度和空间,将个体事件放扩为校园事件,将生活事件提升为心灵事件,将游戏事件演绎为教育事件,从而在审美、伦理、心性和价值观等方面对学生施加积极影响,以此完成生活和教育、休憩和学习的立体功能。
我们把这称之为“一所校园的心灵化运营”。
我们的体会是心灵化运营的关键在于“人”,有怎样的人,就会诞生怎样的校园故事和心灵事件,就会把事件引向不同的层次、方向和终端,就会塑造怎样的童年生活。
孩子们是在事件中长大的。
语言系统:教育不是传授是遇见
我们能够感受到当下的社会语言,家庭语言,网络语言环境的粗俗、粗陋,包括教育者本身语言系统的贫乏。
“除了春天,禁止入内。”——谷川俊太郎
这句诗,在我们校园,一条蜿蜒的小路尽头。
从“禁止入内”到“除了春天,禁止入内”,从阻拦到“邀请”,诗意诞生了,语言的柔软度和亲和力提高了。这才是校园该有的语言,这才是教育应有的表情。
对于孩子来说,语言的发育和精神的发育是同样重要的。他们将来的工作、学习,包括求职写自荐,恋爱写情书,都要通过语言。
一个人如果在童年时代错过了诗意,那他一生都会呆板乏味。如果一个孩子仅仅从语文课本中体会诗意,那这样的教育是僵硬笨拙的。
为此,我们致力于生活中的诗意投放和精致的校园语言环境的搭建:
一是来自于经典。
校园里随处可见来自世界各国的作家、诗人的经典语句。给孩子们一个辽阔的阅读视野,拓宽精神的疆域。
教师报告厅选用了王开岭先生《精神明亮的人》一书封面上的句子:让灵魂从婴儿做起,像童年那样,咬着铅笔,对世界报以纯真、好奇和汹涌的爱意……
香水月季大道上是汪曾祺的一句诗 :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
二是来自于师生原创。
例如,校长室门口有我的一句原创:
一个人,永远不要停止对自己的想象。(刘慧)
毕业的孩子也给校园留下了他们的诗:
小鱼的尾巴动了,百草园的春天到了。(2019届毕业生吴沛泓)
我们的校园语言是有翅膀的。它飞在课堂、走廊、转角、楼道、洗手间,乃至每一个垃圾箱盖上,当然,也在师生的招呼和日常的聊天里。我经常说一句话:“教育,不是传授,是遇见”。在春天里,我们遇见了一场“百草园的诗会”。
杨柳依依,草色青青,孩子们在树下咏柳;在双桥上吟诵断章“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特别有意思的是孩子们在池边,为大白鹅即兴创作了一首诗:“一只大白鹅,和另一只大白鹅,举行了水中婚礼。”
一场诗会,是语言环境中生长出来的作品。
季节会变化,校园的语言也随之转换和生长。
近期,我们策展的主题是:橙色·秋语·大地艺术节。我想起法国哲学家巴拉什的一句话:“童年眼中的世界是一个图绘的世界,带有它最初的色彩,它是真正的色彩的世界。”
我们让诗意的语言无处不在,像空气一样弥漫在校园,而这份空气,是我们师生共同吐纳的。
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这是呼吸,是耳濡目染,是日常生活。
语言系统、美学系统、价值观系统,是我们为孩子们搭建的,立体的,丰富的生活系统,浑然一体的学校生活,才是最好的学习。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有很多,在我看来就是成为“这一个”。
每一个孩子都是唯一的、独一无二的,他们有着各自的天赋、兴趣和方向,我们尊重和鼓励个性化、差异化的生长,并为之提供相应的机会和路径。
小新君将陆续发布第六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嘉宾精彩发言,敬请期待!
▼
“新校长传媒”投稿邮箱:
2594889720@qq.com
你可能感兴趣
作者 | 刘慧,张家港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来源 | 文章据刘慧在第六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主题演讲整理而成排版 | 刘双
整理、责编 | 张光
你的专属精品教育生活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