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俯仰之间,就是教育人能给孩子搭建的成长时空 | 头条

黄莉 新校长传媒 2020-09-01



我们这些大人们,一起叽叽喳喳地讨论用什么方式带着儿童走向未来时,怎么能没有儿童在场呢?更进一步地,可不可以有一种更纯粹、更静默、更自然的方式把儿童的生长状态呈现出来?


于是就有了这场儿童艺术展——叽叽喳喳的寂静。所有的作品都来自课堂或者是兴趣班的当堂作品,甚至是孩子们随手画的小纸头;没有刻意做主题化、技法化、审美化的要求,这也是我们着力想摒弃的。你看,儿童的表达方式天然就是浪漫的、自然而然的:涂、抹、画、写、捏......儿童用的材料天然就是朴素的、随手可取的:纸片、石头、包装盒、快递袋.......儿童表达的内容天然就是自由的、有生命力的:看到的、听到的、感知到的、想象出来的.......只要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儿童几乎天生就是艺术家,他们天然地跟当代艺术“每个人都能表达、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方式自由表达”的主张不谋而合。


这次展览为了更丰富地呈现当代儿童的样态,看到更多孩子的全貌,组委会特意发了征集令,获得了17所来自全国不同类别学校上千名学生的作品,最后由回二艺术团队的教师梳理作品、凝练主题、分类整理,重构出一个连接着传统与现代,历史与未来,给教育界的成年人看的儿童艺术展。


布置这场专门为第六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办的展览,我们尽量尊重来自儿童的感性和直觉,将他们的所思、所想、所面对的鲜活、蓬勃的生活场景一一呈现。



我们还特意关注到儿童与生活的连接:《我自己》《你猜》《拇指画》《天书长卷》是这个年龄段天真浪漫儿童原有的样子;《今晚八点半》是儿童在家里的样子;《教室是我的》是放大了的孩子们在学校里真实的样子;《试卷》和儿童戏剧是应试教育的样子。


我们还着力还原了儿童文化成长的背景:《山海经》《贺兰山》《兵马俑》《小红人》是传统的底色;《输》《shift》《银色城市》《我的动物朋友》是工业文明中的生命状态。每组作品都在在儿童、自然和社会中寻求连接和融洽,着力呈现背后的艺术表达和人文关怀。



我和我们的老师们即是策展人,更是教育人。所以我们在致敬儿童艺术的同时更愿意从教育的角度解读这场展览:


第一,教育要走向未来,必须要回到儿童,也必须让儿童回到天然的系统里去得到滋养。


学校有儿童就得有他们的思想,就得有他们的情感。这次展览与其说是艺术展,不如说展示的是儿童从表达、感知、意愿、成长等方面与现实发生的碰撞。他们不是一张被等待书写的白纸,他们是具体而丰富的,他们对情感的需求远比大人世界给予的多。我们得不断满足他们精神发育的需求,俯下身子,去呵护他们的脆弱稚嫩;仰起头,去追寻他们的天马行空,这俯仰之间,就是教育人能给孩子成长的时空,能给孩子的宽度和厚度。


艺术是培养儿童感知力的最佳手段。天生就是艺术家的儿童,需要不断在摸一摸、捏一捏、造一造中用自己最质朴、最纯粹的表达和这个世界建立联系。他们不应该被禁锢在像工厂一样的学校里,不应该困在高楼林立的逼仄空间中。在这样一个和机器人抢夺未来的时代,“自然之子”必须回到精神的发源地去得到滋养。


教育更是如此,虽然时代主题发生了变化,但人性是亘古不变的,所以核心的育人价值观不会改变。我们所追求的真、善、美,都是来自于宇宙自然的真理。这些至高无上又微妙至深的大道,都渗透在微乎其微的自然细节里。只有让儿童返回生命的本源,打通自然与生命的链接,领悟自然之道内化于万物万象的真谛,才能放大人性的光辉,才能在未来让人性的光辉驾驭人工智能的发展。


第二,借当代艺术多元的表达方式,呈现我们对教育的反思。


当代儿童艺术展,其实是想借当代这个词传递一个观念:作为教育者,我们愿意站在当下,直面现实、反思现实、改造现实。我们不回避时代教育的问题,甚至在这次艺术展中,特意用先锋戏剧的方式把孩子们在作业堆中,在升学“独木桥”上,在“机器生产流水线上”的场景,用艺术的手法抽离出来,让所有人意识到教育变革转型的刻不容缓。我们一直觉得,在当下的语境中,教育人必须要发出自己的声音,要坚持用专业的方式传递教育的理念,坚持用专业的态度和力量赢得帮助,就像本次年会要熬的“一锅石头汤”一样,融入重塑教育生态的力量越强大,教育改善的步伐就越快。


第三:艺术是帮助教育实现从工具性走向人文性的最优路径。


教育和艺术的关系大吗?非常大。我们一直说教育是门艺术,但是工业时代的学校留给我们的烙印太深了:学校变成“工厂”,老师变成“工匠”,孩子变成“机器”,标准化、机械化禁锢了我们的观念、意识、思维。虽然人工智能的发展不断在敲响警钟,教育也开始走向拐点,但要突破历史惯性的同质和平庸,依然不是件容易的事。


学校在寻找教育突破口时,美育不失为一种最佳路径。我们可以透过艺术教育发展创造性思维,让儿童在快乐的、愉悦的、生动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一系列视觉的、听觉的、动觉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独特的、稳定的、统整的行为模式、思维模式和情绪模式,来完成培养未来人才的使命。当代艺术之所以贴近儿童,它的特点就在于不是强迫的,是通过艺术活动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感情,让人愉快地受到教育,是脱离“机械”和“匠气”的,足能突破功利色彩,撼动以过度工具性为基础的教育堡垒。这不正是学校转型的方向吗?


在这样一个复杂、多维的时代,所有人将会呈现出更多的差异化和更多的不同。教育要从万千差异中达成共识,只有美能够完成。不管什么时代,不管什么地区,人类对于美的追求是共同的,这也是我们可以用审美的原则,去改造教育内容与形式的原因。美好美好,最终要因美而好。



 艺术展掠影 



A4纸、塑料袋、电视机、排气烟管……这些工业文明时代司空见惯的普通材料,在儿童天马行空的再造中,发出天真的艺术之光,是儿童视角的艺术观察。



兵马俑、秦砖汉瓦、西北剪纸……这些中华民族文化精粹,从传统中来,到未来去,以自信的姿态勇敢地发出“未来,你好!”的问候;



键盘、App……这些正在改变当代人们生活方式的工具,在改变着我们,也在重新塑造儿童;



西方的医疗器械和东方的中药相遇,让我们看到儿童眼中的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这部由儿童和教师共同发声的合唱,是用艺术表达的方式体现了儿童在创新教育年会的在场,是用专业+敬业的教师职业精神为儿童赢得成长尊重的一次对话


在以考试为话题的《莫比乌斯试卷》装置作品中,一群身穿彩色雨衣的儿童,面目肃穆,徘徊、起卧,伴着沉闷单调的背景音乐迷茫地来来回回。而另外一群身着校服的儿童,被白纸黑字作业包围、静默……



行为艺术表演的诉说,正是儿童困境的写照,也是儿童发出的呼喊:学习可以再活泼一点,考试可以再活泼一点,教室可以再活泼一点。



由宁夏遥剧场执导和回二教育集团学子演绎的现代舞《光》拉开中国第六届创新教育年会序幕,孩子们用静默的表演和以十国语言呼喊出的“在一起,我发光”,震撼全场,表达了万物有光,我自有光的未来教育之声。




后记


宁夏银川市兴庆区回民二小担纲了本次年会儿童艺术现场的策展工作。2019年7月末,黄莉校长一行首赴成都,初步了解展厅概况;8月初,初次成展览策划案艺术架构和主题架构;9月初,展览招募令面向全国中小学首发:10月初,应邀参展的创作项目学校先后进入创作模块;11月中,作品先后完成提交;11月末,回民二小展览策划组在丁慧霞校长、陈华军校长等人的带领下入驻成都天府七中,进入布展冲刺。这支冲刺队伍由学校行政校长+美术教师+后勤工人等7人组成的策展团队,在成都天府七中、天府七小等联盟学校的大力支持下,经历了9个日夜的持续奋战,每天工作16个小时,最终在12月4日上午,圆满完成布展任务。


作为创新教育年会的序曲,当代儿童艺术现场的位置巧妙地设置在主会场的入口,成功地表达了年会的初心:教育者们只有经过儿童并观察儿童,让教育回到儿童,教育才能真正走向未来。


感谢主办方蒲公英教育智库给回民二小以及全国16所联盟在3600专家学者汇集的平台上,创造儿童在场的机会;感谢西安新知、张家港市实验小学、艾瑞德国际学校等联盟校艺术助力,使我们达成了一桩因美而好的心愿,在中国第六届创新教育年会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熬制一锅艺术浓汤;感谢成都天府七中、天府七小和我们休戚与共、共度难关;感谢当代青年艺术家、辽宁省大连市金普区实验小学勇胜老师,分享了教师艺术作品;感谢致朴公益乡村诗歌项目,分享了乡村儿童诗作品。策展人:黄莉 杨红霞



小新君将陆续发布第六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嘉宾精彩发言,敬请期待!

“新校长传媒”投稿邮箱:

2594889720@qq.com

 你可能感兴趣 

年度风向标:2019基础教育变革的十个认知

浑然一体的学校生活,才是最好的学习

重建学校生态,  需要一场深刻的文化反思与治理革命

作者 | 黄莉,宁夏银川兴庆区回民二小教育集团总校长来源 | 文章据黄莉在第六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主题演讲、博雅回二美学播报《叽叽喳喳的寂静》整理而成责编 | 芋圆

 你的专属精品教育生活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订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