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10年校长当得很失败,感觉自己白活了……” | 一周精读



1

张丽钧:“我10年校长当得很失败,感觉自己白活了……”


去北京某高中参加校庆。庆典仪程中有一项是退休老校长发言。


白发苍苍的老校长颤巍巍登台,一开口,把台下几千号人吓了一跳:“回首往事,我觉得我10年校长当得很失败,感觉自己白活了……”说这话时,老校长的声音是沉重的,甚至略带哽咽。我们不知这位老校长究竟犯下了何等罪过,竟至于在这样隆重的场合这样隆重谢罪。


接下来他说道:“我在任时,没抓别的,光抓升学率,也没抓出个什么名堂……唉,我耽误了多少好孩子啊!”


我的天!他居然是在为自己“光抓升学率”谢罪呢!


我偷眼看看身边的两位校长嘉宾,两人都一脸懵,仿佛在说:这个“罪状”,也忒缺乏震撼力了吧?


可是,在我看来,这个“罪状”太具震撼力了!


清楚地记得,李镇西老师来我校讲座时语重心长地对老师们说:“退休后,不要让你的回忆里只有分数……”


仿佛,这位老校长就是来为李镇西老师的这个说法提供反例的。让我无比心疼的是,这个老者,说得那么掏心掏肺,那么痛心疾首啊!


“光抓升学率”,“回忆里只有分数”,曾几何时,这可都是令人引以为傲的光彩之事啊!领导因此表扬你,同行因此仰视你,家长因此感激你,社会因此看重你……为何时过境迁,你竟将自己的功劳看成了罪状?


教育,是一项无比复杂的工程。就算短期收益极大地满足了我们的功利心,但当这收益的“半衰期”必然到来,我们的幸福感势必像飞倦了的肥皂泡,迸裂,成为其无可规避的唯一归宿。


一味追求“含分量”的教育,是可悲的教育。


一味追求“含金量”的教育,是可耻的教育。


一味追求“含奴量”的教育,是可鄙的教育……


唯有追求“含人量”的教育,才是可随岁月“双增值”的优格教育。节选自

丽钧作文:张丽钧:“我10年校长当得很失败,感觉自己白活了……”



2

崔允漷:学校课程发展“中国模式”的建构与实践


  • 教师、方案、学生三要素互动的学校课程实施理论


学校之所以能育人,其实质就是教师、方案(课程)、学生三要素互动以实现教育意义。方案是课程发展的文本,是教育专业化的标志之一。


从经典的教师、教材、学生“三要素”到“三要素互动”,揭示了学校课程“何以育人”的专业机制,并从理论上消解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经师与人师的二元对立。
学生不是一张白纸,总是带着一定的经验与知识基础进入学校现场,术有专攻的教师以学习为中心,通过与文件课程(课程标准与教材)互动,设计专业化的课程方案,然后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深度互动,并引导学生主动与方案互动,最终实现每一位学生新的成长。

学校课程实施互动理论图解



  • 理论驱动的学校课程发展模式


基于上述教师、方案、学生三要素互动理论的建构,项目组建构了一种理论驱动的学校课程发展模式。

学校课程发展模式


第一,按学段编制学校课程整体规划方案。学校要依据国家课程改革政策(课程方案、课程标准与教材)、学校教育哲学(愿景、使命、育人目标)与可获得的资源(SWOT分析、学生需求评估、师资能力评估)为学生整体规划某个学段的课程。


第二,按学期或模块进行学期课程的规划。教师要依据学科课程标准、教材、学情、资源等设计每一个学期的国家课程,撰写学期课程纲要;同时,有些教师还要依据学校教育哲学、学生或社区课程需求编制校本课程纲要;学期课程纲要不是原先的教学进度表,教学进度表只是对教材的教学进度作一安排,而学期课程纲要是教师对本学期课程的整体设计,用提纲的方式呈现一个学期的学习方案。


第三,按单元/课时设计教学方案。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学期课程纲要、学情编制单元或课时的教学方案。经过与基层中学持续合作,经过6年的实践研究,已经扬弃原先专门关注怎么教的教案,倡导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案,即学历案。所谓学历案,是指教师依据特定的目标,专业化地设计学生何以学会的过程的方案。教学专业体现在设计学生学习经验,而不是设计教师自身的行为。


同时,在课程发展的过程中,伴随着三层方案中每层方案的评估与改进,还要建立两级课程审议制度:一是每所学校的课程规划方案需要经过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审议;二是教师开发的学期课程纲要,特别是校本课程纲要需要经过学校一级组织专家审议。两级审议机制,不仅是课程发展质量保障机制,而且还能部分地解决长期存在的“一统就死,一放就乱”的管理顽症。


  • 学校课程发展的专业规范


1. 国家课程有效实施


国家课程有效实施一般会涉及如下规范:


(1)研读与分解课程标准,研究教材、学情与资源,做好学校课程规划,编制学期课程纲要,内容包括需求分析、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评价。


(2)依据学期课程纲要,编写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方案,后来发展成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历案”,即从学习立场设计学生何以学会的教学方案,内容包括:主题与课时,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学习过程,检测与作业,学后反思等6个要素。


(3)运用不同的课堂型态(如自主型、对话型、合作型、指导型、评价型等)实施教学,并通过课堂观察,从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与课堂文化四个维度20个视角68个观察点,评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参照一整套方案评估的标准评估课程教学方案,如学期课程纲要评议框架、学历案评议要点、教学评一致评议要点等。

 国家课程有效实施框架
2. 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开发


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开发涉及到的规范有:


(1)课程定位:它是国家课程方案中规定的一门必修课程,是与学科并列而不是从属学科的综合课程。


(2)一般步骤:确定课题—制定计划—搜集资料—总结整理—交流评价。


(3)实施要点:超越教师,超越课堂,超越教材;导师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习小组的研究活动进行下去,而不是替学生做研究;重点关注学生有无兴趣,而不是整天要学生提交研究成果;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实施过程的资料积累;要充分利用可得到的课程资源。


(4)评价要点:评价要贯穿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全过程;重点在于学习经历与参与态度;评价主体要多元,评价方式要多样;要建立学分认定基本程序。


3. 校本课程合理开发


校本课程开发涉及的专业规范包括:


(1)分析需求:运用学生、家长、教师、社会人士四套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明晰学校育人目标。


(2)形成方案:包括需求分析、校本课程总目标、课程类型与结构、实施与保障。


(3)编制纲要:课程简介;校本课程纲要(背景、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


(4)组织审议:组建课程委员会;建立审议制度与程序。


(5)实施评估:建立选课制度;课程实施记录;材料收集;评估与改善。

节选自

全球教育展望:崔允漷 ∣ 学校课程发展“中国模式”的建构与实践



3

这所夺得美国湾区STEM排名冠军的美高,是如何培养学生的?


近期,素有“美国高中版大众点评”之称的Niche,发布了最新一期的2020年美国高中排行榜。


以科技公司称霸,STEM教育繁荣的湾区为例,其区域内顶尖美高的排名就有较大变动。中国家长所熟知的哈克学校(The Harker School)以及创新学校斯坦福网络学校(Stanford Online High School),分别位列湾区最佳STEM高中的第二名与第三名。


占据第一名的,则是建校刚满5年的BASIS私立学校硅谷校区(BASIS Independent Silicon Valley,下称BASIS私立学校硅谷校区)。

Niche湾区最佳STEM高校排行榜


  • 用特色课程体系打造特色人才


1. 独特的AP课程 


顶尖美高的常规选课中往往涵盖多学科、多种类的AP课程。以BASIS私立学校硅谷校区为例,该校区共开设了31门AP课程,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加AP课程和考试。


此外,BASIS私立学校AP课程的特性在于:其在普通美高设为终点的AP课程之后,又加增了POST-AP课程。


所有BASIS的学生都将在11年级结束前完成AP课程。随后,他们会在12年级参与Post-AP课程,包括:人文、科学、数学和世界语言等课程类别。


其中,以线性代数、多变量微积分、微分方程、博弈论、无机化学、现代物理学和癌症生物学为代表的高水平课程,都结合了美国许多顶尖大学的研讨班和讨论式课堂内容,能帮助学生建立起独立的研究和实验室技能。

BASIS私立学校课程范例
2. 独特的螺旋教学 


在BASIS私立学校官网的课程介绍中,明确表明:学校独特的课程设置,能让学生在各个学科的进度上,领先其他同级学生至少一个年级。


这一目标如何达成?面对外滩君的提问,Lee校长点明了其中的关键词:“螺旋教学”。


螺旋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对课题进行循环。每个学年,学校的课程都会连接到上个学年教授过的知识点与概念,并在其中补充更多的细节和更深层的内容,以此让知识点的连接与学生的学习达到更高层次。


  • 用优秀“园丁”培育优秀“果实”


除了课程外,教师无疑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另一“重要极”。


采取“POST-AP”与“螺旋课程”的BASIS私立学校硅谷校区,是如何挑选与之契合的老师呢?


“专业、有趣、热情”,是Lee校长给出的答案。


BASIS私立学校的教师,绝大多数有着硕士甚至博士学位,但学科的专业性,在个人兴趣的帮助下,并没有成为他们与学生的隔阂。


这在学校官网的教师介绍页面上有所体现。每一位老师的个人介绍中,除了阐述其个人经历、专业能力外,还会专门预留出位置,用来描述老师们的日常生活与兴趣爱好。


Lee校长解释道,“我们聘请美国最聪明,最有创造力的人才来教我们的学生。我们的老师之所以与众不同,是因为他们在所教授的学科中拥有学位和/或学科专业知识,而这在美国教育中并不总是如此。


他们对课程的热情和实时应用,能够帮助他们精心设计发人深省的课程并激发创造力,为所有学生提供了卓越的学习体验。BASIS 私立学校的文化基础和学生的成功就在于他们的老师。”


  • 卓越的学生支持,是迈向成功的基石


1. 升学指导 


BASIS私立学校的升学指导最早开始于9年级,升学顾问老师会在整个高中阶段引导学生逐步明确大学申请目标。


到12年级时,学校开设的“大学申请工作坊”会在每天进行,升学顾问老师将指导12年级学生进行个性化择校,充分准备申请材料,最终进入契合自身目标的理想学府就读。


在这一过程中,升学顾问老师将与每一位学生进行深入沟通,了解每个学生各自特点和目标,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并写出个性化的推荐信,审阅学生提交给大学的申请表,确保高质量完成申请。
2. 课业支持 


要想提升学生能力,课业帮助必不可少。


每周,老师们都有固定的课外辅导时间。在这个时间段,学生可以巩固课程内容、就自身课业问题进行答疑、学习更深度的内容与技能等。


除此之外,年级主任等专家团队,也会定期了解相关年级的学生状况,以确保每一位学生在课业、社交和情感上得到充分的帮助和支持。


3. 同伴辅导计划 


互助共进、建立友谊,是同伴辅导计划发起的初衷。


这一计划,让学生支持不只发生在课程之中。通过同伴间的互相帮助,学生与学生之间能建立起一段友爱融洽的关系。


4. 倡导终身导师 


学校提倡终身导师,这也是BASIS私立学校立足长远,为学生长期发展做出的考虑,学校期望学生和老师在校共建良好师生关系,也期望学生在毕业离开学校后,仍与他们的老师保持良师益友的关系。节选自

外滩教育:这所夺得美国湾区STEM排名冠军的美高,是如何培养学生的?



4

面对未来, “核心素养”是否足够?


近年来,源自欧美的“21世纪核心素养”等名词更是风靡世界,几乎成为很多国家和地区制定教育政策的基础。所有围绕“21世纪核心素养”的讨论和举措,都让人们有机会对未来展开丰富的想象,然而这是否足够?我们如此培养的学生是否有足够的能力面对未来的挑战?


  • 未来教育需要教授“认识”的不足


《未来教育所必需的七种知识》讲的正是当前教育中被忽略和遗忘的问题。他说,我们首先应该知道“认识”本身是有“盲点”的。任何“认识”本身都包含着产生错误和幻觉的危险,教育应该表明,没有一种“认识”不在某种程度上受到错误和幻觉的威胁。
科学的发展虽然可以成为探测错误和抵抗幻觉的手段,然而支配科学的范式可能发展幻觉,科学认识也还不能单独处理认识论的、哲学的和伦理学的问题。这些可能的错误和幻觉来源甚多,包括心理的错误的、理智的错误、理性的错误和范式上的盲目。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所说的“理性的错误”中,如何区分“合理性”与“合理化”的区别。“合理化”是自认为是合理的,建立于一个看似完美的逻辑系统上,事实上,却可能是虚假或残缺的,它拒绝表示异议的论证和经验的检验,因此是封闭的,也是构成错误和幻觉的最强大泉源之一。


而“合理性”则是开放的,会与抵抗它的现实进行对话,是多种观念论证争辩的结果。他强调,“人们认出真正的合理性是从后者具有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的能力上。”其实,看到这里,我一阵阵后背发凉。
我过去十数年所接受的基础教育从来不曾让我知道这一点,然而今天处处提倡“核心素养”的时代依然如此,学生们从来不知道我们的“认识”本身是有“盲点的”,我们的基础教育也一直在做“合理化”的事情,而我们对“合理性”却一无所知。


  • 未来教育需要教授如何“相互理解”


相互理解是人类交往的手段,同时也是目的。在《未来教育所必需的七种知识》中第六章的标题就是“教授相互理解”。埃德加•莫兰认为相互理解已变成对于人类来说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因此,也应该成为未来教育的目标之一。相互理解的问题有两个焦点,一个是全球性的人类之间的相互理解;一个是亲近的人之间的、私人关系意义上的相互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本身并无法增进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


要达致人类之间的相互理解,需要学习理解的伦理学,需要“明智地思考”和注重“内省”。另外,要理解别人,还需要意识到“人类的复杂性”,做到主观上对他人开放,以及把宽容内在化。埃德加•莫兰认为,宽容有四个等级。
第一个等级是伏尔泰所表述的宽容,尊重别人说出让我们感到卑鄙的言论的权利。这是避免因自我的对何谓卑鄙的观念,而禁止另一种言论。
第二个等级与民主的选择不可分离。民主制度以利益和观念的多样性为条件并反过来滋养它们,它不是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它包含着任何意见存在和表达的权利,冲突的观念和民主制度相互滋养,产生生命力和创造性。却同时服从民主的规则,用观念的战斗来代替肉搏。它本身要求的多样性和对立性同时滋养着个人的精神自主性和公民责任感。在近期香港爆发的冲突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示威者对异己的不宽容达到的程度,“手段”过度膨胀也会使“目的”窒息。
第三个等级是遵从尼尔斯•玻尔的一个观念,一个深刻的思想的对立面是另一个深刻的思想,我们必须尊重。
第四个等级是意识到人类被神话、意识形态、观念或神衹所支配。宽容对各种观念都有效,而很多学校似乎从来没有教过学生这些。节选自

FT有教无类:面对未来, “核心素养”是否足够?



5

新高考改革体现的趋势和走向


1. 新高考改革力求评价更科学客观


旧高考,一考定终身学业考试+综合素质评价+新高考把总结性评价(改考)和形成性评价(平时)结合起来从侧重知识考核,到突出能力素质既考察学生的成绩,也评估综合素质


2. 个性化使学生拥有更多的选择


总的来说,新高考给了学生更多的选择科目选择权。


比如,考什么科目?课程选择权:学什么科目?考试选择权等等,以及与之相伴的是竞争激烈的高校选择权。


3+3方案:给予了学生更大的自由度和选择权。3+1+2方案:突出和强调物理与历史的作用选考科目组合:选课组合从最多的35个,到22个,再到大多数省份的12,与之前旧高考的或文或理两个组合相比,更有利于引导学生合理选课,并且降低了中学选课走班教学难度。


从理论上看,可提供的选择越多,越可以满则大多数人不同的偏好。而选择越少,则会让一部分人没法选择自己最心仪的结果。


3. 学校管理——选课走班制的实行


学生在科目和课程上有了更多的选择,对于学校而言,课程和教学组织也就面临着严峻挑战。昔日一张课表走天下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走班排课制度开始浮出水面,成为热点和热门。学校的教学资源,比如要因应学生考试科目及个性化选课学习的实际需求,比如,师资力量、教学场地,课时安排等问题,必须作出改革。


事实上,表面上由于新高考改革所导致的走班排课,并不是简单的对学校的课程、教师和教室资源进行排列组合和优化,它更多的指向的是对学校管理的系统改革。比如,逐步消减和淡化垂直管理与行政班的模式,走向扁平化与个性化学校管理模式。


4. 软技能和真水平将更加受重视


新高考对学生的评价评定更加科学客观,软技能和真实水平将会得以体现和重视。昨天,自留地介绍了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 2016年依据调查发布的《未来职场》,以及在其发布的《未来职场》中所提出了的2020年最重要的职场技能。
联系新高考,未来的课程和教学,必须关注和突出强调学生的软技能和真水平,新高考选材更加科学、更客观、更长远,更加个性化。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考试考什么?这些问题是一以贯之的。


5. 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迫在眉睫


旧高考,学生的选择比较简单:主要是或文,或理。而新高考则给予了学生更多的选择(2 vs. 35-22-12)。学生究竟应该如何选择,成为重要挑战。中小学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迫在眉睫。节选自

EduTech自留地:新高考改革体现的趋势和走向




6

一周政策

国务院教育督导办:2020年把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作为督导检查重点


通知指出——各地要高度重视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保障工作,认真落实《义务教育法》和中央有关文件中对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的规定。


通知强调——各地要做好统筹安排,按照国务院关于保障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的工作部署,加大工作力度。在年终为公务员发放奖励性补贴及安排下一年度财政预算时,务必统筹考虑义务教育教师待遇保障问题。


通知明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结合当地实际,于2020年上半年对本行政区域内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收入落实情况组织督导检查。对发现政策落实不到位的,要采取约谈、问责等多种措施督促整改。


2020年,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将把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收入保障情况作为重点内容进行督导。



国务院教育督导办发布岁末年初安全防范预警


12月16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发布预警,提醒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幼儿园、学生和家长,要把握冬季和学期末特点,未雨绸缪,将各种不安全因素纳入防控范畴,落实责任、排查隐患、加强教育,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


预警提示,一是加强校车安全管理,保障学生乘车安全。各地校车安全管理协调部门要加强部门联动,认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禁止校车“带病”上路或违规运营。要密切关注天气状况,及时发布路况信息,时刻掌握校车动态。要广泛开展宣传教育,不断增强驾驶员、学生、家长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要提醒学生和家长坚决抵制“黑校车”,不乘坐超员、超速等违法接送学生车辆。


二是加强食品安全管理,保障师生饮食安全。要严格落实校长(教师)陪餐制度,确保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消除安全隐患。大力实施“明厨亮灶”工程,主动接受学生、家长及社会监督。要把握好开餐时间,采取必要的保温措施,确保学生能够吃上热乎饭菜。


三是加强消防安全管理,保障生命财产安全。要严格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各级、各岗位的消防安全职责。加大对教室、食堂、宿舍等重点领域防火巡查力度,发现问题要当场处理。要加强采暖安全隐患排查,重点排查通风换气、排烟管道有无泄漏、有无煤气中毒隐患等,禁止使用明火取暖。


四是落实家校联动,防止“监管真空”。要采取多种方式不断增强家长安全意识,切实履行好孩子的看管监护责任。要引导家长远离无证培训机构和幼儿园,保障学生合法权益。要通过家长会、家访、微信群、致家长一封信等多种方式提醒家长寒假期间准确掌握孩子动向,切勿出现“监管真空”。要特别关注农村地区、偏远地区留守儿童冬季安全看护,发动社会各方齐心协力,保障孩子们平安过好元旦、春节。



中央编办:严禁公办学校在编教师长期到民办学校任教


各地将要严查中小学教职工“吃空饷”问题。在12月16日教育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央编办四局巡视员、副局长田中介绍,近日中央编办会同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就关于进一步挖潜创新加强中小学教职工管理出台了有关政策意见,要求各地编制、教育、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统筹各类资源,提高使用效益,更好地满足中小学教育事业发展。在人事和编制管理方面,要从严查处中小学教职工“吃空饷”占用编制等问题,严禁公办学校在编教师长期到民办学校任教,严禁长期空编和有编不补、编外用人等。


田中表示,各地要根据教育系统各单位职能任务变化、布局结构调整实际,首先从内部挖掘潜力、盘活存量,实现现有资源的最大使用效率。


田中强调,要加大机构编制资源统筹力度。通过挖潜创新精简机构编制,统筹调剂保障基础教育,落实编制标准,加强管理严格编制使用,补齐缺口满足发展急需。将通过各类专项改革挖潜调剂出来的事业编制资源,优先用于补充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加大教职工编制统筹配置和跨市县调整力度,结合实际切实将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落实到位。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原则上以省为单位每2-3年调整一次,市、县根据生源变化情况可随时调整。


在人事和编制管理纪律方面,教育管理机构及其他非教学单位不得与中小学校混编混岗、占用教职工编制,不得长期借调、借用中小学教职工帮助工作。从严查处中小学教职工“吃空饷”占用编制等问题,严禁公办学校在编教师长期到民办学校任教,严禁长期空编和有编不补、编外用人等。


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以县域或上一级行政区域为单位,统一核定教职工编制并配备人员,跨学校统筹使用教师,提高人员编制效益。

“新校长传媒”投稿邮箱:

2594889720@qq.com

 你可能感兴趣 杨东平:如何打破唯考试、唯分数、唯智育的教育现实?
280天建一所未来学校,看深圳这所学校如何把不可能变成可能!PISA最新数据:芬兰学习效率全球最高!我们该如何兼顾学生的成绩和幸福?

责编 | 刘双 你的专属精品教育生活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订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