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14篇疫情日记:只要每个人都像个人的样子,国家必会像个国家的样子
来源 l 粥左罗(ID:fangdushe520)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ID:shoujirym8754)
自1月23日,武汉封城到今天,已经过去了整整25天。
大多媒体把这次抗击新冠肺炎比喻成一场战争,而一场战争是由许多次战斗组成的。从钟南山到李文亮,从疯抢双黄连口服液到声讨武汉红十字会,从不出门、不添乱、躺着就是为国家做贡献到一票中小企业号称撑不过三个月,躺着等到复工才发现复工也是失业……
战斗一次次打响,大多数人隔岸观火,少部分人在微博和朋友圈里摇旗呐喊。
《“尴尬”的黑泽明》里有句话:人只有在不涉及自己利益的时候才会讲“道德”。
我们都是俗人,所有的立场都源于自己仍然可以置身事外,没有被感染或者直接冲击。而真正的勇士,是那些冲锋在这场抗疫战争前线的人。
他们可能是一线的医护人员,比如钟南山、李文亮;可能是不幸感染病毒的患者及其家属,比如武汉的倩倩,她的父亲、母亲、哥哥全都确诊了;可能是看过人间最极致的恶却依然选择相信人间的普通人,比如杭州保姆纵火案的受害人林生斌,这次疫情他捐了5000个口罩;也可能是被直接冲击的企业主,比如今天的主角,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
从1月30日至今,俞敏洪连续写下了14篇《疫情日记》。在2月7日的日记里,他写道:
鲁迅先生要我们“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但我们很多人已经“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了。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也没人能独善其身。
俞敏洪是一名企业家,但这个身份的基座,却是跟我们一样的中国人。
在社会灾难、公共危机等巨大的时代洪流下,其实每个人都只有一种身份:中国人。这是一个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就如刷屏的钟南山院士含泪悼念李文亮医生的视频一样,他们都属于医生这个共同体。
今天这篇文章接近万字,是我结合俞敏洪《疫情日记》与疫情之下的世相百态,进行的梳理和总结。相信你看完之后,必会有所收获。
关于公共管理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俞敏洪在日记里,写了这么一句话:
我妈小时候骂我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怎么不长记性呢?”
这次灾难,既是天灾,也是人祸。我们常常说痛定思痛,千万不要像非典一样,疫情一过去,好了伤疤忘了疼,等到下一次疫情来临又手忙脚乱。
这次疫情出现后,如果武汉能够高度重视,及时发布疫情提醒;又或者老百姓有更多的发声和反应渠道,基层的问题能够第一时间被决策层获知,就不会造成目前全国范围的疫情。
很多事情,我们知道真相常常太晚。小事变成大事之前,常常层层瞒报,层层信息隔离。等到变成了大事,再自上而下问责,一层层严肃处理。
层层汇报的管理方式,决定了任何事情宁可做过头,也比有疏漏强。仿佛只有过头了,才能告诉上头,我已经尽力了。但如果遇到需要当机立断、当场决策的事情,又不敢担当,层层向上汇报,再一层层批复下来,耽误时机。
背后的逻辑是:在层层负责的同时,每一层都在努力推卸本来应该承担起来的责任。
比如湖北红十字会,国人捐了那么多资金和物资,要不就是没有分发下去,要不就是分发的医院不对,甚至还有特权者予取予求,并且有人在网上出售捐赠物资牟利。再比如武汉市慈善总会,接受社会各界慈善捐款30亿元,却将其中27亿元上交财政。
这可是救命钱啊,本应专款专用。
相比之下,九州通接手红十字会物资分发后,只用了2个小时,就把仓储的物资分给了各个医院。而同一时间传出的消息是,韩红亲自为韩红基金会接收的物资进行分发,累得住院。
中国人有两句古话,一句是“在其位,谋其政”;另一句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这一次抗击疫情时机的耽误,让很多人都在反思问题出在哪里?微博网友@吕继群说得好:
“承受巨大的损失和伤痛后的我们,也在反思,凶手是谁?它叫冷漠无情。一天天报出的冷冰冰的数字,没有一句致哀,人情何在?它叫处置无能。一个月过去了,捐的菜入市卖,捐的物呆库房,病患无处医,物资无处买。它叫谨小慎微。发现问题,不敢拍板,层层上报,层层审批,贻误战机。它还是漏洞百出的应急机制,是不专业的管理队伍,是形同虚设的综合考核体系。”
关于老百姓
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
保护的很好
俞敏洪在日记里写道:
我是一个从底层走出来的人,一直对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和命运比较关心,希望了解他们,看看能够为他们做些什么。如果天天在高楼大厦五星宾馆之间穿行,不了解老百姓的生活状态,就等于你完全不了解中国。
中国的老百姓堪称全世界最好的老百姓。
要他们站出来时,上到企业家、下到环卫工,捐款捐物不甘人后,哪怕企业自身也面临生存危机,哪怕捐的是自己的养老救命钱也在所不惜。
疫情之中,几乎每天都能看到这样的新闻:
农民把自己种的菜直接拉到医疗队分文不收,小饭馆的老板每天免费为医护人员做几百份饭菜,在国外旅行的人直接把一箱箱口罩背回来送到公务人员手里,医护人员和志愿者,主动请缨抢上一线,共赴国难的家国情怀,中国人比世界上任何国家都高。
而要他们退下来时,他们又具有高度的服从性和配合能力。不管是封城还是交通停运,老百姓的怨言并不多,甚至发挥特有的中国式幽默,自嘲在家躺着也能为国家做贡献的日子要好好珍惜。
有记者采访武汉志愿者,微博网友@蜘蛛猴面包,问他为什么要出来当志愿者?他说:“我是武汉人,毕竟这是我们的城市啊!”
作为中国人,我们生于斯、长于斯、歌哭于斯,其实背后都是对脚下这片土地深沉的爱。正如基辛格在《论中国》中所说:
“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的很好”。
关于社会
只要每一个人都像个人的样子
国家必然会像个国家的样子
俞敏洪在日记里的思考,值得每个人细读:
我一直认为,一个美好的社会,就是让尽可能多的人越来越善良的社会。我们应该设置什么样的机制,让人与人之间的善良得以传递,让邪恶可恶的行为尽量减少甚至绝迹?
首先,人的提升,是要放在第一位的,毕竟国家是由人民组成的。今天读到一句话特别好:
“国家并非抽象,它是由一个个人所组成的共同体,是人民支撑的国家;只要每一个人都像个人的样子,国家必然会像个国家的样子。”
另外,如何培养中国人的理性精神和科学精神,是中国教育一个重要话题。本质上我们是一个感性的民族,我们的儒家文化是以感情依附为前提的。
我们的教育中,理性能力和独立判断能力的教育太少。跟着感觉走,成了我们的一大特征。
因为缺乏理性,就容易被情绪所主导,容易被人忽悠:互联网金融被忽悠、买保健品被忽悠、买各种药物被忽悠,甚至前几天还出现了全国人民疯抢双黄连口服液的闹剧。
04
关于人性
我们的个人权利
自古至今就没有得到过真正的保障
俞敏洪在日记里说:
这一场疫情,已经不仅仅是一场人与病毒的战争,更像是一面照妖镜,把很多妖魔鬼怪、魑魅魍魉照得原形毕露,是一场人性中善恶美丑的大较量。
前几天在日本,有武汉的一家三口要坐飞机回重庆,已经做好了充分防护,也没有感染症状,但被全体飞机上的乘客阻挠,不让上飞机。日本人劝说了半天不管用,最后孤零零的一家三口被丢在机场,不知所措。
这样的事情已经发生了不止一次,每一次都会加深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和仇恨。
无锡一人被疑似隔离后,街道居然把他的小猫拿到野地里去活埋了,而街道原来是答应让猫在家里隔离的。
雅安一位69岁的老人确诊新冠肺炎。他有意隐瞒途经武汉汉口返回雅安的事实,并多次在外活动,密切接触者达100余人,包含30多名医护人员。医生曾多次询问他是否有武汉、湖北等地居住和旅游的经历,他一直否认。
武汉有一小区,有位大妈为了保护自己,把小区的门锁起来,不让下班的护士回家休息。而且放言说就是因为小妮子是医院的,怕传染上我们,所以不让你进来。
更让人痛恨的是,在全国人民悼念李文亮医生的时候,居然还有人在骂李文亮,说他发传染病信息是沽名钓誉,是为了给自己拉流量,得病后的表现是为了得到别人的捐款。
我原来一直相信,人不管多么恶,都是有残剩的良知的。就像王阳明说的那样,让盗贼脱最后一条短裤,他也会感到羞愧。
每每看到这样的新闻,总给人一种深深的无力感。比如有些地方禁止武汉人入境,对武汉人恶言相向;各地封路的背后,尽管是必要的自我保护,但内中也泄露出了一种冷漠,一种各人自扫门前雪的自私。
俞敏洪在日记里坦言,很想去探究这背后深层次的原因。
其实,从古至今,我们许多个人的权利就没有得到过真正的保障,一个权利不被保障的人,没有任何长久的安全感。所以就形成了两种心态,一种是有好处赶紧占,因为如果不抢不占,过了这个村就没有那个店了,沿着这条线,我们就养成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思维逻辑。
另一种心态就是别人的好坏和我没有关系,既然我自己没有什么长久的安全感,我为什么要去在乎别人的权利呢?
我们指责个别人是没有用的,我们要思考的是:为什么会有产生这种人的社会土壤,并由此改善社会土壤的结构。
05
关于媒体
伪知识分子多以对自己有利无利为标准
真知识分子则站在普世价值上进行判断
俞敏洪在日记里写了两段话,请细品:
有一些喜欢歌功颂德的写手,已经开始发表对于政府官员抗击疫情如何辛苦进行描述的的诗歌和报道。其中有一首诗,几乎把县委书记和县长写成了比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还要更牛掰的人物。
在这种时候,真正有良知的媒体应该认真去关心一下普通老百姓,那些被传染了疾病的人和那些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他们的处境是什么?而不是跟着领导后面,屁颠屁颠的跑。领导也许真的很辛苦,但等疫情结束了再来看功过是非似乎更好。回顾,能够让我们把事情看得更清楚。
幸运的是,我们总有人在坚守自己的价值体系。武汉作家方方说:
“现在我虽然不是湖北作家协会主席,但我还是个作家。我非常想提醒一下我的湖北同行,以后你们多半会被要求写颂文颂诗,但请你们在下笔时,思考几秒,你们要歌颂的对象应该是谁。如要谄媚,也请守个度。我虽然人老了,但我批评的气力从来不老。”
方方在谈到知识分子的时候曾说:
“在我看来,在对一件事情或一个人的判断上,伪知识分子多以对自己有利无利为标准,真知识分子则站在一个健康社会共同认定的价值标准上进行判断。知识分子从未像现在这样堕落。”
06
关于李文亮
别老想着“舍小家,为大家”
武汉中心医院宣布李文亮医生去世的那天,俞敏洪在日记里写道:
“我的心一下子坠到谷底,失魂落魄,内心瞬间充满了悲愤和痛苦,一个人关在书房里,痛哭了半个小时。”
随后,他发了一条微博:
在这里,我对武汉市中心医院李文亮医生的去世,表达我沉痛的悼念。他是八个最早发声而被训诫的医生之一。希望他的先期呐喊和宝贵的生命,不会白白付出。这里借用鲁迅先生的诗来寄托我对李文亮医生的哀悼: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李文亮先生安息!”
为什么李文亮医生的去世会牵动这么多人的心?
大家的悲愤不仅仅是因为李医生去世了,而是悲愤于一场本来可以防范的瘟疫,在小范围内可以被消灭的瘟疫,最后演变成了一场国家级别的灾难。
李文亮医生其实只是如你我一般的普通人。从训诫书可以看出来,他面对警察的时候,也很害怕,承认自己是“造谣”,还写下了“明白”两个字。如果这次疫情没有爆发,那他“造谣”也就坐实了,这极有可能还会影响到他未来的工作和升迁。
这件事情,让大家看到了言论宽容度的不足。一个社会,一定需要有一定程度的言论宽容,才能让真实信息流传得更快,让大家的猜疑减少,加速社会的透明、稳定和发展。
那么,怎样分辨谁才是真正造谣和说谎的人呢?
光依靠官方一个渠道来分辨是明显不够的。这就像通过计划经济把全国的经济规划好一样,落实到具体的环节是很难操作的。提高对于谣言和谎言的分辨率,最重要的是三条渠道:
一是提升政府做事情的公信力和媒体的公信力,让全国人民相信政府说的话和公共媒体说的话是可靠的,可信的;
二是保持信息畅通,提高老百姓自己的分辨力,让老百姓对自己的言行负起责任来;
三是用公开公正的法律手段来处罚造谣和说假话的人,保持程序公正,而不是某个行政部门在不了解情况的前提下,自己来做裁判。
回头看,我们宁可李文亮平平常常、默默无闻活着,也不愿意因为离世而变成大家心目中的英雄。我相信,李文亮自己也一定愿意普通而快乐地活着,而不是作为英雄去牺牲。
老祖宗早就说了:修身齐家,然后才是治国平天下。
照顾好自己和家人,就是在为国家做贡献。别老想着“舍小家,为大家”,没有一个个小家的幸福安康,哪来大家的国泰民安?
李文亮医生去世后,环球时报总编胡锡进说了一段公道话:
“武汉市的确欠对李文亮的一个道歉。武汉和湖北的主官们也欠对湖北和全国人民的一个郑重道歉。武汉市的主要官员为什么不在李文亮病重期间去慰问他,为什么不早一些推翻之前对他的态度?我们的一方政府和官员们做错了事情,向受了冤屈的人道个歉鞠个躬,难道就这么难吗?”
07
关于企业
员工是毛,企业是皮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根据俞敏洪的日记,这场疫情,也给新东方带去了严峻的考验:
地面课堂全面停课,上百万寒假班的学生不能上课,如果全部退费,新东方就只能关门大吉,七八万老师员工的生计,立刻就成了问题。所以俞敏洪临时决定,把课堂搬到线上,让愿意的学生在家里上课。
可这一转变并不容易,首先新东方的在线系统并没有准备好,其次新东方的老师大部分没有在线授课经验,再者家长和学生是不是愿意在线上课也是个问题。
但不管怎样,转变总比坐以待毙要好。除夕夜几万老师就开始在线训练,所有技术人员和研发人员夜以继日终于准备好了线上系统。
可是1月31日,正月初七,新东方线上授课的第二天,服务器就遭遇了外部猛烈的攻击,导致众多学生没法上课。
那一天,俞敏洪在自己的《疫情日记》里写道:
我也想在这里向黑客攻击者说一下,在这种大家都需要互相帮助的关键时刻,全中国人民都在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时刻,我不管你是出于什么原因攻击新东方,都是不恰当的。
人做事情是要有底线和共识的,如果没有底线做事情,最后互相之间的恶行就会越来越多,生存环境就会越来越差。
2月1日,线上授课的第三天,有家长在互动群里质疑:既然是在线上课,为什么不免费或者大幅度降价?
俞敏洪的回复,道出了疫情之下无数企业的无奈:
我想说实在是做不到哇。这次疫情事件,实际上让所有培训机构的成本都提高了,而不是下降了。教室里不能开课,房租照付,老师员工工资照付,课堂搬到在线系统后,又额外出现大量的系统运营费用。如果因为在线上课了就免费,新东方基本上撑不到3个月就烟消云散了。
这还是新东方,一家俞敏洪自称“算是有点家底”的上市公司,遑论其他中小企业。
想想要是一大批民营企业活不过这个灾难,对于中国的经济、就业、发展,带来的影响和伤害可能比新冠肺本身还要大。如果说员工的就业是毛的话,那千千万万的企业就是皮,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网上有传言称王健林提出,所有万达广场,都免收租户一个月的租金,不知道这件事情是不是真的。如果是真的,那才是中国企业家有担当的表率。
08
关于担当
当你开启一份事业
就是把自己的身家性命交给了它
作为一名企业家,俞敏洪在日记里,详细记录了自己和新东方在疫情期间的一些所作所为:
1月25日,武汉新东方学校宣布向湖北的医护人员子女免费开放新东方寒假班和春季班;1月26日,新东方向湖北红十字会捐款2000万元;1月27日,全国新东方学校的寒假班向各地医护人员子女免费开放;同时新东方提供了150万份春季免费在线大班课程,和20万学生的免费外教口语在线课程。
“我本来在大年初一,是要带着全家出国度假的,如果出国了也可以不回来。但我作为新东方的第一负责人,怎么能够把几万老师员工和管理者,扔在国内不管,自己去逍遥呢?在非典时期我就一直坚持在一线,17年后的今天,我依然必须坚持在一线领导全体新东方人奋斗。
当你开启一个事业时,你就把自己的身家性命交给了这个事业,不管出现什么情况,你都没有理由和借口离开这个事业,否则就是对事业的背叛。所以面对任何挑战,你必得赴汤蹈火、义无反顾,这也必将是中国一代代民营企业家的宿命。”
特殊时期,一家有担当的企业到底该如何作为?福耀玻璃董事长曹德旺的一段话,可以结合俞敏洪的言论对照思考:
“哪个企业账面资金会超过三个月?我们整个企业的预算,资金就是要控制在三个月以内,周转天数一般100~120天,三个月是正常的。捱不过三个月是你自己的事情,企业必须自救。”
09
关于国际社会
中国人好像一直有破坏的习惯
觉得不把旧的砸掉新的就不会到来
俞敏洪在日记里,对于疫情之下,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援助和阴谋论,打了两个非常精当的比喻。一个是斧子的比喻,一个是邻居的比喻:
人的心态很有意思,不少人都会陷入丢斧子和偷斧子心态。当你丢了一把斧子,你认定是某个人偷的时候,怎么看这个人都像是偷斧子的人;当你找到了斧子后,怎么看这个人都不像是偷斧子的人。
有一些人认定美国任何事情都会对中国上下其手搞阴谋,所以怎么看怎么都是美国人在搞阴谋;也有些人认为美国人做一切事情都是对的都是好的,但其实也不尽然。
美国是一个国家,国家有国家的利益和诉求,所以美国可能出于利益会做对中国不利的事情,但同样美国也有可能做对中国有利的事情,因为这样做对他们同样有利。这次美国药物开放给中国,个人认为就是一次人道主义行为,不存在阴谋不阴谋。
在全球化的时代,帮助对方也是帮助自己。我们最好不要陷入别人做一切都是恶意的,只有自己是高尚的思维模式。
有报道说84个国家对中国人入境进行了限制。于是网上又是一片骂声,说平时从中国捞了不少好处,但关键时刻把中国给抛弃了。
其实,这又是反应过激的做法,我们做一个简单的比喻就明白了:
如果你邻居得了传染病,你还会允许你的邻居自由出入你的家门吗?你不允许出入,并不意味着你对邻居不友好了,只是为了更好保护家里人。同时,这并不妨碍你继续给邻居送药端水,问寒问暖吧?
我们看到禁止中国人入境的国家,很多同时在源源不断为中国输送物资,还有很多人对中国人民表示慰问。这和上面所说的邻居关系,是不是一个道理?
我们应该更加理性看待这些问题。理性思考,能够让我们更加强大,也让我们更加容易融入世界。世界上的大部分问题,无非是经济问题和道义问题,从这两个角度看问题,也许我们能够更加看清各方关系的本来面目。
何止如此,这两天有一张图在网上广为流传。
在日本舞鹤捐给大连的物资箱上,写了两句诗: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上次日本送武汉的物资箱上就写着: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不得不说日本对于传统文化的保留和应用,比中国要做得更好。明治维新后日本就全面西化了,但日本的全面西化,并没有以消灭传统文化为代价,而是尽力保持两者并存。在日本,上千年的古庙、古城,一直都保留得很好,百年以上的企业也有六万多家。
反观中国人,好像一直有一种破坏的习惯。觉得不把旧的砸掉,新的就不会到来。
从项羽烧阿房宫开始,到五四运动时高喊“打倒孔家店”,再到今天对于古建筑的拆除,好像一直没有消停过。
这又何尝不值得我们反思?
10
关于人生
人生这本回忆录
是苍白无力内容空洞
还是心潮澎湃热泪盈眶
完全看你今天如何下笔
俞敏洪在日记里,写了一个朋友的朋友的故事:
我有一个朋友的朋友,因为某些问题度过了四年的监狱生活,当其他犯人都在度日如年的时候,他背诵完了《牛津双解词典》上的大部分单词,并把英语学到了高级水平。出狱后,他利用自己的英语水平,遨游了大半个世界,而且还翻译了几部英文著作。
人生,无时无刻,都是可以为未来做好准备的。生命的精彩,我们或多或少可以自己掌控。
疫情之下,蜗居在家,我们到底该做些什么,俞敏洪的这段话颇有启发。
法国作家莫泊桑也说过:
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得那么好,但也不会像你想象得那么糟。我觉得人的脆弱和坚强都超乎自己的想象。有时,我可能脆弱得一句话就泪流满面;有时,也发现自己咬着牙走了很长的路。
疫情之后,我们真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几天在网上有张照片火了,一个病人在方舱医院的病床上认真读书。他读的是福山的《政治秩序的起源:从前人类时代到法国大革命》,照片火了之后,该书作者、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竟然也在推特上转发了这条新闻。
这张照片让我看见了一束光,一束不甘被疾病制服,和命运抗争的光芒。
人生多艰,我们一方面要顺天意,一方面要尽人力。
顺天意,就是我们不用天天去想什么时候会死,自己吓自己;尽人力,就是我们要努力保持身体健康,安居乐业。我们的人生,既要做好明天可能不在的准备,也要做好可能会活到一百岁的储备。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心态,怎样把它们结合起来呢?
一方面,我们要把每一天过好,因为生命是由每一天组成的。如果每一天都过不好,那就是一辈子过不好。每一天过好,本质上饱含了两个内容,一个是要活在当下,让今天这个日子过得丰盈愉快。另一个是要为未来做准备,因为大概率你还会活很久。
今天的我们,不应该沉溺于过去的失落和痛苦,不应该让过去积累的负能量影响我们的今天。那些拖住我们今天后腿的东西,该踢掉蹬掉的就踢掉蹬掉。总有些人喜欢抓住伤口不放,总有些人被失败击垮,那是因为他们太专注于昨天了。
今天的太阳升起,应该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心里的难过,一定要留给昨天。
另一方面,我们一定要今日事今日毕。今天事情不做完,就会变成明天的负担,连累到明天的生活质量。连动物都知道为过冬储备粮食,人的高明之处,就在于能够为一辈子储备资源。比如我们上大学,其实就是为一辈子储备知识和能力。
最幸福的人,就是能够把今天和明天结合的人;最成功的人,是今天做的事情满心喜欢,又同时为明天储备资源的人。
人生无常,并不等于做事情无常。
人生要期待未来,并且为未来而努力,因为大多数人会一生平安,度过漫长的时光,总要为自己和世界多做些什么。但我们谁也不能预料,明天是不是就不再属于自己。所以我们要学会活在当下,欣赏我们遇到的美好,善待我们遇到的一草一木,善待我们的亲人,善待我们遇到的每一个人。
我们的一生,就是一本回忆录。当你老了,这本回忆录,也许只有你一个人会读。当你阅读的时候,是苍白无力、内容空洞,还是心潮澎湃、热泪盈眶,完全看你从今天开始如何下笔。
狄更斯在《双城记》的开头,写过一段名言:
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智慧的年头,那是愚昧的年头;那是信仰的时期,那是怀疑的时期;那是光明的季节,那是黑暗的季节;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
这句话用来描述当下,尤为贴切。
我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遇到了“愚昧、怀疑、黑暗和失望”,也看到了“智慧、信仰、光明和希望”。
最后,我想用俞敏洪日记里的一段话,作为本文的结尾,送给大家:
晚上出去散步,发现天空星星闪烁,半个月亮挂在中天。透过柳树枝头,看那半个月亮,觉得好像有无数的手在托住一轮光明。
呼吁:请用课改理念上网课!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这才是日本人对待中国疫情的真正态度
来源 | 公众号@粥左罗。粥左罗,90后,毕业5年持续进化,从服务员到创业者,《学会写作》作者,学员超过10万人的写作课讲师,8000人成长社群发起人,坚信成长即财富,坚信优质内容能给你向上生长的力量。关注公众号@粥左罗,菜单栏查看50篇必读好文。责编 | 刘双
你的专属精品教育生活 ▼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