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疫情反思:我要教育12岁孩子“独立思考”了丨一周精读
-1-疫情反思:我要教育12岁孩子“独立思考”了
早晨吃饭时,小孩以一种幸灾乐祸的口气说:美国疫情很快世界第一了。我吃了一惊,小孩具有理工男气质,很少关注社会事件。我们平时对他的教育也都集中在知识层面,尽量远离现实世界。没想到他竟然一开口就讨论万里之外的美国疫情,而且是以一种“幸灾乐祸”的口气。
看来,这场疫情不仅是身体的免疫测试,也是精神的试剂检测。
学会“独立思考”,别跟着别人创造的情绪走
人愿意传播这样的内容。这些内容不是在培养“人性之善”,而是在释放“人性之恶”。这个时候你就要用逻辑去看待新闻,用思辨去阅读消息。
有一个福建人在他运营的几十个公众号里发布“世界失控了”“华商太难了”这样的假消息,手段并不高明,内容和图片稍加查证就知道是忽悠,这样一个身处二线城市的普通人,他在掌握世界华人的命运,竟然还有很多人关注他的号。
这里有几个问题要思考下:第一他为什么要编造这样的内容。第二为什么有人相信这样的内容。
他编造这样的内容是因为有很多人喜欢类似内容,人性弱点之一就是喜欢看别人笑话来提升自己幸福感,尤其是那些出国华侨的笑话,然后分享转发。当然,还有很大一部分人,他们“有意无意”的相信这些谣言并转发,这些人并不真正关心疫情,只是用他人的不幸来抚慰自己的卑微。这样的情绪化内容,充斥着幸灾乐祸,极容易得到传播,并形成一种强大声势。
这个时候,独立思考就特别重要。
我们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世界观”
“独立思考”之前,要有一个健康的“世界观”。
对这个世界要多点博爱,少点仇恨。都是第一次做人。谁也不欠谁。和全世界携手,共享信息和科学,才有可能对抗病毒。没有哪个国家是一座孤岛,其它国家受伤一定会影响到自己。越开放越强大。物理上可以暂时隔离,但精神上一定要面向世界。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嘲笑它国疫情蔓延,就是对灾难和逝者的亵渎。和平和发展是主题,别人为挑起事端,国家与国家之间不是“零和游戏”。
爱一个人要落到实处,不要流于虚无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这是一个人的朴素情感,无需赘言。但祖国、人民是一个抽象概念,是一个不可数名词。不但小孩触摸不到,大人很多时候也会觉得空洞。好的教育,是在让你爱这些抽象名词之前,首先教会你爱身边一个个真实的人。只有爱你身边一个个真实的人,才有可能最后去爱这个整体。
疫情期间,你帮妈妈洗碗,帮忙做饭、择菜,自己洗衣服,为她减轻一点负担,这就是爱。当有小弟弟小妹妹在向你提问时,你耐心帮忙解答,这就是爱。如果你连帮助妈妈的心都没有,连最亲的人都不知道怎样去爱,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就是一种口号,一种虚无和喊着口号的“爱”。
在中国激烈燃烧的那段岁月,很多人“心怀大爱”,然后连自己父母都揍,这种天天喊着爱国的人真的有“爱”?如果你不爱身边的人,就不可能爱更多的人。你现在要做事情,就是努力学习,口号只会让爱国变得廉价。
真诚,不要做一个“假笑”的孩子
疫情期间有一个小朋友唱了一首《方舱医院真神奇》的歌,受到很多人质疑。这是一个纯粹的教育问题,因为这个小朋友才11岁。当然,这件事情不是小孩的问题,是大人的问题。
有人批评说现在疫情期间,这样的歌有赞美灾难之嫌。有人批评这首歌的内容与现实不符,没有深入生活。在我看来,这些都不是大问题。最大的问题在于,这个唱歌的小朋友的笑是装出来的,是一种职业笑容,是一种皮笑肉不笑。
笑容来自于你的内心,这是属于你最珍贵的权利,你不用去做一个“假笑”的孩子。这个世界,没有任何人可以控制你的“笑容”,包括你的父母。
所有喜怒哀乐,都是你最真诚的表达。真,对这个社会来说太重要了。
专业很重要
孩子,你这次看到了,关键时候医生成了所有人的希望。拥有专业的医学知识,才能得到社会上所有人的尊重。在平时,可能没有觉得一个医生有那么重要;而在灾难来临之时,才知道一个医生不仅能拯救一条生命,甚至能拯救一个国家。
未来,还需要更多的医学家去了解病理,研究疫苗,只有具有足够的专业知识,才能为社会做出贡献。所以,拥有真实本领非常重要,别以为你学的那些知识没有用。
医学的后面是化学,化学的后面是物理,物理的后面是数学。你现在学的这些知识,都与生活密切相关。
别轻易相信“阴谋论”
这个话题有点凝重,但还是要讲一下。什么是阴谋论呢?就是在自己不知道真相的情况下,推断其他人在使用阴谋诡计。
例如:有些人认为此次病毒来源于美国的实验室,它是来谋害中国人的。有些老外则认为此次病毒来源于中国实验室,它是来谋害老人的。
这两种说法都是阴谋论,因为它们都没有证据,缺乏逻辑,只要思考就会发现很多破绽。任何专业人士都知道RNA病毒变异性太强,最终会反噬所有人。如果是谁制造了病毒,难道这基本的知识他不知道吗?
如果一定要这么想,那在这里我们要注意一个法律词语叫“举证责任”,也就是说“谁主张谁举证”,意思是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收集或提供证据的义务,否则就是信口开河。如果没有足够证据,不要揣度他人恶意,就算小孩子也不可以,这叫“诛心之论”。
所以,这应该是由科学家来讨论的科学问题。全世界有不少人喜欢阴谋论,因为它会让头脑简单的人觉得自己不简单。我当然希望你长大后深刻一点,但如果不能,就简单一点,没必要沉迷“阴谋论”而觉得自己不简单。阴谋论对谁都没有好处,它会让自己变得阴郁,让人与人之间产生隔阂,甚至让国家之间产生仇恨。
解决主要问题,别“钻牛角尖”
如果你只有6岁,可以钻任何牛角尖。但你现在12岁了,就开始要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例如:妈妈问你作业做完没?你恼羞成怒反问你妈“为什么这么大声,你不是教育我要有礼貌吗?”你不去解决作业这个“主要问题”,却故意转移话题,然后在这个次要问题上与你妈较劲。这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一定要讨论也可以,先把作业做完再来讨论妈妈为什么大声的问题。
同理,这次疫情出现之后,首先要解决的是治病救人,其次是保护更多人,再次是研究疫苗,同时并行的是找出病毒是
如何生长起来的,以免未来再犯同样错误。这个时候把精力集中在病毒名字的争执上,要么头脑糊涂要么转移视线。
房子失火了,首先应该灭火,然后隔断火源避免烧到其它房子,最后再来讨论新闻稿里大火的名字。
学会认错是一种能力
学会认错之前要学会接受批评。小时候听到的都是赞美、表扬、鼓励、鲜花、掌声。长大之后,你要明白很多时候批评可能是一种更大的善意。别习惯了赞美,别人说几句大实话就怒不可遏……
只有承认自己犯错的人,才不会重复犯错,才不会犯大错。只有承认自己犯错的人,才会得到他人的原谅。
现在你长大了,如果给人带来麻烦,主动承认错误,大家都可理解,这是解决麻烦最有效的方式。否则,你可能在后面要犯一千个错误去弥补最开始的那个错误。
记住:强者会主动认错,因为他控制着局势。弱者只会嘴硬,因为不知道后果如何。……
孩子,请反对以上所有观点
一场灾难就是一本教科书,所有人都是学生。不仅是小孩,大人也是如此。面对死亡,谁也没有资格“沾沾自喜”,更不能“幸灾乐祸”。武汉和纽约都一样,那不是一个个数字,而是一个个生命。
病毒是所有人的敌人,今天它在吞噬欧洲,明天就会反噬中国。我们不能被社交媒体时代的情绪主导,因为他们追求的只是流量。在一个缺乏常识的时代,真实信息、理性声音、逻辑思考都太少,独立思考更加重要。
那建立怎样的思维模型,才能在混乱中做到“独立思考”呢?
架构知识(知识结构越完整,思维越清晰)
积累常识(从知识里提取人生“基本公理”)
追求真相(不轻易相信信源,考证消息真相)
逻辑推理(用逻辑去推理世界,而不仅仅是资讯)
反思自己(不要老是指责别人,站在对方角度思考)
脑洞提升(进行“深度思考”,打开新世界大门)
思想体系(完成自己“思想体系”的架构)
终极价值(最终还是要形成“价值观”)
数学家、哲学家罗素说过:一本好书,是在你读完后反思它,甚至反对它。一篇文章亦是如此。
所以,以上所有观点,孩子,请反驳。
来源
节选自量子学派 《疫情反思,我要教育12岁孩子“独立思考”了》
作者丨十七进制
-2-疫情打破家庭教育的舒适区
2020年年初,受疫情影响,中小学生们也迎来了有生以来最长的“寒假”。在这样一段特殊的时期,家长不仅需要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还需要为孩子的日常教育殚精竭虑,如何帮助家长更好地胜任家庭教育职责一时间成为社会舆论关心的热点问题。
家庭将成孩子全人教育最主要的场所
此次疫情给了家长平时求之不得的大块时间陪伴孩子,这种社会重大事件中很多东西是无法通过教科书直接教给孩子的,家长可以借此机会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职能,从生活习惯的形成、自我管理能力的养成、感恩与责任感的教育、信息筛选能力的培养、生命教育和职业生涯教育等各方面挖掘相关素材,从而收获一个更懂事、更成熟、更有责任和担当的孩子。与此同时,也为整个教育社群重新思考如何定位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日前,多地公布开学时间,复课只是一个时间问题。疫情迫使监护人、家庭环境在这3个月或更久的时间,成为学生成长的决定性因素。未来已来,“家庭教育”不应该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潮头”一起退去,而应该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政策制定者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因为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父母至关重要。
家庭教育作用日趋凸显
家长是“更多地关注子女的学习好”还是“更多地关心子女的生活好”?一组由加拿大学者迪斯兰兹和克劳蒂亚对15岁左右儿童的研究数据则显示,学生普遍认为家长参与是一项十分“私人”的活动,不应该过多地与学校日常教学活动相联系:有60%的学生希望家长能够陪伴他们的阅读,86%的学生希望家长能够为他们正在从事的爱好出主意,71%的学生希望家长能够与他们讨论电视节目;与之相对的是,仅有33%的学生希望家长参与到他的与学习相关的事务中。
当然,家长参与只是家庭教育的一个侧面,在教育资源供给、内容规划、教养方式选择、亲子关系构建和树立正确榜样等诸多方面,绝大部分家长当前能够为孩子提供的支持与真正实现“家庭教育为主体的全人教育系统”之间,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
“变革”刚刚起步
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有多个国家正在尝试建立这样一种家庭教育支持系统,为提升家长教育能力提供多样化的指导,帮助家长更好地在了解孩子的同时,也了解自己在家庭教育中应该扮演的角色,从不同方面设法为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提供支持。家长还可以选择合适的家庭教育模型,组织子女开展相关学习活动。
抗疫即将结束,“变革”刚刚起步。在一段时间内疫情打破了家庭教育的舒适区,迫使学校从教育中淡出,而家庭教育从幕后走到台前,让学生成长更多地变成监护人和学生自己的事情。虽然疫情期间家庭教育为主导的责任体系是无奈之下的应对举措,但已经留下了未来教育的基因。
根据中国在 COVID-19 期间保持不间断学习的做法,确定了以下经验以促进灵活在线学习:
夯实部际和区域间协调机制,加强网络带宽和基础设施部署。加强政校企协同,通过多种渠道在全国范围内提供教育资源和工具,以便教师和学习者可以根据他们的特定需求使用它们。
组织研究机构和专家等,为教师、学生和家长提供在线教与学的指导和支持服务。针对区域、 学校、 年级和学科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类指导,根据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 学生的学龄情况和综合素质、 学习内容, 灵活地选择适合的教学组织形式, 引导学生有效开展自主学习。“怎么教、 如何学” 的指南手册、 微课视频应是当前一线师生需要的。
政府与特殊教育专家合作,针对残疾学习者(例如智力低下)的需求调整了几种学习材料,以在COVID-19期间满足他们的特定学习需求。 此外,讲师还为有特殊需求的学习者提供了适当的在线支持,例如一对一辅导和与父母的实时交流,以便为他们提供包容性的在线学习体验。
来源
节选自中国网教育频道 《疫情打破家庭教育的舒适区》
作者丨刘坚;刘启蒙
-3-未来的教师专业发展由这三条线构成
未来教师专业发展不是一条线,而应是由活动设计与实施、人际沟通与情感、知识学习与传授这三条线构成的立体关系。活动设计与实施:这条线是现代教育不可缺少的,是要把教育的过程展开成一个活动和经验的过程;人际沟通与情感:这条线是要把教育变成一个有“人”和有“心”的过程;知识学习与传授:这条线是长久以来教师受到的专业训练中所侧重的。
活动设计与实施是教师专业发展最缺的一种能力
在教育当中,课程是按照“知”来展开的,我们的教学是按照知识的传授来展开的,所以一些教师会认为,给学生布置作业越多越好。所以,教师不愿意让学生们活动,认为让学生们活动基本上等于浪费时间。因此在专业发展当中,教师能声情并茂地讲解一节课,但是却不善于组织学生开展活动。久而久之,活动设计与实施就成为教师专业发展最缺的一种能力。
有些教师听说课程改革提倡合作学习,于是就让学生们四人一组,相对而坐,但是却不知道让学生们围坐在一起要干什么,不知道活动的主题是什么、程序是什么,更不知道学生活动的效果如何评价。为什么教师不知道呢?因为教师所受到的专业训练一直以来都叫“教学法”,而且“学”是虚假的,更多的只是知识分析的技能。因此,谈到教师专业发展的时候,我希望能画上一条线,这条线就是活动设计与实施的能力。
人际沟通与情感,需要专门的培养和训练
考虑教师专业素养的时候,我们不但要考虑缺什么,还要考虑什么东西没有培养好。教师这个职业需要人际沟通的能力,需要人情练达的功夫,需要将心比心的情感特征。
记得2009年有人预测,到2020年,学校当中的课桌、黑板、语音教室、书本这些东西都会消失。我不知道会不会消失,但是我非常好奇一个问题,假如这些东西真的都消失了,教师们在学校里干什么?我想,肯定不是逼着孩子做作业,因为连书本都没有了,而是组织孩子做一些人际交往,在精神和情感方面对孩子给予一些支持。
因此,谈到教师专业发展的时候,我们还要再画上一条线,就是人际沟通和情感。这条线对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能力,是必须要培养出来并且培养得好的能力。如果没有专门的培养和训练,那么人们在处理情感表达,在处理和别人的关系的问题上,非常有可能出现偏差。人不光有头脑,还有心灵,我们与孩子之间不光存在着抽象的概念关系,还存在着人际上更加丰富的关系。考虑到这样一个因素,人际沟通和情感需要专门的培养和训练。
来源
节选自中国教育学会 《董洪亮:未来的教师专业发展由这三条线构成》
作者丨董洪亮
-4-复课在即,这个云上环节开学后还能继续!
近日,全国不少省市纷纷明确开学时间,未来两周,各地学校将有序进入复课准备阶段。复课后,我们居家教育的哪些环节还能继续?首当其冲的一定是云教研。作为未来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这段时间在云教研中总结的经验和积累的材料,都能成为今后跨地区跨时间教学提升的强大动力!
云上教研要有“制”
常态制度有保障——以往常态的校本教研制度应当继续坚持做下去。制度创新不放松——新型教育方式应当创生新型教研思路。学校根据新形势下的新教育,可以创造新的教研范式或工具来适应当前网络教研的需要。
另外,可以通过“云教研工具单”来提高云教研的效率。教研工具单的制作体现学校对教研内容和方向的把握,体现教师对教研问题的深度思考,同时也是云上教学实施的重要依据和指导性工具。
云上教研要有“形”
团队集体教研为阵地——教师群教研不受时间、空间、内容约束,具有时间灵活、时间短,时效性强,教研内容宽泛的优势。教师群教研分享可以方便老师们了解到各个班级管理、教学的方式方法,择善从之,引起反思和共鸣,以促进自己教学、管理方式的优化。学科教研是先锋——以学科为依托,采用聚焦主题,思维碰撞,生成问题,达成共识的传统讨论式教研;跨学科教研中创造性地采用体验式教研。利用教师行动例会,带着老师们了解当前云课堂教法、学法、主题课程的优缺点,引发老师们的思考,以此优化教学的推进策略。年级团队教研做保障——教师们针对教研内容,研究本年级的学生学情特点,了解本年级学科各个教师自身教学特长和特点,做出分享研究交流;跨年级团队教研,跨越年级界限,纵向教研,让学习真实的发生。跨年级教研以分享式学习为主要教研形式。个人学习助力教研——通过“二次精备课”导教单,教学设计、作业布置、主题学习深化研究,网络评价方式转变等个人研究再将课程再次落地生根。教师的专业技能得到了提升,学生的学业生活和身心潜能获得了发挥。
云上教研要有“容”
学科教研内容要实——做好各学科课程落实的重要保障,只有教师做到对学科心中有度,才能保证学生学有所得。尤其是在当下,各学科采用线上学习的方式,无论是教学的内容还是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更需要以学科教研为抓手,促进学科课程学习的落实。德育教研内容要新——对于教育者来说,疫情同样具有课程价值,怎么在此期间,给孩子们上好这一堂德育大课,所以,疫情中德育课程内容的筛选和挖掘、课程形式的开发都需要从零开始教研。
来源
节选自人民教育 《复课在即,这个云上环节开学后还能继续!》
作者丨巴蜀蓝湖郡小学
-5-这次世界规模最大的“教育实验”将推动中小学学习模式“革命”
这次大规模在线教育实践,意味着我国可能正在经历一个全球最大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工程和一个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培训工程,一次全球最大的信息化教学社会实验和一次开放教育资源运动,对运用信息化手段推进教育教学方式改革具有革命性意义,最重要的是极大地促进了教育观念的转变。
学校教育从面授教学向大规模在线教学转型,知识获取方式和传授方式、教和学关系发生了明显变化,是一次教育理念的大检阅、课堂革命的大契机、在线教学的大培训、校际教研的大协同。
以前经常有教师反映信息技术能力培训针对性实效性不足,这一次大的实践,“以战代学”“以战代训”,说其顶得上几年的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都不为过,广大教师主动或被动地接受了在线教育这一方式,同时提高了信息素养和应用能力,可能引发“蝴蝶效应”,进而推动中小学学习模式的“革命”。
来源
节选自人民政协报 《刘利民:这次世界规模最大的“教育实验”将推动中小学学习模式“革命”》
作者丨解艳华
-6-最新最全!这18个省份明确开学日期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多地部署错峰开学,逐渐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据统计,截至3月27日24时,湖南、四川、安徽、福建、辽宁、江苏、江西、海南、陕西、山西、宁夏、青海、西藏、贵州、新疆、云南、广西、内蒙古18个省区市公布开学时间。
来源
节选自中国教育新闻网 《持续更新!18省份已明确开学时间!附中小学开学前后注意事项》
作者丨项佳楚
-7-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强调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把握育人导向,遵循教育规律,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意见》对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进行了整体设计。
一是阐明基本内涵,强调当前劳动教育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在劳动实践中进行教育。二是明确总体目标,面向全体学生,从思想认识、情感态度、能力习惯三个方面提出要求,强调要体认劳动不分贵贱,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三是健全劳动教育课程,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和劳动周,保证必要的劳动实践时间,同时强调其他课程要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和要求。四是规定劳动教育基本内容,要求开展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同时分学段提出教育内容要点,大中小学各学段各有侧重。五是强化劳动教育评价,把学生劳动素养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注重评价结果在评优、升学就业中的使用。六是强调实施途径多样化,家庭要发挥基础作用,注重日常养成;学校要发挥主导作用,注重系统培育;社会各方面要发挥协同作用,支持学生走出教室,动起来、干起来。
来源
节选自人民教育 《重磅!中共中央、国务院发文,全面部署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
▼“新校长传媒”投稿邮箱:2594889720@qq.com 你可能会感兴趣 线上教学一个月之后,深度反思文章来了!生长与损耗,教师怎样在生命的两个系统里自如成长?
学校如何让教师招得来,盘得活?青岛这个区的做法亮了
责编 | 刘婷
你的专属精品教育生活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