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复课后最大痛点是孩子的“差异性”,如何正确打开学校学习?

王雷英 新校长传媒 2021-12-23



疫情向好,师生重返校园,学校教育的痛点是什么?我想应该是面对无限真实的“差异性”。每个学生的学习内存,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包括认知、理解、体验)都不一样。有的孩子正弯道超车,有的孩子还原地踏步,有的孩子可能掉入井中成为“井底之蛙”。只有正视这些真实的差异,并对每一个差异进行精准帮扶,才能确保人人都发展。


因此,我们根据学生的现实需求,初步建构疫后校园学习的基本模式,提出“五个模块,三大行动”,共创师生疫后复课校园图谱。



五大模块,盘点疫后复课动向


  • 保障性模块


“疫”后学校安全保障的工作是最基础的工作,“疫”后调动一切资源协助教学的保障性工作也是最根本的工作。因此,我们将对学校卫生环境进行全面消毒检查,尽最大程度保障校园的卫生安全,并明晰疫后复课卫生防疫工作流程以及应急处置标准流程,让每位教师做到心中有防疫,处处有落实。我们还细化开学任务清单以及《开学防疫工作手册》,进行全员培训和实景演练,让每位教师熟悉开学后的各项工作事宜,并且联合家长,提出家校协作的建议,以期家校合力为开学复课做好保障。


  • 衔接性模块


我们再也不可能回到疫情前的教学样态,有了变化就要思考:如何应对学生的差异性?如何平衡疫后的教学状态?如何建立新的学习动力系统?我们认为,首先要聚焦困难,从困难入手,针对学生的差异性找出共性差异;接着组班组群,按学习困难、差异类型进行整合归类;最后实施精准帮扶,根据一些学困生的学情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


  • 聚焦性模块


抗“疫”本身就是一堂课,一次考验!在整个抗“疫”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有价值的、引人深思的教育资源。“疫”后复课,我们仍然可以聚焦“健康卫生教育”“价值观教育”“跨学科学习”“自我领导力教育”“信息综合素养”“劳动教育”等专题,对学生进行专题聚焦式教育。


  • 互助性模块


“疫”后复课,学生的学习现状会出现较大的差异,对学生进行额外的教学帮扶,不仅需要教师,学生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资源。教师可以加强“伙伴影响”“伙伴教育”,倡导互助性学习方式。


  • 成长性模块


学生的成长是教育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以“思维引擎——学习力引擎——行动引擎”构成的成长引擎是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和成长的不竭动力,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形成成长引擎。首先需要树立“我们工作和人生收获的一切结果(得),取决我们的行为(为),而我们的行为取决于我们的思维模式(观)”的意识,即“观——为——得”的思维模型,即促进学生成长的思维引擎。学习力引擎是学生由思维转向行动的催化剂,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学生在学习力的催化下,建立“自我管理,自我领导,服务他人”的行动引擎。



三大行动,助力“疫”后复课教学



  • “复盘”行动,让“疫战”成果最大化


这是一次特殊的教育契机,一场战“疫”,完全可成为一次重要的公民教育。回顾“抗疫”过程,我们发现孩子们成长了很多,具体表现为:价值观的提升、领导力的增强、学习力的发展。


  • 疫后如何巩固这些已有的成果,可以开展以下教学活动:

  • 开学后可以安排系列讲座引领巩固学生价值观;

  • 以“战疫带来的思考”等主题举行全校性的思政公开课;

  • 各班级以“开学第一课”的形式召开班会;

  • 可以组织学生召开“新闻发布会”,激励学生提高领导力;

  • 可以组织“学习成果发布会”,为学生搭建平台分享学习经验,表彰学生学习力的发展;

  • 也可以通过“公众号、展览、校园电视台”等形式展播学生学习成果,让一部分孩子带动全校孩子的进步,以达到“疫战”成果最大化。


  • “复眼”行动,让“疫学”差异显性化


蜜蜂有“复眼”,不仅能捕捉静止和运动的图像,还具有偏振光识别和色觉功能,富有很敏锐的“眼力”。面对学生的差异性,教师需要火眼金睛,用敏锐的眼力,全面、多角度地捕捉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让“疫学”差异显性化。差异的显性化,是为了教学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识别出差异,教师因材施教,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让不同的花粉,酿成香甜的花蜜,让每位孩子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


  • “复式”行动,让“疫后”教学弹性化


传统的复式教学为了节约教师资源,打破了年级的限制,让不同年级学生在同一教学资源下进行不同内容的学习。科学技术的更新迭代,学生学情的变化,在新时代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


在这个特殊时期,我们也将采取“复式”行动,确保“疫后”教学弹性化: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混合式教学,即将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的一种“线上”+“线下”的教学,混合式教学高度强调团队的合作,发挥三组长(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作用,教师团队对教学方案进行讨论和取舍,基于真实教育场景和学生现状的讨论研究,从而致力于提升疫后教学复原力。


“分组研究+问题解决”指导项目式学习。项目式学习是一种动态的学习方法,通过学生主动的探索现实世界的问题和挑战,领会到更深刻的知识和技能。项目式学习一般以小组为单位,不同小组解决不同的子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根据不同的任务对每组相应的指导,针对不同分工的组员给予针对性指导。


“选择+拓展”资源包的扩容与分享。教师要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提供利于发展的学习资源。线上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各种微课、名师教学视频、各种科学实验案例等学习资源,但不要求每一学生都能掌握这些学习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学习状况,弹性选择,以便适合不同学生的需求。


“教学+学教”促成师生学习共同体。疫后校园必将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和教研关系,从“教学”到“学教”,互为师者,也互为学习者。从直播室到一人一座的教室,“疫后”课堂更加需要动态生成,让“疫教”的智慧在光合作用下不断更新。


开学复课是一场关乎教育,更关乎生命的挑战。我们需要勇气,需要创造,更需要有温度的行动式学习。当下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是一本“无字之书”,我们看不到未来的结果,在这个不确定的时代,只有持续自我进化,不断更新,才能更坦然地拥抱未知。


作者 | 王雷英,杭州天地实验小学校长

来源 | 浙江教育报(ID:zjjybwx)

责编 | 芋圆



2594889720@qq.com

• 后新冠时代,我们需要怎样的教育?

• 复课在即,想让孩子开学不被落下,这10样东西一定要备好

• 开学复课后各个学校怎么上课?这位校长提出“三段统筹”解决法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订购!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