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好的学校管理,知时代,懂生命,从现象溯源本质丨头条

张磊 新校长传媒 2021-12-23

 


管理管的是事,但最终服务的是人。


好的学校管理,不仅要从组织、机制、人员等方面构筑纵横交错的链条、网络,保障学校各项事务的运行,更要给人以好的体验和感受,让人在其中如沐春风,感触到时代进步的脉搏。


因此,我们说——智慧的学校管理,知时代,懂生命。


那么,一个充满时代气息、让大家如沐春风的学校管理系统,是如何打造的?



开局是难局,把难局变转机


2018 年 9 月,一个平常的开学季。可对于刚刚创校的重庆巴川量子学校(简称“巴川量子”)的师生,对于校长潘云芬,这次开学就是一场大考,非同一般。


半年前,巴川教育集团任命潘云芬担任巴川量子创校校长。这次赴任非常具有挑战性——巴川量子是集团首次在重庆主城中心城区开办的新学校,也是承载集团办学新理念的一所K12 创新学校,难度不言自明。


而开学活动,又将挑战难度大大升级。学校600多名师生离开重庆中心城区,集体长驻距离学校近100公里的 “实践基地”,展开为期一个月的“行走中的课堂”。


新学校开局,几道难题摆在潘云芬面前:


其一,短时间内梳理办学定位,完成课程设置、管理团队搭建、师资招聘。


其二,如何获得家长信任,让他们愿意把孩子交给一所连学校建筑都还没完成的新校?


其三,家长对学校环保质量要求很高,解决新校环保问题是当务之急。


其四,良好应对营地教育中可能层出不穷的问题,对孩子、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


孩子们当中,有的从没试过长时间离开父母身边,有年纪小的孩子连独自睡觉、自己擦屁股都不会。大家无不为此行捏着一把汗。


一块石头落地在一个月后的结营仪式上,孩子的转变令家长惊叹不已。一位爸爸当场感慨:“我给孩子擦了 6 年的屁股,现在终于要解放了!”“行走中的课堂”,就这样成为学校最重要的名片之一。


短短一个月达到孩子成长、家长满意、社会好评的目标,实非易事。光靠学校名气,校长、教师的个人魅力当然不够,优秀的管理才是关键。


“行走中的课堂”剪影



学校管理是“全链条”工程


  • 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是“关系链”的完美转接


有人说,中国教育的问题,是没有在教育生态里面构建正确的关系。如果关系不对,就像种庄稼的土壤不对一样,很难有好的收成。巴川量子“行走中的课堂”,就在尝试通过转接为孩子们构建不一样的新关系。


“行走中的课堂”第二天,夏小谷(化名)就出名了。“为什么我要上那些课!”“为什么没有马桶!”“我不要在这里睡觉!”夏小谷总是和老师对着干,让老师们头疼不已。而作为班主任,刚从大学毕业的新教师董玲丽开启了爱心满满、能量爆棚的耐力行走。


除了每天三次日常巡视,只要接到电话,董玲丽就得一路小跑赶过去,从早上6点到晚上12点,她手机中的计步器每天都在三万步以上。可只耗费体力没能解决问题,夏小谷仍然我行我素。


靠体力不行,必须智取。董玲丽联系上夏小谷的外婆长谈了一次,了解到一些具体情况。夏小谷父母一直忙于事业,平日里接触的除了外婆,最多的是照顾他生活的保姆。进入小学,环境改变了,以往的关系模式突然中止,他有些无所适从,这才表现得“格格不入”。


于是,除了老师的鼓励和安慰,董玲丽也像朋友一样跟夏小谷约定,坚持上完课、和同学一起玩都有相应奖励。刻意的引导,随叫随到的陪伴,夏小谷真正乖巧起来。


每位父母将孩子送进学校,背后都是一段亲子关系的转交。教师实现亲子关系到师生关系的完美转接,学校顺利构建起生、家、校健康和谐的“关系链”,这就是巴川量子初战告捷的秘密。


大手拉小手,携手共成长


童趣故事会在入睡前准时上演


  • 校门口堵车,是“事务链”出了问题


为保障学生上下学接送时的安全问题,巴川量子给校门前的一段路打上了安全桩,一来便于家长们临时集中停车,二来可让过往车辆速度有所放缓,安全得以加强。


校门口的路也是社会车辆必经之路,上下班高峰期需要保持通畅,否则一不小心就会引起拥堵。为了不影响交通,学校形成一项制度:早上7点20分,学校后勤保安必须赶到校门处,及时引导经停车辆。保安向物管经理负责,遇到临时用车的活动,物管经理还得向学校活动执行人负责,活动执行人则向分管校领导负责。


创校以来,校门处这条维持交通的“保安—物管经理—学校活动执行人—校领导”链条良好运行着,没有出过任何差错,直到一次研学旅行发生了小意外。


那次研学旅行有8个班要出行,需要8辆大巴车。早上7点15分,副校长潘德梁经过校门,发现有两辆大巴已经到了。可这时负责研学活动的德育主任还没到场,后勤保安以及物管经理也不在现场。


如果没有保安协调,两辆大巴停在校门口,早高峰大量车辆经过肯定会造成拥堵。潘德梁赶紧给保安打电话。不过紧赶慢赶,还是造成了短暂的拥堵。


处理好校门口的拥堵,潘德梁正准备跟校长汇报事情经过,没想到校长一个电话直接打过来了。


“德梁,这个事情你是第一责任,为什么会差点造成险情?”


潘德梁马上介绍当场的实际情况。


“不用解释,也不是追究责任,而是要通过这件事建立‘管理常规流程和应急流程’。你应该预先想到可能会造成拥堵的情形,想到了就能准备相应预案,避免险情发生。要召集相关人员及时复盘,形成集中出行和集中返校的‘校门交通安全管理流程与应急方案’,层层压实责任。分管就要分担,担起责任,不当‘二传手’。”


管理手札


“全链条”管理层层把控、环环清晰,背后的管理逻辑和企业安全管理中著名的“瑞士奶酪理论”大同小异。“瑞士奶酪理论”是指,奶酪上面有些小洞,哪怕几片奶酪叠在一起,中间也可能存在一个洞可以直接穿透所有奶酪,这个洞就是安全隐患。它强调的是安全无小事,要尽力避免漏洞。解决思路是通过叠加多层奶酪,降低隐患出现概率。


学校管理中,类似的保障同样重要。校门口交通问题,附近执勤的交警是第一层奶酪,安全桩是第二层,保安指挥是第三层,赶上学校活动,还有活动负责人的第四层,分管领导的第五层……层层叠加,最终将安全问题置于可控范围内。




“全链条”工程的基础保障


巴川量子同时运行着很多大大小小的管理“链条”。“链条”的好处是环环相扣,出现问题能够快速找到症结,便于解决。制约“链条”的因素也很明显——人员配置。要在人手有限的情况下维护好各“链条”的事务,学校需要另辟蹊径。


  • 变革管理结构


在管理工作中能用结构解决的问题,就不用制度。创校之初,潘云芬首先在组织架构上尝试了改革。


接手创办巴川量子之前,潘云芬担任过多年巴川中学常务副校长。巴川中学是重庆老牌名校,一个年级就有3000多学生,管理半径大。为提高管理效率,学校实行“年级组”负责制,校级干部直接担任年级主任,一个年级就相当于一所“学校”。


年级组管理有一定的优势,但年级组独立性强,很大程度上年级主任的能力对年级发展和质量起了决定性作用,学校层面的统筹有所减弱,发展到后期这一问题会愈加明显。


这样的架构显然不适合一所创新的K12学校,尤其是精品学校。于是,经过多番讨论,潘云芬最终定下如今的架构。


重庆巴川量子学校2019-2020组织架构图(建校第二年)


相较于巴川中学的架构,巴川量子的变革突出了自身特点:K12、小规模,纺锤型结构(初中为主,上下延伸),学段独立,衔接统整;强化了“教师发展中心”和“学生成长中心”的职能,两大中心实现对年级组的指导和学段的衔接。看似简单的新架构,在一年多里保证了巴川量子快速而稳定的发展。


  • 围绕项目灵活协作


人员配置有限,学校事务又多,为了各项事务顺利推进,且不浪费教师过多精力,学校设置了灵活的项目协作方式。每个项目由主运营者和协作者组成,主运营者负责任务发起以及关键环节把控,协作者只负责提供人员或相关内容支撑。活动结束,项目解散。


灵活协作,不意味着协作者不投入、不认真。相反,协作让每个人在履行职责时都非常负责、专注。因为,谁都会有需要他人协助的时候。由于各自负责的项目不同,分清主运营和协作任务的轻重缓急(确保每个项目都有人牵头和兜底),有利于项目快速推进,实现整体的效率优化。


  • 管理简单化、透明化


潘云芬在巴川量子管理文化上下的功夫,只有八个字:一流、高效、规范、简单。


优点直接夸,不足和建议当面提


每学期期末,巴川量子全体教师都要面临一次民主测评。民主测评不是教师绩效考核的主要参考依据,测评结果影响非常有限,但每到民主测评环节,大家都会一脸紧张又无比期待。


测评环节,要求其他人对每位参评者评出“2个优点+1个不足+1个建议”。这里的“不足”和“建议”,可不是“××老师哪个知识点没上好”“××老师的粉笔字建议再练练”之类寒暄客套的说辞,必须要指出对方真实存在的影响到日常工作的改进点。当面表达不好意思,那就实名写出来。


“优点直接夸,不足和建议当面提”的风气,一线教师如此,中层干部、校领导如此,就连潘云芬参加集团总校的述职会同样如此。


复盘机制:看清事情的本质


在巴川量子的管理之道里,“复盘”是高频词。做了一件事,目的是什么?是否达到了目的?哪些做得好哪些做得不好?重新梳理一遍思绪后,留下的东西才更值得收藏。


巴川量子的复盘机制是“先不看事情的结果,看事情的本质”。如果一件事的流程正确,可结果离预期有些偏差,复盘时通常不会花太大篇幅。如果是一件事流程上出了偏差,哪怕结果达到预期,大家也会重点提及。


将复盘作为常态,当学校整体采用了这样的思维方式,持续进行,会逐渐形成一种强大的审视系统。这种审视系统的作用,将尽力保证学校每一次决策的正确性,降低偏差,优化管理。


理科思维:让管理与决策有理可依


“用数据说话”“用表格管理”也是巴川量子的一大特色。“别看我教英语学科,大学时我主要学生物,英语是第二专业”,潘云芬眼里,理科思维能让管理清晰高效、重点突出。


在巴川中学带2009级学生时,她曾把重庆市中考成绩前100名的成绩列成表格一一分析,发现巴川的特优学生体育达不到满分,而其他学生体育几乎都是满分。对于特优生,1-3分的突破很难,也很关键,因此她决定首抓体育。随后她又对比巴川学生体育成绩和标准成绩的差距,制订对应的训练计划,最终让当年体育满分的学生从上一年314人提升到834名,极大鼓舞了全校师生的士气。


表格管理、工作清单销号制,也是巴川量子正在推进的改革。除非必要的场合,工作汇报一律采用表格形式,突出重点内容。工作清单销号制,则有助于明确工作事项、工作日期,提高效率。


管理手札


什么是管理高手?对比个人的管理技能,学校呈现出的集体管理智慧更令人激动。巴川量子推行“不看结果,看事情背后的本质”的全员复盘机制,正在形成学校的集体智慧。


看过NBA比赛的人都知道,专业人士解说球赛,有的球进了,他们说“这球不该投,应该传”。有时候球没投进,他们却说“这是好球,可惜没进”。而回顾比赛,他们讨论得最多的不是球星的个人表现,而是双方战术、策略的交锋。这种超越单次结果的审视思维,是NBA多年的科学积累。



比把人用好更难的,是搭好团队


潘云芬接手创办巴川量子时,学校部分建筑还没封顶,招生任务紧急,管理班子没搭好,教师队伍也没招完。所有人都以为潘云芬会从巴川中学(简称“巴川”)带上老班子过去应急,没想到最终校级管理层中,只有四人来自巴川。中层干部和一线教师中,大部分都是新招聘的,而且很多教师刚从学校毕业(巴川、其他学校、应届毕业生数量大致相等)。


为什么潘云芬敢用新团队?“石墨和金刚石的成分大家都知道,元素一模一样,只是结构发生了变化,导致产生的物质一个非常坚硬,一个非常柔软,所以我更在意团队的结构”,潘云芬说。


潘云芬在搭建团队上的自信,来源于过往无数次的演练。在巴川担任年级主任的时候,每个年级30多个班,除了教师的学科教学水平,还要考虑到彼此的性格特点、教师的长板短板,彼此之间有没有嫌隙、办公室氛围……有一个点不协调就立马推翻重来,团队搭配难度系数不亚于一所中等规模学校。


  • 1∶1∶1的团队如何实现最优


来自巴川、其他学校、应届毕业生各占1/3,建立团队的默契是首要任务。应届毕业生职业经历几乎没有,他们对学校的规划、政策接受起来最容易,难的是巴川和其他学校的教师。开学初期,工作交流中常常出现“巴川以前这样做的”“这是巴川小班的常规做法”“××学校是这样的”之类的话语。离开不同学校的具体场景,彼此了解不够深入,事务讨论和推进因为无效沟通而中止甚至不欢而散的场景时有发生。


要促成真正的团队形成,必须打破壁垒。于是,学校对会议讨论作了规定:第一,交流中尽量避免“××学校的做法”这样的提法,针对问题提出具体措施,重在贡献智慧;第二,评价他人的举措,要肯定优点,也要清晰指出其不足之处,并给与中肯的改进建议。


对团队合作的严格追求还促成了一种特殊的学校文化。这里,校级领导都拥有单独的办公室,可除了校长和副校长,其余校领导都选择和班子成员在一起办公。集体办公方案也推进到了中层(部分身兼多职的中层)与一线教师,学科组长与一线教师之间。


管理手札


团队成员构成的复杂性,考验的是领导的协调、调度能力。在会议中建立“针对问题提方法”“肯定别人,也指出不足与建议”的规范,旨在磨合,磨合对彼此的了解,磨合对学校各项事务的看法与做法。以磨合寻求共识只是第一步,随着团队的成长,这种磨合带来的边际效益也会增长。


校长、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森林运动会”



潘云芬如何成为潘云芬?


潘云芬如何成为今天的潘云芬?在她30多年的教育经历中,有几个无法绕开的点是关键。


  • 坚持教育的“第一性原理思维”


潘云芬第一次听说“第一性原理”,是女儿跟她分享的一场演讲内容。演讲来自已故美国华裔物理学家张首晟,他在2018年IT领袖峰会演讲中提到“第一性原理”。他谈到真正让飞机飞起来的原因,不是给飞机设计出像鸟儿翅膀的“仿生学”,而是“空气动力学”,这才是飞行的第一性原理,是攻克飞行技术的关键。


“第一性原理”几个字让潘云芬醍醐灌顶。教育不同于物理学,或许无法直接找到某个“第一性原理”,但这毫不妨碍从中得到启发。潘云芬认为,在教育事业中形成“第一性原理思维”至关重要。


如果将“第一性原理思维”和常见的“类比思维”做个对比,会发现“第一性原理思维”的不同之处。(在此分别将二者称为“厨师”和“厨子”)


“第一性原理思维”(厨师)会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将核心事实和观察拿出来,尝试从它们的碰撞中得出结论。就像厨师不断使用各种食材创造美食一样。厨师坚信,只要坚持为之,创造出新菜式、新菜谱是迟早的事。


而“类比思维”(厨子),只会参照已有的样子,模仿一遍。模仿的过程可能会加入一点个人元素,但厨子依然是照着现成的菜谱做菜。


做厨师需要很多时间和精力,以及面对失败的勇气,成本非常高;而做一个厨子相对容易得多。


因此,是否选择“第一性原理思维”的关键在于,到底做厨师,还是做厨子?

潘云芬很早就作出了自己的选择,从她在老巴川领衔小班教育改革开始,就尝试了与主流不同的路径。比如沿用至巴川量子的“思无涯、行有矩”办学理念,强健体魄、流畅表达、自主管理、合作学习的四大核心,班级文化展、辩论赛、达人秀、英语节,以及开启“行走中的课堂”,都是潘云芬和团队围绕着他们所追求的教育本质抽取、归纳出来的具体做法。


巴川量子特色课程剪影


  • 不停练习对教育的认知


熟悉潘云芬的人都听说过她那几百本笔记本,里面密密麻麻记着她在教育上、生活中受到的启发,和闪现过的灵感。她不仅会记教育书籍、教育话题的思考,在家看剧发现了有意思的情节、对话,她也会记录下来。


去年有部《精英律师》热播,律师的谈判技巧引起她的注意,她马上掏出笔记本做了记录。家人问这有什么可记的,她答道“律师说话很讲究策略,会在很有限的对答中抓到对方的关键,并表达自己的主张,学校沟通也需要这种策略”。


一开始的记录多半是习惯,可随着她对教育、生活的感悟积累,记录的内容、思想的核心也和她一起经历了淬炼、提纯、升维。人的变化带来了记录的变化,而记录的变化又成为人变化的一部分给养。这种正向的循环并不复杂,难的是大多数人没有坚持,甚至没有清楚意识到它的作用。


  • 好校长,也是好船长


从名师到年级主任、常务副校长、校长、创校校长。单看履历,潘云芬的职业之路走得十分平稳。但没有低谷,不代表一帆风顺,更不代表这是一段轻松愉快的旅程。


如果教育事业是一片海,那巴川量子就是巴川系起航出征的一艘新船。这艘船怀揣“草根”的自觉,在船长潘云芬的带领下驶离安全港,缓缓出发。


和所有追逐理想的船只一样,星辰大海固然重要,但初航更重要的是看清航道、找到航线、保持平稳。这也是船长心之所系。


巴川量子的目标是清晰的,难点在于保持航行中的“平稳”。作为创校校长、初航船长,潘云芬前期最大的精力投入可能不是沿着心中的完美航道前进,而是在不断校准航道、纠正偏离。


巴川量子开学前发生了一点小状况,有家长质疑怎么标配的大体育场都没有,潘云芬毫不回避,因为学校所在的中央商务区用地问题复杂,目前确实没有室外的大型体育场,但这不代表学校不重视体育。学校确保每天一节体育课,校内利用空间搭配因地制宜地开辟了多个运动区域,并通过丰富的体育课程、活动保障孩子们的运动和健康。她的这份坦诚,也成了家长决定让孩子入读的重要原因。


学校建筑和装修8月20日才全部完成,尽管环保检验完全符合标准和要求,但家长的担心学校同样能理解。为了给学生更安全的校园环境,同时不耽误学生成长、学习,她又决定全校集体进驻实践基地,开启“行走中的课堂”。这段备受关注的旅程,最终成为学生的成长之旅,教师的蜕变之旅,家长的感悟之旅。


管理手札


没有哪套理论可以覆盖管理的方方面面,企业管理不能,学校管理情况更复杂。


不过,身处学校的具体情境,优秀的管理者可以紧跟时代,快速调整方向和节奏,让学校与时代脉搏进行持续共振。


巴川量子的“全链条”管理、复盘机制和对“第一性原理思维”的坚持等,类似管理秘诀的总结、运用,并非凭空从其他领域借鉴而来,而是在无数次实践中,微妙地碰撞出相似的智慧火花。


(本文为2020年5月《成为管理高手》封面报道缩写稿,更多学校精彩实践请参看原文)




作者 | 张磊

责编 | 张丹丹

排版 | 又又

2594889720@qq.com

• 李斌:管理的最高境界,是“释放有限资源的无限潜能” 

• 如何帮助学困生跨越5大学习障碍(小工具撑起教育者的大格局①

• 杭州官宣入学细则,史上最严新政之下的义务教育生态走向分析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订购!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