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接管新班,班主任需要做好这几项工作
均衡分班,抽签配对班主任和学生,新一级学生“落户”完成,新班进入组建阶段。
一系列班级启动工作陆续展开,分析每一项工作的必要性和系统性,有助于更好地开展班集体建设,减少“新”所带来的焦虑感。
班主任是班级团队的核心,班主任心中有建班图谱,班级发展就容易上轨道。
我们是否思考过这样的问题:什么样的班主任是好的班主任?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有人觉得班主任最重要的品质是爱心、耐心、责任心;有的认为对学生严格要求是班主任的必要技能;还有的希望班主任性格开朗、能积极主动地影响学生……
其实,对班主任的评价没有固定标准。也许你性格安稳,班级就容易带的有条理;也许你个性活泼,学生就容易在你的带动下特点鲜明;如果你爱好广泛,班级就更易充满活力;如果你计划性强,学生的目标感和执行力就更容易培养。
好的班主任,其实就是在工作中能发挥自己所长促学生发展的人。所以分析自己,找出自己的优势,并将其与工作结合,形成自己的带班风格,是建班前一定要做的事情。
为了更好地分析自己,班主任不妨认真思考以下话题:
1. 个人性格、兴趣;2. 学习和从教经历;3. 能给学生提供怎样的学科专业指导;4. 对学生差异性的理解和接纳程度;5. 期待怎样的师生关系;6. 对自己带班成效的期待;......
在思考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我们会不断回看自己的成长经历,并与“过去的自己”展开对话,从而清晰地分析出优势和不足,确定出适合自己的班主任工作方法。适合,才有可能做得好。
我擅长什么、我想做什么、我可以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有效果。从这样的分析中,我们还能生成班级工作目标,制定班集体建设规划。在此基础上,结合年级部和学校的工作计划,我们便可以多维度、系列化地开展工作。每一个班主任都是宝藏老师,每一个班集体的发展都会有班主任的特点和影子。
分析自己后,我们心里便有了大致的带班图谱。这时候,就是组建家长群的好时机了。
学校公示分班结果,家长第一时间就会打听班主任的情况。家长们心里也有很多问号:班主任是男是女、任教什么学科、教龄多少年、带过几届毕业班、经验如何、孩子是否会喜欢……
家长们像是一部探测仪,会全方位的通过网络查询、咨询往届学生或家长、借助人脉打听等渠道,提前了解班主任。被陌生人打量,总是不舒服的,但家长们的心情也完全可以理解。
所以,这更需要班主任主动亮相。通过建立家长群,向家长们展示自己的工作态度、专业素养和职业精神。
先建QQ群。一来,便于发布公告、上传文件、填写报表,不易被家长的回复刷屏;二来,家长若有疑问,也方便私聊,无需添加好友。待家校默契度提升后,可再建微信群,群里主要用于发布学生在校生活和学习的日常照片,互动聊天更便捷。
建群后,有三个注意事项:
● 第一时间发布群规则
凡事都有两面性。家长群既可以是互通消息、保障家校合作的便捷平台,也可能是破坏班级团结、散布消极舆论的网络空间。所以在建群之后,班主任要积极引导,把握家长群的运行方向,第一时间制定适宜的群规并让所有成员知晓。
从班主任的工作边界、家长群的功能和作用、教师的工作与休息等多个方面考虑,群规则的制定需明确四点:
1.明确家长群的目的和意义。家长群是为了更好地传递学校信息、分享同学们的收获成长、教师与家长沟通学生情况、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等,所以建议父母加群沟通、学习,其他亲友(特别是隔代长辈)不建议加群。群成员不发布与学生成长无关的信息(如投票、积赞、广告等),更不能随意转发未经考证的教育消息(如最近很多网友转发的某省公布的惩戒方案,实则并无官方确认发布)。
2.明确家长群的话语方式。教师在发布消息后,有时为了避免刷屏,可告知家长“无需回复”,但有的重要通知需保证100%看到,则可以加上“收到请回复”。教师在表扬或发布通知后,家长们无需跟帖“老师辛苦了”、“谢谢老师”、“老师注意身体”等话语。认真工作、家校互动,本就是我们的职责所在。群里应该引导一种对于孩子成长的关注和积极正向的舆论氛围。
3.明确家长群的讨论内容。家长群是公共空间,适合讨论与学生集体利益相关的事情。如果是个别疑问或是对学校、对老师的一些做法存在质疑,家长请私聊老师沟通,不要在群里公开对话,以免因个人情绪和了解不全面而误导群内舆论。也有很多家长不放心让孩子独立面对问题,经常在群里@班主任,请班主任转达“作业本 / 水杯已放在学校门卫”、“下雨了,伞送来了”、“放学后在学校等我”这类消息。仔细想想,如果班主任每天负责转达这样的消息,时间久了,孩子对家长的依赖性会越来越高,班主任工作的创造性和水平却高不到哪里去了。
4.明确家长群的对话时间。很多群晚上异常活跃,特别是20:00点以后,家长们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晚饭结束,孩子在做作业。家长们想起要向老师问问孩子情况,于是班主任的QQ或微信响个不停。班主任也需要足够的休息时间,下班后需要回归家庭生活,只有休息好了,在学校里才能更加投入地开展工作(何况很多老师都是晚上在家备课)。所以如非必要或紧急情况,晚上尽量不联系老师。22:00以后,更不要在群里交流,以免打扰其他家长的休息。
有了规范的群规则,家长群体的互动就是有序、可控的,这也是我们向家长展示自身管理水平和专业能力的重要机会。
● 每天要让群里有点动静
群建好后,我们就要主动传播学校的教育理念和班主任个人的带班理念,让家长更多地了解中小衔接的特点,引导其做好准备,这样就容易先从思想上达成家校统一。
如果建群后,群里冷冷清清,那么班级就热乎不起来。每天给自己一个任务,至少转发一个帖子到家长群,并与家长围绕帖子的内容进行互动。
帖子来源很多,目标一致。转发学校以往的办学报道,图文并茂地解释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育追求,传播学校文化;丰富多彩的学科课程、学生活动和成长影像,就是他们孩子未来的模样,这是最好的素材。编辑一些文字,向家长解读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对班集体建设和学生成长的设想,通过共同愿景激发家长参与班级建设的热情。推送中小衔接阶段孩子身心适应性调整的文章,发布学科学习特点和要求方面的文字,指导家长科学地陪伴孩子参与衔接教育,更快适应中学生活。
在军训或衔接实践活动中,班主任与学生的接触增多,会往家长群里发很多照片。请一定注意:所发布的系列照片里,要兼顾到班里所有的学生。切不可让性格活泼的孩子长期占据C位,忽略了性格慢热、需要时间融入集体的孩子。日后在发布表扬等短信通知时,也要兼顾其他学生,避免“没被表扬,就是批评”的错误舆论。教育的公平性,首先源自于家长群里每一位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关注。
这些内容,都是家长和学生在新环境中最关注的话题。班主任如果能站在他们的角度给予专业的指导,与他们一同讨论,分享经验,就能很快树立起自己在家长和学生心目中的威信。
● 有意识地物色群里有积极影响力的家长
家长的影响力分为两种:一种是积极型,他们关心孩子成长过程,积极参与家校互动;另一种是消极型,他们评价单一,经常制造考试焦虑和恐慌。我们需要尽快发现积极型的家长,让他们发挥出影响力。
积极型的家长,通常会这样做:当班主任发布一些需要家长配合的任务时,他们积极响应,主动参与;当班主任解读教育理念时,他们跟随讨论并感兴趣地互动发问;当重要时间节点出现时,他们能提出自己的想法,组织和号召其他家长参与活动;当某些问题出现时,他们能站在老师的角度,善意提醒,帮忙解释……他们身上有着巨大且积极的影响力。
班主任通过每天在群里的交流机会,有意识地物色这类家长,积极为他们提供平台,扩大他们在家长群体中的影响力。当成立家委会时,也要鼓励他们申报,为班集体建设共同出谋划策。
做好群主,在网络空间里和家长们建立起第一次合作,主动亮出我们的专业能力,赢得家长们的信任。在开学前,和家长建立起一定的默契,那么就开了个好头。
在网络上和家长有了初步的互动后,我们便可以设计一次目的明确、行动高效的家访活动。
线下实体家访的必要性不言而喻。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和全纳教育的政策,更提高了教师对学生差异性的关注。走入学生的家庭,了解他们的特点和习惯,有助于我们在起点就把握准行动方向。
今年,受疫情防控的影响,进入小区的登记和查验工作更加严格,家访的流动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风险。所以,在对部分学生家访的基础上,我们也可以设计几次线上集体互动的活动,展开“E-家访”工作。
班主任可以制作微课,向家长和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自我介绍,更可以通过摄像机镜头带领同学们“云访学校”、“在线看班”,介绍学校的特点和特色,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在微课的最后,班主任提出一些想要向学生了解的问题,然后发布任务。学生领取任务,选择其中1-2项完成。如“介绍我的书房”、“夸夸我自己”、“我的小学时光”等,让学生用视频的方式拍摄+介绍,我想这过程中也一定会融入家长们的协助(一定要提前和家长们约法三章,可协助但不可以代劳)。
班主任和学生各自设计并拍摄Vlog,收集、剪辑、制作后,发到家长群全员共享。
线上家访可以变“以往班主任对一个家庭”为“及时性全班面对面”,反而能进一步加快同学们相互了解的进程,说不定是一次很有意思也有意义的尝试。
以上几项工作,其实是在分班抽签后激发班级起始活力的重要工作,策划与执行的越细致,班级的开篇就越顺利。万事开头难,抓好起始,让学生和家长第一时间信任你、喜欢你,你就会爱上自己的班级。建立起师生和家校间的良好关系,就会有效减少“新”所带来的焦虑感。
如果你是起始年级,如果你已经抽好了与自己有缘的班级,行动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