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曹培杰:学习方式变革是未来学校的核心议题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 Author 曹培杰
而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传统学习方式在“标准化”和“个性化”之间存在尖锐矛盾,时代发展需要对学习方式进行一场结构性变革。
实际上,学习是一个复杂而曲折的过程,学习者通常要经历“冲突-解构-重新建构”的认知过程才能真正学会。“一帆风顺”的学习,往往会导致学习的长效表现不佳。所以,我们要从“虚假成功”中脱离出来,更加重视“有效失败”,引导学生体验知识建构的完整过程,而不是直接提供最优学习路径或解题技巧,从而实现真实的学习。
随着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兴起,那些原本看似无用的“软素养”,反倒成为人类应对人工智能挑战的关键。2016年3月,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研究报告,倡导把人的社会性和情感教育置于应对新工业革命的高度,包括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创造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四种胜任力,以及好奇心、首创精神、坚毅、适应力、领导力、社会文化意识等六种个性品质。
比如,北京中学开设了每周两课时的STEM必修课程,其中一门课程是“新的长城”,内容包括雁门关地理位置、建造长城时的数学应用、登长城的摩擦力、利用新材料搭建长城实景、山海关典故情景剧表演、长城的对外交流介绍等,内容涵盖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信息技术等多个学科,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利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实现更加综合的学习。
比如,美国的THINK Global School是一所全球性的“移动高中”,学生在每个学期都将前往全球不同的城市进行学习——既可以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研究一艘沉船的物理科学,也可以在北京的马连道茶城练习普通话,还可以在悉尼与澳大利亚作家讨论当代文学……由此,学生得以亲身体验世界的奇妙,在实践体验中获得国际理解能力和全球竞争力,成长为优秀而富有责任感的世界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