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南京这所小学说,老师要有十八种“快乐做主人”的关键经历 | 头条

陶小玮 新校长传媒 2024-03-19



不论是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还是杜威的“教育即生活”,都在告诉我们一个基本的事实:没有哪一项事业,能够像教育一样与生活划上等号。教育,既是面向未来的手段,更是着眼当下的目的。从事教育工作的人们,实际上在过一种“教育生活”。人们对教育的理解不同,所形成的教育生活状态也有别——有的苦涩,有的幸福;有的分裂,有的完整;有的煎熬,有的享受。


而教育的本质和生活的意义,在于让所有教师都过一种完整而幸福的教育生活,创造这样的教育生活,不仅是解决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路径,也符合当前教育改革要实现“以人的幸福为本”“面向人人”的价值追求。


为此,南京市琅琊路小学策划了一些小创意,形成了一套大战略,通过文化与机制的双重影响,让老师们找到了教育的本质和生活的意义。



“小积累”:积出了跬步,继而奔赴千里


秦代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江河不择溪流,故能就其深。”荀子在《劝学篇》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可见,日常积累对于人的专业精进、厚积薄发具有重要意义。


“小积累”,顾名思义,就是坚持一种得寸进寸、长期主义和积累性超越。在琅琊路小学,“小积累”活动范围很广,从阅读、书法、写作、演讲到磨课、听评课等等都属于“小积累”,只要能帮助老师自己完成对教育教学的融通,让那些在场和不在场的知识、经验,能够有系统有计划地呈现出来。 


美术老师叶舒霏,就有她自己的“小积累”。


叶舒霏老师每日练习书法


2020年疫情期间,全国人民都很焦虑,叶舒霏也不例外。学校号召大家在家里打卡,进行“小积累”,把每一天关于成长的事都录入表格上传资源库。


恰好叶舒霏在看张充和的作品。张充和说:“防空洞就在我桌子旁边,空袭警报拉响后,人随时可以下去。那时候,什么事情都做不了,我就练习小楷。”受此感召,叶舒霏开始静心写字、绘画、读书。写字主要是临摹古碑,每天抄九遍,复归于婴儿,像练“童子功”一样努力。


经过持续的积累修炼,叶舒霏的工笔画长进很快,书法也提升不少。她还将这种修行方式,教给班上一位有“多动症”的孩子,转化效果明显。之后,她又开设了线上课程,带着一帮孩子享受绘画的小幸福。


“小积累”,积出了跬步奔赴千里的效果。叶老师成功考入了江苏省“去孔子学院当一次老师”的项目活动组,周游列国。


音乐老师赵骁彤,也在“小积累”活动中获益颇多。他刚来学校时,拜了一位名师为师,师徒每周互相听课交流,教学能力提升很快。学校看到他的进步,又给他布置了一组进阶任务,其中就有每周“4+1小积累”打卡活动——


“4”,是4点积累,即老师围绕自己感兴趣的教育教学专题,进行积累,每天积累200字,可以提交一个教学小片段、教育心得体会,或学生作品评析。赵骁彤对“柯达伊教学法”很感兴趣,就要专门花时间去积累相关的4点内容。


“1”,是教师发展中心每周四推送的一个教育话题或辩题,让老师们自主表达。已发布的话题有:“假如我的孩子遇到像我这样的老师”“教师能否和自己的孩子在同一个年级”“小学教师读书究竟该‘博而广’还是该‘专而深’”等。老师们“接招”时,往往既兴奋又一时难以直接“下手”,这就要求大家全身心参与思考与实践,进而改变教育行为。


一开始,赵骁彤全身心扑在“专业教学”的“4”上,对教育思想这个“1”不太敏感,后来教师发展中心推荐他看了“第七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他这才意识到,音乐老师不仅要有好的学科表达,更要有对人的价值观传递,教育的格局放大了。



“核心组”:培养了一群不安分的“鲶鱼”


南京市琅琊路小学有很多“核心组”,谁能进入核心组?就是那些有想法、有干劲的人。


杨卉老师,受前辈启发,尝试开发一些微课程,如“二十四节气”“十二种语文生活”等,但又担心做得太浅,遂向戚韵东校长请教。戚韵东立即给她配了一个团队做起来。很快,“二十四节气课程”就出了很多高质量成果,江苏省电视台还邀请杨卉去做了报告。


节气课程之腊八节


之后,杨卉老师又申请微信公众号发表师生作品。学校发现杨卉非常积极、很有想法,就让她牵头成立了“语文核心组”,邀请校外专家老师,每周四与核心组成员聚在一起研讨。


这个“核心组”比“语文学科组”更硬核——它代表着“高浓度、高趣味、高质量”的专业研讨,能够引领学校的语文教学。一开始,校外专家大咖都由校长出面相邀,慢慢地就放手给杨卉邀请。结果杨卉干得有声有色,还打入江苏省的一个研究所,成为学习共同体中的一员。


杨卉老师说:“以前做语文教学研究,没有一种结构化思考。开发了节气课程后,发现了系统的力量,开始不断去创建更多课程。在这个过程中,吸纳传统经验,借鉴新的经验,开发微课程让我在语文教学的专业道路上走得更坚定。我认为,教师不应该是单纯传授知识的输出者,而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这个“核心组”可谓是一箭双雕。既实现了对牵头老师的层层托举,精准扶优,又等于放养了一条条不安分的鲶鱼,不断冲击“保守派”的护城河,通过高位引领,唤醒城里人的危机意识和行动欲望。如此一来,就打破了组织板结,释放了升级空间。



关键经历:

让老师实现对教师职业的自我认同


“关键经历”,是英国学者沃克提出的概念,指发生在教师生活中的重要事件。教师在经历“关键事件”时,要做出自我职业形象和自我职业认同的抉择。


每学期始,琅琊路小学有一次隆重的学术发展邀请会,邀请老师们来申领研究任务,大家会根据兴趣爱好或者课题研究方向,自主选择。2020年上学期有一个典型任务是:“教师快乐做主人的十八种关键经历的研制”,这个任务由全体教师协助完成——


琅琊路小学老师十八种“快乐做主人”的关键经历:

1. 一次心中有一个学习榜样的经历。

2. 一次磨课的经历。

3. 一次持续关注某个内容,并发展成小课程的经历。

4. 一次自主申报并参加的培训经历。

5. 一次做“见习校长”的经历。

6. 一次家校深入沟通的经历。

7. 一次做志愿者的经历。

8. 一次磨文经历(与专家的专属时间)。

9. 一次给学校提建议,并持续跟进的经历。

10. 一次发起个人教学活动的经历。

11. 一次主动参加“说说身边的感动”的经历。

12. 一次支持同伴,让同伴觉得“有你真好”的经历。

13. 一次被众人帮扶获得成功的经历。

14. 一次特别得意的教育教学经历。

15. 一次给学校公共事业做贡献的经历,如化解家校矛盾。

16. 一次临危主动承担学校迫切事务的经历。

17. 一次主动挑战自己创新实践的经历。

18. 一次设计或主持创意活动的经历。


如何使某个事件具有“关键性”,取决于老师们在处理此事件时,自身所具备的专业技能、自我认知以及教育信念等综合能力。最重要的是,教师能否根据事件,对自身的专业结构进行主动反思,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进而提升综合素质。


个人思想研讨会:
让教育生活从“零散”走向“凝练”

人是思想的芦苇。只有思想,才能令人真正的伟大。过去我们所知的“个人思想研讨会”,对象仅限于那些声名显赫,成果卓著的学者。如今,琅琊路小学也引入这一概念,让每一名老师都有机会开启自己的“思想研讨会”。

魏芳老师,一名埋头于课堂的耕耘者,她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缺少鲜明的教学主张。于是,学校先帮她做了一场“土专家会诊”,建议她聚焦研究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后来,学校邀请当时的江苏省教研室王林主任来校指导,给魏老师开了一场“个人思想研讨会”,提炼出“让学生做快乐的数学思想者”的教学主张。有了明确的教育主张,魏芳老师的教学教研就有了方向,很快成长为江苏省特级教师。

仇学春老师,2018年要到新疆援教。临行前,戚韵东校长嘱咐他在那边至少写完一本学术专著。不过,自我要求甚高的仇学春却迟迟动不了笔。了解他的困境后,学校邀请了吕林海教授来帮他开“两会”:一场“个人思想研讨会”和一场“个人教学现场会”。

仇学春老师的“个人教学现场会”

经过两场高规格“专家会诊”,大家帮助仇学春提炼了“与儿童并肩看数学——主线问题导学”的教育选题。拿着这个诗意的选题,仇学春一点诗意都没了,每天东颠西跑却依然码不出一个字。于是,学校又为他请了第二位专家——《小学数学教育》编辑侯正海老师,两人一起理顺了专著背后的理论和原则,搭建写作框架……

经过两位专家的精准帮扶,仇学春总算抓到了写作的“牛鼻子”。不过他又发现,这些年自己的教育教学案例还撑不起“主线问题导学”,于是在援疆的同时,成立了一个工作室展开主题研究。因为定位精准,研究效率就高了,真正写稿只用了半年。

时隔一年多,再回望这本专著,仇学春老师认为这份难得的经历,有多重意义:一是让自己的研究有了明确方向。现在,无论是理论学习还是教育实践,都朝着同一方向做,所有事情变成了一件事,变得简单起来;

二是认识到自己的“肤浅”。仇学春发现,很多东西还可以讲得再清楚一些,前面的研究才刚刚入门。因此,援疆结束返回学校后,他立即申报了一项个人课题,要将“主线导学”深入研究下去。

三是有了职业的存在感和成就感。经过学术洗礼的仇学春,虽然离“通透”还有距离,但已经有了一种自如感。今天,他执教的每一堂课,都有自己的节奏,自己的想法和自己独特的成功体验。

在琅琊路小学,“个人思想研讨会”不断推动着更多老师的成长跃升,如同春天播下的种子,发芽生长。这一粒粒种子生长的背后,是深厚肥沃的土壤,是学校的机制与文化在起决定作用。


 1141体系是“发动机”,
协同成长文化是“润滑油”

从“小积累”到“核心组织”,从“关键经历”到“个人思想研讨会”,这些只是学校推动教师走向完整幸福的教育生活的外显部分。而隐藏在背后的,是一套精心设计的机制与文化。


这一套机制,就是“1141”发展战略。如图所示,“1141”发展战略分成了四个部分:愿景、坐标、支柱和平台。前面几位老师的专业成长,都有赖于这一套机制。

除了机制的支撑,还有文化的影响。文化,是一种流动的特质与氛围,它在不同的场域和情境当中,都有其特殊表达,会关照到每一个人。

戚韵东主编的《快乐做主人:一种教师专业发展的定义》一书中,有一段序言:“快乐做主人,应该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预设性前提,最根本的动力,最文化的方式,最崇高的境界。”为了让老师抵达“快乐而幸福”的境界,琅琊路小学慢慢形成了四种文化:

一是“同僚性”的文化。学校形成了从校级到中层到一线基层携手共进的“学习共同体”。只要一名老师他有想法、有创意,有实干精神,学校就无条件帮他搭桥铺路,卷入和招募更多同路人。

二是“竞技性”的文化。学校鼓励师生参与各种竞技运动,尤其是排球等比赛。戚韵东校长身先士卒,有时受伤了也不下火线。前不久,学校集体观看了电影《夺冠》,学习团队协同与奋勇拼搏的精神。

三是“自然性”文化。学校对于教师各种外出学习的活动,无条件支持,不存在“功利性”要求。“老师外出学习,你不能要求他立竿见影。他可能会在某一天某一个情景下,把学到的东西和场景结合起来,碰撞出一道亮剑火花。作为校长,要多问问自己——你给老师提供学习机会了吗,提供落地试错的机会了吗?”戚韵东说。

四是“鼓励性”的文化。《乔布斯传》里说,乔布斯有一种强大的“现实扭曲力场”。他能结合骇人的眼神、专注的表情、口若悬河的叙述和过人的意志力扭曲事实,并具备为达到目标的迫切愿望所形成的视听混淆能力,而这种力场,遍布琅琊路小学各处。面对一些不自信的教师,大家总会鼓励他说:“你没问题,你一定行!” 

青年老师赵薇,刚到学校时有些腼腆,不愿参加校际活动。之后,学校“赶鸭子上架”,让她参加赛课,承诺团队会做幕后支持。在随后的赛课过程中,大家看到了赵薇的焦虑,于是帮她制定了科学计划,先安排她把本校各班都上一遍,再去其他学校摸底。戚韵东校长跟着听了十七八遍,陪她耐心梳理细节,并鼓励说:“你是最棒的。”

在团队的鼓励支持下,赵薇一鼓作气进入省级比赛,斩获一等奖。现在的赵薇,已经实现了心灵的翩跹,主动带了很多徒弟,并用当年团队支持她的耐心,去支持和鼓励他们成长。

赵薇在帮年轻教师磨课

那么学校为何要“逼”赵薇呢,让她安安静静教学不行吗?因为学校在人才培养上,还有提倡“不拘一格”的价值文化。琅琊路小学看一名青年教师是否值得培养,标准有三个:一看他眼里有没有光,二看他的师傅如何评价,三看他日常工作干得怎么样。

赵薇老师虽然守着自己班级的一群娃,但是双眼有渴望,工作很认真,师傅评价高,符合三个标准,所以学校应该给她更大的舞台。就好比阿里巴巴对王坚一样,因为认可王坚,于是不拘一格“因人设岗”,给机会、给资源、给空间、给信任,十年磨一剑,才有了后来的阿里云。

这种“不拘一格”的故事很多,江苏省每年有一个“诵写讲”比赛,一名青年教师,刚来到学校,就被“踢”到赛场去,拿下了一个省级特等奖,斩获一枚南京市“五一劳动奖章”……

朱永新在《致教师》一书中说:“好的教育,应该伴随快乐和幸福。一名好的老师,应该享受教育的过程。教育如果不能给人幸福,它是无意义的。”如何让一名老师获得职业的自如感和幸福感,过上完整而幸福的教育生活呢?我们不只要有简单的方法破解,还应该有一套战略机制的支撑。不只要有文化愿景价值观的影响,还应该有思维方式的照亮。

“幸福与完整,是当今教育人最饱满的两枚理想种子。因为这两枚种子的存在,我们就可以挣脱一切标签、脸谱与定型,还原成真实的生命,还原为真实的人,快乐做主人,以幸福成全生命的人。”

本文为新校长杂志2021年4月刊《教师行动学习》封面报道南京市琅琊路小学篇缩减版,了解全部精彩,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订购本期杂志。

“优秀教师需要行动学习——《新校长》封面学校现场主题研学”活动,将于5月14日—15日在苏州盛泽实验小学进行,点击下图了解更多详情。



作者 | 陶小玮
责编 | 三石
排版 | Maggie
2594889720@qq.com

• 怎样做一名大脑“外卷”的教师?

• 李斌:“学校行为学”与教师生长力的八个图景 

 七个小锦囊,让教师成长从“高原区”走向“高峰期”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订阅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