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这所小学说,老师要有十八种“快乐做主人”的关键经历 | 头条
不论是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还是杜威的“教育即生活”,都在告诉我们一个基本的事实:没有哪一项事业,能够像教育一样与生活划上等号。教育,既是面向未来的手段,更是着眼当下的目的。从事教育工作的人们,实际上在过一种“教育生活”。人们对教育的理解不同,所形成的教育生活状态也有别——有的苦涩,有的幸福;有的分裂,有的完整;有的煎熬,有的享受。
而教育的本质和生活的意义,在于让所有教师都过一种完整而幸福的教育生活,创造这样的教育生活,不仅是解决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路径,也符合当前教育改革要实现“以人的幸福为本”“面向人人”的价值追求。
为此,南京市琅琊路小学策划了一些小创意,形成了一套大战略,通过文化与机制的双重影响,让老师们找到了教育的本质和生活的意义。
“小积累”:积出了跬步,继而奔赴千里
秦代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江河不择溪流,故能就其深。”荀子在《劝学篇》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可见,日常积累对于人的专业精进、厚积薄发具有重要意义。
“小积累”,顾名思义,就是坚持一种得寸进寸、长期主义和积累性超越。在琅琊路小学,“小积累”活动范围很广,从阅读、书法、写作、演讲到磨课、听评课等等都属于“小积累”,只要能帮助老师自己完成对教育教学的融通,让那些在场和不在场的知识、经验,能够有系统有计划地呈现出来。
美术老师叶舒霏,就有她自己的“小积累”。
叶舒霏老师每日练习书法
2020年疫情期间,全国人民都很焦虑,叶舒霏也不例外。学校号召大家在家里打卡,进行“小积累”,把每一天关于成长的事都录入表格上传资源库。
恰好叶舒霏在看张充和的作品。张充和说:“防空洞就在我桌子旁边,空袭警报拉响后,人随时可以下去。那时候,什么事情都做不了,我就练习小楷。”受此感召,叶舒霏开始静心写字、绘画、读书。写字主要是临摹古碑,每天抄九遍,复归于婴儿,像练“童子功”一样努力。
经过持续的积累修炼,叶舒霏的工笔画长进很快,书法也提升不少。她还将这种修行方式,教给班上一位有“多动症”的孩子,转化效果明显。之后,她又开设了线上课程,带着一帮孩子享受绘画的小幸福。
“小积累”,积出了跬步奔赴千里的效果。叶老师成功考入了江苏省“去孔子学院当一次老师”的项目活动组,周游列国。
音乐老师赵骁彤,也在“小积累”活动中获益颇多。他刚来学校时,拜了一位名师为师,师徒每周互相听课交流,教学能力提升很快。学校看到他的进步,又给他布置了一组进阶任务,其中就有每周“4+1小积累”打卡活动——
“4”,是4点积累,即老师围绕自己感兴趣的教育教学专题,进行积累,每天积累200字,可以提交一个教学小片段、教育心得体会,或学生作品评析。赵骁彤对“柯达伊教学法”很感兴趣,就要专门花时间去积累相关的4点内容。
“1”,是教师发展中心每周四推送的一个教育话题或辩题,让老师们自主表达。已发布的话题有:“假如我的孩子遇到像我这样的老师”“教师能否和自己的孩子在同一个年级”“小学教师读书究竟该‘博而广’还是该‘专而深’”等。老师们“接招”时,往往既兴奋又一时难以直接“下手”,这就要求大家全身心参与思考与实践,进而改变教育行为。
一开始,赵骁彤全身心扑在“专业教学”的“4”上,对教育思想这个“1”不太敏感,后来教师发展中心推荐他看了“第七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他这才意识到,音乐老师不仅要有好的学科表达,更要有对人的价值观传递,教育的格局放大了。
“核心组”:培养了一群不安分的“鲶鱼”
南京市琅琊路小学有很多“核心组”,谁能进入核心组?就是那些有想法、有干劲的人。
杨卉老师,受前辈启发,尝试开发一些微课程,如“二十四节气”“十二种语文生活”等,但又担心做得太浅,遂向戚韵东校长请教。戚韵东立即给她配了一个团队做起来。很快,“二十四节气课程”就出了很多高质量成果,江苏省电视台还邀请杨卉去做了报告。
节气课程之腊八节
之后,杨卉老师又申请微信公众号发表师生作品。学校发现杨卉非常积极、很有想法,就让她牵头成立了“语文核心组”,邀请校外专家老师,每周四与核心组成员聚在一起研讨。
这个“核心组”比“语文学科组”更硬核——它代表着“高浓度、高趣味、高质量”的专业研讨,能够引领学校的语文教学。一开始,校外专家大咖都由校长出面相邀,慢慢地就放手给杨卉邀请。结果杨卉干得有声有色,还打入江苏省的一个研究所,成为学习共同体中的一员。
杨卉老师说:“以前做语文教学研究,没有一种结构化思考。开发了节气课程后,发现了系统的力量,开始不断去创建更多课程。在这个过程中,吸纳传统经验,借鉴新的经验,开发微课程让我在语文教学的专业道路上走得更坚定。我认为,教师不应该是单纯传授知识的输出者,而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这个“核心组”可谓是一箭双雕。既实现了对牵头老师的层层托举,精准扶优,又等于放养了一条条不安分的鲶鱼,不断冲击“保守派”的护城河,通过高位引领,唤醒城里人的危机意识和行动欲望。如此一来,就打破了组织板结,释放了升级空间。
关键经历:
让老师实现对教师职业的自我认同
“关键经历”,是英国学者沃克提出的概念,指发生在教师生活中的重要事件。教师在经历“关键事件”时,要做出自我职业形象和自我职业认同的抉择。
每学期始,琅琊路小学有一次隆重的学术发展邀请会,邀请老师们来申领研究任务,大家会根据兴趣爱好或者课题研究方向,自主选择。2020年上学期有一个典型任务是:“教师快乐做主人的十八种关键经历的研制”,这个任务由全体教师协助完成——
1. 一次心中有一个学习榜样的经历。
2. 一次磨课的经历。
3. 一次持续关注某个内容,并发展成小课程的经历。
4. 一次自主申报并参加的培训经历。
5. 一次做“见习校长”的经历。
6. 一次家校深入沟通的经历。
7. 一次做志愿者的经历。
8. 一次磨文经历(与专家的专属时间)。
9. 一次给学校提建议,并持续跟进的经历。
10. 一次发起个人教学活动的经历。
11. 一次主动参加“说说身边的感动”的经历。
12. 一次支持同伴,让同伴觉得“有你真好”的经历。
13. 一次被众人帮扶获得成功的经历。
14. 一次特别得意的教育教学经历。
15. 一次给学校公共事业做贡献的经历,如化解家校矛盾。
16. 一次临危主动承担学校迫切事务的经历。
17. 一次主动挑战自己创新实践的经历。
18. 一次设计或主持创意活动的经历。
本文为新校长杂志2021年4月刊《教师行动学习》封面报道南京市琅琊路小学篇缩减版,了解全部精彩,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订购本期杂志。
“优秀教师需要行动学习——《新校长》封面学校现场主题研学”活动,将于5月14日—15日在苏州盛泽实验小学进行,点击下图了解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