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双减”政策后,没了校外培训,家长做什么,怎么做?

沈磊 新校长传媒 2024-03-18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

 

先给文件画个重点:



◎工作目标:1年内有效减轻、3年内成效显著,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

◎两个目的:缓解教育焦虑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三个具体措施:管控作业;提升课后服务水平;规范校外培训行为。

 

“双减”政策的严肃性在近期的执行力度上可见一斑。



政策出台后,家长们喜忧参半,既有缓解压力之感,又有莫名的不安。


家长的担忧聚焦于几个问题:


1.取消校外培训,会不会造成阶层固化?


2.市场需求仍在,会不会造成“私教”盛行?


3.在中考和高考的现实下,“双减”会不会造成孩子“放羊”?


4.“双减”后,什么样的孩子会脱颖而出?


想弄明白这些问题,我们首先需要分析“双减”政策的底层逻辑:针对学科教育,要把学科教育回归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减轻家庭负担(经济上的负担和精神上的压力)。由此可见,“双减”政策将进一步推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回归各自的角色。

“双减”政策出台前,家庭与学校出现同质化趋势。学校像考场,家里还是像考场。受市场宣传的影响,家长们大都别无选择又极其负责的将孩子送进培训班或在家给孩子布置额外作业。
 
当校外辅导被政策性叫停,家长们失去了方向。
 
停下来,分析一下政策,找到家长可以尝试的角度。

1. 孩子时间增多了,做什么?


文件第二项第5条规定:“分类明确作业总量。学校要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可在校内适当安排巩固练习;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
 
第三项第9条规定:“保证课后服务时间。学校要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有效实施各种课后育人活动,在校内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引导学生自愿参加课后服务。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学校应提供延时托管服务;初中学校工作日晚上可开设自习班。学校可统筹安排教师实行‘弹性上下班制’。”
 
根据这两条可以推断:孩子的作业和在校完成作业的时间都会有所调整,那么回家后的自由时间肯定增多,取消校外培训会进一步增加空余时间。
 
怎样把时间还给孩子呢?家长不妨将重心转移到培养孩子习惯上来。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日积月累、水滴石穿,这个过程离不开外力的推动,经历从被动到主动、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
 
哪些学习习惯很重要?

我给大家提供一个参考:



为什么我没有把听课的习惯列在其中?因为那是老师在课堂教学和课后交流中会重点关注并引导学生养成的。所以老师的事情交给老师做。但预习、复习、订正、变式、积累需要的是相对集中、安静且固定的长时间段,晚上或周末的时间更合适。

哪些基础习惯很重要?

我也给大家提供一个参考:


基础习惯对于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好习惯成就好未来,孩子就更容易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内驱力也会更足。


2. 没了校外辅导,怎么办?


文件第四项第14条规定:“规范培训服务行为。建立培训内容备案与监督制度,制定出台校外培训机构培训材料管理办法。严禁超标超前培训,严禁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从事学科类培训,严禁提供境外教育课程。”
 
家长对这条规定会本能的出现紧张。没了辅导,考试怎么办?
 
此时,家长不妨问自己三个问题:

1.孩子通过校外辅导获得了稳定而持久的分数增长吗?


2.分数的提高等同于学业水平和能力的提升吗?


3.孩子在接受辅导后,学习习惯和方法有积极、长效的变化吗?


想清楚这三个问题,就可以客观地评估校外培训对自己孩子的价值。
 
再看文件第五项第18条“深化高中招生改革......坚持以学定考,进一步提升中考命题质量,防止偏题、怪题、超过课程标准的难题。逐步提高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比例......”
 
这里有两个重要信息:命题趋势和招生指标分配。
 
先看命题。防止偏题、怪题、超标题,那什么题最重要?当然是课堂上老师讲解的题。这就形成了一个系统:课堂--作业--考试--评价。
 
再看招生。文件强调了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比例,其本质是突出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均衡趋势。
 
针对这一变化,家长可以怎么办呢?

我还是想给家长们列一个对照表:


把这张表格的内容想透、悟透、做透,孩子的学习能力和习惯一定不会差。
 
此外,家长还应对户籍所在区域的公办学校有所关注和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师资情况、校园文化、课程建设、学生活动等一系列因素都会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随着教育均衡化、区域化的发展,学校间也会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我们常和家长强调:孩子的身上有家长的影子。家长改变,孩子改变。

“双减”政策后,家长角色回归。做什么、怎么做等一系列问题,又何尝不是一次对家长的挑战呢?


作者 | 沈磊来源 | 沈磊的班主任手记责编 | 芋圆排版 | Maggie

2594889720@qq.com

• “双减”政策出台,“家校社共育”成常态,德育主任能做些什么?

 杨东平:民办教育政策为何发生巨变

• 今年1季度中央地方教育政策汇编:“十四五”开局起步

▼ 点击阅读原文,立即购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