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写出一篇扎实的调研报告?
上周,得到发布了第一门“听书精品课”,《给公职人员的调查研究指南》。
“听书精品课”是我们为听书会员提供的一项免费的增值服务,由品牌解读人主理课程,用经典好书为你梳理专题知识。
时下正“大兴调查研究”,得到同学中许多公职人员投身调研工作。我们参考社会学的权威教材和经典案例打造了这门课程,为你讲解调研工作的全流程方法论,帮你在工作中事半功倍。
今天,我们邀请到课程主理人邓一丁老师,与你分享怎么才能写出一篇扎实的报告。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来源:得到听书
作者:邓一丁,得到听书品牌解读人01
写报告,有抓手
在这儿我想先给你减轻一点心理负担。作为一个每天都要写稿子的人,我认为写作这件事的第一个障碍,就是动笔之前的畏难情绪。
而要想克服这种畏难情绪,我们首先要“在战略上藐视对手。”一篇调研报告很难写吗?
首先,从篇幅上讲,调研报告不是一种很长的文体。廉思教授的课题组给中央提交的报告,正文部分都严格控制在4000字以内。
这是因为公职人员写报告的目的,就是说明事实,提出建议,为接下来的决策提供依据。
越是言简意赅的报告,可读性越强,重点也越突出,也就越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引起他们的重视。
另外,调研报告不是文学作品,不追求辞藻的华丽。你只需要用朴实的语言把事情讲清楚,不必在雕琢词句上耗费精力。
照这么说,调研报告篇幅不长,文字也不难处理,其中还有不少材料是你已经搜集到、整理好的。你可别高估了写作的工作量,给自己增添太大的心理压力。
另外我还想提醒你,调研报告的格式是比较固定的。
一般来讲,一篇调研报告就是标题、前言、正文、结尾这几个部分,要是你还有精彩的材料,来不及在正文里展示的,可以放在最后的附件里。
格式固定,就意味着你有大量前人的资料可供参考。你可以找来你们部门之前写好的调研报告,借鉴一下前辈的排篇布局和语言风格,对最终的成稿有个大致的想象,你在下笔的时候也能做到心中有数。
要想找到写作的手感,读一些优秀的范文总是有帮助的。
前不久,求是网刊载了一篇调研报告,标题是《总结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 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这篇报告无论是从调查的深度还是从分析的功力上讲,都堪称样板。
另外,我再给你推荐一本中央党校出版的好书,标题就叫《如何写好调查研究报告》。书里有大量优秀的范文,两位作者也都是调研工作的行家。读一读他们从专业角度给出的点评,你就能看懂一篇好报告究竟好在哪里。
02
下笔前,先研究
其实,“调研报告”这个词,本身就包含了调查研究工作的三个阶段:调查、研究和报告。通过前面学过的四种方法,我们已经可以处理调查阶段的任务了。但在动笔写报告之前,我们还得完成研究的工作。
所谓的“研究”,就是对调查中采集的资料展开分析,找出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假如缺少了分析性的内容,报告就很容易写成流水账,充其量只是资料的堆砌。
廉思教授在书里打了个很有趣的比方。他说,“调查报告就像拔萝卜,调查者既要尽力揪住萝卜叶,又要想办法挖出萝卜根。”这里说的“萝卜叶”,就是指我们手头的资料,而“萝卜根”是我们经过思考后得出的见解。
一篇好的调研报告应该是一根完整的萝卜,不只有原汁原味的材料,更要有研究者深刻的洞见。这样的报告有理有据,在读者看来才有说服力。
那么,该怎么把萝卜拔出来呢?该怎么对现有的资料进行分析呢?廉思教授在书里介绍了三种常用的分析方法,接下来,我们就分别来说一说。
第一种方法叫“矛盾分析法”。
这种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公职人员朋友们应该都比较熟悉了。在调查研究中,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可以帮我们准确地判定社会现象的本质。
比如,廉思教授分析当今互联网时代的文化产业,他发现,现在的很多知识工作者都是借助互联网平台发布自己生产的内容,这种知识生产者的自由联合与传统的垂直管理之间就存在一组矛盾。
这个观点一针见血,抓住了问题的关键。整篇报告的论证和后续的建议都可以围绕这个观点来组织。
调查研究中,第二种常用的分析方法叫“比较分析法”。
这里的“比较”,又分为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所谓的“横向比较”,比较的是同一时期的几种不同的相关事物;而“纵向比较”,比较的是同一事物在不同时期的特点。
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假如你想要了解你所在的城市里消费市场的现状,那你可以横向对比服装、餐饮、文化、旅游这些不同行业的数据,看看人们都把钱花在了哪里。
而假如你想要了解某一个行业,比如图书出版,在过去几年间的发展状况,那你就要纵向对比过去几年图书市场的销量数据。
比较分析法可以帮你看懂事物的发展趋势,或者找到某一种事物有别于其他事物的特点。这些发现都可能成为你立论的依据。
第三种常用的分析方法叫“因素分析法”。
这种方法分析的是某一个指标和它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因素分析法可以全面地反映事物的不同侧面,帮我们找到出现某种社会现象的综合原因。我们还是举个例子。
廉思教授曾经研究过“95后”的大学生入党积极性下降的问题。在这项研究中,核心的指标就是“95后”大学生的入党积极性,而和这个指标相关的影响因素就有很多了。
经过一番统计分析,廉思教授找到了两个关键的影响因素,一是这些大学生对党的价值理念是否认同,二是他们对身边的党员干部是否满意。
数据显示,在这两个关键的影响因素之间存在明显的差距。“95后”的大学生仍然高度认同党的价值理念,但他们接触到的基层党员干部,有一些人没能起到足够的表率作用,这就对他们的入党积极性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刚才我们介绍了矛盾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这三种基本的方法可以帮你从资料里找出一些逻辑性的结论。
除了运用这些方法,廉思教授还建议我们可以在恰当的地方套用一些现成的理论。他在书里举了个例子。
在社会学上有一个著名的理论叫“代际更替”。简单来说,代际更替理论认为,每一代人都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这种环境塑造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又因为子女一代和他们父辈的成长环境不同,这两代人在观念上就可能产生明显的差异。
廉思教授把这个理论运用到了他的研究当中。他发现,咱们国家新一代的农民工和老一代的农民工比起来,有一些明显的差异。新一代人要求节假日必须休息,拒绝过于辛苦的劳动,消费水平也有所提高。
表面上看,这些现象似乎表明农民工的劳动力有所减弱。但从“代际更替”的角度来看,这些差异其实反映了两代人成长环境的变化。
和老一代人比起来,新一代人是在更优越的经济条件下成长起来的,无论是在工作还是消费方面,都有了更多的选择。这个结论就比单纯地认为“劳动力下降”要深刻得多,也更能揭示出社会现象本质的原因。
从这个例子来看,好的理论模型能帮我们越过复杂的逻辑分析,直接触达问题的本质。
当然,每一种理论都有特定的适用范围和限定条件。我们必须根据现实的情况来选择我们的理论工具,要是生搬硬套,难免会弄巧成拙。
所以,要想充分发挥出理论分析的优势,我们就得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
03
怎么取标题
刚才我提到,一篇调研报告通常分为标题、前言、正文和结尾这四个部分。要想写出一篇精彩的报告,我们得先取一个出彩的标题。
一般来说,调研报告的标题有五种常见的形式。具体采用哪一种形式,和报告的功能有关。
第一种标题叫作“直叙式”标题。这种标题的写法很简单,你调研的对象是什么,标题就叫“关于什么的调研报告”。比如,《关于农村合作医疗的调研报告》。
直叙式标题的好处是简单明了,但它的风格比较板正,不太容易引发读者的兴趣。这种标题通常用于专题调研,也就是专门用来说明某一种社会现象的调研。
接下来的这种标题叫作“判断式”标题,和直叙式标题比起来,判断式标题的风格稍微活泼一点,能够体现出研究者对社会现象的态度。
比如《当代青年创业的新探索》这个标题里的“新”字就隐含了一种嘉许的态度。采用判断式标题的调研报告通常用来总结优秀的经验、倡导某种政策,或者支持良好的新生事物。
假如你想用标题来表达你对某种现象的支持,或者对某个群体的赞赏,那判断式标题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第三种常用的标题是“提问式”标题,也就是在标题里抛出一个问题,比如《如何破解快递小哥的职业发展瓶颈》。
和其他形式的标题比起来,提问式标题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兴趣,刺激他们思考。采用这种标题的调研报告也通常是用来揭露问题、探讨问题的。作者并不急于在标题里展示自己的结论。
第四种标题叫作“抒情式”标题。采用这种标题的调研报告通常带有明确的价值取向,要么是表彰,要么是批判。比如《倾听流水线上的呼声》《草原传哀鸣》。
抒情式标题能够反映出研究者强烈的情感态度,文字风格也显得更有声色。但这种标题看起来比较抽象,读者很难一眼判断出报告的具体内容。
前面说到的这四种标题各有各的适用场景,不过最常用的标题还是第五种,也就是双标题。
双标题包含主标题和副标题,你可以采用判断式、提问式或者抒情式的主标题,吸引读者的注意,再加上一个直叙式的副标题,说明报告的内容,比如《结婚是否一定要买房?——青年住房对婚姻的影响研究》。
双标题可以综合前面几种标题的优点。但你在采用双标题的时候也要注意控制标题的长度。
04
前言写什么
取好了标题,接下来,我们来写前言。
调研报告的前言主要得说清楚三个问题:为什么做调研?调研了什么?调研是怎么做的?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为什么做调研?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得说清楚调研的目的、意义和开展调研的背景。
廉思教授的课题组曾经对北京市的网络主播做过调研。这篇报告的前言里有一段话,很清楚地回答了“为什么做调研?”这个问题,供你参考:
“北京地区聚集了全国40%左右的网络直播企业,有较大规模的网络主播群体,为清晰了解该群体的从业情况、生活状况以及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做好这类群体的服务管理工作,受北京市有关部门委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廉思教授课题组开展了北京网络主播群体调查研究。”
廉思课题组《北京市网络主播群体调研报告》
具体来说,我们要说明调研的时间、地点、调研对象的大致情况,调研的范围、要点,以及想要解答的问题。
最后,我们还得回答调研是怎么做的?也就是说明我们采用的调研方法。
比如,我们针对想要了解的问题设计了一份问卷,发出了多少份?收回了多少份?其中多少份答卷是有效的?我们对哪些人进行了深度访谈?开了几场座谈会?有没有在相关人群生活的环境里开展田野调查?
说明调查方法是为了方便读者判断我们搜集的材料是否可靠。这部分的说明越具体,越专业,调研报告的可信度也就越高。
除了搜集材料的方法,我们还得说明一下分析材料采用的理论工具。这里你可以介绍报告里用到的社会学理论,或者统计学的计算方法。
总的来说,调研报告的前言要用尽可能简练的语言,介绍调研的总体情况。这部分的信息点比较琐碎,你在写前言的时候,可以对照咱们刚才讲到的内容,检查一下有没有漏掉关键的信息点。
05
正文的组织方式
正文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呈现我们的核心观点和分析的过程。这部分的思路在前面讲到的研究阶段就已经形成了。在这里,我主要说明一下正文常用的结构。
正文是一篇调研报告里内容最丰富的部分。我们采集到的生动的材料,运用理论和逻辑对材料作出的分析,逐步推演得出的结论、提出的建议,都集中在这个部分。内容越丰富,我们就越需要设计好行文的结构。
写文章时的谋篇布局,其实很像是指挥作战时的排兵布阵。不同的阵型适合执行不同的军事任务。同样的道理,不同结构的文章也适用于不同的表达目的。
廉思教授的书里给我们介绍了调研报告正文部分的三种基本结构。
第一种结构叫作“分述式”。所谓“分述”,就是分门别类地描述。
这种结构可以平行地呈现事物的不同侧面。我们写调研报告,有时候是为了总结前人的经验和教训。这些经验和教训通常是彼此独立的,这就很适合采用分述式的结构。你可以给每一条经验和教训取一个小标题,在正文里分别展开。
第二种常用的结构叫作“层进式”,是一种层层推进,层层深入的结构。
这种结构适用于揭露问题的调研报告。你可以按照问题出现的起因、发展、经过、结果,这样的时间顺序来组织内容,最后再针对问题提出对策,或者说明你的思考。
第三种结构叫作“三段式”,这种结构的正文会非常清晰地分为三个部分。一般来说,建议性质的调研报告大多采用三段式的结构。
第一部分描述问题,第二部分分析原因,第三部分再针对问题的成因给出相应的建议。
三段式结构的三个部分环环相扣,每个部分都是下一个部分论述的前提。这种结构非常符合读者的逻辑习惯,在给出最终的建议时也更容易令人信服。
当然,在实际撰写报告的过程中,我们有时候需要综合运用这三种结构,在叙述社会现象的发展时,采用层进式,在总结事物的特点时,采用分述式,最后再用三段式推演出结论。这样综合的结构完全是可行的。
06
如何结尾
正文部分的内容组织好以后,我们的调研报告终于来到了收尾的阶段。
既然我们已经在前面完成了主体内容的呈现,调研报告的结尾其实不必处理得太杂。
我们可以总结前文的要点,再次说明研究的意义,也可以根据社会现象的现状预测未来的发展方向。
我们可以提出建议,供读者参考,也可以指出本次调研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留待后人解决。
最后,我们还可以补充正文部分没有提及的一些发现,这些发现不属于本次调研的重点,但也可能值得其他的研究者关注。
结尾的作用,在于再次激起读者对相关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为今后的决策提供可靠的新思路。
👇🏻点击下图加入得到听书年度会员👇🏻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查收更多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