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笔记真正“中国化”的两个月,做了很多 Evernote 过去 10 年都没做到的事
8 月 3 日,印象笔记在北京举行 6 周年庆祝活动——这是 Evernote 在 2012 年进入中国市场之后规模最大的一场活动,印象笔记的 CEO 唐毅、Evernote 的 CMO Andrew Malcolm 以及资方宽带资本的田溯宁、红杉资本的沈南鹏等也都悉数出席。
相比庆祝进入中国 6 周年这个节点,活动更像是印象笔记真正“中国化”的一次成果汇报。今年 6 月 6 日,印象笔记中国团队宣布正式“独立”,从原来的 Evernote 中国区分支成为了一家独立的公司——虽然 Evernote 也成为了印象笔记公司的股东,但 Evernote 和印象笔记已经是完完全全的两家公司。现在的印象笔记由中国资本推动、中国本地团队管理运营,Evernote 只是进行了知识产权的转让和授权。
在当时消息传出之后,市面上也出现了展望印象笔记未来可以反向收购 Evernote 的声音,不过在这次活动当中,过去的 Evernote 中国区负责人、现在的印象笔记公司 CEO 唐毅在接受采访时虽然没有完全否认未来的可能性,但表示“这不在印象笔记的策略当中”。
Evernote 的 CMO Andrew Malcolm
印象笔记公司 CEO 唐毅
严格意义上说,虽然已经进入中国 6 年,但从今年 6 月 6 日独立开始,这才算“真正的印象笔记”的启航。活动现场印象笔记方面分享了正在进行中的和一些已经有阶段性成果的工作:承接了 Evernote 近千万行代码;更新了网页版;新版的 app 在 Windows、macOS、iOS 和 Android 的应用商店全面上架……在此基础上已经吸引了超过 60% 的用户迁移到了新版应用上。
在产品本身,印象笔记增加了 Markdown 编辑器、电脑端密码锁、Widget 剪藏等新功能,这些功能会在不同客户端的应用上陆续提供——带 Widget 剪藏功能的 iOS 版就已经于 8 月 1 日在 App Store 上线,而支持了 Markdown 编辑器的 Mac 版印象笔记也将在 8 月底之前开始公测,其它系统的版本也会随后跟上——尤其做开发类工作的同学们很快就可以选择用 Markdown 来写笔记了,并且 Markdown 笔记和之前已经记录的笔记互不影响。
同时印象笔记推动了和腾讯的合作,本地数据迁移到了腾讯云,并与 QQ 空间进行了整合(实现了笔记分享到 QQ 空间的功能,8 月底会先在 Android 版上提供),在微信端的分享也在规划当中……而在公司内部,印象笔记拥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产品团队,包括有了自己的第一位产品总监刘璨(也就是说,之前很多用户一直吐槽印象笔记的产品经理,其实当时公司内部并没有这个岗位……),并且团队人员比之前也有了成倍的扩充。
要知道这只是不到两个月下来印象笔记发生的变化——虽然很多工作肯定也会在很早的时候开始规划和准备(这次介绍的新增功能中确实也有很多算是很有“年代感”的了),比如本地数据迁移到腾讯是从今年 2 月就开始了——但无论如何,说这两个月的变化比过去 10 年 Evernote 的进展都快也不为过,换句话说,很难想象过去的 6 年或者 10 年 Evernote 都做了些什么。
2008 创立的 Evernote 在早期成为硅谷新贵公司和“独角兽”的代表,但基本上从 2013、2014 年之后就进入到了一个长期的低潮期,到 2015 年年初公司首次裁员,不仅新业务和新功能拓展几乎全面停滞,过程当中还砍掉了包括 Evernote Market、Skitch(除了 Mac 版还在维护)、Evernote Food、Clearly 在内很多口碑还不错的业务和产品。2016 年年底时还因为修改隐私条款引来巨大风波,在 CEO Chris O'Neill 亲自表态下才算叫停。
现在的 Evernote 还是在慢慢复苏的过程当中,而印象笔记的“中国化”已经被看成是硅谷公司的一个新出路,并且成为了本土化的一个成功样板(同样算是走在这条道路上的还有 Flipboard,不过也有继续遇到困境的,比如 Linkedin 和它的中国本土产品“赤兔”)。
甚至包括之前的一些业务,现在独立的印象笔记公司也尝试着要捡回来,并为其赋予更面向未来的策略——售卖文创周边的“大象好物”承接了一部分当年 Evernote Market 的定位和气质,而线下系列主题沙龙“大象识堂”和主打线上课程的“大象学院”,这是印象笔记在“工具”之外,要在“高价值信息和知识的基础平台”的方向上进行更长远的布局——Evernote 一直以来就以“知识管理工具”为使命,包括 Chris O'Neill 在今年接受采访时也重申了公司以这个使命“回到了正轨”。
不过或许在中国,独立的印象笔记公司离这个使命的真正践行可能更近一些。或许到下个 6 年我们能看到更加不同的印象笔记——或许根本就用不了 6 年。
//
- 还有这些你可以看看 -
//
编辑、记者、市场、运营、设计师和行政岗位开放
简历和作品/案例邮件 hr@toodaylab.com,24 小时内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