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大楼栋志愿者:一场在家门口的战”疫”
编者按:为响应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总攻命令,严格落实“五个百分之百举措”要求,确保师生生命健康安全,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于2月16日决定实行地大社区封闭管理,并对重点楼栋进行封控管理。经过自愿报名、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学校迅速组建了封控应急工作队,并成立了由96人组成的封控工作志愿者队伍,分布在每栋楼各个单元,保障南望山庄、喻家山庄和家属区24栋重点封控楼栋住户的基本生活需求,共同为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在有限的篇幅里,没有办法对所有志愿者进行逐一“画像”,下文中提及的几名志愿者,可以感受到志愿者队伍的勇敢和担当。
(志愿者工作视频)
赵谦:“南望”为家 以爱战疫
“老师,我把您女儿给您订购的生活用品放在门口了”,2月21日下午,我校党员教师赵谦到达喻家山庄5栋,为80多岁独居的退休教师送去生活物资。听到赵谦的声音,隔着门,老人连声感谢,“这段时间真是多亏了你。”
这已是赵谦参与家门口社区疫情防控志愿者服务工作的第21天,这样的场景几乎每天都在发生。赵谦说,当听到“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注意身体”的话语时,他会觉得特别有干劲。
赵谦现任经济管理学院实验教学中心主任,在30多年的工作经历中,曾作为学院办公室主任和工会主席为学院和学校事业发展做出了贡献。在很多同事眼中赵谦总是“任劳任怨、事无巨细”,学院党委书记杨昌锐曾这样评价他:“组织有号召,赵谦必有响应,他是一名冲锋在前的好同志”。
2月5日,看到学校党委关于征调疫情防控应急工作队员的号召后,赵谦毫不犹豫,主动亮明身份、主动报到、主动“请战”。
作为学校应急工作队队员,赵谦和志愿者们一道,每天承担着学校疫情防控信息的上传下达、服务社区居民群众、搬运分拣生活物资、挨家挨户送货上门等工作,24小时随时待命、白天黑夜、马不停蹄,是他们的工作常态。
“楼栋封控务从严,隔离建好安全岛;机动车辆不上路,集中隔离莫焦躁;买菜买药专人帮,体温监测日报告……”2 月 15 日,湖北省全力加强社区管控,实行24 小时最严格封闭管理措施,在学校党委的号召下,赵谦临危受命成为学校社区——喻家山庄5栋的志愿者。
楼栋里有近200位居民,其中很多是退休老师,不会使用微信小程序报备身体状况。为了啃下“抗疫大排查”这个硬骨头,赵谦通过电话或微信一户户联系居民,家中没应答的,就到家敲门,密切跟踪。“身体都还好吗”“有什么情况或困难吗”,这是他在这期间说的最多的话。了解楼栋居民的健康情况,询问他们的生活物资需求,安抚焦虑情绪,是他日复一日的工作。他始终把大家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把排查工作力求做得细致再细致,严格再严格。
经过努力,他所负责的楼栋很好地完成了居民身体健康状况排查和日登记工作,而且在一次次走访宣教中,楼栋居民对于学校各项疫情防控工作给予了极大的理解、配合。
健康检查员、信息统计员、物资配送员,有时还是心理医生,尽管工作繁复,赵谦老师依然兢兢业业、尽心尽责,用自己的谦敬之心和无微不至坚守着一方阵地。
学校为保障疫情期间教职工正常生活,组织志愿者为生活有困难、患有基础疾病的退休教职工配送药品和生活物资。2月11日,赵谦要去方舱医院送药,原定组织上派车,但是考虑到疫情形势严峻,他觉得多一个人同行就多一份风险,便执意自己开车把东西送了过去。
还有一次“逆行”则更为“惊心动魄”。2月15日,学院同事的父母身体不适,急需有人帮忙送药,这一次赵谦又是二话不说揽了下来。送药那天,恰逢武汉雨雪交加,赶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的路途变得格外漫长而艰难,偏偏医院又处于封闭状态,他不得不进入医院病区,把药物交给医生。
居家隔离期间,赵谦依旧坚持开展线上信息统计和心理帮扶工作,一如既往的“低调”。尽管“逆行”的路上风雨阻隔,尽管自始至终谦默不言,赵谦默默地用自己的爱让所有人坚信,只要我们同舟共济、风雨同心,就一定能够共渡难关。
王璐:志愿服务“疫”线的女博导
“@王璐老师,菜钱已转您微信”“@王璐老师,今天团的菜什么时候到”“王老师,现在还可以加菜不?”“王老师,可以一起团购垃圾袋么”。指尖划过手机微信“喻家山庄3栋管理服务群”长长的对话框,“王璐”的名字无数次地出现在屏幕上,从2月5日建群之日,短短20几天的时间粗略统计已出现500余次,其中最多的一天频繁出现了50余次。
这一连串的“王璐”,既有群成员对她的问询和感谢,更有她对于楼栋住户信息汇总、组织安排物资发放、垃圾分类清运的工作组织,以及与楼栋封控应急队员的各项工作交流。
“还是个女老师呢”,一位老师和朋友聊天时不经意间,将这样一句对王璐老师的描述发到群里,确实,谁都无法将一个身材适中、一头柔顺的披肩长发、戴着眼镜的斯文秀美的女老师,与那个二月上旬第一次团购物资送达通知取货时,第一个在群里站出来爽快地说“我一个人能搞定”,之后一个人将12份,每袋重量上十斤的蔬菜包,送达指定楼层,并通知各家去取的热心人联系在一起。
这就是王璐,42岁,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1999年毕业于我校首届地质学理科基地班,2005年博士毕业于我校构造地质学专业,师从金振民教授。长期从事超高压-高压变质岩构造地质学、变质岩岩石学和显微构造以及超高压榴辉岩部分熔融方面的研究。
与志愿服务结缘要源于今年1月底,王璐的高中同学主动联系长江商学院湖北校友会,为我校校医院捐赠了一批急需的医用物资,让战斗在一线的学校医护人员感受到爱心和支持。在心怀感激的同时,她也深深地感受到了帮助他人带来的快乐与温暖,从此,她开始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在国内外找寻医院急缺的医疗物资资源,了解医疗物资信息渠道。
二月中旬,新冠肺炎疫情日趋严重,王璐偶然得知学校防控物资库存严重不足,库存的防护服只够支撑两三天。她当即联系学校喻家山庄业委会,为小区捐赠一批84消毒液,并与业委会地学院刘嵘老师一起快速组建了地大社区自救捐赠会,募集善款资金,多方设法,紧急购买了一批疫情防控专用物资捐给学校和社区。
建立微信“喻家山庄3栋管理服务群”后,王璐与地学院退休老师黄定华一起建立楼栋团菜成员数据库,制定收款、取货方案,根据团购信息计算电梯怎样停靠可以保证居民安全方便地取货。
每周团购取货时,一早她就会在楼栋群里公布整理好的取货顺序、方式及时间安排,又总会在到货后迅速下去帮忙接货,和其他热心的志愿者一起组织发放。
有一次,团购的猪肉与蔬菜、鸡蛋没有同批抵达,她主动提出让别的志愿者都回家等候,自己一人在寒风中足足等待了将近2个小时,直到下午4点回家吃上午饭。随着学校应急封控队员图书馆副馆长徐家忠、机电学院程卓老师,志愿者材化学院葛文老师、数理学院黄恬恬老师的丈夫小石加入,志愿服务工作模式得到极大优化。王璐作为楼栋志愿者队伍里唯一的女性,团购数据采集,货物整理标记发放,疫情防控科普,汇总住户建议与相关部门沟通,严格垃圾分类消杀标准,计算科学有效的取货、垃圾转运方式,参与垃圾清运,样样尽心尽力。
王璐在志愿服务的汗水与辛劳中,更多感受到的是充实与快乐。她说一场团结一心的抗疫,让喻家山庄3栋成了一个温暖大家庭,在这里,她看到了很多平凡岗位上,不同职业背景、不同年龄的人默默地付出与奉献。
黄定华等几位退休老师就像一个智囊团,为楼栋防控工作提出好的建议,并和热心住户何瑛一起承担着群里的各项数据统计工作;楼栋的何刚、李俊丽等几位医生主动帮有需要住户开药,解答医药问题;刘修国老师运用专业所长设计了便于楼栋统计的体温申报小程序;於文辉老师将自家购买的温度计送给有需要的住户;葛文老师为每一个需要口罩的住户送上暖心的口罩;业委会刘嵘老师得知王璐在疫情防控期间胃炎来袭,加之每天电脑前统计和征集捐赠等信息,吃饭不规律,导致身体不适,专程联系地大超市一进到面粉就给她送来,嘱咐她多吃面食养胃;还有她70多岁的母亲从一开始对她参与志愿服务的嗔怪与担忧,到现在的理解与支持。每一个人的付出都让她感到温暖和力量。
王璐说直面疫情时,她选择公益和志愿服务的初心,是为防疫做力所能及的事,也是一个地大毕业生对母校培育的感恩。在以后的教学科研中,除了专业知识的传授,她也希望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让更多人体会到了人世间的种种美好,做善意的积极传播者,期盼疫情结束摘下口罩,大家见面互致以善意微笑和问候的那一天。
刘嵘:志愿者的“掌上事业”
刘嵘坐在儿子身边,手上拿着手机不断接收消息、发送消息,她时不时抬头看一眼儿子上网课的情况,然后又将目光转向手机屏幕。手机上不断蹦出的消息仿佛要将刘嵘淹没,她揉揉眼睛,舒展一下因长时间低头而僵硬的脖颈,再次一头埋入手上的“事业”。
刘嵘是我校地学院的教师,是喻家山庄业委会副主任,也是一名马上要高考的学子的母亲。在疫情爆发的特殊时期,除了负责学生网课教学,配合、监督儿子网课的学习,刘嵘还承担起了小区志愿者的工作。
这份小区志愿者的工作可一点不轻松:先收集整理好住户的物资需求订单,点好收到的款项,然后和供货超市商定配送物资,遇到超市库存不足的情况,她还要及时做出调整,当住户需要修改订单时,她得重新和超市商调,这一系列庞大、繁杂的工作完成后,她还要通知志愿者下楼清点、收货,然后安排楼栋志愿者们分配到各户。
很多人都劝刘嵘关起门来一心一意管好自家的高考生,可刘嵘摇摇头,她说:“孩子的高考固然重要,但如果人人都关起门过自己的小日子,门外的事情谁来做?大难当头,我能做多少是多少。”就这样,大量的线上协调工作压在了刘嵘身上,从睁眼到闭眼,她一天的时间都花在了这“掌上事业”。
小区住户报所需物资、志愿者统计需求下订单、超市将物资送至小区门口、校保卫处辅助送货至各个楼栋、楼栋志愿者分配到户,这五步构成了“楼栋志愿者服务模式”。该模式是喻家山庄自发发起的,因实施效果好在学校范围内广泛推广,刘嵘是这一模式的“创始人”之一。2月初,疫情不断加剧,不少家庭面临物资断档危机,人们为了吃的、用的,漫天寻找团购,一趟趟地出门取快递。但在这节骨眼上,人们但凡外出就存在感染病毒的风险,而且几乎是每家每户都需要外出,这显然不利于控制疫情蔓延。经过反复思考、多方协调,“楼栋志愿者服务模式”诞生了。
喻家山庄是高层住宅小区,每个楼栋少则五、六十户,多则七、八十户,楼栋志愿者们为在最大限度上减少住户们的出门次数,需要挨家挨户配送物资。一个楼栋的配送工作得花两、三个小时,大汗淋漓、衣服尽湿是每位楼栋志愿者配送工作完成后的常态。刘嵘作为发起人是既心疼又感动,她眼底湿润地和记者说:“我敬佩每一位楼栋志愿者,他们把风险留给自己,将住户护在身后,多么高尚,多么伟大!”
曾经不相往来的邻里们现在同处在一个微信群,虽然不曾照面,但都在心里生出了浓厚的集体感。通过微信群,住户们争先恐后地为他人出谋划策、排忧解难,刘嵘欣喜地看着悄然发生在小区里的变化。
充实、自豪是刘嵘形容这段志愿经历时所用的词语,她为不曾虚度每一天而感到充实,为自己对疫情平稳过渡做了有益之事而感到自豪。现在的刘嵘一点也不担忧疫情久留不散会带给人们多沉重的打击,在她看来:“病毒虽然带来了灾难与痛苦,却让我们收获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友爱。这场疫情终会化为历史尘埃,随风散去,但这段团结互助、齐心协力的日子会被我们永远铭记,我们的未来只会更加美好!”
刘江宜:教学“战疫”双肩挑
“上课很负责”“课程讲解有意思”是同学们对他的普遍评价,“做事考虑周全,务实高效”“待人热情耐心”是同事们对他的称赞。2月16日中午,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系主任刘江宜一听说学校要招募疫情防控应急工作队队员,便毫不犹豫地加入了,当天下午就正式上岗报道,参与负责重点封控楼栋——喻家山庄4栋。
“做封控队员,辛苦我不怕”,如何同时开展教学工作成为了刘江宜面临的最大挑战。这学期,他开设有3门课程。按照原先的教学计划,目前《生活中的经济学》等2门课程已经开始讲授。
由于是在线上课,需要提前准备充分,第一周他是先录课、再在线为同学们上课。做了封控队员后,时间变得紧张起来。为此,他决定改变策略,全部改为直播上课,同时辅助以视频进行深入分析,力争做到两方面都兼顾,不让学生落下功课,不让住户生活受到困扰。
有时候在上课前,刘江宜也会讲到疫情的严峻形势,贴心地提醒同学们要注意安全,但从未提过自己做志愿者的事情。2019级的孙一丹当下正在修读《微观经济学A》,她表示很喜欢刘老师上课的模式,“讲解时,图例丰富,与生活实际结合紧密。而且课堂讨论氛围很好。”
因为教师这样一个特殊的身份,“停课不停学”所带来的职业要求,刘江宜秉持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就算再累也坚持着备课、定期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刘江宜告诉记者,“我的一位大学同学先后参与了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的建设,学院年近六旬的严良教授也在做志愿者。”每每想起身边一同并肩作战的人,他便表示“要将这种奉献精神带到教学科研中,带给我的学生们。”
作为封控队员,刘江宜负责的重点封控楼栋,风险很大。需要全副武装进入楼栋,做好发放生活物资、清理垃圾、宣传学校的防控政策等项工作。
经过一周的实践,刘江宜渐渐熟悉了工作流程,处理工作也变得得心应手起来。他说,4栋的老们很给力很热心,他去之前就成立了志愿者小组。在此基础上,我们形成了“楼栋长+封控队员+志愿者+楼层长”的工作机制,分工明确,相互配合。平时通过微信群开展工作,建立了“楼栋全体住户群”“楼栋临时管理委员会群”和“楼层长群”,在完成具体任务时还会建立临时任务群。
每次发放物资时,刘江宜都非常体贴地不让志愿者下楼,自己把物资从楼栋外往电梯内放,不到100米的路,来来回回几十趟,耗时2个多小时,大白菜、土豆、牛奶,甚至整箱整袋的大米、水果、食用油,100多个套餐商品,沉甸甸的,刘江宜和同事们扛着就走。他说,身体也确实感觉有点累,但是能为大家服务,我很自豪。
截至目前,刘江宜已完成多次生活物资的运送、垃圾清理、代取药品和代充水卡及其他临时任务。“虽然很努力,但还是存在不少问题”,第一次送生活物资由于准备不充分,导致个别老师没有收到物资。对于自己的这次不足,刘江宜记忆犹新,表示将努力改进。
与此同时,来自各方面的帮助,让他异常感动。学校提供了防护用品,4栋临时管理委员会的志愿者们积极配合他完成任务,4栋的老师们通过各种方式对他的工作表示肯定和感谢,后勤保障处老师和物业人员以行动支持他,经管学院的老师们知道他在做封控队员后,纷纷给他鼓励……,这些都让他感到很温暖,很有力量。
“封控队员是一个集体,我只是其中一员。校领导亲自指挥和部署,处长、主任冲在前面,个个都任劳任怨,热情为大家服务,他们做的比我好。”
刘红旗:服务邻居收获满满幸福感
现年62岁的刘红旗,被委派担任小区志愿服务者,负责南望山庄7栋1单元住户们的生活需求收集、反馈和协调等工作。
相比于一线战斗的医务人员,冒着生命危险抢救病人,刘红旗觉得自己在楼栋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为邻居们解决生活困难送去温暖,显得微不足道。
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时,刘红旗接到组织的招募通知。他没有犹豫,表示很荣幸地接受了,“参加疫情防控工作,这是我一个党员应该做的事情。”退休前,他曾就职于地大长江钻头公司,主要负责技术生产管理工作。
可谁知,当时的刘红旗12月底刚做完手术,休养不足2个月,家中还有83岁老母亲和身体不太好的爱人需要照顾。当他向家人吐露被任命时,虽然对他的健康状况有些担心,但出乎意料的是家人们都一致地支持他参加志愿者工作,没有一点怨言。每当想起此,刘红旗心底就会涌起欣慰和感激之情,仿佛拥有了使不完的力量。
刘红旗虽然多次参加过抗震救灾捐款捐物活动,但这次在家门口参加抗疫志愿服务,算是“初体验”。
南望山庄7栋总共配备有6名志愿者。他们通过一个服务团队微信群为纽带进行交流,接收学校传达下来的通知信息,再转发到各自服务的单元微信群里,使得每户人家都能及时看到信息内容。“我的职责就是起到1单元住户们上传下达的桥梁作用。”刘红旗简明扼要地介绍到自己的工作。
此外,刘红旗还负责收集并统计1单元住户每次参加小区团购物资的信息记录。这家的老人高血压药告急,群里喊一声;那家需要订购生活物品,群里问一声……,刘红旗每次都认真记录整理,唯恐漏下任何一条信息,并将统计结果及时发给7栋志愿者负责人,便于后续物资的采买及数据的分析。
为避免人员集中领取物资带来风险、切断病毒的可能传播渠道,当团购物资被送达到小区时,会有外勤人员将其分类配送到各单元门口。这时,刘红旗就需要开始戴着口罩分拣1单元住户的物资,根据采购清单分别将每户物资放在电梯里,通过电梯运送到每户门口,通知住户们在各自家门口领取。
“有时居民的菜遗漏了或者拿少了洋葱大蒜,我们要反复清点,这过程特别耗时,还要反复沟通”,刘红旗说,他从没感觉到志愿工作者的辛苦和危险,感受到的大部分是被需要的满满幸福感:“尤其感谢本单元老师们对我服务工作的认可和赞美。”
“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这段时间里,最令刘红旗感动的是,志愿者团队的每位队员都无怨无悔积极工作、相互配合,尽职尽责地完成单元内勤组织工作。
“特别是我们7栋志愿团队的负责人晋曦同志,他一个人跑外勤,忙里忙外。”为住户们圈存天然气、联系取药和领取团购所有物资,把东西送到每户家里,然后又把每家的垃圾带走处理等。刘红旗每次看见晋曦都是累得满头大汗,没有一点怨言、勤勤恳恳地为大家服务,由衷地感慨道:“他是我学习的榜样。”
除了凭借楼栋志愿者的力量,疫情防控同样离不开小区内每个住户的积极配合。“7栋1单元的老师们严格遵守国家和学校制定的疫情防控规定,做到了安心宅、不出门、不添乱,为早日战胜疫情做出了自己的贡献。”采访期间,刘红旗为老师们的表现点赞。
“刘老师,您辛苦了”“谢谢刘老师”……,这些来自邻居的感谢让刘红旗倍感温暖。为了早日战胜疫情,志愿者及住户们互相理解、团结一心,紧紧地拧成了一股绳。
印进民:街坊邻里一条心,抗击疫情有信心
“老师,您今天需要采购些什么菜呀……我记好了,等菜到了我们就给您送到门口……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这样的对话印进民一天总会重复几遍,他将电话那头的需求记在本子上,整理好后在手机上统一操作购买。
印进民是我校网络与信息中心用户服务部的工作人员,负责用户服务团队管理、校园网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工作。随着我校疫情防控工作不断调整、加强,2月17日起印进民所居住的南望山庄7栋被定为了封控楼栋,住户不得离开住宅,所需物资由封控管理人员挨家挨户配送。
当印进民被询问是否愿意承担志愿工作为楼栋内的各户人家服务时,印进民毫不犹豫:“我愿意!”就在当天,7栋3单元的志愿者印进民上岗了。家人们对于他的决定没有不愉、没有抱怨,他们支持家里唯一的“男丁”走出安全的避风港,担起辛劳的重任、扛起被感染的风险,为邻里服务,为抗疫战斗。
印进民的主要工作是协助楼栋封控工作队建立本单元的微信联系群,传递疫情防控、住户需求等信息,辅助清洁人员完成垃圾清运等工作。食物、药品等物资的需求、燃气圈存的需要、物资配送的信息都在几个微信群里进行交流协调,印进民统计总结、沟通联络,盯着手机唯恐漏下任何一条消息。一天的工作结束,印进民眼睛发涩、脖子酸累,“和冲锋在前线的医务人员、下沉社区一线的党员干部们比起来,我这点累根本不算什么。做好分内事,尽心尽责是我对自己的要求。”
7栋3单元的住户们大多上了年纪,对手机的操作完全不熟悉,网购接龙、物资团购这些事,老人们看着手机干着急却无能为力,印进民发现这一情况后主动询问楼内的老人是否需要帮助,并为需要帮助的老人协调物资的采购事宜。印进民今年48岁,他笑着称自己是这栋楼里的年轻人,有体力、有空闲,帮助邻里、服务大家,何乐而不为。
印进民说,封控工作队队员晋曦、瞿程凯两位老师是他的榜样。在印进民的描述下,一个不辞辛劳、舍己为人的形象跃然纸上。看着晋曦、瞿程凯每天楼上楼下奔波操劳,已是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却仍不停下脚步的样子,印进民既感动又钦佩,他在心里暗下决心:向晋曦、瞿程凯两位老师学习,多付出、多奉献、多牺牲。本就不惜力的印进民做起事来干劲更足了。
有人问他,在疫情如此危急的关头挺身而出,不怕吗?印进民不在意地摇摇头:“戴好口罩,做好消毒、防护工作,没什么好害怕的。”他停顿一会,认真道:“在遇到困难甚至艰险的时候,总要有人站出来为大家奉献、付出。疫情当前,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是应该的,也是值得的。”
印进民常说,社区邻里一条心,抗击疫情有信心。他相信,疫情过后的武汉是新的武汉,是更为美好、更为温暖的存在。人们上下齐心通力战“疫”终会赶跑病毒肆虐,迎来和煦春风,盼来春暖花开。
编后语:
“我住在这里,没有理由不站出来。”在疫情防控中,靠的是勇敢“站”出来的赵谦们的积极参与,靠的是大家的共同努力。“唯其艰难,方显勇毅”,越是艰难的任务,越能激发地大人的责任担当。无论是“逆行而上”的不顾安危,还是不分昼夜、坚守在岗的辛勤付出,亦或是“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奉献,在赵谦等志愿者看来都是最“理所应当”和“不值一提”的。正如《平凡的世界》里所说:“生活的勇士向来就是默默无闻”。在校园疫情阻击战中,他们始终奋战在一线,静默为身边师生筑起安全屏障。在这艰难的时刻,他们的辛勤忙碌,感动着地大人。“辛苦了!”“好样的!”“谢谢你!”,这些朴实的话语,让我们看到了邻里间守望相助的涓涓暖流。我们相信,没有过不去的坎,只要我们同舟共济、风雨同心,就一定能够共渡难关,迎来春暖花开。
在有限的篇幅里
文|刘妍慧 屠傲凌 张雨禧 宋静雯 赵家玮
图由受访者提供
视频|陈华文
微信编辑|王紫璇
审核 | 陈华文 刘妍慧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党委宣传部网络新媒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