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编辑精选| 实在受不了!主厨们痛恨的食材

名厨 名厨 2023-02-12


你也有对食材说不出的苦衷吗?


令大厨们怨声载道的食材

许多厨师总爱分享他们对食物的热情,对食材的珍惜,但事实是,不是所有能吃的东西都那么讨喜。最近英国《卫报》访问了几位主厨,请他们谈谈自己最无法忍受的食材,原来大厨们对食物的爱意也有极限。

秋葵

英国名厨、同时也是餐饮集团经营者 Jason Atherton 说:“秋葵是世界上最难吃的东西。” 他认为许多主厨为了追求 fusion 料理的风潮,而使用自己不熟悉的食材,成果只有一个惨字。秋葵若没有被妥善处理,就会变得软烂黏滑而没有口感,甚至带有苦味。“唯一让秋葵好吃的办法就是油炸,但任何食材都可以油炸,那这样有什么意思?我如果在盘子里看到秋葵,肯定会把它挑掉!”

姜黄

具有保健效果的姜黄被广泛使用于南洋料理,但它极易染色的特性也让许多厨师大为困扰。印度餐馆 Curry Leaf Café 的主厨 Gouranga Bera 抱怨:“我以前在印度清奈工作时,每天都要为5公斤的姜黄削皮,再怎么洗,手永远都是黄色的。” 颜色美丽的姜黄,为食物增添风味,又能健胃整肠,却让厨师无法保持双手整洁。

小龙虾

俗称“小龙虾”的淡水龙虾,曾经蔚为风潮,肉质鲜嫩,价格又相对低廉。利物浦 Belzan 餐厅的主厨 Sam Grainger 年轻时打过一份工,每天 8 个钟头剥小龙虾的壳,虾肉尽管鲜美,肉量却很不足,一天至少得剥 200 只才能供应餐馆所需的份量,“这是人类有史以来最糟糕的工作,冗长无聊,虾壳又很锐利,如果没有戴双层手套,手指经常被刮伤,到后来就习惯随身带着药膏,当你要用手抓盐帮餐点调味时,就知道为什么了。”

印度香料阿魏,以刺激性的腥臭闻名。图片来源:istockphoto.com/subodhsathe

阿魏

阿魏( Asafoetida )是一种印度香料,以“腥臭”闻名,却是印度咖喱、扁豆菜肴中不可或缺的提味食材,由于具有缓解肠胃不适等食疗效用,也常被视为药材。在伦敦经营印度餐馆 DUM Biryani 的主厨 Dhruv Mittal 对阿魏实在充满无奈:“只要一小撮的阿魏,就能让咖喱或扁豆泥美味升级,但倘若多加了那么一毫克,整锅菜就毁了。更惨的是,每次买这种天然香料,它的刺激性臭味都有些微差异,又根本无法事先尝尝看它的味道,只能丢进锅里看会发生什么事了。”

你也有对食材说不出的苦衷吗?说不定这些把主厨们整得很惨的食物,却是他人眼中的珍宝。(撰文:兄弟项)

英国的中菜进化史

来自英国的知名中国饮食文化研究者扶霞‧邓洛普在《卫报》发表了中餐在英国演变的面貌。

历史上,第一家中国菜餐厅是开在伦敦的码头边给中国籍水手吃的,差不多出现在 19 世纪。20 世纪,中国的人口随着留学生增加慢慢增长,中国餐馆开始在伦敦的中心遍布。二战后,一波从香港来的广东移民,以及 1970 年代来的越南籍华人难民,增加的中国餐厅和人群在中伦敦和曼彻斯特等地形成了中国城( China town )。

图片来源:CNNTravel

基本上直到 1990 年前后,中餐在英国人的印象中就是带走吃的外卖食物,菜式多半为广东菜的点心、吊在餐厅橱窗里的烧鸭、烧猪、蒸海鲜、炒蔬菜还有炖锅料理。地道者如伦敦的 Mr Kong 、 Poon’s 还有“新五月花”餐厅。不过许多英国人爱的是调整后的中国味:香酥鸭、甜酸猪肉、蛋炒饭。不少美食是藏在菜单里不为英国人知的,再加上大部分餐厅都是广东人开的,中国城语言是广东话,说流利中文的少之又少,其他地区的料理是难得一见的。

伦敦知名的四川菜餐馆 Barshu 。图片来源:Barshu Restaurant

近 20 年来,随着新生代移民华人出生,他们成长在英国,加上大量来自中国各地的留学生,重塑了中餐的面貌。首先是福建人进入广东餐厅工作,开始出现新的风味,四川菜也在此时发展起来,几乎在各大大学城都可以看到川菜的踪迹。虽然当 2001 年扶霞自己关于四川料理的书出版时,英国人还搞不大懂什么是川菜,过了将近 20 年,川菜已经在英国十分普及了。像是水煮鱼、火锅这样的餐点甚至让人感到新潮。2006 年,聪明的山东商人绍威(音译)找了 5 位出身四川的厨师,进口正宗四川原料,在伦敦餐饮必争之地 Soho 区开了 Barshu ,霎时间生意兴隆,可谓是最好的证明。

Barshu 地道的四川料理。图片来源:Barshu Restaurant

随着川菜成功的脚步,中国另一个主打辣味的地方菜系:湖南菜,以及不太辣的东北菜,开始在英国市场萌芽。他们的策略是对准中国人社群。这些中餐大多维持着可以外带的方便特色,但也不乏像鼎泰丰、 Xu 这样可以优雅吃顿饭的餐厅选择。街头小吃风格的快闪店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生煎包、车轮饼、重庆小面、云南米线,说明了中国惊人的美食多样性。但近年来,因为移民政策的紧缩,英国的中餐馆难以从中国找到新的主厨,做出细致复杂的中餐。火锅店的快速开店,除了受欢迎,也是因为它的技术含量较低。

但大体上,扶霞依然对英国中菜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她明白中华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因此更知道还有多少尚未被了解的美味,值得这个市场去挖掘和体会。(撰文:毛奇)

料理已经跨越国界,却跨不过性别障碍?

“世界 50 最佳餐厅”努力摆脱性别不平等争议,但这场论坛显示他们做得还不够。

就在上周,“世界 50 最佳餐厅”选在巴黎举行餐饮论坛“ 50 Best Talk ”,邀集世界最佳餐厅主厨 Mauro Colagreco 、蔬食之神 Alain Passard 、三星名厨 Yannick Alléno 、与两位在地主厨 Bertrand Grébaut 与 Romain Meder ,讨论当代料理如何“超越边界”( Beyond Frontier )。

上周在巴黎举行的论坛“ 50 Best Talk ”,讨论当代料理如何“超越边界”(Beyond Frontier)。图片来源:50 Best

Colagreco 是阿根廷裔意大利人,更是唯一不是法国籍的法国米其林三星餐厅主厨,他以自身的多元背景为例,阐述料理能跨越国界的信念。

当边界逐渐消弭,过往的“经典”也将面临挑战。法国主厨们谈到法餐的主导地位的确逐渐式微,但意大利、丹麦、秘鲁这些餐饮风格的兴起,对他们来说是进步的机会,而非威胁。他们乐见年轻主厨以更自由奔放的风格,为法国料理带来改变。

世界最佳餐厅主厨 Mauro Colagreco ,以自身经验分享料理如何跨越国界。图片来源:50 Best

但到了提问的环节时,一位观众质疑这场论坛主题是跨越界线,台上却一位女性也没有,这个提问吸引现场热烈掌声。主办单位则响应另一场论坛邀请了巴西女主厨 Manoella Buffara ,这场活动的午宴也有多位女性厨师投入。

长年以来,“世界 50 最佳餐厅”一直因缺乏多元性而饱受批评,为此,他们将评审名单调整成男女比例均等。但“最佳女主厨”这个以性别界定的奖项,仍被部分业内人士认为是对女性主厨的施舍。

在欧美国家,重大论坛的讲者性别、种族比例都会被放大检视,因为这代表哪些人能获得发声的机会,若比例失衡,讨论议题的观点可能流于单一,其他族群的诉求更可能因此被忽视。

虽然“世界 50 最佳餐厅”一直致力营造多元形象,但这场论坛引发的风波,证明他们在性别议题的处理还不够谨慎细心。(撰文:Atomy)

-end-

本栏目由编辑精选自全球最新的餐饮信息与观点。

部分图文数据引用自网络,仅作信息分享与传播,未涉及商业用途。首图来源:BBC Good Food

编辑精选| 安东尼·伯尔顿的厨刀拍卖,助力更多厨师实现梦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