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个人信息保护与数据安全,AI时代应坚持“科技向善”!
来源 | CCTV今日说法(微信号:cctvjrsf)
自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四部门启动APP专项治理以来,截至4月16日,举报信息超过3480条,涉及1300余款App。其中31%的APP在申请打开收集个人信息相关权限时,未明确告知用户;20%的APP收集与业务功能无关的个人信息。
法制网统计了2018年发生的数起重大数据泄露事件:华住集团旗下数家酒店用户的数据被打包售卖;万豪集团用户包括信用卡信息在内的数据库被入侵,信息遭窃;圆通、顺丰等快递公司数亿条用户信息被售卖等等。
APP隐私条款的参考维度初衷是什么?
个人信息保护立法到底是要保护什么?
尊重用户和保障用户权益有哪些前提?
如何平衡产业发展与数据安全?
·
·
·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数据泄露、数据滥用、隐私安全等问题也日益凸显,徐玉玉电信诈骗案、微博诉脉脉案、Facebook用户数据泄露事件……重大数据泄露事件不断发生,让社会各界开始把目光聚焦到智能服务衍生的数据安全与个人信息保护上。
2019年5月11日,第八届中国公司法务年会在北京举行。全国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副主任委员、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张苏军在会上表示,“随着5G 时代的来临,未来网络生态架构将会是人机物共融和万物互联的时代,大数据的安全保护和合法利用的需求将更加迫切”。
科技向善 数据有度
智慧出行、智慧医疗、智慧政务、智慧零售……依托于大数据、AI、区块链等科学技术,新兴产业让大众生活更加便捷、智能。但是大众在享受“互联网+”带来的种种便利时,也被“数据泄露、个人信息被侵犯”等问题所困扰。
数据收集过程中,提供服务的平台希望用户能提供更多的数据,并通过数据获得更多的效益,比如再利用过程中提供更多的定制个性服务;但用户却并不希望填写太多个人信息,想用最少的信息换取更优质的服务。
对于这一问题,新浪互联网法律研究院秘书长王磊指出,互联网中收集用户数据信息的基本原则,应该要坚持用户明示同意和“最少够用”。
腾讯公司法务部副总经理王小夏,也阐述了腾讯在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方面的价值理念:腾讯始终以用户为中心,坚持收集数据有限度、数据服务有温度、使用数据有态度、管理数据有法度、保护数据有力度。希望通过科学规范的安全管理流程和健全的安全技术体系,为用户创造一个安全可靠的在线环境。
个人信息保护立法提上议程
国家十分重视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早在2003年,个人信息保护法的专家建议稿就已经开始起草,2005年完成了建议,2018年个人信息保护法被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规划,排在五年立法规划的第61个项目。
面对手机APP隐私权限与隐私政策问题,行政监管部门也“频频出手”。2019年1月,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四部门在京发布《关于开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的公告》, 宣布从2019年1月至12月,将在全国范围组织开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2019年5月5日,App专项治理工作组起草了《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认定方法(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对于数据收集这一问题,马化腾2019年两会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业界对用户数据搜集应遵循“最小原则”,不需要的用户数据,企业不应该索取,把握好用户数据利用和保护之间的“度”。
与此同时,相关的政策法规、国家标准也相继出台。2017年6月1日实施的《网络安全法》对个人信息保护提出专门要求。2018年5月1日,国家标准《个人信息安全规范》实施;2018年11月,有关部门宣布个人信息保护法已经列入人大立法计划。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网监司李逵在会上透露《网络交易办法》正在修订中,对于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保护方面,主要聚焦在数据收据、删除等数据保护问题。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
编辑 | 郑博元
维护 | 宋小军
主编 | 王秀敏
识别二维码
看《今日说法》往期节目视频
———— 往期文章推荐↓↓↓ ————
今日说法 | 女孩被老板灌醉侵犯,四名证人却同时全部改口,最终因伪证罪被判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