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23经典育儿[家长必读]毫无攻击性的孩子最可怕

2016-11-21 123家庭大学 123yongjiu用九

有的父母会恨自己的孩子。孩子对他们来说就是麻烦。

见不得小孩子开心的心态,几乎完全是出于嫉妒。
中国虽然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但中国的很多家庭还停留在奴隶制时代。
将爱的能力传递给自己的孩子,也许是父母能留给孩子的最珍贵的礼物。
有的父母的行为,不可以用“爱”来解释。



有的夫妻,他们之间没有什么爱,只不过是因为“到结婚年龄了”,于是服从了父母,找了一个“合适”,而并不是“爱”的人结婚。他们也不愿意要小孩,只不过是因为“该要小孩了”,所以才服从了父母的意愿,要了小孩。

对于他们来说,带了一个生命到这个世界上来,不是因为爱,而是因为要完成一个任务,所以他们自然也就不会去爱这个孩子。

但是孩子起初并不知道这一点。


因为有的父母自己的童年没有得到父母的爱,所以回想起来并不开心。“我小的时候就不开心,我凭什么让你开心?”——他们虽然没有明着这样想,但是他们的行为却清晰地反映了这种心态的存在。

有的父母不但不会爱孩子,还会恨自己的孩子。因为孩子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场麻烦:

因为孩子占用了他们的时间;
因为孩子对他们来说是金钱上的无底洞;
因为孩子的可爱、快乐,甚至是独立思考,都让他们嫉妒;
因为孩子对他们来说并没有价值,除非孩子能够让自己脸上有光。如果孩子做不到这一点,他们就会恨孩子。

很多父母根本不在乎孩子是不是热爱并擅长学习,是不是有能力,有意愿考大学,是不是甘心在体制内混吃等死,是不是愿意年纪轻轻就结婚生子,他们仍然会要求孩子去考高中、考大学、考公务员,并且和一个“适合结婚”,却没有爱情的人结婚生娃。如果你做不到,他们就会恨你。

攻击性是孩子原始生命力的表达,是活力的源泉。如果一个孩子在婴幼儿时期几乎没有呈现攻击性,这才是可怕的事情,说明生命力被某种不恰当的养育方式压抑了。

孩子出生之时,是不善不恶、混沌的一团能量。这团能量渴望伸展,触碰这个世界。比如婴幼儿大哭、挥舞手脚,就是在努力地向这个世界传递信号:我需要你,我要碰触你。这个时候,妈妈如何感知这个能量?是把婴儿的哭闹理解为对母亲的控制和吞噬,还是渴望爱的链接?

如果是前者,妈妈就会感觉自己被婴儿攻击了,可能会无力回应,甚至憎恨婴儿——婴儿的原始生命力被知觉为“坏的”。如果是后者,妈妈会充满爱意地回应婴儿,哪怕被婴儿抓咬,也用爱的眼神凝视他——那么,婴儿的原始生命力则被知觉为“受欢迎的、美好的”,整个生命受到祝福。



如果婴儿的原始生命力被母亲知觉为“坏的”,孩子将会用越来越坏的方式来表达它。比如莫名其妙地攻击他人、该捍卫自己的时候又可能过于怯弱退缩、咬指甲咬到出血……这些都是原始生命力没有被母亲祝福的结果。中国男人普遍缺乏“男人味”,为啥呢?就是不敢伸展自己的原始活力,活得束手束脚,做事情中规中矩,自然没有雄性魅力。

没有被祝福的生命力,呈现出容易失控的攻击性。这其实并不是糟糕的结果,因为能攻击,代表着这个孩子依然渴望触碰世界,依然渴望修复链接,只是自己被拒绝的羞耻、恐惧等情绪控制,才使得攻击性的呈现形式不那么“合理”。



例如二战期间,英国政府组织战时儿童疏散工作,著名客体关系心理学家温尼科特(D. W. Winnicott)作为精神顾问,照料这些儿童的心理健康。在难熬的疏散过程中,他观察到有一群孩子呈现出“反社会行为”,比如偷窃、破坏、撒谎、争斗等;而有的孩子则表现得很顺从,似乎没有什么情绪问题。通常,人们以为轻松适应新环境的孩子心理更健康,但事实证明,那些顺从的孩子后来表现出长期的、更难以修复的心理问题。反而是攻击性强的孩子,在得到比较好的照料后,心理状态恢复如常。

为什么会如此?当环境突变,熟悉安全的环境断裂了,孩子感觉到被剥夺,内心无助,于是发展出反社会倾向的行为,这些行为是孩子在试图补偿自己被剥夺的、断裂的感觉,是在向养育者发出求救信号,期望被更好地对待。


有症状的儿童至少还相信环境有变好的可能性。而对于新环境过度顺从、轻松适应的儿童,则可能遭遇内心的绝望,不再相信环境会变好,觉得自己无法争取得到更好的对待。这样的孩子,心理问题自然更严重。

所以,父母面对孩子的攻击行为,切忌评判“你是错的”,而是尽可能允许孩子在家里主动地、有意识地表达释放自己的攻击性。如果攻击行为被严厉制止,可能发生的更糟糕的情况是攻击性转向自身。

攻击性转向自身,轻一些的表现如咬指甲等伤害自己的行为。如果一个孩子经常咬指甲,有一个特别简单的疗愈方法。妈妈可以对孩子说:“宝贝,你想咬指甲的时候就打妈妈。”这样,孩子转向自身的攻击性再次流动到母亲身上,只需要一两次,孩子就会停止咬指甲。



曾经有一个来访者,她孩子的指甲已经被咬得面目全非,经常流血。妈妈反思自己在孩子婴儿期的行为,向孩子道歉说:“对不起!宝贝儿,在你还是个小baby的时候,你有时候会打妈妈、抓妈妈,妈妈很生气,为此打过你几次,妈妈非常抱歉,对不起!”

孩子听了不停抽泣:“妈妈,我还那么小,你怎么能那样对我……”妈妈抱着孩子,一直说:“对不起,是妈妈有问题。如果以后想要咬指甲,你就打妈妈,妈妈承受得住,放心。” 孩子用力打了妈妈两回。有一次,孩子又抬起手,妈妈觉得自己要被打了,没想到孩子温柔地摸了摸妈妈的脸,妈妈透过指尖感受到孩子浓浓的爱意。从此以后,孩子再也没咬指甲了,跟妈妈的关系更加亲密。

攻击性转向自身,还有更严重的表现是重度抑郁自我封闭,最严重的还会导致自杀。这种情况就需要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了。








如果觉得文章有价值


请转发到朋友圈、微信群


—·END·—


欢迎微信公众号获得免费授权

本文转自微信平台

编辑:云思



更多真实故事请关注



生命中总有一束光

足以穿透黑暗



延伸阅读    

123用九|明心见性,你走的是哪一门?(必读)

123用九|【强烈推荐】用九老师演绎经典:易经-孔圣易

123用九|(精简版)用九老师演绎经典:易经-孔圣易

123接龙|(精彩)众人参与回答学《易经》三问

123幸福密码|(今日洗心)美妈们聆听琦琦妈分享早课收获

123幸福分享|(精彩必看)积分来我家—俊瑞妈

你生命中,有不可原谅的人吗?

123征集令,明星宝贝(第二辑),星光灿烂,璀璨夺目!快快加入我们的队伍吧!

123读书会|上海读书会精彩瞬间(精彩)

123养身|(妈妈必学)养脾胃的小面汤

123幸福密码|做自身命运的设计者

123经典育儿|振兴家风从家庭教育开始

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泰戈尔

谢谢自己,在最累最苦的时候没有放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