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日报:融合背景下纸媒视觉创新的探索

田驰 等 新闻战线 2024-04-29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新闻战线

摘要

随着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传统媒体面临许多挑战,也拥有新的机遇。纸媒的视觉创新要因应读者信息需求、阅读习惯等变化,充分借鉴新理念新思维,利用新技术新手段新元素,不断拓展媒体表达边界,为读者呈上内容大餐与视觉盛宴,实现纸媒主题报道视觉创新。


中国日报:融合背景下纸媒视觉创新的探索
 田  驰  傅瑊瑊  刘东成
作为国家级英文日报和国际传播主力军,中国日报积极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完善全媒体传播格局,始终坚持内容为王,充分贴近国内外受众,改进新闻报道呈现方式,推出了一系列优秀的融合报道产品,不断增强国际传播的吸引力、传播力、影响力。
在新闻设计领域,中国日报拥有一支由中外专业人员构成的设计团队,以国际化的视觉理念,强化设计创新,独树一帜,积极开拓媒体视觉表达的新路径,创作了一大批主题鲜明、图文并茂、形神兼备、广受好评的版面作品,生动地向世界展现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本文侧重分析近年来中国日报重大主题报道相关版面,结合丰富的新闻设计实践,通过精选典型案例对纸媒视觉创新的经验做法进行总结提炼。


跨部门联动策划,内容与视觉并重,用别开生面的形式生动讲好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故事
中国日报始终把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共产党故事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实施“领航工程”,加强核心报道,特别是在重大主题报道中强化顶层设计,加强跨部门联动策划,以精益求精的态度,不断创新形式、方法、手段,实现内容创意与视觉设计相得益彰、出新出彩。
发挥影像力量,展现领袖风采。头版是报纸的“脸面”,鲜明体现着自我定位,凸显导向作用。中国日报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坚持聚焦核心、紧跟领袖脚步,注重版面语言表达,通过严谨的图文位置摆放,精心的稿件编排组合,将“四个意识”贯彻到头版设计当中。
在视觉表达上,选择一张恰当的照片是成功的关键。例如,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97岁的夏森老人颁发证书时俯下身,郑重地为老人佩挂奖章,整理绶带。本报记者敏锐地抓拍这一历史瞬间,充分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尊老敬老又和蔼可亲的领袖风范。该照片与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作为组图刊发,用影像完整地记录了当天的重大活动,向全球读者展现了中国领导人的风范和中国脱贫攻坚取得的辉煌成就。

中国日报中国版头版浓墨重彩做好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的报道。

同时,为配合大会胜利召开的氛围,设计团队打破往常报头上方开设“精彩导读”的惯例,将总书记宣布中国全面脱贫的宣言置顶,醒目、突出,通过中国日报网站向国内外读者广泛传播。
追求版面创新,匠心精雕细节。中国日报在报纸头版、高访专刊等设计制作中不惜笔墨、不吝版面,强化创新镜头语言与版面编排,敢于突破报纸版面的空间局限,通过让人眼前一亮、豁然开朗的视觉呈现,生动记录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精彩瞬间,直观展现总书记领袖魅力风范。
在党的二十大报道中,中国日报将头版与末版打通。通版以习近平总书记金句“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为题,彰显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责任和担当。同时,兼顾版面语言的可读可感,用好版面中线,使标题在两个版面分别看都具深意,“ACT FOR THE PEOPLE(一切为了人民)”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始终将人民放在心中,放在首位;“RELY ON THE PEOPLE(一切依靠人民)”表明了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心。
版面上,习近平总书记与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在媒体的聚焦下隆重亮相,与版面底部盛开的牡丹花相互呼应,烘托出隆重、热烈的气氛。
强化系统思维,发挥集群效应。在党的二十大、建党百年等重大报道中,中国日报着力打造贯穿全年的系列报道,并在重要节点隆重推出八联版、跨版和系列专版,产生让读者为之惊艳、惊叹的效果。
为庆祝党的百年华诞,中国日报提前策划,于2021年7月1日推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24版全彩专刊,荣获新闻设计协会(SND)“专刊设计”卓越奖,实属不易。

建党百年专刊创新版式设计和编辑思路,生动展现百年来党的精神代代相传。
一方面,专刊采用了创新的版式设计和编辑思路,将展现百年来党的精神代代相传、阐释中国共产党“成功密码”的9个关键词——使命、人民、团结、创新、开放、学习、斗争、发展、纪律,在9个对开专版上依次有序呈现,既给人以历史的厚重感,也激发受众的阅读兴趣。
另一方面,9个对开专版分别配发精美插图,富有艺术性、耐人寻味。例如,插图“发展”有高铁、轮船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前景,也有“她”一手托举、一手指引的中景,寓意着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发展进程中既是“灯塔”也是“砥柱”。同时,9张插图又具备融合共生的冲击力,能巧妙组合为一面完整的红旗,象征着党旗始终在千万共产党人和14多亿人民心中高高飘扬。
此外,专刊还集中刊登建党百年大事记的手绘海报,这些海报是从建党百年倒计时100天开始预热,每天在新媒体平台推出一张,最终在专刊上连成一幅长卷。这打破了通常纸媒先发、新媒体随后推广的传统发布模式,把好产品通过不同的媒介进行包装和展示,真正做到“一鱼多吃”,也是融合传播的成功尝试。


创新传播形态,融入标志性符号,用心讲好中华文化故事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日报作为对外宣传主阵地,勇毅担当讲好中国故事的使者,以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为己任,通过深入挖掘文化精髓,创新传播形态,用好视觉语言,让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
放大文化符号,拉近心理距离。近年来,中国日报立足自身特色、把握受众需求,积极把表达创新、呈现创新、传播创新落实到形态创新、载体创新、产品创新上,打破报纸对开四版的常规做法,创造性推出八联版这一全新报纸形态,以冲击力与传播力兼备、可读性与观赏性俱佳的版面呈现,有力展现丰富多彩、立体生动的中国形象,让读者在一气呵成的阅读中感受到视觉冲击和强烈的“悦”读体验。
在产品创新方面,努力挖掘和阐释各地特色文化标识,并通过艺术化的呈现和版面相结合,使读者通过版面的创意设计,感受到一个地区、一个城市文化和温度。
例如,2021年10月,推出西藏主题八联版。紧密结合西藏的人文特点,创新采用全新的竖版样式,将数据与西藏独特的艺术形态巧妙融合,远观是一幅精美的唐卡作品,近看则是经济增长、人口寿命、公路里程、水资源利用等多方面数据,展现西藏十年巨变,实现了新闻性和艺术性并重。同时,注重设计细节,版面采用中国日报设计并开发的藏意英文字体,在浓郁藏族文化氛围中绘就西藏和谐幸福画卷。
目前,八联版已经成为各省区市在外交部蓝厅海外推介会上的“标配”。中国日报还多次尝试将八联版与新媒体结合,以短视频方式让版面“动”起来,让画卷“活”起来,通过这一文化传播新载体向世界展现繁荣进步、欣欣向荣、自信开放的大美中国。
纵观古今传承,展现文化风采。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书写了光辉篇章。做好关于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和弘扬的报道,可以通过连续视觉和强调对比等形式,加深读者的视觉印象,从而增强新闻设计的张力和厚重感。
针对大运河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抓住其作为“流动的文化”的特征,以通版的正反两面,对比往昔与今朝,从不同角度回顾大运河在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融合、推动沿线城市兴起与繁荣发展、维护国家统一和政治稳定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
版面采用国外读者熟悉的信息图表形式可视化呈现,精练的文字穿插于丰富的图表元素之中,阐释大运河不同时期的开凿历程和沿岸的文化变迁等,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多维度展现了大运河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反映了中国古代先贤的伟大创造力和无穷智慧。
彰显东方韵味,散发文化之美。中国日报创造性地将插画元素与版面内容相结合,大胆运用在中国日报国际版周刊头版,形成了以插画作为封面的视觉风格。
插画师综合运用中国传统工笔画表现手法与电脑板绘方法,创新性将中国传统美学元素与时代审美需求有机融合,用带有浓浓东方韵味的新插图,生动讲述了一个个生动的中国故事,有力对外传播中华文化。

中国日报国际版周刊封面通过中国传统绘画展现“一带一路”建设给沿线国家带来欣欣向荣、繁花似锦的前景。

例如,围绕共建“一带一路”主题,插画师继承传统工笔画的艺术精髓,通过对中国传统绘画构图、造型、笔墨的借鉴,以细腻的线条和雅致的色彩绘出栩栩如生的飞天形象,与经贸元素相结合,体现“一带一路”建设给沿线国家带来欣欣向荣、繁花似锦的前景。这种方式很好地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有效地让外国读者深入体会到其中的文化韵味。


加强数据挖掘,创新可视化表达,讲好中国高质量发展故事
数据图表报道近年来日益受到国际主流媒体重视,并不断成为新闻解析的重点产品。中国日报重视“让数据讲故事”,将丰富的数据信息以可视化形式在版面上直观呈现,有效提升受众对关键数据信息的接受程度和深刻印象,切实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同。
对信息做解读,从数据得结论。鉴于西方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对我国国情的有限理解,中国日报注重用信息可视化的报道形式深度解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让数据发声,用事实说话。
例如,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切实培养节约习惯。中国日报通过对大数据收集、分析和整理,从多角度阐释了制止餐饮浪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版面内容覆盖面广,可读性强,涵盖青少年对粮食浪费的认识、中国粮食进口国家和数量、各类粮食生产过程中对自然资源的消耗等方面信息,从粮食安全、生态文明建设等角度,凸显制止餐饮浪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促进形成勤俭节约的新风尚。
大主题小切口,从数据看发展。数据即新闻语言。作为新闻传播语言和内容的一部分,数据具有客观、简洁、精确的特点,同时有着集合和理性的特质。在新闻叙事中,信息图表可将抽象、枯燥的数据与艺术化的东方美学相结合。
例如,在全国和各省市区2020年度经济和社会发展数据公布后,中国日报利用数据新闻采集的技术手段,第一时间在中国日报国际版推出“春暖花开”创意版面。
版面的主体部分用盛开的花朵呈现不同地区近年来的经济增长、经济总量百强城市在不同省市区的分布等信息。版面其他部分,则通过图标、图形等细节元素,展示了经济总量最大省市的不同产业贡献率、社会保险覆盖率等能够反映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信息。
“春暖花开”版面数据翔实、富有创意,构图简洁、色彩精美,在详尽梳理最新经济社会数据的同时,艺术化地展现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欣欣向荣的态势,充分实现了“东方美”的构图形式美感。
由宏观到微观,从数据看科普。信息图表除了展现数字之美、设计之美,还可以带读者领略肉眼不及的微观世界和未知世界。
2020年,中国首个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开启了中国人自主探测火星之旅。中国日报精心策划,做好相关信息的可视化呈现,向读者生动介绍探测器在地火转移轨道飞行约7个月后,通过“刹车”在火星附近完成火星捕获,在环火轨道择机着陆、巡视,开展火星探测的全过程。
作为版面主视觉的火星探测车由设计人员根据大量图像视频资料,结合3D建模技术制作,从整体到细节,做到科学严谨、清晰直观。版面还纳入了人类探索火星大事记和火星与地球的异同对比等科普信息。


强化技术赋能,综合运用各种呈现手段,让更多受众身临其境感受大美中国
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为各行各业带来了极大改变和革新。在文化领域,特别是视觉艺术方面,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让我们能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来生产和欣赏艺术作品,并且将其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让版面动起来,使报纸更鲜活。为了让移动端用户更及时、更直接地了解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活动和重要讲话,中国日报以“领航工程”为牵引,将新闻视频与版面相结合,打造“动新闻”短视频产品,和中国日报头版同步推出。
产品将头版图片创新还原为现场视频,使定格的精彩瞬间自然转化为生动亲切的同期现场,浓墨重彩地展现习近平总书记领袖魅力风范,播放量期均突破100万,受到业内和国内外读者广泛好评。因其生动新颖的形式,该产品被包括中国驻外使领馆在内的海内外读者广泛转发,网民留言:“感觉《哈利·波特》电影中的魔法报纸真的实现了。”
“数字人”当使者,推动文明互鉴。在媒体融合发展中,中国日报成立探“元”工作室,积极运用新技术新应用,推出中国日报首位数字员工“元曦”,以“中华文化探源者”的身份于2022年惊艳亮相,这也是报业领域首位文化对外传播领域的数字人。
在行业领先的数字人驱动技术与AI(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加持下,重塑新闻产品报道视角,将数字人的科幻感与传统文化的美感完美融合,通过感性与理性的碰撞,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拓展表达边界。
探“元”工作室已推出“元曦文化探源”系列视频。其中,在首支亮相视频《文化探源:元曦带你见识九千年历史岩画》中,元曦不仅穿越了时空隧道,带观众体验远古先民刻在岩石上的艺术瑰宝——贺兰山岩画,还穿越了精美设计的报纸版面,实现互动,这种具有时空感的视觉体验,体现了不同国家岩画中相同的元素,向全球受众讲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深埋在中国人记忆深处不变的信念,也强调了不同的文明根相同、源相近,作为命运相连的共同体,人类要通过文明交流互鉴而和谐共生。
打破空间限制,实现虚实结合。中国日报在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以此前创作的“大美中国”系列版面为基础,推出“元宇宙画廊”,通过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将精选的“大美中国”系列版面呈现在读者面前。这一展厅恰似现实世界的镜像,观众登录网络虚拟空间,可以看到设计感十足的报纸版面和绝美的国风插画,在沉浸式游览中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
为了增加更多的新奇体验,此次展厅还设置了场景交互和多人互动等操作,让虚拟现实展厅活起来、动起来、热闹起来。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拓展了创意设计的空间,让我们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更加多样化、更加智慧化,开拓了一条“超越现实”的未来之路。
创新之路,永无止境。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时代,传统媒体面临许多挑战,也拥有新的机遇,而纸媒的视觉创新也要因应读者信息需求、阅读习惯等变化,充分借鉴新理念新思维,利用新技术新手段新元素,不断拓展媒体表达的边界,为读者呈上内容大餐与视觉盛宴,实现“真善美”的统一。
[作者田驰系中国日报社视觉中心设计副总监、长江韬奋奖(韬奋系列)获得者,傅瑊瑊系中国日报社办公室秘书处处长,刘东成系中国日报社总编室主任编辑]
责任编辑:王  月
本文刊发于《新闻战线》2023年4月(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