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海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编辑牛晓民:发挥综合优势,讲好中国特色自贸港故事

牛晓民 新闻战线 2024-03-26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新闻战线

摘要

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是海南开展国际传播工作的最大特色。海南成立主流媒体运营的国际传播中心,发挥体系、机制、平台等综合优势,充分体现“因地制宜、大胆创新、特色鲜明”特点,努力讲好中国特色自贸港故事,为省级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供“海南样本”。


发挥综合优势,讲好中国特色自贸港故事
牛晓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在加快推进国际传播工作、生动讲好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故事中,海南依托自贸港独特优势,发挥体系、机制、人才、平台、渠道、话语等综合优势,以精准传播为目标,有效放大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国际声量,在“推动海南故事传遍世界,展示中国风范亮丽名片”中,走出了一条具有海南自由贸易港特色的国际传播之路。


强化“顶层设计”,促进自由贸易港国际传播系统化
做好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国际传播,需要系统化统筹、全局性谋划,为自贸港建设和海南外向型发展构建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更好展示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
海南坚持以国家站位和国际视野谋划并推进国际传播工作,于2019年成立由省委宣传部直接领导、海南日报报业集团和海南广播电视总台共同运营的海南国际传播中心。该中心是“海南自由贸易港‘333’国际传播体系”的重要一环和主要支点,是连接央媒、外媒、智库等传播资源的总枢纽,是党报、党台、党网一体化融合,内宣外宣一体化协同的先行平台。以该中心为主要支点,海南建立了由自主外宣媒体、市县机构媒体和主场外交活动组成的外宣“三大平台”,由央媒、外媒、商业化平台组成的外宣“三大渠道”,由一支外宣主力军、一个国际供稿平台、一套效果评估机制组成的外宣“三大支撑”。
海南国际传播中心紧扣“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这一独特地位和比较优势,在国际传播工作中体现了“因地制宜、大胆创新、特色鲜明”等特点,在国家多层次国际传播主体建设中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海南自由贸易港‘333’国际传播体系”获得业界认可及多项荣誉,入选中宣部2021年度“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案例”。全国多省市区委宣传部、主流媒体集团到海南调研交流国际传播工作,自由贸易港国际传播实践为省级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供了“海南样本”。


注重“国别研究”,提升自由贸易港国际传播精准化
为更加贴近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群体受众,海南把自贸港对外传播划分为3个圈层:一是与海南地缘相近、人文相亲、历史相融的东盟国家;二是与海南有着深厚文化渊源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三是欧美等西方国家。根据各个圈层不同的传播定位和方向,把国别与地区研究作为日常一项重要工作,以不同的方式对3个圈层的国际受众展开研究,提升对外传播的精准性。
一是基于脸书、推特、优兔、照片墙等海外社交媒体平台,开展常态化的国际用户画像分析,及时了解和追踪世界各国受众对海南自贸港的兴趣点和关注点。二是与央媒合作,开展自贸港全球传播效果监测,及时了解自贸港国际传播在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媒体落地情况,掌握国外媒体对海南自贸港的关注点。三是与院校和智库合作,开展国别与地区课题研究。2022年,海南国际传播中心与中国人民大学共同开展《海南自贸港RCEP国家媒体形象与国际传播策略优化》课题研究,对相关国家主流媒体近3年对海南自贸港的报道情况进行分析,将相关国家受众对海南自贸港的兴趣点、关注点进行梳理,有针对性地提出国际传播策略优化建议,为更加精准面向不同圈层国家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路径指引。
今年2月中旬,海南省代表团赴印度尼西亚、越南开展经贸文化交流活动,向东盟国家推介海南自贸港。为做好代表团出访的境外宣传工作,传递“世界最大自贸港”和“全球最大自贸区(RCEP)”合作共赢的强烈信号,海南国际传播中心在国别与地区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一国一策”“一区一案”传播策略,统筹对外传播自主平台,联动央媒、海外华文媒体、境外媒体,强化议题设置、精准对外发声,特别是与印度尼西亚排名第一的在线媒体网站“Tribunews”、印度尼西亚经济和商业新闻门户网站“Warta Ekonomi”及越南电视台“VTV news”、越南第二大发行量报纸《Thanh Niên》、越南领先的商业财经新闻网站“CafeBiz”等当地主流媒体开展深度联动、精准传播,取得了良好传播效果。

2023年2月,由海南国际传播中心承办的“见证新征程中的海南自贸港”外国媒体驻华记者访琼活动举行,图为外媒记者在五指山市毛纳村与黎族群众共跳竹竿舞。

由海南国际传播中心拍摄制作的视频节目《遇见友城:巴厘》以中心英文主持人劳拉探访海南兴隆巴厘村为主线展开。上世纪50年代,从海南走出去的华侨陆续从东南亚各国特别是印度尼西亚回到海南,落户在万宁兴隆,形成了独特的东南亚归侨文化。印尼元素与当地文化的融合,使得兴隆巴厘村独具东南亚风情。《遇见友城:巴厘》在巴厘岛现场播出后,产生了人文相亲的情感共鸣,为海南代表团的考察增加了文化感召力。
据不完全统计,此次海南代表团出访印度尼西亚、越南的海外传播全网总阅读量超6500万,全球覆盖人群超5亿,在东盟国家刮起了“海南自贸港热”。
根据海外社交媒体平台用户画像分析,海外用户对海南热带雨林比较感兴趣,海南国际传播中心联合海南省融媒体中心策划拍摄40集系列双语微纪录片《这里是海南·秘境寻踪》,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播出,全球总播放量超1.6亿,被中宣部评为“优秀外宣视听作品”,上榜2022年度“学习强国”百灵短视频百强榜。


构建“话语体系”,推动自由贸易港国际传播精准化
国际传播必须跨越文化语言、生活习惯、宗教信仰、意识形态等差异,使国外受众对我们的文化、国情、政策有较为准确的理解。话语能力是国际传播能力中的一项“核心能力”,话语体系建设是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中之重。
海南从全球意义视域、展示国家及地方政府形象战略高度、落实地方新发展使命等3个层面,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自贸港国际传播话语体系与叙事框架,为国际传播实践提供理论支撑和创新路径。在对外话语体系的构建上,海南已搭建形成“一个中心+三个基地+一个工作室+三大智库”的研究平台,即海南国际传播中心,中国故事传播基地、中国人民大学自贸港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基地、厦门大学自贸港国际新闻与传播人才培养与实践基地,海南自贸港国际传播工作室,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中国南海研究院。

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国际传播高峰论坛暨海南国际传播中心“两网两基地一账号”揭牌上线仪式于2022年12月8日在海口举办。

话语体系与知识体系、思想体系密不可分,具有明确的价值取向。海南自贸港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建设面临的重要任务,就是突破西方话语体系,打造对外话语优势。作为自贸港对外话语研究的支撑平台,海南国际传播中心在自贸港国际传播实践的基础上,与国内知名高校和智库保持密切合作,同时吸纳外国专家的意见建议,围绕自贸港“一本三基四梁八柱”战略框架,对标世界自由贸易港,探索构建海南自贸港独有的政策话语体系、营商环境话语体系、法治环境话语体系、生态环境话语体系等故事文本与叙事框架,以用户思维构建分层话语体系,不断提高国际传播精准性和针对性,放大传播效能、消除文化壁垒。
媒体视角向受众视角转变。在重大主题和重要节点的对外传播中,海南国际传播工作突出受众视角,注重对外传播的实效性,以“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为内核,上接国家级外宣平台,下沉“最海南”视角,外连“最国际”人脉和媒体资源,探索讲好海南自贸港故事的最佳方式,策划推出《老外解码“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自贸港有约•外国青年创客访谈》《自贸港有约•海外Z世代说》《博鳌时刻|世界青年说》《博鳌声音|我所向往的亚洲》《“我们是外国人,但不是外人”——2022海南抗击新冠疫情外国志愿者群像》等一批富有创意、生动鲜活的国际传播精品力作。其中,历届中国国际消费者博览会期间策划推出的多部外籍主持人和海外传播官出镜报道的原创视频节目被时任外交部发言人、外交部拉美司参赞等多位中国外交官,以及爱尔兰驻华大使馆、爱尔兰经济参赞、泰王国驻广州大使馆等驻华外交机构和外交官在推特上转发分享、点赞互动。
以小切口呈现大主题。在国际传播中,理论说服是一大难点。地方国际传播媒体的一大优势就是身处鲜活的“中国故事”现场,拥有“讲故事”的天然优势。海南国际传播工作注重把“小切口讲大故事”的方法贯穿对外传播工作全过程。自由贸易港、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浩瀚南海、深海科技、航天科技、南繁种业、红色文化、南洋文化、黎苗文化等鲜亮的“名片”,都可以在国际传播作品中予以挖掘和展示,如《俄罗斯芭蕾舞教练》《东新区国际招商员》《村里来了外国人》等“小切口”作品为国际传播提供了全新视角,有效增强了自贸港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
以“海南体验”讲述“海南经验”。在开展自贸港国际传播时,海南注重用“体验”讲述“经验”,使报道更有说服力、传播更具实效性。如《美国网红托米》《全球新闻官鲁斯兰》《劳拉来了》《海外传播官种草海南非遗》等以外籍主持人、海外传播官为讲述主体的体验性节目,以第三方视角阐释海南经验,体现了“宏大主题,细小切口,本土故事,国际表达”的传播理念,以国际化的话语表达推动“海南故事”远播海外。
(作者系海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编辑)
                   责任编辑:陈利云
本文刊发于《新闻战线》2023年6月(上)。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