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舆论监督栏目如何有效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一访定心”有妙招 | 第33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聚焦

刘 虓 新闻战线 2024-04-29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摘要


“一访定心”栏目以“政媒融合”为特色,积极践行“上访变下访、真下真访民情、实心实意办事”,不断完善“融媒报道+信访落实+共治共享”运行机制,建立起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闭环,形成建设性舆论监督的有力声势,为主流媒体参与社会治理开辟了新路径。


舆论监督栏目如何有效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一访定心”有妙招

刘  虓

2020年9月,无锡广电集团和无锡市信访局联合开办“一访定心”栏目。几年来,坚持和发扬新时代“浦江经验”,积极践行“上访变下访、真下真访民情、实心实意办事”,不断完善“融媒报道+信访落实+共治共享”的运行机制,形成了建设性舆论监督的有力声势,为主流媒体参与社会治理开辟了一条新路径。该栏目获得第33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建设性舆论监督的内在需要
建设性舆论监督是在发现问题、呈现事实的同时,提供解决方案。与传统的舆论监督相比,建设性舆论监督更加强调积极性和参与性,它不是简单的批评或是“曝光”,而是带着温度的关注和敦促。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需要。在我国,党和政府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新闻媒体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这一性质决定了媒体与党和人民站在同一立场上发挥建设性作用,舆论监督出以公心、基于事实,以报道推动党和政府工作的改进,成为汇聚民意、传达民情的有效渠道,成为传播向上向善力量、营造社会共信氛围、促进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发展的有力手段。
媒体塑造公信力的现实需要。新闻媒体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舆论场。要想实现引领舆论,唤起受众积极心理和行动的效果,就必须确保媒体在公共讨论中作为权威信息来源、理性协商平台和可靠解决方案提供者的地位,而建设性舆论监督是维持媒体公信力和权威地位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基层社会治理的施政需要。传统舆论监督的模式是通过新闻媒体的信息联动和公众层面的信息表达,促进相关职能部门对公共问题的决策优化和妥善解决。但很多问题背后,往往有着深刻复杂性。来自12345政府公共服务热线的数据显示,60%的问题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部门协同解决。因此,基层职能部门期望建立一套机制,构筑一个联系各方、理性协商的平台。


政媒融合,促进良性互动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期间,强调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和乡村治理协同推进机制,推进社会治理数字化。无锡广电集团和无锡市信访局学思细悟“浦江经验”,以“政媒融合”为特色,通过一系列机制安排,建立起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闭环,从而促进政府、媒体、百姓间的良性互动,为提升建设性舆论监督成效提供了保障。

“一访定心”接诉即应网络平台。

一线倾听,饱含为民情怀。栏目组记者以“红娘”“志愿者”的身份介入,做连接民意黏合剂、矛盾调处的润滑剂、解决问题的催化剂。深入基层一线,走向矛盾多发、群众呼声最多的地方,倾听群众反映强烈、社会聚焦关注的热点、难点、堵点问题,在民声民意中筛选典型案例,在反复走访中了解实情。为群众倾诉搭建平台,改变以往先“曝”再“问”套路,将市民群众、属地政府、职能部门邀约到问题现场,“零距离”听取百姓心声,面对面沟通协调,全过程展现故事内核,平稳高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这一过程中,记者参与并促进改革,成为“监督者”与“协作者”。
直面矛盾,找准问题症结。“民生无小事”,这既是一种重视百姓诉求的态度,也体现出“小事”背后的“不简单”。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基层工作的复杂程度很多时候远超想象。一些矛盾问题牵涉方方面面,这对媒体报道把握“时度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同于一般的批评报道,“一访定心”在节目中帮助受众理解问题背后的“复杂性”,并在走访中找出症结,最终解决问题。
操作过程中,无锡市信访局与无锡广电集团政媒融合、相互支撑,形成“定期会商、协同策划、联动发力、工作闭环”的协作机制,构建协同发力、为民办事的工作平台。在题材内容选择上,始终秉持“科学选题、把握中心”原则,每期都和信访部门共同商定,聚焦“政府关心、百姓关注、应当解决、可以解决”的问题,坚持“一事一报一跟踪一回访”,确保选题方向紧扣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脉搏”。因此,坚持协调各方在问题现场“面对面”沟通,是“一访定心”的一大特色。通过新闻媒体与政府部门和公众监督积极沟通反馈,认真妥当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矛盾。
政媒协力,搭建沟通桥梁。百姓反映的问题,不少都涉及较多部门,存在职权不清的现象。据统计,“一访定心”一年报道的案例中需要2个及以上部门参与解决的有124件,其中最多的甚至需要协调7个职能部门共同参与。这就需要在媒体、百姓和部门之间构建一种信息流畅、应答有致的新型基层治理模式与方法,找到科学解决之道。
在全市信访制度框架下,无锡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每季带头接访下访,区县板块和职能部门每月轮流接访,栏目组积极配合,全力参与各级干部接访下访活动,开设专题全流程策划,以“市信访局梳理线索—栏目组问题现场预采—接访现场跟拍—节目制作—后续跟踪回访”的流程形成闭环,进一步压实基层责任,推动矛盾尽快就地化解。通过多年的实践与磨合,“一访定心”与各级政府部门间产生了积极的化学反应,相互倚重、同心协力推动工作。更有地方职能部门主动联系栏目要求对长期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曝光,以推进问题解决。
“一访定心”栏目记者尹莉(左四)在社区采访老服务问题
系统推进,提升治理水平。从街道社区到区县板块,从基层部门到市级机关,栏目组和市信访部门密切协作,由上自下、由点到面,不断织密“为民办实事”这张网。从前期采访到过程追踪再到落实解决,通过上下联动、分类处理、跟踪督办等方法步骤、系统设计,形成步步为营、环环相扣的问题解决系统性闭环,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对群众反映的事项,栏目组和市信访局认真梳理、逐件交办、联合会商、严格督查,把每个问题解剖至最小细节,在解决难题中全力以赴、不遗余力,把“问题清单”变为“满意清单”,使得政府部门的各项工作不断改进完善,城市治理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融合传播迭代更新,持续夯实长效化、法制化、数字化的综治底座。“一访定心”从开始的传统电视栏目到以移动端为“主战场”,在无锡广电新媒体平台“无锡博报”开设专栏专窗,替热心市民跑腿问话,送出百姓好建议,反馈政府部门回音。针对一些共性和热难点问题,每周配发“深1度”调查和评论,由点及面,不断优化健全以“一个诉求”推动化解“一类问题”的工作机制。为了进一步畅通常态化协调解决群众诉求事项工作机制,节目组进一步在数字化上下功夫,和“中国无锡”“无锡市12345暨文明城市创建直通车”微信公众号一起,健全收集、分类、交办、督查、反馈的全链条,形成网上听民意、汇民智、聚民心的长效机制,推动民生实事由“为民做主”向“由民做主”转变。栏目开办以来,已累计收集线索、案例2800余条,播出730期,涉及问题592个,采访市民近2300位,协调职能部门1038次,已解决问题533个,矛盾化解率92%。


启示及发展方向
坚持正面宣传和舆论监督相统一。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方针。评价一篇报道是正面还是负面,要看它的出发点和实际效果是正面还是负面的。开展建设性舆论监督报道,目的是推动问题解决,取得的实际效果是解决了问题、改进了工作,给人以信心、希望,这样的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是统一的。
坚持行稳致远紧紧依靠职能部门。解决问题,是舆论监督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何提出正确的解决路径,最大限度争取相关部门的配合?“一访定心”的实践表明,媒体和权威部门的相互倚重、支持,是建设性舆论监督栏目成为“常青树”的关键。同时,尽量避免采用冲突叙事框架,既要站在党委和政府中心工作大局的立场上,又要站在反映民意的立场上,把老百姓心声客观、准确、全面地反映出来。在日常的采访、播出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按照党委政府中心工作部署推进的需要,合理调配建设性舆论监督的时机、节奏,掌握分寸,讲求平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紧紧依靠职能部门,展现政府执政为民的正能量。
坚持以人为本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一访定心,请您放心”是栏目的宗旨,始终以充满善意的“眼睛”,关注和聚焦矛盾事件中人的境遇和感受,同时也在思考,怎样从解决一个人的问题,到解决一群人的问题。为此,“一访定心”尝试对节目反映和解决的矛盾问题进行大数据解析,并就问题成因及解决之道进行汇总分析,相关内容作为无锡市第十六届党代会附件材料,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也是栏目今后尝试参与公共决策、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有益探索。
“一访定心”不仅提升了主流媒体的核心竞争力,还有助于增强政府执政成效、提高执政水平,推动社会治理水平的提升。
(作者系无锡广播电视集团党政办副主任)
责任编辑:喻  瑾
本文刊发于《新闻战线》2023年11月(上),原标题为《在媒体深融中以协同机制推进基层社会治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