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主流媒体做好热点报道和舆论引导的挑战与对策

王惠莉 车黎 新闻战线 2024-03-26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摘要


全媒体时代的新闻热点报道和舆论引导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引导热点,主动设置热点议题;另一种是热点引导,主动选择回应已经形成的热点问题。本文结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工作实践,探讨全媒体时代进一步做好热点报道和舆论引导工作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主流媒体做好热点报道和舆论引导的挑战与对策

王惠莉  车  黎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热点引导工作,做到积极引导、正确引导、有效引导,更好发挥引导社会舆论、凝聚人心力量的重要作用。2023年,全台深入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在新闻联播开播45周年时的批示精神: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及时准确传达权威声音、要敢于交锋、敢于亮剑、激浊扬清、正本清源,守正创新,回应关切,发挥主流媒体的不可替代性的作用,精确做好舆论引导。加强热点引导、推进问题解决,正是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的重要方面。


全媒体时代的引导热点和热点引导
2023年9月12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焦点访谈》播出节目《项目资金拿了 民生项目黄了》,这期节目主要反映了河南省长垣市涉及4000多万元中央财政资金的三个民生项目烂尾的问题,在大屏节目播出的同时,为顺应全媒体时代的传播特点,节目组还编辑了重点突出、更易于新媒体传播的短视频,并设置了话题小屏推送。大小屏联动播出后,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仅微博单个话题阅读量就达3.5亿,登上热搜榜第二,在榜时长近16个小时。人民日报、央视网、凤凰网等多家媒体跟进话题评论,创造了多次传播热点,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梳理分析这个节目采制、传播的过程,之所以能够实现很好的传播效果、发挥引导热点的作用,是因为这个节目有三个特点:
一是事例典型,选题重大且有贴近性。这个节目反映的问题是中央专项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选取的是三件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民生项目不落实的事。节目中三个事例不是简单的罗列,而是各有侧重、非常典型。第一个例子,用中央资金建立体车库,车库是建起来了,钱也花完了,但老百姓没法用,没有解决问题;第二个例子,用中央资金建幼儿园、卫生所,实际情况是根本就没有建,用已有的项目来顶替申请项目,属于欺骗性质;第三个例子,用中央资金修路,成了“半截子”工程,当地根本没有完成项目。三个不同的项目各有侧重,暴露了一些地方政府对申请来的中央资金滥用、误用、不用的多种问题,节目曝光了问题、疏解了网民的情绪,同时督促地方政府要依法依规使用财政资金、把民生项目完成好。

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中央财政每年都会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但记者调查发现,河南省长垣市一些中央财政投入建设的民生项目,或闲置不用,或没有新建。目前,当地进行了整改,相关设施正逐步投入使用。
二是节目叙事缜密,内容选择留有余地。在采访中,记者调查到的还有很多内情,比如立体车库这个案例,小区开发商和车库承建商实际上是父子关系,其中的猫腻如果披露出来会更有戏剧性,话题会更火爆,但这个内容实际上和节目所要反映的主题关系不密切,反而有可能带偏主题,因此节目没有展现。除此以外,记者还拿到一张单子,显示其他地方也存在类似的问题,但节目没有泛泛地扩大化,而是集中反映一个地方的三件事,把后半篇文章留给地方政府、职能部门举一反三,整体排查。
三是坚持科学监督和建设性监督原则。节目播出后,栏目组和地方积极沟通,完整反映记者了解到的情况,当地高度重视,迅速反应,积极开展调查、整改、追责行动,并进行举一反三的大排查。同时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也启动了对三年内中央专项资金所有项目的核查,此类问题在全国范围内得以排查和整改,这正是科学监督、建设性监督的效果。
这期节目是媒体主动引导热点、推动问题解决的一个很好的范例。议题设置中选取了“领导重视、百姓关心、能够解决”的热点问题,在把事件盯准、做扎实的同时,运用全媒体传播的手段,把话题做大、做深、做透,实现了有效传播和热点引导的效果。
全媒体时代的新闻热点和舆论引导,我们认为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引导热点,就像《项目资金拿了 民生项目黄了》这期节目,主动设置热点议题,占领网络声音,形成传播优势;另一种是热点引导,就是对于一些已经形成的热点问题,主动选择回应,通过深入调查采访、分析评论,引导大众理性正确对待。
以《新闻1+1》栏目近期播出的两期节目为例:2023年9月5日播出了《华为新手机,拆解出了什么?》,当时华为新手机成为社会大众关注的热点,大家对华为发售新款手机的态度十分期待,甚至认为:华为粉碎了美国的技术封锁、华为在对抗美国制裁的问题上取得了全面胜利!作为主流媒体应该怎样引导正确看待这个问题?要权威、准确,要降温,不能跟风拱火。节目连线采访业内专家,客观分析,冷静对待,话说得留有余地,正视差距:尽管华为在技术创新上有突破,但距离最先进的技术高地还有一定差距。这是我们作为主流媒体在进行热点引导时应有的客观冷静、理性科学的态度,节目播出后受到有关方面的表扬。
再如,2023年9月7日《新闻1+1》播出的《大爷跳水,这个好该怎么叫?》,节目没有在天津大爷狮子林桥上跳水事件刚刚出现时立即跟进,而是在天津大爷自己表示要停止这一活动时,赞赏天津大爷的这种理性态度,呼吁公众客观、冷静,不要盲目跟风模仿。节目入情入理客观分析,同时提出大众需要更加安全、适合的健身场地和项目,这样的热点引导正是主流媒体应该发出的声音。
再以《焦点访谈》为例,2023年5月25日播出节目《失控的直播打赏》反映近年来网络直播新业态迅速兴起,在推动行业发展、丰富文化供给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乱象,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特别是一些打着所谓情感类直播的打赏活动,让很多人甚至青少年沉溺其中,直至倾家荡产。节目聚焦目前网络直播打赏乱象,呼吁对网络直播集中整治和规范管理,发挥了有效引导热点的作用。
类似的报道还有很多,都是直面社会热点问题,积极发声,正确引导,充分发挥了主流媒体对社会热点的有效引导作用。同时,这些报道的传播效果也表明,主流媒体在理性引导上还是有分寸、能放心、可以精准把握到位的。


全媒体时代做好热点报道和舆论引导的挑战和对策
目前来看,主流媒体在一些社会热点问题面前,还存在直面热点做得不够,面对个别热点舆情失语、缺位,个别热点报道存在迟滞、同质、偏航、引导无效等问题。
经过多年的一线实践,笔者感觉:现在的新闻热点报道和舆论监督报道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社会环境变了,热点新闻报道、舆论监督报道面临许多新的挑战。我们需要正视这种变化,坚持科学监督、依法监督、建设性监督的原则,用深入的调查、精准的事实、客观的分析、理性的态度和充分的善意与包容去开展热点引导、做好舆论监督,推动问题解决,促进社会进步。
从媒体自身看,改进热点引导工作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力:一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学习,提高政治站位;认真研究当下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新动向,提高对热点问题的敏感度,敢于交锋、敢于亮剑,积极主动回应热点,做好热点报道和引导,同时设置议题,主动引导舆论。二是把握好时度效,提升现场调查、真相挖掘、舆论引导的能力和水平,增强“战斗力”;在把关时,要小心小心再小心,严谨严谨再严谨。三是培养精兵强将,充实调查记者队伍,充分调动一线调查记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敢闯敢试,鼓励生产更多有影响力的新闻热点和舆论监督报道。四是在选题甄别上,进一步聚焦党中央明令禁止、老百姓深恶痛绝的话题,扩大选题广度深度,利用新的信息技术,拓展选题来源。五是和有关方面职能部门加强沟通、开展合作,关口前移,协作开展热点引导、舆论监督报道。
(作者王惠莉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中心新闻评论部副主任、车黎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中心新闻评论部《焦点访谈》栏目记者)
责任编辑:王  月
本文刊发于《新闻战线》2023年12月(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