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伴公汀】全球充满变数,有人想后退,上海为何要逆势向前?

解放日报 伴公汀 2022-03-21


全球疫情大幅影响了全球交往,但上海同世界的连接并未切断——市委全会前夕,有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的陆家嘴论坛、暂时移到“云上”的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有密集开展的中外政企高层“云对话”;市委全会后,有即将在线启幕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有正在紧张筹备的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种种对外交往平台,形式或有调整,但坚定开放交往、坚定对外连接、坚定打造“战略链接”的初心,均未改变。

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是上海新近提出的目标,亦是这座城市彰显核心功能的重要路径。但更重要的,是其间提示的城市品格与身位:作为一座以“开放、创新、包容”为品格的城市,上海在任何时候,都应当将“开放”视作最大的优势、最深的基因。而考量这座城市的规划、建设、发展、治理,都需要置身全球的大格局,强化对外开放的大站位,做强“国际化”的大文章。

毋庸置疑,全球化和对外开放,在今天遭遇着空前的挑战。疫情前的外部环境已经充满变数,经此一“疫”,全球化遭遇的冲击更甚,并波及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上海已是全球最大国际贸易口岸城市,经济外向度一向很高,受到的影响更大、面临的挑战更大,是可以预见的;上海也拥有全国客流最大的出入境口岸,全球疫情爆发后“外防输入”压力陡增,亦带来持续至今的严峻考验。

但无论挑战多大,无论外部环境有多么扑朔迷离,开放这个基本取向都不会改变,也不能改变——要开放不要封闭,要合作不要对抗,要共赢不要独占,这是不可违抗的世界大势;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同样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必然。

不久前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国际上保护主义思潮上升,“但我们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坚持多边主义和国际关系民主化,以开放、合作、共赢胸怀谋划发展,坚定不移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作为中国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代表,上海在这个问题上,不仅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更要有主动突破、带动引领的勇气和志气,用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广的胸襟,推动更高水平开放。

强化开放枢纽门户功能,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的明确要求,也是当下和更长时期上海重要的努力方向。去年11月,总书记谈及此事,曾寄语上海,要“勇敢跳到世界经济的汪洋大海中去搏击风浪、强筋壮骨”。上海有大批全球企业,有大批企业发展依托于全球产业链,需要集聚配置全球资源,也渴望集聚全球人才。不管是当前还是“后疫情时代”,这种同全球的关联都将日趋紧密;在经历了疫情带来的冲击洗牌后,一旦措施得当,更可能脱颖而出。

这方面,上海有历史底蕴,有平台机遇,有在今天可以打响的“王牌”——无论是迎来30周年的浦东开发开放,还是自贸区新片区、科创板、长三角一体化等三大任务,抑或是“年年都要办下去,并且越办越好”的进博会,各自的落地、推进、溢出,都可以发挥特别的作用。

2020年是上海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年,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形成基本框架之年。“五个中心”,都有“国际”和“全球”的定语,其含金量高下,很大程度上正取决于国际化程度。

“全球城市”,必须“胸怀全球”“志在全球”。能否不断扩大服务半径和辐射范围,畅通循环、打通堵点;能否充分对接乃至参与构建全球规则体系,对全球资源进行融通配置;能否掌握创新链、价值链的关键环节,进而在全球产业链中发挥牵引作用,积极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畅通;能否构建起全球网络枢纽节点,打造空海陆网“四位一体”的国际大通道;能否有效放大各种开放平台的溢出效应,为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提供战略通道……回答好这些问题,做足“国际化”的文章,一座中心城市、全球城市的地位、能级和竞争力,才会真正名副其实。


本文来源:上观新闻


伴读公事、伴君行事。

伴公汀是一个时政记者部落。我们拥有一批熟识的官员、基层公务员和专家朋友。从时事政情、政策发布,到公务人员关心的话题和爱好,都可能写进我们给你的“伴公汀专报”。


搜索微信公众号“伴公汀”,或加微信号“jiefangshizheng”就能找到我们。欢迎关注,欢迎转发,欢迎点赞,欢迎吐槽,更期待你的参与。来稿请投:shxw@jfdaily.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