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对不起,不会作诗,还真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唐都长安人

曲江新区 2021-10-07


全文4562字,阅读时间约12分钟


说起唐朝,说起长安城,

谁似乎都能说出个子丑寅卯来:

李世民的贞观之治、

李白和阿倍仲麻吕的友谊、

武则天在感业寺落发为尼、

白居易和《长恨歌》、

杨贵妃和华清池……



除了这些从小到大历史书上

讲了无数遍的故事外,

长安还有啥?长安到底有多牛?

除了刚才那些牛人,

还有哪些把历史照得锃亮锃亮的人和事?

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

和平时期的长安城,

满城历史,细细爬梳,

竟然是学子的天堂。



不在长安留下一首好诗,

很难在唐诗“名人榜”上留名

唐朝的诗人之多,举世罕见,

上到皇帝宰相,下到贩夫走卒,

到处都是莺莺燕燕、山山水水懂诗写诗的人。

所以,要想在唐朝混个风生水起,

不会写诗就想红,

简直是“叔可忍婶不可忍”啊。

长安新规矩:要当“网红”先写诗



拿唐诗排行榜排名靠前的诗人来说吧。



王维十几岁孤身一人闯长安,靠的是啥?不是朋友不是关系不是金钱,而是才。除了音乐绘画书法才华不说,当年在长安城之所以风生水起,离不开他的诗。


比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相信“下到刚会走、上到九十九”,说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都有种“亲人啊,额来咧”的感受。这首诗就是唐朝才华最全面的山水田园诗大师王维十七岁在长安求学时,到了重阳节,看到左邻右舍阖家团圆、兄弟嬉戏,不由孤独寂寞冷,忍不住一挥而就一首诗发在“朋友圈”,谁也想不到,一下击中了多少游子的软肋啊,很快传遍京城,成了唐朝“网红”。



再说说李商隐吧,“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首诗很牛掰吧,千百年来广为传诵,多少“夕阳红”“黄昏恋”源于这首诗啊。哪里写的?没错,就在长安城东郊的乐游原上,今天青龙寺跟前。


李商隐,情诗写得那个帅那个美,不亚于后来的徐志摩。这首充满人生哲理、政治深意的诗句,也只有站在乐游原上遥望夕阳的时候,估计思想上才有天才的一跃。虽然李商隐的名作很多,但最被人熟知的代表作之一,恐怕还要属这首《登乐游原》,要是没有这首诗,李商隐的诗路恐怕要被看窄一个车道。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的这首小清新诗,把一个被爱情迷得不要不要的男子情愫,诠释得温婉自然又美不胜收。


没说的,那个人面桃花的女子就是咱长安人,那个“人面桃花”的故事就发生在今天的长安区,那个外地来长安把妹的小伙,后来据说娶了长安女子后,事业青云直上,爱情甜蜜蜜,其浪漫指数不亚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传说。崔护也因为这首诗,从而登上了唐朝名人榜。

不仅写诗,兼造“成语、名句”


如果看了上面这几句唐诗,还不够过瘾,那就再来几个“大杀器”,见识见识唐诗,对中国文化和中国人语言的贡献。



“人生七十古来稀”、“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丽人多”、“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耳熟能详吧!是诗圣杜甫在长安城留下的千古名句,而这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把唐朝皇帝都迷成粉丝的诗句,是“大历十才子”之一的韩翃在长安留下的,要不是这首诗,这位才子恐怕还在某个偏僻的角落平淡地了此一生。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一下子贡献了“春风得意”“走马观花”两个成语的名句,是孟郊在长安城高中进士后留下的,这首小学生必背的诗,知名度恐怕仅次于孟郊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扶槛露华浓”是李白在兴庆宫为唐朝第一美女杨贵妃写的赞美诗,当时被谱曲传唱后迅速成为当时最流行的歌曲,李白因为《清平调》三首,荣登唐朝流行乐坛词作者前列,毫无悬念。要不是这首诗,今天我们就看不清李白更多的一面了。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写春天美景的诗无数,这首写长安春色的诗,绝对是翘楚之作,一下让文坛领袖韩愈大接地气。


当然还有太多太多,写下“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贾岛,写下“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杜牧,写下“冲天香气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黄巢,写下“天街踏尽公卿骨”的韦庄……


还有很多很多,唐朝有名有姓的诗人们留下的满满一城唐诗,开一门课都学不完,诗人们少了这些诗,宛如唐朝历史的夜空少了一片璀璨的星。


国际时尚:在唐朝长安留学拿“绿卡”


在唐代,外国留学生一抓一大把,什么波斯的、天竺的、日本的、高丽的、斯里兰卡的,五颜六色、奇装异服,走在街头,宛如走在“联合国”。如果说西汉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为东西方交融埋下了种子,那么唐朝就开始开花结果了。



唐朝时,各国人民纷纷来 长安访问、旅游、留学、经商、居住、做官,人才落户长安、拿长安绿卡、在长安买房居住……那可是当时最盛行的国际潮流。


有王维的诗为证: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诗鬼李贺在长安时也留诗为证:

卷发胡儿眼睛绿,高楼夜静吹横竹。

一声似向天上来,月下美人望乡哭”。

诗仙李白在长安城里也是流连忘返: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最推崇唐朝和向往长安的,非日本莫属。



当年的日本可是绝对的小弟、学生,打唐代开始,“向强者学习”就成了日本的思维定势,谁强就服谁,结果白江口战役后,日本开始全面拜华,对,就是那个崇拜的“拜”、膜拜的“拜”。虽然大唐日本隔着一片海,时不时波涛汹涌、浊浪滔滔,可这些怎能挡得住“向大唐学习”的精神?


于是,一波又一波的日本使团、留学生涌入长安,见啥学啥。


乐不思蜀:各国人才,为我所用


日本的学习最为彻底:


大到文字、制度、宗教,小到建筑、茶道、服饰,完全是“网红”和“粉丝”的关系。甚至有的乐不思蜀,索性留在长安城读书、科举、做官,把青春和热血献给唐朝了。



比如那个阿倍仲麻吕,彻底留在唐朝不走了,偶然一次回国探亲还遭遇风暴,害得中国朋友李白以为晁衡(阿倍仲麻吕的中文名字)海葬了,哭得稀里哗啦,还写了一首悼诗: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当然,晁衡命大,竟然从海上又漂到中国,一路跋涉又回来了。回到长安后看到李白为他写的诗,百感交集,当即写下了著名诗篇《望乡》:


卅年长安住,归不到蓬壶。

一片望乡情,尽付水天处。

魂兮归来了,感君痛苦吾。

我更为君哭,不得长安住。


不知李白看到朋友“起死回生”,是不是又激动万分,再次赋诗一首?我们不得而知了。


晁衡一路官运亨通,最后做到了相当于大唐国家档案馆一把手的位置,在今天看来实在不可思议。据统计,人数最多时,来长安留学的外国人多达上万,可想而知当时唐朝长安简直就是一座,把周围优秀人才成千成万的吸引过来为我所用。


还有索元礼、李元谅、哥舒翰、高仙芝、崔致远……都是唐朝周边的外族人,后来纷纷效命于唐朝,或文或武,无不以这里当作我的祖国我的家。


面对“高考”,大诗人的悲欢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这是唐代朱庆余的一首《近试上张水部》,表面看来写的是新媳妇过门,含羞带喜,心态忐忑。实际上却是他参加科举,考前写给水部(唐时属工部)员外郎张籍以探听虚实的。借新婚之后的脉脉情事,把自己比喻成即将拜见公婆的新媳妇,把张水部比喻成舅姑(公婆),表达忐忑心情。


张籍见诗会心一笑,当即回了一首《酬朱庆余》: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人间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把朱庆余比作“越女”,把其诗比作“菱歌”,表明对其才华的赏识。


唐代的科举虽说打通了上下层级的流通渠道,给读书人不靠门地背景、只靠学识能力,就能“一登天子堂”的机会,但是只要是考试,就必然有落榜。


写下《慈母吟》唐代大孟郊,一代才子,却两试进士不第,直到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


昔年屡考不中,悲愤之下,写下《再下第》:


一夕九起嗟,梦短不到家。

两度长安陌,空将泪见花。


后来终于一朝登榜,又写下一首《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代小儿:自小学诗


“诗圣”杜甫曾写过一组诗,《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


当年他到长安郊外的山林别墅去拜访一位退休的何将军,晚间住在将军别墅里,看到幼童静夜读诗,杜甫对此写道:


将军不好武,稚子总能文。

醒酒微风入,听诗静夜分。


意思是说何将军不是只喜欢打仗,家里的小孩都在学诗。晚饭喝了点酒,夜里酒醒,就听见何家小孩在吟诗,一直吟到半夜。所以在唐代,不只是诗人吟诗,幼童也是从小就学习吟诗,稍长后,才入学学习四书五经。


骆宾王七岁能写诗,号称神童,其小时候写的《咏鹅》就是一时名作。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那么,在唐朝,经济文化科技那么发达,教育是怎么与之配套的?和今天有些相似,唐朝教育以精英教育为主,有公办学校,也有民办学校,当然办得最好的都是公办性质的。


唐朝开元时期就规定每“里”设一学,差不多就是一百户人家就得办一所学校,也鼓励老百姓自己办私塾。


唐朝长安城里名校林立,公办大学有“六学二馆”,六学是指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隶属国子监,二馆指的是弘文馆、崇文馆。


和今天高举教育公平、平等不同,当年的精英教育直接就明说了,哪些学校招收高官二代、哪些学校招收普通公务员子弟、哪些招收普通百姓子弟。比如弘文馆、崇文馆,基本就是高干子弟学校,大多数学生报名时要查一下家庭身份,只有皇族元老的后代才能入学,走的就是赤裸裸“龙生龙、凤生凤”的路子。


而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分别招收中高级官宦子弟、普通公务员孩子和普通百姓优秀学子。那时,教育内容也很丰富全面,国家制度法律、数学、书法、宗教、天文、医学、兽医、音乐、各类专业技术等都在教育范围内。


那个年代娃们上学不会强制,有条件的上公办学校,条件差一点的上普通学校,个性学生可以去民间私塾,甚至还可以不上学,家长亲友教,自学成才。


家学(塾学)、乡村启蒙学、私人讲学、隐居游学及寺学均属私学类。


据说,白居易、牛僧孺、杜牧、元稹这些功成名就者,都是从民办教育机构——私塾——出来的人才,可惜那个时代没有市场意识,否则白居易们完全可以办一所全国最大的民办教育机构,自己来当个CEO,把刘禹锡、柳宗元、元稹这些“高考赢家”们聘请来当个兼职老师,绝对是中国教育史上最牛教师团队。


中国诗歌文学,历来以唐诗、宋词、元曲并称,而以唐诗为冠。《诗经》、《汉赋》尽管也是影响很大,但毕竟离普通人生活实际太远,题材多与宫廷王室有关,因而一般民间流传不广。到了清代,康熙大帝特别喜欢唐诗,下旨江宁织造曹寅(曹雪芹祖父)搜集刊印《全唐诗》,到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编撰完成,“得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凡二千二百余人”,可见唐朝诗歌创作有多么繁盛。


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唐诗对我们的影响,已经嵌入我们的文化基因,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凑”。把四万多首都通读一遍,在现代社会对一般人来说,显然很难做到,但在日常生活中抽空陪孩子读读唐诗,还是有必要的。


因为读诗,可以让你的思维更加简约敏锐,语言更丰富精炼,内心更宽广强大,并在平凡琐碎中发现美,感受美。



点击标题查看往期文章精选

纯干货!不看这条,你可能会错过1个亿!

@各路人才,这些高含金量的政策你心动了吗?

申请曲江新区租赁型保障房?看这一篇就够了!

#抖爱曲江# iphoneX+GoPro免费送,@全城戏精!

为什么西安最中国?

刷新颜值新高度!曲江新区又一座公园即将开建

文字:澄心

编辑:柳婷、刘鸣

校对:王磊

审核:文静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