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兵:新西兰首位女性外交部长将引领其外交政策走向何方?
作者| 周兵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复旦大学-奥克兰大学大洋洲中国研究中心负责人
新西兰当地时间11月2日,新西兰总理杰辛达·阿德恩正式公布了新一届政府的内阁名单,其中外界高度关注的外交部长一席,首次由一位女性出任,并且由于新部长纳娅•马胡塔(Nanaia Mahuta)下颚上独特的毛利纹身图案,醒目地代表了其毛利原住民的身份,更引起了包括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在内的许多国际媒体的兴趣。
新西兰新任外交部长纳纳亚·马胡塔(Nanaia Mahuta)(左)与阿德恩(右)
图片来源:环球时报
历史上“最多元化”的政府
在10月17日结束的新西兰大选中,阿德恩领导的工党大获全胜,获得了全部120个议席中的64个席位,成为自1996年新西兰推行MMP选举制度以来首个取得绝对多数并有资格单独组阁的政党。11月1日,工党又与拥有10个议席的绿党达成合作协议,牢牢巩固了其在未来三年的执政地位。
11月2日新公布的内阁名单,被外界赞为历史上“最多元化”的政府,20位内阁部长中,毛利裔占四分之一,女性占到40%。而在国会中,接近半数的议员为女性,不同的族裔也都得到广泛的代表。
与三年前首次执政时相比,当时工党内阁成员中只有三人有过部长的履职经验,而此次连任的新一届政府不仅顺利地度过了第一个任期的考验,尤其是经历了2019年克赖斯彻奇枪击事件和今年新冠疫情的挑战,得到了极高的国内支持率和国际声誉。
新西兰外交政策走向何方?
然而,在后疫情时代,通过马胡塔作为毛利原住民履职外交部长所传递的强烈信号,是否能透露出未来三年中新西兰外交政策的走向呢?
首先,马胡塔的任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新西兰政治继续转向民族主义的走向。近年来,新西兰社会中对于来自外部的国际势力影响(包括全球化、外资、移民等)、大国地缘政治的警惕之心日益增大,这与英国脱欧、特朗普上台等事件所反映的“反全球化”趋势相一致,而在当前中美关系紧张、全球疫情大爆发的形势下,将可能会进一步走向极端。在新西兰国内,工党政府执政以来所鼓励的推动土著毛利语言和文化的政策,正是旨在消除英帝国殖民时代的痕迹,转向本土化的“民族主义”;而在外交政策上,则表现为尽量不依附于某个大国而坚持相对独立自主的风格。
其次,对外贸易将成为新西兰在后疫情时代走出经济衰退的主要路径。严格来说,马胡塔并不具备外交方面的经验和资历,现任的工党议会党团成员中也严重缺乏相关领域的专家。除了二十多年的从政经历和毛利裔的独特身份之外,马胡塔之前曾有过担任贸易部副部长和参与对外贸易谈判的经历,可能是其此次被委以重任的原因之一。外交与贸易在新西兰政府内阁中分属两个部长,但在对外事务中常常有交叉。利用新西兰得天独厚的资源和农产品优势,进一步扩大对外贸易的渠道和数量,将成为未来新西兰经济能够摆脱衰退的关键。
总的来说,单以马胡塔任命宣布不到24小时所产生的国际舆论反响来看,阿德恩政府已收到了所预期的良好效果,即展现了新西兰及其政府所极力推动的多元、平等的国家形象。而至于在政策层面的影响,还有待时间的推移,才能真正检验马胡塔在外交舞台上的能力。
文章来源于新华·思客,由复旦发展研究院供稿
编辑 | 周佳苗
排版 | 赵聪悦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