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孙立坚:降准之后再“降息”,释放什么信号?

近日,央行超量续做到期中期借贷便利(MLF),并下调MLF操作和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的中标利率均下降10个基点。央行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1月17日开展7,000亿元MLF操作和1,00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当日MLF操作利率2.85%,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的中标利率2.10%。这是央行自2020年4月之后首次下调政策利率,距离2021年12月降准仅仅一个月。

孙立坚:这体现的是探索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以及稳字当先、稳中求进的国家整体战略布局,宏观调控的取向。央行采取“量价”,同时释放了较为宽松的货币环境,也是因为在新的增长阶段,很多产业需要进一步的投资支持,比如一些与产业数字化相关的投入就正在加大,低碳技术和电动车等新能源产业的结合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另外,无论是家庭部门还是企业部门的债务负担我们都需要降低,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货币的宽松是满足市场需求的正常表现。

并且我们也看到,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通胀率在不断地上升,这和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基本面形成了较大的反差。所以在这个时候,他们很可能跟我们目前的货币政策走相反的“加息”的通道,如果我们现在不能够未雨绸缪,先把货币的流动性释放出来,一旦发达国家加息启动,大量国际资本的流动就会出现逆转的现象。所以我们今天这种“量价宽松”也是为了应对未来发达国家货币政策的调整,为我们事后根据资金流向的状况加息或是货币稳健政策的实施腾出空间。

所以我们要在美国加息之前,先把我们应该配置的货币和信贷配置到家庭部门和企业部门,这能够增加中国的市场活力,使我们不受与美国经济基本面存在差异的影响(美国是经济过热通货膨胀,而我国表现为在三大冲击之下的经济疲软状态)。所以我们需要未雨绸缪,做出适应我们基本面的货币政策的调整,即使将来美联储加息,我们可以适当地缩短与美联储利率的差距,防止资金大幅度地逆向流动。我们也可以重新向上调整,但是这种调整不是在高位向上调整,而是能够在低位向上调整,这样无论是融资成本还是债务负担,对我们经济基本面的冲击都是相对有限的。所以现在我们及时地先调整,也是央行灵活适度的货币政策的一种表现。


来源 | 第一财经广播

编辑 | 刘宣

排版 | 刘宣


往期回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