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十六届浦江创新论坛在上海开幕 孙立坚:科技创新的方向感逐渐明确,成果持续产出

孙立坚 复旦发展研究院 2023-11-08





9月10日,2023浦江创新论坛在上海举行开幕式,本届论坛的主题为“开放的创新生态:创新与全球链接”,主宾国为巴西,共邀请中外嘉宾300余位,其中境外嘉宾占比近40%。本届浦江创新论坛有哪些看点?业内大咖共同关注了哪些创新新趋势?复旦发展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坚教授受第一财经广播《财经午间道》栏目邀请,对相关问题进行解读。以下内容由发展研究院根据采访内容及孙教授增补内容编辑而成,供读者参考。您也可点击阅读原文收听采访音频。



2023浦江创新论坛9月9日至11日在上海举行,主题为“开放的创新生态:创新与全球链接”。本届论坛主宾国为巴西,主宾省为湖北省,举办了1场开幕式及全体大会、2场主题论坛、9场专题论坛、2场展示对接(首届全球创业投资大会、第四届全球技术转移大会)和多场发布会、“中巴之夜”等活动。


01

2023浦江创新论坛有哪些亮点?


孙立坚:在西方政治家划分类聚化的时代,中国率先承担起了人类文明发展的重大使命,赢得了全世界的科学家和研究学者的热情支持。我们非常欣慰地看到有近40%的境外嘉宾出席浦江创新论坛,他们参与到各种各样的讨论当中,再次强调人类文明的发展需要合作。


所以我认为这次论坛的亮点是世界最顶级的精英们在论坛上进行着头脑风暴和知识共享,开始形成为实体经济服务的世界金融资本云集的力量,并且通过这次论坛提出人类的共同需求,通过共同交流来打造新的赛道,我们清楚地看到新的赛道已经出现在类脑芯片、量子信息、合成生物学、绿色制氢和区块链等的领域之中。这种需求的汇集让浦江创新论坛的重磅成果不断出现,而且这不是一种短时间内的一次性爆发,而会带来持久的链的效应,我认为这就是论坛最大的亮点。


在2023浦江创新论坛上,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联合编撰的《未来产业创新的前沿领域》报告正式发布。该报告基于对各国和地区科技政策与研发投入、论文与专利、专家观点与学术会议资料等科技信息的多维度分析,遴选出未来产业创新的五大前沿领域——类脑芯片、量子信息、合成生物学、绿色制氢和区块链,并探讨了它们的发展态势、区域研发优势、技术研发方向和面临的挑战。


02

《未来产业创新的前沿领域》列出了五大科技领域,是否为科技创新领域指明了方向?


孙立坚:五大科技领域是今天人类发展需要突破的科学难关,会带来非常巨大的溢出效应。区块链在目前亟待解决的资金和项目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算力、算法上得到了巨大提升,以及新材料也有了重磅的运用场景。实际上,上海早就注意到了全球发展和科学发展的最前沿的趋势,疫情期间有很多专家跨界来研究疫情时代城市治理的问题,以及疫情之后进一步向前发展的新动力问题。


所以我们谈到了“3+6”的产业,“3”指的是三个硬科学的赛道,即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而刚刚提到的五个前沿领域就是其具体的运用场景,反映了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研究突破的攻关点。我们也注意到,围绕这五大方向,已经有1000多个创业项目在展开,有500多家的孵化机构进入到赛道中,来寻找人类文明产生的巨大潜力和需求,还有200多家海内外的金融投资机构也在关注人类文明发展带来的价值投资机遇,其将带来未来持续性的财富增长。由此可见,科技创新领域的方向感越来越明确,带来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提到科技创新,近几年,西方国家意图遏制中国的高端科技的发展,一度让业内有些沮丧和担忧。但最近华为新机的发售,又让大家看到了中国企业在科技创新自主可控方面的努力和坚韧。 


03

在您看来,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中国与西方科技强国之间的差距?


孙立坚:华为mete60系列的发布,完全打破了西方打压中国高端科技的意图,他们认为在其打压之下中国高科技向前发展的步伐会停滞不前,甚至想像当年日美贸易摩擦一样让对方直接退出与美国的竞争,但是今天的中国不是这样的结果。我们看到,虽然中国在人才聚集和研究生态上的静态指标确实与西方世界存在一定差距,但是他们疏忽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在压力之下表现出来的向前推进的潜力。过去中国将西方的高科技产品买进,通过自己的运用场景进行组装的发展模式已经发生改变,无论是半导体集成电路,还是光伏产业、电动车产业,中国现在已经具备了先发优势。而西方世界面对我们的突飞猛进,更多的是担忧对中国的打压会给自己和中国的合作带来更深重的挑战。所以我可以看到中国在打压之下化被动为主动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光靠一家华为和具有先发优势的几家大厂经济,还不能真正地夯实中国的营商环境和科技生态,打造出稳定、可持续的全面开花的场景。所以未来的重点在于将高科技的力量输出到能够形成巨大的市场财富创造效应的供应链,也就是让更多的中小企业能够享受到高科技带来的竞争力提升,而不是让高科技滞留在大企业内部,形成大企业赢者通吃的格局。这种供应链和价值链的发展模式,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全球都在形成的一种合作共赢的商业模式,只不过这种商业模式现在被西方一些目光短浅的政治家破坏了。


但中国政府现在通过浦江创新论坛等方式展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合作共赢的思路,让越来越多的人理解到中国的发展正是通过合作才产生的。我想可以通过中国国内首先营造合作普惠的环境,再用这种环境产生的巨大成效来证明,这种理念就是世界应该共同追求的。如果西方政治家阻止这种合作共赢理念的发展,那么更多的科学家、人才就会进入中国来寻找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现在也越来越重视人才基地、产学研结合的生态打造,这是作为一个大国应有的责任和担当,也能吸引到更多人才集聚。在某种意义上,内循环机制、统一大市场的生态环境的培育和打造先行,以及新科技的力量会帮助外循环规模和效率的提升,从而让世界经济尽快走出长期低迷的困境。


本届浦江创新论坛以“面向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国家级平台”为目标,紧扣“建设创新网络、把握未来趋势、培育青年力量”三大使命,实现前沿创新思想的“策源地”、世界科技发展的“风向标”、国际科技合作的“助推器”、全球创新人才的“引力场”、全球技术转移的“枢纽地”五大功能,更好服务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和世界科技强国建设。


04

如何发挥青年人才的主观能动性,助力中国科技创新事业发展?


孙立坚:在科技的赛道,更多的是需要人才,有了人才就有了资金,有了资金就有了项目,有了项目就有成功率的提高,所以科技创新生态环境的改造,最得益于青年人才。创新生态给了年轻人未来的希望,尤其是让经过良好训练的年轻人找到了自己成长的路径,这是非常重要的。现在的年轻人在国家良好的教育环境和国家财政的支持以及家庭条件改善的情况下,可以放飞自己的理想,对创新的生态充满好奇,这些具有强大创新力的年轻人,就是我们祖国未来核心竞争力的希望。


现在的关键就是给年轻人平台,不要论资排辈,学术带头人和企业带头人要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产学研结合的主打力量就是来自于年轻人,他们形成的研究团队带来了新的生机和动力。现在中国的进步就在于年轻人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大,年轻人得到的国家支持力度越来越大。所以,我们只需要做好年轻人才的集聚效应和他们发挥能力的溢出效应,那么中国今天所面临的暂时性的困境都会因为年轻人的奋发图强迎刃而解。


音频来源 | 第一财经广播

图      源 | 浦江创新论坛官网

文字编辑&排版 | 刘宣


猜你喜欢

金力:发挥高校主力军作用,建设全球科创中心

论文 | 开发区与企业创新:来自上海的证据

张伊娜:完善社会创新生态 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孙立坚: 临港新片区生态打造和价值链金融


往期回顾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