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德面前,汉拿山、权金城上演的这出爱国戏丨凤凰评论
除了一点狡狯的暗示,这些商家并没有什么信誉上的不良记录。他们就是普普通通的中国生意人。他们对于时代气味、温度的感触,比谁都敏感。
文丨宋金波
说来惭愧,因为对韩国地理、文化欠缺热情,我刚刚才知道,汉拿山原来是韩国最高峰,也第一次听说权金城是韩国雪岳山小公园内一处古城遗址的名字。
这番韩国文化的小小普及,追根溯源,当拜“萨德”之赐。正是因为有“萨德”事件这个背景,国内数家多家韩餐企业,公开发表声明,撇清与韩国或韩资的关系,其中就包括北京汉拿山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与权金城企业管理(北京)有限公司。声明的内容如出一辙,首先强调本身是“中国人出资创办、中国人自主经营和管理、服务中国市场的百分百中国企业”,其次是声明本公司未使用和销售过乐天产品,又或对已经销售的乐天产品予以下架。
何止是汉拿山和权金城这两个地名,就连这两个餐饮公司,此前虽不能说完全没听过名字,可也差不太多。若不是因为这次的声明和撇清,我当真连这两家餐饮店是什么菜系都搞不清楚。我如果因此成为这两家餐饮的潜在客户,甚至成为韩式餐饮文化的拥趸,也不算出奇。
意欲撇清,反收传播之效,这很有“种下龙种孵出跳蚤”的喜剧效果,让我想起了两则真实的故事。
一个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初。大概是在吉林省,两个大学生去某家饭店,点了一道“熊掌”,结果被宰天价。后来惊动警方,店家改口说是假熊掌。店家非法出售野生动物产品的罪责免了,形势转眼变成了大学生要不要追究店家出售“假冒”菜品的问题。
另一则新闻就发生在上个月。“河南省孟州市的党志聪以贩毒为业,去外地‘进货’,岂料花8万元买到一斤冰糖。得知被‘黑’后,初感愤怒,后又觉庆幸。”毒贩庆幸的原因,是“假货”使其被抓获后面临的刑责大幅度降低了。而把“冰糖”当毒品贩卖的货主,却因涉嫌诈骗罪被批捕。
上述两出,都是喜剧。很多时候文学家笔下的虚构敌不过真实世界的丰富情节,结局大喊一句“太君,是自己人哪!”而主角在真假的转换中,也能以一种丑角的滑稽,带来一场哄堂大笑。但我又不很能确定,汉拿山和权金城以及类似做出声明的店家,脸上究竟画上怎样的油彩和脸谱更合适。
汉拿山和权金城无论是否做出“与韩国无关”的声明,似乎都还谈不上虚假与欺诈。虽然用汉拿山与权金城作为名称与标识,形成了某种暗示,但这种暗示是寻常而含混的。你固然可以反问一句“与韩国无关为什么要拿韩国的山做名字”,但又不能不承认,就算“美国加州牛肉面”写在招牌上,也不能咬定人家拿了美元作股本。
说来不过是并不高明却又非常有效的营销术而已。最差劲儿的商家,也懂得这么一点儿消费者的心理学。商人无利不起早,拿“汉拿山”“权金城”作为品牌,自然是因为这样的名称对大部分消费者而言,是被正面解读的,是会因此给商家带来潜在收益的。汉拿山官网上公示的企业文化,“塑造品牌、讲大道德、谋大利益、建大事业”,真正重要的还是“谋大利益”——可也无可厚非。
那么为什么商家要把这种暗示戳穿,以一种自唾其面的决然姿态,强调“并无干系”呢?要知道,正常来说,这种做法并不讨喜。试想前文中那位卖假熊掌的店家,或是卖假毒品的“供应商”,如若也这样宣示一通,无论是警方还是“消费者”,大约都会忿然作色:“你这厮莫不是消遣我?”甚至有智商受辱的体验。
从商家的角度,也容易解读。无非是这么做,潜在收益大于不做;或者不这么做,潜在损失大于这么做了。
鉴于目前的时局,店家的利害得失,不难判断。这几家做出声明的店家,并没有提到他们的生意因为“汉拿山”“权金城”等易被误解的名称,受到何种损失。可能有而他们没说,或者有食客暗暗拉黑而毫不声张,也可能仅仅是先发制人的避险。当然,还可能就是炒作,拿爱国热情当筹码,蹭爱国热点的炒作。我猜,这么理解的人,不会是少数。毕竟,新媒体时代,大家也是见得多了。
因为缺少足够多的证据,这些店家在多大程度上是炒作,几乎成为可以自由心证的事情。我之所以不愿意诛心地将商家的用意向下看,是因为对他们来说,风险的确很现实。不要说他们,就是那些因为各种原因撤资的外企,因他们的撤离而失业陷入困顿的,有几个不是“百分百”的中国人呢?
除了一点点狡狯的暗示,这些商家之前并没有什么信誉上的不良记录。他们就是普普通通的中国生意人。他们对于时代气味、温度的感触,比谁都敏感。假如他们会因为一些以前无法想到的风险遭受损失,无法得到法治保护;假如他们可能因为一些从前无法想象的做法获益,而且还会收获掌声,他们因而做了趋利避害的事,能说他们有病,是在消遣人吗?
太阳之下无新事。在这些店家看起来严肃认真的声明中,分明能感觉到消遣甚至炒作的恶作剧气息,但也有某种无奈。用尽堂堂正正的词句,撇清也无法演成正剧。不管是不是喜剧和闹剧,趋利避害而上台舞蹈的角色,其实很难意识到,自己不过在在参演一出傀儡戏而已。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