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严肃认真的争议:获奖绘本《不,大卫》,为什么“永远爱你”不能替代行为教育?

2016-06-27 乖乖妈 小乖乖的幸福屋

点上面蓝字,关注我们喔~~

 

乖妈按:我本身就是一个喜欢听各种声音的人,上次带来自家也喜欢的粉红猪剧集的负面声音文章《教养严谨英国妈妈们:Peppa Pig粉红猪是孩子的坏榜样!》引发热议,也许听多了众口一词的赞扬声,有理有据的负面声音,听起来更新奇更刷新思维。


希望我们群里的父母,对绘本也不仅只看推荐类书评,也不会为负面的声音就不买书。书,本来代表的就是无形的,思维的,各种争议的东西。

 


《不,大卫 No,David!》讲一个叫大卫的超级调皮男孩,他走路把外面的泥带到家里满地板,把玩具到处乱放,在浴缸里制造洪水,在街上裸奔,敲锅制造噪音,挖鼻孔,玩食物,在家里打棒球打烂花瓶。


书中的字就是妈妈的画外音“不要,大卫!”“把你的玩具收好!”“不要和食物玩!”。。




最终因为打破花瓶,大卫被罚坐墙角,哭了。


但接下来是妈妈的拥抱“到这来,妈妈爱你!”


这本书1998年出版,1999年获得凯迪克大奖,此外还有其它诸多殊荣,如美国学校图书馆期刊年度最佳图书,美国图书馆协会童书,蓝丝带童书,《纽约时报》畅销绘本榜。。。

拥有数不尽的孩子和大人读者。


作者大卫·香农用明亮的色彩,手绘感的插图,把大卫用玩具化的手法表现出来。一个大大的头,木玩偶般的身体,张大的嘴里是尖尖的牙齿。


很明显,这本书感人之处的主题是“无论你有惹了多少麻烦,让父母多么生气,他们都还是永远爱你”。


这赢得了无数孩子和父母的心。


国内外10多年来有着无数正面声音的书评。所以,乖妈带来的,是有争议的负面声音。我想,这应该是我们爱书的家长们,都愿意并希望有途径了解的一面吧。



权威的负面声音


以犀利独到著称的《纽约客》有篇题为“不同的一代”文章指出:“当今的绘本,孩子当道”。


文中提到不少经典绘本,指出文中的小孩或主角,通常都有各种小毛病,撒谎、胡闹、恶作剧、贪吃甜食、欺负弟妹、虚荣。。。而每次故事结束,总能在不需要受到足够纠正教育的情况下,得到家长无限的原谅和溺爱,或轻易得到想要的东西。


经典的绘本,如《好奇猴子乔治》还设计了一系列场景恶作剧故事,用叙述框架把人物形象定格,来描述各种无辜的犯错。


当今很多绘本甚至都不屑于讲故事,它们把劣迹直接当成纯粹的内容。如果有主题的话,这个主题就是对不端的品行表现出父母的慈爱


在大卫·香农的畅销书《不,大卫!》中,每个场景是一个男孩--他的脸酷似尖齿的南瓜灯--正以各种不同的暴力破坏行为规则。他妈妈的脸从未出现在书中。我们能看到的,只是每个场景中大大的手写字,表现着她那被孩子忽视的恳求“不,大卫!”“回来,大卫!“”不要在房子里,大卫!“。。。


大卫·香农描述的灾害场景,具有迈克尔·贝(《绝地战警》、《绝世天劫》和《变形金刚》的导演)电影一样的多动宏伟性。当大卫把玩具鲨鱼放到浴缸里,倾斜出来的水就像尼亚加拉大瀑布。


在最后的几页,出现了情节弯转。


在屋里玩打棒球打烂了花瓶后,大卫被罚坐在角落,一行小泪眼出现了。

“大卫乖乖,来这,”妈妈说(妈妈这时用的称呼是亲昵小名Davey)。然后是一个肯定的大拥抱。“是的,大卫。。。我爱你!“


香农抓住了一个五岁孩子体会这些经常性告诫的心理,孩子们会对此书爆发出会心的笑。


凯迪克的奖项催生了五个续集绘本。但是大卫是这个畅销系列主角小孩的原因:的缺点就是他的魅力所在


而且聪明的娃会从书中发现一些战术建议。例如,哭,看来是个摆脱困境的极好方法。

 


民间的负面声音:阅读年龄的困惑


这本书现在亚马逊界定的年龄是4-8岁。而我了解的情况,很多国内外书商现在的介绍中,适合的年龄还是很多种,有2-6岁,有1-8岁,还有0-4岁前推荐父母伴读,之后独立读等等。

 

为什么要关注年龄的问题呢?

3-4岁前的孩子阅读,负面的反馈还是挺多的。这个年龄的孩子,对表现手法还理解不了,能看到的,仅仅是页面显示出的信息。


  • 很多孩子是被大卫尖牙的形象吓到了,有的吓哭了,有的一直不愿意看。甚至一个4个孩子父亲说,孩子们看了书后发恶梦,所有孩子要求整晚睡在他的床上。

  • 而有的是还不能理解大卫的举止,例如光屁股在街上跑,为什么会这样?

  • 更多的是,小的孩子,模仿能力很强,而判断能力很弱。有个3岁的孩子,看完这个书,就跑到厕所里,把手纸弄得到处都是,宣称自己是大卫!

 

对于这方面的负面声音,我觉得了解也很好,倒能给爱书的家长们提个醒,不同孩子心理成熟度不一样,给孩子选书的时候,关注孩子的反应及时调整就好。


如一个妈妈评论追加的,2.5岁的孩子不喜欢,现在4岁了,开始喜欢了。。。

 


民间的负面声音:教育的困惑


这是负面声音中反馈最多也最有代表性的。


一个妈妈的孩子本来就有行为问题,她给孩子读这本书的时候,发现这本书给孩子传达了更坏的行为信息,提升了坏行为。所以她奉劝其它父母:如果你的孩子有心计,已有不少坏行为,请放弃这本书。

 

一个家长认为,书所描述的,只是一个5岁孩子做的他自己的妈妈能容忍的事情,很显然香农小时候经常被妈妈叫不,但这不能成为别家能容忍的道德底线,不应作为教育书籍推广。

 

一位从事教育工作的老师说,给孩子阅读了这本书后,孩子们开始抠鼻子。是的,孩子们很可能会从书中模仿大卫,而任何父母其实都不愿意看到回家后看到孩子成为一个大卫。

悲哀的是,大卫在书中一直被妈妈叫停,而最后得到的却是妈妈的拥抱和爱。让她更困惑的是,看到一个孩子做了象大卫这样的事,然后要求拥抱和安慰,因为孩子会认为得到了这些,就意味着他们做的事情并不是坏事。这会助长他们的坏行为。

 

把孩子暴露在坏行为下是可以作为教育的一种方式,但前提是要努力“纠正”这些行为,有一个健康的输出。大卫父母的失败在于每次没有告诉他,这些行为为何不可接受,也就是说“不”的原因,没有引导他。

 

这本书展示了大卫做的一些调皮事情(一些我们的孩子甚至想不到的事情,直到这本书给展示出来),书中没有给孩子足够的信息,来理解大人叫“不,大卫!”和这些不可思议的调皮事。也并不是爱、犯错和被原谅的教训故事,却仅仅是对孩子吼,而他们依然我行我素,或者用哭泣解决问题。

 

大卫是个行为麻烦的孩子,他的父母并没有努力去纠正他,或者这就是原因。大卫没有学到任何教训,也没有改变和进步。我很明白,不管孩子做了多少淘气的事,父母向孩子表明仍然爱孩子是非常有意义的事

但是,难道说“是“比”不“,不是一个更强有力的教育方式吗?例如,“是的,衣服保护我们,”不比“不许裸奔!”要更有理有说服力吗?

 

很失望那么多家长赞誉这本书,也许他们该重新思考下自己的育儿风格。考虑下用别的方式替代光说“不!“,也许能让孩子行为更良好。当我们用”是“的教育风格教育孩子,伴随着花时间去指导孩子,告诉他们我们的爱,教他们良好的行为方式,孩子的行为会好得多。

。。。。。


还有很多很多,以上只是一些比较有道理有角度的看法。


所有这些关于教育的负面评论,我觉得大致归为两点:


第一:孩子们喜欢大卫,是因为在很多孩子的心中,其实都有一个或部分的小小大卫,渴望做些出格的事情而不被惩罚,这是正常的。

所以他们能在书中找到笑点,找到幽默。

而因孩子理解力的个体差异,甚至可能会模仿大卫,或导致更坏的模仿行为。


孩子的喜欢不代表就是一本有正面意义的书。

 

第二:书中传达的教育方式糟糕。除了简单粗暴地吼“不!”,家长从没有出面花时间正面引导他。相反,孩子轻易获得了原谅,很可能继续我行我素(续集的五本也许可以说明问题)。

 

结语

也许,对绘本来说,传达“孩子无论做了多可怕的事,我们都爱你”是容易做到的,但同时又能带给孩子和家长,真正有启发的教育方法和模式,才是最难的。


因为,“永远爱你”永远不能替代行为教育。。。


--THE END--

教养严谨英国妈妈们:Peppa Pig粉红猪是孩子的坏榜样!

孩子应该尝试危险,懂得危险才会躲避危险

我为什么把孩子的积分奖励表,扔进了垃圾桶

国外流行的慢育运动:育儿是活在当下,和孩子一起度过的旅程


乖妈,应数硕士,IT经验+10多年玩具圈风向标。现居美国,给大家带来无数超强独家福利、国外见闻、先进育儿和科普!

公众号guaiguaitoy

淘宝:小乖乖的幸福屋 掌柜:tpony

个人微博:@乖乖妈tpony


请点击下面的“阅读原文"看更多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