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书摘】哈耶克 |《自由秩序原理》- 导论

哈耶克 罗伯特议事规则 2021-05-06


《自由秩序原理》

 

[]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 著

邓正来 译

三联书店;1997-12


---

正文约9千6百多字。

编录:杨原平,黑体字为本编标,蓝色字为原文标。

---



导 论



摘要:


对这种无法无天的忧虑,乃是我们的主要防卫屏障,因为这一屏障告诫我们要遵守法律和法官的裁判(尤其是有关保护被损害者的规定)

——Pericles


    大多数西方思想家的目标始终在于建构这样一种社会,在这种社会中,每个个人在最少依赖于其统治者的自由裁量权的情况下,可以在一先定的权利义务框架内享有决定自己行动的权利和承担由此产生的责任

——Frederick Watkins


    旧有的真理若要保有对人之心智的支配,就必须根据当下的语言和概念予以重述


    自由理想激发起了现代西方文明的发展,而且这一理想的部分实现,亦使得现代西方文明取得了当下的成就。


    如今的外交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已变成了哪一方的政治哲学会胜利的问题;而西方世界的存续问题,也可能恰恰仰赖于我们是否有能力将世界上足够强大的各民族联合起来,结盟于一共同的理想之下


    在西方的历史上,恰恰是这种对自由的信奉,使西方世界得以完全充分地利用了那些能够导致文明之发展的力量,并使西方文明获得了史无前例的迅速发展。


    并不是西方历史发展的所有成就都能够或都应当被移植于其他文化基础之上的


    如果缺乏自由进化的必要条件(即个人主动创新的精神),那么不争的是,没有这种精神支援,就绝不可能生成发展出任何有生命的文明


    任何人都不可能把握指导社会行动的全部知识,从而也就需要一种并不依赖于个别人士的判断的、能够协调种种个别努力的非人格机制


    那些摧毁自由之基础的论点,主要源出于知识领域,因而我们就必须在此一领域中对其做出反驳。


    复苏此一传统(自由传统)的工作,不仅与至善论perfectionism的奢望相去遥远,而且亦与情绪化的改革者所持的“一步到位”及“根本解决”的取向相距甚远,从而是这类改革者力所不及的,因为他们对一些特殊的弊端或恶行的愤慨,往往会使他们对其本身计划的实现亦可能产生的弊端及不公正现象视而不见


    正是形形色色的至善论,不时摧毁着各种社会业已获致的各种程度的成就。如果我们多设定一些有限定的目标、多一份耐心、多一点谦恭,那么我们事实上便能够进步得更快且事半功倍如果我们“自以为是地坚信我们这一代人具有超越一切的智慧及洞察力,并以此为傲,”那么我们就会反其道而行之,事倍功半。

—— 哈耶克


---



正文

 

P1

我们达致当下境地之道路为何,当下崇高成就的实现所依赖的政制形式(form of government)为何,以及生发它的民族习俗又为何?…如果我们将视角转向法律,便可发现它们为存在着种种差异的各种人等提供了平等的正义;…我们于政制层面所享有的自由(freedom),亦扩展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层面。…但是,我们私人关系中的这种安舒自在,并不能使作为公民的我们可以无法无天。对这种无法无天的忧虑,乃是我们的主要防卫屏障,因为这一屏障告诫我们要遵守法律和法官的裁判(尤其是有关保护被损害者的规定),而不论它们事实上是制定法,还是属于只要违反就必定使违反者蒙受大耻辱的不成文法。
——Pericles

 


旧有的真理若要保有对人之心智的支配,就必须根据当下的语言和概念予以重述。人们在过去对旧真理所做的最为有效的表述,已日渐失用,因而也就不再含有明确的意义。尽管这些旧真理赖以为基础的理念(ideas)之确当性一如往昔,但其语词(甚至当它们指涉的依旧是我们在当下所面临的问题时)却已不再传送其往昔的信念;(p2)其论辩的情境也已不为我们所知悉;而且它们对我们所面临的问题亦几乎无力做出直接的回答。[1] 这种情形可能是无法避免的,因为任何可能支配人之思想的对理想的陈述,都不可能是全涉的(complete);因此,这类对理想的陈述,都必须适应于某一特定的语境,必须以当时所有的人所接受的大多数观点为基础,而且还必须根据这些人所关注的问题来阐明一般性原则。

 

P2

自由理想激发起了现代西方文明的发展,而且这一理想的部分实现,亦使得现代西方文明取得了当下的成就;但是对这个自由理想所做的有效的重述,却是发生在很早以前的事情了。[2]事实上,差不多一个世纪以来,现代西方文明赖以为基础的那些基本原则,已日渐为人们所忽略和遗忘。在这段时间中,人们所做的努力,主要在于寻求各种替代现行社会秩序的方案,而不是力图改善或增进他们对构成西方文明基础的原则的理解或运用。[3] 只是在我们开始面临一种完全不同于我们先前的制度的时候,我们这才发现,我们已丢失了对我们自己的目标的清醒认识,我们也不再拥有任何强硬的原则,去对抗我们的对手所持有的那种教条式的意识形态。

 

在争取世界各国人民的道德支持的斗争中,西方世界因缺乏坚定的信念而致使其自身处于特别不利的境地。长期以来,西方知识界领袖所表现出来的特征乃是:不再相信西方文明诸原则,蔑视西方文明已达致的种种成就,而只沉醉于创建种种“更佳世界”(better worlds)的方案。显而易见,我们不可能期望这种状态会赢得追随者。如果我们想在这场伟大的思想斗争中获取胜利,那么我们就必须首先搞清楚我们究竟相信什么。如果我们不想人云亦云,毫无原则地摇摆不定,那么我们也必须搞清楚我们想保有什么。在我们同其他民族的交往关系中,我们也同样有必要对我们的理念加以明确的陈述。(p3如今的外交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已变成了哪一方的政治哲学会胜利的问题;而西方世界的存续问题,也可能恰恰仰赖于我们是否有能力将世界上足够强大的各民族联合起来,结盟于一共同的理想之下

 

P3

我们所处的境况虽说非常不利,但我们仍需要为此尽最大的努力。正当西方对其自身丧失信心的时候,正当西方在很大程度上对那个使其获致如今之成就的传统丧失信心的时候,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士却正在借鉴西方文明并采纳西方的理想。亦正是在这个时候,西方知识分子在很大程度上放弃了自由信念,然而在西方的历史上,恰恰是这种对自由的信奉,使西方世界得以完全充分地利用了那些能够导致文明之发展的力量,并使西方文明获得了史无前例的迅速发展。因此,那些来自较不发达国家的承担着向其人民传播理念之使命的人士,在接受西方训练的过程中,所习得的并不是西方早先建构文明的方式,而主要是那些由西方的成功所引发的各种替代性方案的梦想。

 

此一发展趋向,甚为不幸,因为这些西方信徒行事所依据的信念,虽说会使他们各自的国家较快地模仿并获致西方的若干成就,但是它们亦将阻碍这些国家做出它们各自的独特贡献;更有进者,并不是西方历史发展的所有成就都能够或都应当被移植于其他文化基础之上的;更进一步看,如果人们容许那些受西方影响的地区所生发出来的文明自由生长,而非自上而下地迫使其生长,那么它们就可能以一种更为快捷的方式获致适当的发展形式。如果缺乏自由进化的必要条件(即个人主动创新的精神),那么不争的是,没有这种精神支援,就绝不可能生成发展出任何有生命的文明。当然,对于个人主动创新的精神是否是自由进化的必要条件,仍存有争议,有人甚至反对这种观点。但是无论如何,如果一个社会真的缺失个人主动创新的精神,那么首要的任务则当在催醒或开启这种精神;然而要做到这一点,只有自由政权能够有所作为,而实非那种严酷统制体制( system of regimentation)所能及。

 

P4

在当下的西方,人们肯定还对某些基本价值存有着广泛的共识。但是,对这些基本价值的同意已不再是不言自明的了;如果期望这些基本价值重新获得力量,那么对它们做出综合性的重述及重新证明的工作,便是刻不容缓的急务。然而不无遗憾的是,迄今为止,似乎还没有一部论著对首尾一贯的自由观念所能依据的全部哲学给出充分的说明,当然也不存在一部可供那些希望理解西方各种理想的人士所能研读的论著。关于西方政治传统(“The Political Traditions of the West”)如何演化发展的问题,历史上已有不少论著对此做出了极为精彩的解释。这些论著指出,“大多数西方思想家的目标始终在于建构这样一种社会,在这种社会中,每个个人在最少依赖于其统治者的自由裁量权的情况下,可以在一先定的权利义务框架内享有决定自己行动的权利和承担由此产生的责任”,[4] 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据我所知,此类论著未能对下述两个问题给出解释:一是当西方思想家所追求的这种目标适用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具体问题时,它究竟意味着什么,二是证明此一理念为正当的终极依据究竟为何。

 

长期以来,人们在理解自由社会中那些与经济政策相关的原则方面,一直存在着许多重大的混淆。近些年来,人们为厘清并阐明这些问题,已经做出了各种大智大勇的努力。我当然无意低估人们在这方面业已获得的成就。然而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尽管我仍把自己主要视为一经济学家,但我日益深切地体认到,对我们这个时代诸多迫切的社会问题的回答,最终须取决于对一些基本原则的认识,而这些原则实超出了专门的经济学或任何其他专门学科的范围。尽管我最初所关注的乃是一些经济政策方面的问题,但我渐渐被导向去承担一项雄心勃勃但也可能极为贸然的使命,即通过对自由哲学之基本原则的综合性重述来解决这些问题。

 

虽然这项工作远远超出了我本人所把握的专门知识的范围,但我仍不会有任何愧怯,这是因为如果我们欲对我们的诸目标重新获得明确一致的认识,那么就很可能需要有更多的人士不断地做出与我相类似的努力。事实上,本书的研究告诉我,我们的自由之所以在许多领域都遭到了威胁,实乃因为我们太易依赖专家的决定或毫无批判地接受专家对某一问题的看法,然而,专家对这个问题所熟知的实际上亦仅是其间很微小的一个方面。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由于经济学家与其他专门家之间一直存在分歧的问题也会在本书的论述中频繁出现,所以我要在这里明确指出,经济学家亦无力宣称拥有一种可以使他具有某种资格去协调所有其他专门家的各种努力的特殊知识。经济学家所能宣称的只是,他对于诸目标上普遍存在的分歧或冲突所做的经济学探究,使他比其他专门家能够更真切地意识到这样一个事实,即任何人都不可能把握指导社会行动的全部知识,从而也就需要一种并不依赖于个别人士的判断的、能够协调种种个别努力的非人格机制 the impersonal mechanism)。经济学家所关注的便是这种非人格的社会进程(impersonal processes of society):在这种进程中,得到运用的知识要远远多于任何一个个人或有组织的群体所能拥有的知识;而正是这样一种关注,致使经济学家得以持之一贯地反对其他一些因认为其特殊知识未得到足够重视而欲求控制权力的专门家的抱负

 

从某个方面来看,本书的抱负既可能越出读者所期望的范围,同时亦可能无力满足读者的期望。本书主要关注的并不是任何特定国家或特定时间中所存在的问题,而是——至少在最初几章是如此——那些宣称具有普遍效力的原则。本书的撰写规划以及其中观念的确定,萌发于我对以下事实的认识:一些实际上完全相同的知识思潮,p6却藉着各种不同的称谓或伪装,在世界各地摧毁着人们对自由的信仰的基础。如果我们想有效地抵抗这些思潮,那么我们就必须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即这些知识倾向的表达形式虽然各异,但却是以某些共同的要素为支撑的;因此,洞见和把握它们的共同要素便是关键之所在。我们还必须牢记,自由的传统绝非任何一国的独创,而且就是在今天,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宣称独占了此中奥秘。我的主要关注点,并不在于美国或大不列颠的特殊制度或政策,而在于这些国家根据古希腊人、早期文艺复兴的意大利人和荷兰人所逐渐形成的基础(当然法国人和日尔曼人对此一基础也都做出了各自的重要贡献)而发展起来的若干原则。此外,我的目标亦不在于提供一项详尽的政策纲领,而毋宁在于陈述一些评价标准:一些具体措施若要为自由政权所用,就必须根据这些标准先加以评判。如果我以为自己有能力设计出一项综合性的政策纲领,那么这种自负就会与本书之整个精神相违背,因为此类纲领只有在将某一共同的哲学适用于解决当时的各种问题的过程中,才能逐渐形成。

 

P6

的确,要充分描述一理想而不将它与其他理想做比照,似无可能;尽管如此,本书的目标也主要不在于对其他理想进行批判。[5] 我的意图乃在于打开门户供未来之发展,而不在于一边打开这些门户而一边又关闭其他门户,或者说,本书的意图乃在于防止任何这类门户被关闭,然而当国家对某些发展做垄断控制时,这种关闭门户的现象就势在难免。我的侧重点是建设性的,即旨在改进和完善当下的各种制度;如果说我仅是指出了可欲的发展方向,那么我亦能坦然地说,我的确是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了应予开放的道路方面,而没有分心去关注那些应予清除的杂草丛林。

 

作为对一般性原则的陈述,本书当主要探究政治哲学的基本问题,但随着研究的推进,本书亦将论及一些较为具体的问题。本书分为三个部分,(p7第一部分力图表明我们为何需要自由以及自由的作用何在。这就需要我们对那些决定各种文明发展的因素进行某种考察。也因此之故,此一部分的讨论主要是理论的,而且如果“哲学的”一术语能够恰当地意指政治理论、伦理学及人类学相融通的领域,那么它主要也是哲学的。本书的第二部分探究西方人为了保障个人自由而逐渐形成的各种制度。我们由此进入了法理学领域的探讨,但我们将从历史的角度去关照其间的问题。然而需要强调指出的是,我们对保障个人自由的各种制度的进化过程所持的认识,主要依凭的既非法律家的观点,亦非历史家的观点。我们所关注的乃是一种理想的发展,然而必须指出的是,在过去的历史长河中(除个别时期以外),人们只是模糊地认识到了这一理想或者说不尽完善地实现了这一理想;因此,如果要使这一理想成为解决当下问题的指导,就必须对其做出进一步的厘定和阐明。

 

P7

本书的第三部分通过把上述原则适用于当下若干重大的经济和社会问题而对这些原则进行验证。我所选择的问题拟限于这样一些领域,即在这些领域中,就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言,我们面临着多种可能的解决方案,然而对这些方案的错误选择极可能给自由造成危害。对于这些论题的讨论,乃意在阐明以不同的方法追求相同的目标在什么情况下会增进自由,或在什么情形下会摧毁自由。因此,在很大程度上讲,仅靠经济学一门知识是无力向我们提供足够的指导以制定解决这些问题的政策的,而与此同时,这也意味着只有在一更为宽泛的知识框架内才能对这些问题做出确当的处理。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每一论题所涉及到的或引发出的极为复杂的其他问题,当然不是本书此一部分所能详尽讨论的。换言之,对它们的讨论主要是为了阐明本书的一个主要目标,亦即我们必须把关于自由的哲学、法理学和经济学综合交融为一体,或者说为了增进我们对自由的洞见,我们必须把哲学、法理学和经济学综合起来对自由进行探究。

 

P8

本书意在增进理解,而不在煽动激情。尽管在讨论自由的问题时,诉诸情绪常常是难免之事,但我亦努力于平实的心态中进行此一讨论。虽说诸如“人的尊严(dignity of man)及“自由之美”(beauty of liberty)等术语中所表达的情操既高尚且可嘉,但在力图理性论辩时,则不应有此情绪之余地。当然,我也知道,用这样一种几近冷血的、纯知识的方法去处理一个为大众视为崇高情尚、为大众全力捍卫且不为他们视为知识问题的理想,会有某种风险。而且我也的确认为,自由伟业之弘扬,需要以我们的热情为支援。然而我们必须加以明辨的是,尽管追求自由的斗争之所以始终得以维持,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得到了人们热望自由这一不可或缺的强烈本能倾向的支援,但是,这些本能倾向既不是一种安全的指导,亦不是某种防止错误的措施。此外,我们还应当承认,一些人在践履某些极不正当的目标时,也始终是凭藉动员与上述相同的高贵情绪以为支援的。更为重要的是,那些摧毁自由之基础的论点,主要源出于知识领域,因而我们就必须在此一领域中对其做出反驳。

 

一些读者可能会在阅读本书后产生这样一种印象,即我并没有视个人自由的价值为一不容置辩的伦理预设,从而在力图阐明其价值时,我很可能只是将支持自由的论证作为一种权宜之策而已。这当是一种误解,但是真切的是,如果我们想使那些尚未赞同我们的道德假定的人信服,我们自己就首先不能视这些假定为当然。我们必须指出,自由不仅是一特殊价值,而且还是大多数道德价值的渊源和条件[6] 一个自由社会所提供给个人的,远远多于他仅作为一个自由者所能做的。因此,在我们尚不了解作为一个整体的由自由人构成的社会与不自由的社会的差异时,我们是无力充分评估自由的价值的。

 

P9

我还须告诫读者,此一问题的讨论永远不可能停留在高远的理想或精神的价值层面。实际上,自由往往依凭于平凡之事项,而且那些热望保有自由的人士,也必须通过其关注公共生活中的俗世事务以及通过随时努力去理解那些常常被唯心主义者倾向于视为一般甚或低级的问题来证明他们对自由的真诚。在争取自由的运动中,知识界领袖太过经常地把其关注力局限于那些与他们的所思所虑有最密切之关联的自由面相,而很少去理解和探讨对自由的诸多限制的后果及其严重性,其原因只是这些限制对他们并未产生直接的影响。[7]

 

如果欲使本书的主要讨论尽可能地切合事实且非情绪化,那么我们的出发点就更须平实。我们在本书的讨论中,所必须使用的若干术语之含义,已变得极为空泛,因此极为紧要的是,我们在一开始就应当对它们的意义予以界定。freedom”与“liberty”这两个术语的含义便属最为含混之列。长期以来,这两个术语一直为人们所滥用,其意义亦一直为人们所歪曲,难怪有人会认为“自由(liberty)一词已无意义,除非赋予其以具体内容;而且它所载信息也几乎无存,其内容亦只因人所好而定。”[8] 因此,我们必须在本书的开篇就对我们所关注的自由之含义做出解释。为了精当地界定自由,我们还必须考察其他同样空泛但却是讨论自由问题时所不可或缺的术语,如“强制”(coercion)、“专断”(arbitrarness)和“法律”。然而,为了避免本书第一部分的术语厘定工作太过冗重繁复,亦同样是为了能够顺利地进入对一些较为实质的问题的讨论,我将在本书第二部分的开篇对此类概念进行分析。

 

人类共同生活的哲学,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逐渐得到了发展;我将努力对此一哲学做出重述,而此一努力的勇气则来自于我对下述事实的体认,即此一哲学经常因为遭到贬抑反而不断生发出新的力量。在过去数代人的时间中,此一哲学又经历了一次衰败。(p10)如果对一些人,尤其是对欧洲人来讲,本书似乎是对一种不复存在的制度之基本原则的探究,那么我的回答则是:如果欲使我们的文明不衰败,我们就必须复苏此项制度。当构成该制度之基础的哲学处于最有影响之际,亦是其处于停滞之时;而当它处于遭否弃而需加以捍卫之际,亦常常是其进展之时。近百年以来,此一哲学显然无甚进步,而当下,它已处于需要人们起而捍卫的时候了。当然,我们亦应当承认,对此一哲学的种种抨击亦向我们表明了此一哲学的传统形式本身所具有的缺陷。所幸的是,当下的人士毋需较往昔之伟大思想家更聪慧,便能更好地理解个人自由的基本条件,因为百年来的经验所赋予我们的远非一个麦迪逊Madison)、一个穆勒Mill)、一个托克维尔Tocqueville)或一个洪堡Humboldt)所能识见。

 

P10

复苏此一传统的时机是否达致,将不仅取决于我们是否能够成功地改善此一传统,而且亦取决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取向。如果人们因认为那种传统只是一种素朴甚或平常的信念(其所基于的乃是对人类智慧和能力的较低级的认识)而不承认人之抱负的任何限度,如果人们认为,在我们所能计划的范围内,即使是最好的社会亦无法满足我们所有的欲望,那么我们就可以说,在上述取向的支配下,复苏自由传统的努力定会遭受挫折。此外,我们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复苏此一传统的工作,不仅与至善论perfectionism的奢望相去遥远,而且亦与情绪化的改革者所持的“一步到位”及“根本解决”的取向相距甚远,从而是这类改革者力所不及的,因为他们对一些特殊的弊端或恶行的愤慨,往往会使他们对其本身计划的实现亦可能产生的弊端及不公正现象视而不见。上述那种抱负、“一步到位”和“根本解决”的取向,对于个人常常是可羡的,但是当人们用它们来指导强制性权力时,又当自由传统的完善工作需依赖于那些以为其权力之中便存有着最高智慧从而有权将其信念强加于他人的掌权者时,(p11)它们就极具危害性了。我谨希望我们这一代人能够习知:正是形形色色的至善论,不时摧毁着各种社会业已获致的各种程度的成就。[9] 如果我们多设定一些有限定的目标、多一份耐心、多一点谦恭,那么我们事实上便能够进步得更快且事半功倍如果我们“自以为是地坚信我们这一代人具有超越一切的智慧及洞察力,并以此为傲,”[10] 那么我们就会反其道而行之,事倍功半。

 

---

注释

 [1]有些说法之所以极为流行,其原因是它们一度表达了某个看似重要的真理;而当这种真理为所有的人都知晓的时候,这些说法会继续为人们所使用,甚至当这些说法因被滥用和机械地使用而丧失其独特的含义的时候,也还会被人们所使用。然而,它们最终还是会被人们所放弃,其原因是它们已不再能够激发起人们新的思想火花了。只有在它们被埋没了数十年以后,它们才会被重新发掘出来,并带着新的力量,来表达与其原初含义相同的含义一如果这些说法得以再流行的话,那么它们还会再一次经历上述过程。

 

[2]晚近对自由社会诸原则所做的综合性重述的努力,乃见之于H.Sidgwick所著的《The Elements of Politics》(London1891)一书,此书质量甚高,节选本亦被视作学术教科书。但是,尽管此书在许多方面当值推崇,然它已不能被视作英国自由传统的代表,因为它已在很大程度上沾染了当时那种会导向社会主义的唯理论功利主义(rationalist utilitarianism)的味道。

 

[3]自由传统在英国要比其在欧洲其他国家更为深厚,然而就是在英国早在1885年,一位论者就已经指出,自由主义者“于当下的最为紧要的任务,乃是重构社会,而不是解放个人”(F.C. Montague,《The Limits of Individual Liberty[ London1885]p.16)他的著作在当时的自由主义者中间得到了广为传播。

 

[4] Frederick Watkins,《The Political Tradition of the West》(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4),p.10.

 

[5]S.T. Coleridge当年提醒 EdmundBurke的话,对于我们这个时代尤其重要,但我不希望自己成为这种被提醒的对象;他指出,“当经验业已证明,政治制度的大危险乃在于人们认为它可以左右高尚且充满想象力的精神的时候,可以对所有那些充满了热情且易于将自己最好的美德和最高的能力误作为人人都具有的一般特性和品格的人施以极大诱惑力的时候,我们还把一种政治制度描述得除了能够有效制裁强盗和暗杀者以外,对任何其他人都不具吸引力,并且把它描述得只是愚人或狂人的造物,而毫无其他原创力,那么这无疑是一项最愚昧的策

略”[The Political Thought of Samuel Taylor Coleridge》,ed.R.J.WhiteLondon1938p.235]

 

[6]请参阅W.H. Auden在其为 HenryJames所著的 The American SceneNew York1946)一书所写的导论,他在该导论中指出(p.xviii),“自由并不是一种价值,而是价值的基础”;另请参见C.Bay,《The Structure of Freedom》(Stanford Calif. StanfordUniversity Press 1958), p.19,他在这里指出,“自由乃是其他价值欲得到充分发展所必需的土壤”。(后一著作我得到得太晚,所以只能偶尔在一些注释中加以引证。)

 

[7]请参阅A.N. Whitehead,《Adventureof Ideas》(New York: Mentor books1955),p.73,他在该书中指出,“不无遗憾的是,由于人们过于更大强调自由这一概念的字面意义,而渐渐使它丧失了其所具有的真正的精华……。自由之概念的范围已被大大缩小了,仅成了思想者用以震惊其同时代人的工具。当我们想到自由的时候,我们易于想到的只是思想自由、出版自由和宗教信仰的自由……。这实是一个根本的错误……。对自由所做的文字表达,主要只具文饰的作用……。事实上,行动的自由乃是首要的需求之所在”。

 

[8] C.L. Becker,《NewLiberties for Old》(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1941),p.4.

 

[9]在本书的后文中,我将始终遵循并引证DavidHume的论点,他确实为我们提供了英明的指导;他早在1742年便对(EssaysII371)“追求至善的严肃的哲学努力进行了讨论;这种哲学努力以革除偏见和谬误为借口,实则打击了心灵上最宝贵的情操,还打击了一切最具效用的能力及本能;一言以蔽之,这种努力支配了人这种造物”。他还向我们提出警告说(p.373),“决不可以一种精致的方法去追求至善或幸福,而与那些已为人们所接受的行为信条背道而驰”。

 

 [10]W.Wordsworth,《The Excursion》(London 1814),Part II.




目录(上册)

 

哈耶克的社会理论 —

《自由秩序原理》(代译序)…邓正来1


原著者序…1

导论…1

 

第一部分:自由的价值

 

第一章 自由辨 3

第二章 自由文明的创造力 19

第三章 进步的常识 42

第四章 自由、理性和传统 61

第五章 责任与自由 83

第六章 平等、价值与品行 102

第七章 多数统治 125

第八章 届雇佣与独立 144

 

第二部分:自由与法律

 

第九章 强制与国家 163

第十章 法律、命与秩序 183

第十一章 法治的渊源 203

第十二章 美国的贡献:宪政 221

第十三章 自由主义与行政:“法治国”…244

第十四章 个人自由的保障 260

第十五章 经济政策与法治 279

第十六章 法治的衰微 295

 

注释 315




作者简介【百度百科】

  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又译为海耶克,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189958日-1992323日)是奥地利出生的英国知名经济学家、政治哲学家,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被广泛誉为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及社会思想家之一。

  哈耶克的学术生涯主要任教于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美国芝加哥大学以及德国弗赖堡大学,他被广泛视为奥地利经济学派最重要的成员之一,但与芝加哥经济学派关系密切。他坚持自由市场资本主义、自由主义,主要代表作包括《通往奴役之路》、《致命的自负》、《自由秩序原理》等。

    1947年,哈耶克主持创办了朝圣山学社(MontPelerin Society)。1984年,他获颁英国的荣誉勋爵,以表彰其对经济学研究所做出的贡献。1991年,他获颁美国的总统自由勋章。1992323日,哈耶克于德国弗赖堡逝世,享年92岁。


===



本期专题 —— 自由

1.【书摘】密尔丨《论自由》论思想自由和讨论自由(1)

2.【书摘】密尔丨《论自由》论思想自由和讨论自由(2)

3.【书摘】穆勒丨《论自由》社会对个人权威的限制(1)

4.【书摘】穆勒丨《论自由》社会对个人权威的限制(2)

5.【书摘】格雷丨《密尔论自由》- 导

6.【书摘】伯林丨《密尔论自由》- 密尔与生活目的(三)

7.【书摘】伯林丨《自由论》两种自由概念(消极自由、积极自由)

8.【书摘】伯林《自由论》两种自由概念:一、消极自由的观念

9.【书摘】伯林丨《自由论》两种自由概念:二、积极自由的观念

10.【书摘】贡斯当 |《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 “贡斯当与现代自由主义”(李强)

11.【书摘】贡斯当 |《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第一编

12.【书摘】贡斯当 |《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论宗教自由

13.【书摘】哈耶克 |《自由秩序原理》- 导论(本文)


总目录

丨总目录(2014.06.03 — 2021.04.16)丨

丨2020年 文章目录

丨2019 年文章目录

丨2018 年文章目录


分类目录

丨基督教 丨保守主义丨逻辑思维丨

丨契约论 丨中国文化丨群众

丨自然法 丨法律丨权利


丨2014-2019 罗规丨勘误(罗规)丨

《罗伯特议事规则》英文12版 | 新修订内容-(1)


丨公众号群规

《罗伯特议事规则》公众号群规(2021.01)


商务

【商务丨信誉】关于本公众号“我的推荐”

【商务 | 信誉】“我的推荐”(食品类)要求


===

以上仅供参考,谢谢!

===



你们这瞎眼领路的,蠓虫你们就滤出来,骆驼你们倒吞下去。(马太福音 23:24 和合本)

You blind guides! You strain out a gnat but swallow a camel.(Matthew 23:24 NIV)



IN CHRIS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