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学生与英国寄宿学校的身份危机

艾丽丝•罗斯 FT中文网 2019-11-18




文丨 英国《金融时报》 艾丽丝•罗斯

寄宿学校的孩子在头几周里给家长打电话要求回家是常有的事。但一名14岁的德国男孩被送到英国乡村一所安静的学校后,提出了一个特别的抱怨。

他去那里是为了体验著名的英国寄宿学校教育,尽管近年来这一体系声誉受损,但仍被全世界视为英国文化的标志性特征。

这个男孩在电话里没有要求回家,而是告诉父母他交不到朋友,因为他不懂室友在说什么。不是因为他的英语不够好,而是因为他们全都说普通话。一个学期后他的父母接回了他。



英国寄宿学校正面临身份危机。现在一个学生平均每年要花费近3.5万英镑,10年前为2.3万英镑。这些学校的传统生源是中产阶层或中上阶层的小孩,他们的父母是医生、律师等专业人士,如今很多这种家庭都不再负担得起子女全日制寄宿的费用。不仅如此,随着人们对儿童和教育的态度发生转变,许多人即便负担得起也不再考虑让孩子上寄宿学校。

相比之下,亚洲和其他新兴市场富裕起来,再加上人们对本地教育质量的担忧,导致来自海外学生的需求猛增。

自本世纪初以来,英国寄宿学校的寄宿生人数一直稳定——根据私立学校委员会(ISC)的统计,寄宿生人数一直维持在近7万人——但海外寄宿生的比例却显著增加。十年前,父母在海外的非英国学生占寄宿生总数的比例不到三分之一,现在据私立学校委员会统计该数字为40%以上。

这些海外寄宿生大多数来自中国内地和香港。私立学校共有28910名学生的父母在海外——因此他们极有可能为寄宿生——其中中国内地和香港学生总共占到44%。德国人排在第三,不过跟前两名差得很远,仅占不到7%。



德国寄宿学校咨询公司von Bülow Education的主管费迪南德•施泰因拜斯(Ferdinand Steinbeis)表示:“需求远远超过了供应。由于费用的提高和个人需求的变化,其本地市场在萎缩,所以他们得设法补偿。如果招中国学生,任何一所英国寄宿学校哪怕床位数是现在的十倍,都不愁招不满。”

这些趋势没有减弱的迹象。私立学校不久前警告说,由于教师养老金缴纳额大幅增加,学费可能会进一步提高。不过据Henry Jiang这样的顾问表示,越来越多的家庭都在找英国学校而不是美国学校。Henry Jiang就职于Grandville International,该公司负责帮助把内地和香港学生送进英国寄宿学校。

毕竟去年曾有报道称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说在美中国留学生是“间谍”。



英伦海外升学中心(British United Education Services)香港负责人容显欣(Flora Yung)表示,在香港最近爆发骚乱之后,她接到了空前数量的家长来电,希望将孩子立即送往国外。

但是,随着海外学生的比例越来越高,有些业内人士担心有些学校在招收海外学生方面步子迈得太大了。伊顿公学(Eton)、哈罗公学(Harrow)、七橡树中学(Sevenoaks)以及马莱文学院(Malvern College)等学校在传统的英国家庭和外国家庭中仍然很受欢迎,因此它们可以按照它们认为合适的比例来平衡本国和海外学生。

但是,根据多位寄宿学校顾问的说法,许多“中下等”学校——这并非得到官方机构寄宿学校协会(Boarding Schools’ Association)承认的分类——只是用海外学生来“填满床位”。

人们普遍认为,学校的较多元化对于学校本身和学生来说都具有积极作用。但部分学校可能会为它们对富裕的国际学生的无节制追求——担心不这么做就会被迫关门——付出代价。

那些冲着经典英国教育才掏钱的家长开始质疑:他们花钱买来的到底是什么呢?海外家长似乎尤其有此怀疑。施泰因拜斯表示:“我们遇到的一个主要问题是:这所学校有多少德国、俄罗斯和中国学生?德国家庭长期以来总是担心学校里各地学生的比例不合适。”

英国寄宿学校现在的问题不仅在于如何生存和发展,还在于如何在21世纪保持自己的身份。



肯特郡的七橡树中学自1950年代以来就开始招收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九月里一个有些寒意的日子,我漫步在校园里,注意到这里比我1990年代在此读sixth form(中学的最后1至3年,为考大学做准备的阶段——译者注)时有了很大变化。

校园里建了一座巨大的设计与科技中心,里面有一间间宽敞的教师办公室,有一间超级大的sixth form公共休息室,还配备了高科技设备。

一群礼貌的学生带着我到处参观,其中一个谈到该校所有学生都要考的“国际文凭”(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他说:“你现在可以选择科技(technology)这个科目了。”另一个学生说:“能吗?我都不知道。要知道我就选了。”前面那个学生耸耸肩:“只有三个人选了。”

尽管近来步伐有所放缓,但寄宿学校之间的设施升级竞赛一直是学费每年增速比通货膨胀还快的一个影响因素。自2010年以来,私立学校的学费平均每年增长3.9%,2000年至2010年期间,年均增速为6.6%。

设施升级和学费相应上涨并不受所有人欢迎。威尔特郡马尔伯勒学院(Marlborough College)一名男生的父亲表示:“我觉得学校有点操之过急,它们认为自己必须在各个方面做到尽善尽美。比起多建一栋设计和科技大楼,有许多许多的家庭宁愿费用再低点。”

的确,虽然像伊顿公学这样的学校长期以来都偏向服务超级富豪,但其他许多老牌学校原本有着艰苦朴素的传统,如今为了满足现代寄宿生的要求,也只得摒弃其传统。

顾问们特别指出,有些学校现在正坚定地瞄准国际上的新贵人群。一位顾问表示:“那些不好的学校差得吓人,弄得像主题公园似的。”

顾问们挑出了一所学校作为寄宿学校新贵的典型代表,就是约克郡附近的埃塞尔伯加女王学院(Queen Ethelburga's Collegiate)。一些顾问表示他们永远不会向家人推荐这所学校,称这里“闪耀”——学生们拥有房内卫生间——着“太多国际学生”。

为了说明这所学校面向怎样的客户群,他们提到学校以前曾经有一个直升机停机坪。一位顾问对一家家中国客户说:“从长远来看,他们的所作所为将损害英国传统私立学校的声誉。”



埃塞尔伯加女王学院已确认如今校园内不再有直升机停机坪,并表示一半学生是国际学生。校长史蒂文•扬德雷尔(Steven Jandrell)表示这种比例的国际学生“完全代表了当今世界”,并表示:“好的私立学校多种多样,存在彼此截然不同的有形环境和社交、文化环境。”

《优秀学校指南》(The Good Schools Guide)的弗朗西斯•哈姆林(Francis Hamlyn)表示,几年前,某些学校“似乎将招收亚洲学生纳入了它们的商业计划”。

据他表示,中国学生曾一度占罗丁学校(Roedean)学生总数的40%,尽管这一比例后来下降了。罗丁学校拒绝置评。

对于学校来说,无论是学术上还是财务上,中国学生都是一个好选择。他们成长于应试教育制度,能够帮助这些私立学校提升排行榜名次——对大多数学校来说这是衡量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准。

容显欣表示:“如果学校有很多中国学生,那么一两年内它们就能提高自己的排名,因为中国学生的数学实在太强了。”



有时她会警告前来咨询的家长,某所学校国际学生太多了,而家长们随后也会向她抱怨孩子的英语水平在寄宿学校并没有提高,普通话水平却提高了。

一些顶尖学校会在招生时测试英语流利度,还有些学校设立了专门的部门,向母语非英语的学生教授英语。其中包括罗丁学校、埃塞尔伯加女王学院、谢伯恩学校(Sherborne School)、奥斯威瑞(Oswestry)、安妮女王学校(Queen Anne's)以及沃明斯特(Warminster),这些学校都被不止一位顾问点名,称它们的亚洲学生人数“过高”。

七橡树中学招生主管阿拉贝拉•斯图尔特(Arabella Stuart)承认:“来自远东地区的压力确实增加了。我们要做的就是保持冷静,并记住国籍多元化是学校的真正意义所在。”

七橡树中学拥有46种不同国籍的学生,每套寄宿房屋的10至12名寄宿生中,同一国籍的大致最多只有2至3名。她补充道:“有的人不顾一切追求排行榜名次;我们不会那样做。我认为那样做是短视的。”

香港教育资讯网(Hong Kong Education Web)总监梁展慧(Eric Liang)表示,每一年度同一国籍的学生占到20%是“可以的”,但“一旦接近一半,就成了问题。”

他说,中国家长也担心一所学校里可能有太多中国学生。“有时由于招生压力,学校确实从某个国家招收了太多学生。”他表示学校在这方面并非总是透明的。


的确,学校没有义务提供详细的各地区学生比例,任何关于比例失衡的说法都可能只是一种印象。

另一所被顾问点名称招收“过多”亚洲学生的学校是博耐顿女校(Benenden School),该校校长萨曼莎•普赖斯(Samantha Price)对这种看法表示惊讶,因为该校学生中只有12%来自欧盟(EU)以外地区。她说:“如果我们愿意,我们可以把海外学生的数量增加一倍,但是我们认为那不符合国际学生的最大利益。他们来是为了体验英式教育。

关于某些学校是否“过度”依赖某些国籍的生源的讨论可能不轻松。伦敦附近一所顶尖寄宿学校的舍监回忆起一位父亲曾冲进她的办公室,手里挥舞着自己刚刚为儿子和他的新同学们拍的照片。

“看看这个!”他喊道,显然很生气,“你看有几个白人?我花4.5万英镑把我的儿子送到了一所算不上正经英式学校的学校。”她补充称,那个男孩离校时交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

安娜(Anna,化名)把她的女儿送到了七橡树中学,并表示她喜欢这里的国际化观念:她的女儿如今也拥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

安娜相信,七橡树中学在维持各国学生的合理比例方面一直非常小心,她说:“从社交的角度看,这非常重要。”事实上,对于大多数寄宿学校的学生和家长来说,拥有来自多种文化的学生,有助于这些通常古老的学校更好地反映外面的现代世界。

英国寄宿学校的传统始于温切斯特公学(Winchester College)的创立。该公学于1382年开始招生,旨在培养男孩——通常来自贫穷家庭——进入牛津大学新学院(New College, Oxford),成为牧师。

然而,英国《金融时报》前教育通讯员戴维•特纳(David Turner)在他2015年出版的《老男孩:公学的兴衰》(The Old Boys: The Decline and Rise of the Public School)一书中写道,“从一开始,公学吸引的就远非“苦困穷乏”的男孩——事实上,温切斯特公学开启了培养精英阶层子女、帮助他们为进入大学做准备的传统。成立于1440年的伊顿公学就是按照温切斯特公学的模式创立的。



19世纪工业革命创造的财富见证了寄宿学校——既接收男孩也接收女孩——的繁荣,以及这个行业的改革。英式橄榄球(rugby)这一运动就得名于沃里克郡的拉格比公学(Rugby School),该运动的引入是为了减少系统性虐待和残暴行为。

然而,到了20世纪末,随着父母态度的变化,寄宿这个概念开始走下坡路。到了1992年,寄宿生人数自1974年私立学校委员会开始记录以来,首次降到了10万人以下。

在七橡树中学,当我们从一个专业级的音乐厅走向一个看起来像奥运会规格的体育馆时,我问我的两位向导,对英国工党(Labour party)最近在大会上宣布的废除私立学校的计划有何看法。

一位向导马上说:“我不关心政治。”“在我看来,政府在提供教育方面已经有够多问题了。”另一位向导沉思了一会说,“如果私立学校愿意自给自足,为什么要干预它们呢?

一位名叫乔•基利克(Jo Killick)的母亲将她的4个孩子都送到了寄宿学校。她说:“有些人对送孩子去寄宿这件事有预设立场;我认为这是让他们长出翅膀。”但是即便是她也承认一些寄宿学校现在背负着污名。她说:“我不希望我的孩子被贴上‘我读过伊顿公学’的标签。现在人们对这有些敌意。

对大部分现代寄宿学校而言,真正紧迫的问题是从竞争中脱颖而出。施泰因拜斯指出七橡树中学、奥多中学(Oundle)、戈登斯敦学校(Gordonstoun School)和马莱文学院是成功的典范,他说:“各所学校都在努力寻找自己的身份,有些学校做得更好。对于二、三流学校来说,我认为这是未来10年关系它们生存的问题。

已经有很多受影响的学校了。位于斯塔福德郡的一所日间及寄宿学校——阿伯茨布罗姆利学校(Abbots Bromley)今年夏天关闭,原因是学生数量下降引发了资金危机,中国投资者在最后一刻提出收购该校但以失败告终。据当地新闻报道,这是该地区近年来关闭的第三所私立学校。

圣比斯公学(St Bees School)是一家始建于16世纪的寄宿学校,位于坎布里亚郡的偏远海岸。它于2015年关闭,但在获得了总部位于深圳的合一教育集团(Full Circle Education)注资后,于2018年重新开门。

圣比斯公学是英国最古老的学校之一,拥有400多年的历史,坐落在海边悬崖上,雄伟壮观。如今自称“东西方交汇之处”的圣比斯公学在中国有两个校区,并且该校所有学生都以普通话作为第一外语。



哈姆林表示,收购英国私立学校目前是笔“大生意”,近年来,中国企业万达集团(Wanda Group)和博实乐教育集团(Bright Scholar)也收购了英国的学校。

他补充称,工党最近取消私立学校慈善组织地位的提议无疑将导致一些学校关闭,许多学校“已经在以非常低的利润率运营了”。

然而,英国寄宿学校的生存策略并非全部依赖于国际因素。还有一个可能的方案是,让英国本土学生重新变得更有可能成为寄宿生。

寄宿学校长期以来都为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学生提供慷慨的奖学金。但他们现在正努力将更多精力放在如何让中产阶级重返这个市场上——无论以何种客观指标衡量,中产阶级在金钱方面都没有困难。

寄宿学校协会首席执行官罗宾•弗莱彻(Robin Fletcher)表示,除了为那些来自非常低收入家庭的学生提供奖学金外,学校理事们和校长们正在寻找更多办法,帮助那些“不会被视为贫困生”的学生。

博耐顿女校的普赖斯表示,他们最近已经停止向不需要奖学金的较富裕学生提供奖学金等经济奖励。相反,他们将向来自中产阶级和中低收入家庭的“更传统的博耐顿家长”提供部分奖学金,为全额奖学金的七成至八成。

从现代寄宿学校自己的角度来看,它们聚焦于招收国际学生,是为了帮助打破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对彼此的成见。

位于苏格兰的戈登斯敦学校是查尔斯王子(Prince Charles)的母校,该校招生主管萨拜因•理查兹(Sabine Richards)表示,该校有严格的政策,招收三分之一来自苏格兰的学生,三分之一来自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学生,还有三分之一来自海外的学生,同一国籍的海外学生不得超过10%。



然而她指出,这所学校是1934年由一位德国难民创办的,他的宗旨是理解其他文化有利于克服法西斯主义。考虑到中国崛起成一个国际大国,她说,“中国是最令人兴奋、最有活力的国家,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都需要拥抱中国学生。我们需要的是共识。

来自全球的顾问均表示,无论国际学生的比例如何,英国寄宿学校仍然是具有国际吸引力的独特概念。法国咨询机构La Route des Langues负责人洛朗•帕凯(Laurent Pasquet)表示,法国孩子往往会被寄宿学校的文化吓一跳。

“他们很惊讶校长知道他们的名字,学校关心他们和他们的境况。事实上,他们不想再回到法国:经常有孩子本来计划去一个月或一个学期,但是在那里待了一整个学年。

有关寄宿学校霸凌和等级森严的学长制度(fagging)的可怕故事臭名昭著,但现实与之相去甚远。顾问表示,寄宿学校最大的卖点是关怀学生、鼓励独立,以及最重要的是,不过分关注排行榜名次。



“寄宿学校对可能会迷失在自己的体系里的学生而言是很好的选择。”另一位欧洲顾问说,“英国在这方面很出色——每个人都有适合的学校。当然,前提是有钱。

本文作者是英国《金融时报》每日简报《行业机密》(Trade Secrets)编辑

图片来源 FT中文网、Getty Images

更多文章

1

傅莹:中美应该为“竞合”时代做准备

2

 联想、阿里巴巴们会成为中国基石型跨国公司吗?

3

 杨安泽:带来新意的总统候选人角逐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