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冠疫情会影响中国经济么?

胡月晓 FT中文网 2020-08-17




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基本上是短期的,长远影响主要通过行为。短期影响显然是不利,但对经济结构和医疗发展则有正面作用。



文丨华东师范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 胡月晓


根据《证券市场周刊》春节后对中国经济季度和年度数据的最新POLL,市场对经济中短期前景比前期略偏悲观,分歧加大,这显然是受“新冠”疫情影响的结果;但从市场预测数据看,影响有限。1季度GDP市场预期的中值和均值分别为5.0和5.1,分布区间为(3.5,6.0);1季度CPI市场预期的中值和均值都为4.0,分布区间为(3.8,5.0)。年度GDP市场预期的中值和均值分别为5.8和5.7,分布区间为(4.5,6.2);年度CPI市场预期的中值和均值分别为3.2和3.3,分布区间为(2.5,4.5)。综合来看,市场普遍认可,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主要集中在1季度,和之前的预期相比,对当期经济影响大约为0.3-0.5,而对全年则基本没有影响;但是通胀压力却明显上升,市场认为今年控制在3.0下的目标很难实现。笔者认为CPI在宏观调控政策中的地位已经让位于核心CPI,而核心CPI和PPI更能体现经济形势和需求变化,因而货币维持偏松的政策导向不会改变。

1. 消耗的是真实财富,创造的是经济增长


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本文简称“新冠”),因2019年武汉病毒性肺炎病例而被发现,2020年1月12日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

2020年是中国“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在全面建成小康之际,转型和升级中的中国经济能否更上一台阶,在经济增长面临较大压力的当下,市场情绪本就难言乐观。此时“新冠”疫情的爆发,以及当地政府初期应对的不当,使得市场对中国经济前景的信心产生了不少动摇,不利影响的社会预期因而也得以产生。由于疫情初期新增病人增长迅速,以及社会隔离和防护需要,防护消毒用品(口罩、酒精、消毒水等)很快销售一空,甚至出现供应跟不上迹象,民间认为对预防感冒等呼吸道感染有作用的预防药物如板蓝根等,也出现断货现象;突然暴增的检验检测需求,也使得相关试剂储备不足、生产仓促间难以跟上——由于异地生产,中间运输和分配环节时间无论怎么压缩,都需要1-2天,但这1-2天的紧张就被市场情绪放大了。


然而从经济增长的角度,疫情使得对防护、医疗救治物品大增的消耗,是对社会财富的真实损耗,但是相关物品的生产,却让当期的经济增加值上升。正如战争对经济的影响一样,可控的疫情——不影响最终生产、即供应不受影响,消耗的是真实财富,创造的是经济增长!市场经济的一个悖论表现是:注重当期经济增加而非财富增长,因而轮流挖坑和填坑,就可以创造出经济增长局面。其实这也是人性使然,守财本能更愿意看到增长。因此,短期的经济增长可能受到影响,但长期的趋势不会改变,反而有更大的成长空间,趋势上中国经济渐离“底部徘徊”阶段、缓慢步入回升的时点状态,不会因此改变。

2012年以来,中国经济运行进入了明显的“底部徘徊”阶段,经济增长下行压力一直不能消除;2019年后,从经济迂回程度回升和投资结构改善下的增长趋势变化等因素看,中国经济内生活力重新趋强,增长渐离底部缓慢回升的态势将逐渐形成。

2. 疫情影响经济的方式


“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基本上是短期的,长远的影响主要通过对人们行为的改变发生——人们不健康习惯和行为将得到修正,如吃“重口味”的野味、不注重个人卫生和健康的习惯等,对卫生保健将更受重视,社会也因此会有更健全的公共卫生管理体系等,这实际上属于吃一堑之后的长一智行为,经济运转将因此更健康。短期的经济影响,则显然是不利的,但不利当中对经济结构和医疗卫生产业的发展则有正面推动作用。


首先,疫情对供给端的影响基本上是压制性的。“新冠”疫情直接导致了各地复工的推迟。除了金融行业推迟时间较短外(2月3日复工,延期3天),大部分行业至少推迟了10天以上(各地通知基本上规定不得早于2月9日24时),这样一来,短期生产放缓是必然的。另外,复工初期,出于对疫情的担忧,很多企业还可能出现不“满工”的现象,各经营主体初期很可能不会出现赶工期的现象,产能利用低位状态可能仍要延续2-3个月。

其次,从需求角度看,“新冠”疫情对当期消费影响的压制作用是显著的。疫情爆发适逢中国春节长假,长假本来是中国传统的消费旺季、出行高峰。“新冠”疫情发生后,宅在家里隔离病毒,成为了人们不得已的选择。为杜绝疫情传播,疫区封城,非疫区停开省际帮运,影院、大餐饮等娱乐服务行业纷纷宣布停业。除了吃和网络游戏,人们基本上停止了其它消费,旅游取消、聚会取消,整个社会在疫情的影响下,过了一个安静、干净的春节。


但是,也有少数行业受到的“新冠”疫情的影响,出现了难得的景气行情:检验检测试剂生产行业、相关医疗药品生产企业、防护用品生产企业;大部分相关产品都出现了“脱销”、“断货”行情。由于有此次疫情的教训,人们的防护意识会提高,医疗相关检测项目未来会常态化,这些都永久性地打开了相关产业的市场空间,产业发展前景得以扩展。

3. “新冠”疫情经济影响的双面性


综合来看,短期由于供求两方面都受到影响,2020年1季度的经济增长回升势头将暂时停止,原先已表现出的经济内在动力回升趋势将受阻,经济增速仍将原地踏步,或略有下降,预计1季度GDP增速将在5.5~6.0之间。但当疫情消除、对冲性宏调政策出台后,经济将恢复正常回升态势;疫情造成的短期压力,甚至还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转型和调整。

图 2020年“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由于受到供求两方面的双重压制,“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的短期冲击,还是比较明显的。从疫情防控发展态势看,本次“新冠”疫情被控制住的速度很可能会快于市场预期;公众在渡过了初期的恐慌心态后,随着信息的公开和防治到位,经济生产和社会生活将会很快恢复正常,预计2季度经济就将恢复正常状态,进入反弹期。疫情期间,工业生长偏软的态势,在疫情解除后也会发生大改变,工业经济则会出现普遍的“赶工期”现象,届时工业增加值或出现跳升。


因此,短期(1-2季度)看的影响虽然比较明显,但中期(6-12月)看的影响则比较有限(市场亦如是预期),年度角度看的经济增速甚至仍能实现小幅回升,中国经济触底缓慢回升的离开底部态势,不会改变!

从2003年“非典”治理的经验看,2季度疫情警报能解除。疫情警报解除后,消费娱乐等服务行业将迎来一波较大的反弹。春节档期间停播的电影将重新上线,而原本从预售情况看,传媒行业今年春节本来被市场寄予了厚望。2003年“非典”警报解除后,连类似于草台班子的海外“嘉年华”都在国内受到了热捧,吸金不少。预计2季度疫情解除后,消费行业将迎来一波强劲反弹。


长期看,“新冠”疫情加速了中国经济的转型进程和社会综合治理的完善。由于复工推迟,过了开工季后一般制造业行业的普通企业,将面临严峻的招工局面,这些企业的经营局面将更加困难;这类企业通常规模小,经营不稳定,用工以中短期工为主,因而将被市场加速淘汰“出清”。对于以长期制用工为主要形式、经营规范,因而有较高竞争力的企业,则会渡过难关,并迎来更为广阔市场空间。

4. 与2003年“非典”疫情影响的比较


2003年的“非典”疫情和2020年的“新冠”疫情,在爆发时间上基本一致,首次发现病例时间都在12月份;都是呼吸道传染病,都表现为肺炎,只是致死率不同;都起源于野生动物;都存在着较高的人群间传染性。但两次疫情间显著的不同是,2020年“新冠”疫情措施应对早,社会已有现成防控体系(尽管细节上社会批评声不少),全国上下认识也很到位和重视。2003年的“非典”疫情,并没有改变当期及随后的经济运行态势,2020年的“新冠”疫情对经济更是只有扰动,不改变趋势。

首先,2003年的“非典”疫情并没有改变经济上行节奏和步伐。2003年,中国经济正处改革开放后的第三个周期起步期,彼时中国经济即将开始新一轮腾飞。不过,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十年一周期”的划分方式已不再适用;中国经济进入了新时代,世界经济也进入了新发展模式阶段,全球经济都面临转型,增长都面临压力。

从2003年“非典”疫情时期及其后续时期的中国经济表现看,“非典”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冲击相当有限。虽然2003年“非典”时,中国政府应对经验无,对疫情的反应比之当前的“新冠”疫情,要缓慢和落后得多。2003年“非典”疫情病例最早出现同样在前一年的12月份,但直到3月才开始全社会有组织的隔离,期间球赛、大型演唱会等活动照开不误;待到全面隔离时,疫情已比较严重,由于当时信息产业发展远不能跟当前对比,在人员往来受到限制情况下,对经济的影响应该比现在大。但从实际情况看,当3月份开始隔离时,虽然没有当前的“封城”(因为疫情已扩散),更多的封锁措施体现为各地普遍小区封锁,对经济的冲击是可想而知的。但从实际情况看,2003年“非典”疫情发生的1季度和2季度经济增长均未受到影响,1季度还有跳升的异动点。


其次,从“非典”影响面来看,2003年开始全社会隔离控制时,疫情已扩散,当前的“疫区”概念在2003年的“非典”时期甚至都没有提及,当然防控的重点是广东和北京。单就2003年发源地广东和现在被当做疫区的湖北,从两地经济比重看,现在受到疫情直接冲击的经济比重要小得多。从两省经济在全国经济中的比重数据变化来看,2003年时广东在全国经济中的重要性要高得多,广东2003年时占比为11.5,即使是影响最严重的珠三角经济区占比也高达9.5;而2018年湖北经济占全国的比重仅为4.3,这还是近几年持续上升后的结果。

另外,从时间上看,2003年防控严格对经济冲击最大时期为3-6月,也是生产经营正常的时期;而2020年“新冠”疫情在爆发之初就得到了政府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影响期限主要集中在2-3月,而这段时期本身就是生产经营淡季(节日长假和年初计划调整期,企业招工季)。在非疫区,在延长的假期结束后,经济将逐渐恢复,当期经营仍然会受到直接影响的只是疫区经济,而这个比重要远较2003年“非典”时期低,世卫组织甚至将中国多个省份宣布为了SARS“疫区”,包括北京、广东、江苏等经济大省(仅以上3地占中国经济比重合计就达25%);因此,当前中国经济走出底部、逐步回升的势头不会改变。从经济运行的深层次变化态势看,中国经济迂回程度重新提升带来的经济内生活力增强迹象已出现,投资结构改善带来的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正在发生。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责任编辑徐瑾 Jin.Xu@FTChinese.com
图片来源 Getty Images

更多文章

1

互联网公司能帮到红会吗——救灾中的市场与专业性

2

 非典、贸易失衡与“中国冲击波”

3

 面对疫情冲击,应该如何救助中小企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