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艾滋病 | 我们无距离,我来拥抱你!

2017-11-18 青春宁医

      为提高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号召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在这一天举办相关活动,宣传和普及预防艾滋病的知识。      

        在今年世界艾滋病日到来之际,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2017年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海报。



        中国青年领袖吴牧野、易烊千玺、王嘉、关晓彤分别在瑞士少女峰上拥抱四位来自临汾红丝带学校的毕业生,他们都是通过母婴传播的HIV感染者。他们与四位青年领袖在白雪中紧紧相拥,画面极具冲击力。而旁边的“我在拥抱你”就是今年世界艾滋病日的宣传语,通过亲密拥抱向大众呼吁对HIV感染者零歧视的概念。

相互关爱,共享生命!



01

可怕的不是艾滋病而是歧视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法律的日益健全,艾滋病终有一天会迎刃而解,就像今天,离美国发现第一例艾滋病病例已过去30年,药物治疗拯救了500万艾滋病病人的生命。2011年5月12日,一个国际研究合作组织---艾滋病病毒预防试验网络还试验成功了一种药物,能阻止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的自我复制。

       可是艾滋病歧视呢?有一天艾滋病歧视问题也会迎仍而解吗?艾滋病歧视是对艾滋病患者的一种严重侮辱,对他们人格的歧视。可怕的不是艾滋病而是歧视,我们要关心艾滋病患者,给与他们精神上的支柱。艾滋病歧视是墙,需要人们把墙撞开,艾滋病人才可以得到社会的公平对待。



02

社会性的死亡超过了身体上的病痛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1993年美国法律类电影《费城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回顾一下,它讲述了一名法律工作者患有艾滋病,并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为维护自己权利顽强抗争的故事。


    

       “不仅仅因为病者身体上的限制,还因为受到社会人士的歧视,更精确地说,这种社会性的死亡……这种死亡超过了身体上的病痛。”

        影片没有通过喊出来的方式要求大众去尊重艾滋病患者,而是通过片中的剧情来展现艾滋病人争取个人权益的过程 ,以此来号召大众。

03

一个有爱的国度是会让所有人"生而平等"的

       除去部分艾滋病患者因母婴传播,从一出生就自带“光环”外,还有有很多因其他方式患艾滋病的患者,他们都受到了来自社会的歧视。

       要从根本上消除对艾滋病病人的偏见和歧视,得从医学和文化上改变人们的观点,法律保障了这些边缘人群的权益,却无法改变他们受歧视的命运。当我们一次次看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勇敢地现身说法,出现在大学讲堂和社会公益性质的论坛时,为他们的胆识称好的同时,我们还需要在潜意识中培养自己对弱者的同情心。

     时代在挥舞着进步的旗帜,希望总是变得越来越清晰,相信一个有爱的国度是会让所有人"生而平等"的。



面对艾滋病,大学生应做些什么

      

       首先,我们应该努力去了解更多的关于艾滋病的知识和信息。很多人对艾滋病有一种恐慌,对艾滋病患者有一些歧视,而这样的恐慌和歧视正是源于对艾滋病的无知。无知带来的恐慌和歧视不仅仅给艾滋病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和伤害,也给我们开展艾滋病的预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无知、对艾滋病知识的缺乏,是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第一个障碍。全社会的人都应该去了解关于艾滋病的知识和信息,更何况我们这群肩负着去除疾病、促进健康的医学生呢?


      其次,我们大学生应该加强自我保护。使自己不成为艾滋病的受害者和传染源。在这里送给大家预防艾滋病的ABC法则。A就是英文单词abstinence-禁欲的首字母,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讲,我认为就是推延第一次性行为的时间。B就是英文be faithful的首字母,如果实在做不到禁欲,那也要对对方忠贞,这就是爱情中应当遵守的基本道德。C就是英文单词condom的首字母,安全套,如果你实在做不到上面两条,那你就使用安全套,这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是一件好事,我们的观念一定要转变。


      最后,我们要消除歧视。当传统的观念遭遇现代疾病,惟有勇气和责任,才是救赎的良药。艾滋病患者是人类与艾滋病斗争中最最前沿的战士,让我们给他们以足够的尊重,给他们更多的关爱,给他们生存的勇气,共同创造一个没有侮辱和歧视的世界!


我们无距离,我来拥抱你!



往期精彩链接:

【晚安宁医】90后脱发焦虑症

听说你们昨晚“剁手”了,宁医大限量版彩妆你值得拥有!

双十一的主题不是只有“剁手”!今天中国空军成立68周年,奋飞新时代!

来测一测,你是不是宁医真爱粉呢?

冬(董)小姐,别来无恙

                                                                 

                                                                                                        

文源于百度百科、法制网综合整理

图源于世界卫生组织官网


编辑/赵孟冉

责编/喇小玲

审核/李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