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9㎞²!西安高新区空间发展规划,将托管周至2镇26村!
为全面加快高新区建设大西安都市圈首善区、实现 “三次创业”计划,以“五城一体一根本”为核心,对2018年11月正式完成雁塔、长安和鄠邑等3区10镇(街)托管后约1079平方公里的高新区,按照到2020年、2025年、2035年三个阶段做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高新区将从塑造宜居城区、完善产业空间等方面,提出培育一大世界级引领产业生态圈、五大领先跨界融合产业集群、一批硬科技属性经济形态的“151”产业体系,构建“一心、双轴、四片”的发展空间结构。
一心:指中央创新区(CID)。整合西太路和南站地区的空间资源打造引领大西安的创新服务中心,形成高新区的城市客厅。
双轴:指生态文化轴和创新服务轴。
生态文化轴是结合大西安西部“生态文化创新轴”,依托优良的生态资源,整合农业、旅游、文化、民生和高新技术产业,实现生态修复、历史活化与文化旅游的资源整合,形成古今辉映、城绿交融的文化与生态轴线,丰富大西安新轴线的内涵。
创新服务轴是以唐延路、西沣路和西太路为骨架,以科技创新、中小企业总部、国际商务、商贸会展及城区综合服务等为核心功能,是提升科技创新、综合服务能力的功能发展轴。
四片:建立四个功能复合、特色鲜明的发展区,包括科技硅坊片区、创新服务片区、生态创新片区、秦岭生态休闲片区。
7方面发展战略
在空间布局方面,高新区提出“北提、南闲、东联、西拓、中优、内融、外协”7方面的发展战略。
在绕城高速以内建设无边界硅坊,塑造产城融合的高品质城区。打造“创新服务轴、科技产业轴”两条轴线及科技二路、科技六路两条公共活力带,优化一二期、鱼化和软件新城等片区整体的功能配置与空间结构,开放软件园区,依托公共活力带建设组团中心,形成北提区域一体发展的格局。
五大举措:
★一是提升改造唐城墙遗址公园,建设丝路飘带空中连廊,打造沿唐延路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创新服务轴。
★二是再提升咖啡街区,打造3.0版本,拓展创业空间,突出国际化。
★三是充分利用低效工业用地,出台M0类新型产业用地政策,在一二期和软件新城发展创新型产业平台。
★四是对鱼化寨村、老烟庄、小烟庄、陈林村、红庙村等城中村进行全面改造,建设配套设施齐全的居住片区,注重交往空间和活力空间的营造,提供宜居环境。
★五是拥湖发展,激发活力。加强与昆明池功能联系,引景入城,城景交融,将昆明池作为高新区的后花园,打造曼妙四公里的城市活力带。
在南部空间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倡发展文化休闲体验、文化创新产业,建设秦岭国家公园。凭借独特的生态环境和文化优势,结合科技、生态、文化形成多种创新产业集群,完善生态文化大中轴,打造国际创意休闲目的地。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营建生态农庄,各镇街利用“旅游+、生态+、农业+”模式,传承“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人文意境,保留南望终南,城—田—山三位一体的文化空间格局,建设生态农庄,大力发展特色生态文化休闲体验。
加强军民融合与自主创新,连通产学研科创大走廊。向东与长安大学城和航天产业基地充分连接,形成大西安南部的科创大走廊。
重点是促进军民融合、加强自主创新,加速推动科技研发、成果转化。打通东部城市路网,优化缝合边界区域功能布局,强化与雁塔区、长安区成熟城区的联系,加强城市服务功能支撑。
区域引领,从创新高地到创新枢纽,实现可持续的空间拓展。充分利用托管街道的空间和未来扩区的可行性,统筹各类空间资源,发展高新区的重大产业。
专题重点加强与昆明池、大遗址、鄠邑区等片区功能联系,充分利用昆明池生态景观资源,优化沿昆明池地区的功能布局,与相关地区开展深入的战略协作,提升高新区未来的重点战略平台。
中优
提升城市宜居品质优化产业功能。对三次创业的主战场——中央创新区的用地布局进行优化,建设高新区的城市客厅。
先行建设丝路金融中心核心区,将中央创新区打造为大西安的科技金融创新高地、引领“硬科技之都”建设的主战场,构建“双核共振、一脉串联、多片共融”的规划格局,建设成为“金融中心、全球地标、传世之作”;完善国际社区、中央创新区的城市功能,强化商业、医疗、文化、教育、居住、金融服务等城市中心功能,带动创新产业增长;加快推进西安科学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系列项目落地,提升高新区的国际化水平。
强化高新区内部功能融合。打破既有园区之间、园区与城区之间边界,将城市功能引入园区,塑造满足新时期要求的创新产业空间;理顺交通网络达到内畅外联,加强各功能板块之间、各城市组团之间的联系,促进高新区内部的融合发展。
突破管理边界拓展空间,组建产业联盟促进利益共享。积极探索与蓝田、周至、西咸新区、渭北工业区、阎富等西安内部功能板块的合作协作,为高新区的功能外溢提供承载空间。
发挥西安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引领作用,带动宝鸡、咸阳、渭南、杨凌、天水等开发区创新发展。
中央创新区(CID)
中央创新区(CID)规划面积15.4平方公里,将立足高新区、服务大西北、辐射全中国,打造链接丝路、沟通世界的“创新+金融”未来创新中心区,使之成为大西安的城市客厅。
规划范围南至兴隆一路,紧邻火车南客运站,北临韦斗路,东临西沣路,西至经三十八路,西太路南北贯穿,以“生态、科技、文化、大气、现代、开放”为理念,以“科创功能集聚、生态形象优质、服务设施完善、文化制度开放”为发展策略,构建了“双核共振、一脉串联、多片共融”规划格局。
以全球视野奠定开放格局,是中央创新区(CID)规划布局的核心思想,坚持“全球定位、国家战略、使命担当、对标浦东”。
以水绿交融哺育生态之城,是中央创新区(CID)规划建设的基本理念,坚持“全域生态、水绿交融、以人为本、宜居宜业”,沿主水系两侧,打造环网支水系。
以复合功能构筑创新高地,是中央创新区(CID)规划发展的主导方向,形成层次清晰、功能完善、融合互动的功能布局。此外,中央创新区(CID)还将重新定义科技新城的建设发展模式。
CID规划建设“之” 字形景观主水系,串联两大核心功能区及各功能组团,实现生态之水“一脉串联”。
CID设置城市客厅组团、综合服务组团、科创组团、科创生活综合组团、金融会展组团、居住组团等分片区多组团模式,实现宜居、宜业、创新、创业功能板块“多片共融”。
CID在规划区中部建设未来之瞳城市超高层地标集群,吸纳全球创新企业总部,在创新区南部打造西安丝路国际金融中心核心区,汇聚丝路金融创新资源,实现中央创新区“双核共振”。
西安丝路国际金融中心核心区
西安丝路国际金融中心核心区是中央创新区的核心先导区,旨在通过高质量发展,统筹高端产业和高速增长。将汇聚丝路金融创新资源、吸纳全球创新企业总部,统筹高端产业和高速增长,还将建设超高层地标建筑集群——未来之瞳,打造融入丝路、沟通世界的“创新+创业+金融”未来创新中心。已于2018年6月14日正式启动建设。
西安丝路国际金融中心核心区面积2平方公里,位于中央创新区(CID)南部,东邻西太路,西邻经二十二路,北至纬三十二路,南至兴隆一路。
与传统的中央商务区(CBD)相比,丝路国际金融中心在区域定位和发展规划上都更加贴近“现代宜居、绿色生态、开放包容”的理念,并将致力于建设成为“金融核心、全球地标、传世之作”,打造新的创新策源地和经济增长极。
未来之瞳:西部最大超高层地标集群
未来之瞳位于丝路国际金融中心核心区北部,是集科创、研发、办公、星级酒店等功能为一体的核心引擎,规划建设450亩湿地花园、一栋666米超高层、一栋520米超高层、一栋369米超高层,几十栋200米至300米超高层建筑,配套大剧院、音乐厅、美术馆、知名中小学、国际学校、城市绿道、空中景观步道,全力打造大西安的最美天际线。
生态是最大的民生,生态环境也是最大的招商资源。在寸土寸金的未来之瞳周边,高新区将建设长约60公里的绿道和14公里的水系,并依托绿地、水系构建天然海绵体,打造“公园城市”。
除此之外,还将建设互通互联的地上、地下及空中立体交通,突出便利性、连通性、就近性和主要节点上的通达性,打造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城市新典范;城市道路、地铁、云轨无缝衔接,打造快速达到、慢速体验的现代交通网络。
| 中央创新区是高新区建设的核心动力区 |
西安科学城
西安科学城,位于高新区西安国际社区西南部,占地总规划约19平方公里,规划范围沣河以西、国际社区西南侧、西安外环线两侧、大西安新轴线南端,将建设一个集硬科技研发、文创科技研发、科学大装置研发、生态科技研发、及国际交流中心等多生态为一体的新型科研组团新模式。其中,中科院西安科学园作为科学城的核心板块,规划建设用地5平方公里,选址位于梁家滩国际社区。
定位:西北科技创新的引领者,未来科技的发源力;成为陕西创新驱动发展的引领区、大众创新创业生态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国际开放合作先行区;成为西安未来发展的核心动力和新坐标。
目标:到2025年,基本建成符合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设施集群和制度体系。一批重大科学装置和科技项目建成或落户建设,科技创新环境更加活跃开放,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丨西安科学城功能结构丨
一轴一带引领:综合服务发展轴、科创发展带
三轴多心带动:硬科技研发中心、文创科技中心、国际科技交流中心
蓝绿两脉交织:枝状绿脉、网状蓝脉
三片五区融合:科研创新及大科学装置区、硬科技总部片区、科技文化融合片区、生态研发片区、国际科创生态住区
| 一路一带一塔 |
园区建设,将秉承大国科技一路一的带发展方向,其中:
一路:一条南北向北延伸的大道,以科学之环为起点,科学装置之带为展示,科学之塔为升华,通向西安科学城,通往中国科学的无限未来。
一带:大科学装置之带,以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和国家授时中心的科学装置,形成一个大国科学实力带。
一塔:科学之塔,以除霾塔为名片,置于首开区域最南侧,向南边的科学城中心发出邀请。同时,作为区域性制高点,暗喻一路一带的发展高度。
支点:事件广场和地球广场等支点,暗喻立足天地,象天法地。
根据规划,中国科学院西安科学园一期将围绕科技创新,建设三大聚集区,两大教育基地及丝路科技合作区。
一期规划建设用地3000亩,主要建设科技创新区,打造科学研究基地、先进技术研发基地和高级人才培养基地等;
二期规划建设用地4500亩,主要围绕光电信息、航空航天、新材料、民生健康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着力培育一批高科技创新企业,打造高水平的成果转化中心、科技金融中心和创业孵化中心。
①在建设科研机构聚集区方面,按照中科院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的要求,重点建设包括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新园区、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科研区、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科创区等,汇聚中科院在陕机构和陕西省科学院等科研机构,形成国际一流科研机构聚集区。
②在建设科学装置聚集区方面,将以大科学装置建设为目标,培育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加快合作推进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等装置建设,积极筹建医用重离子加速器,联合培育西安阿秒光源、西部质子(医疗)中心、大陆环境钻探岩心标本库及分析测试设备集群、大型太阳能城市空气清洁系统、飞秒激光精密制造装备的工业化可靠性研究测试中心等研究平台。
③在建设创新平台聚集区方面,围绕大科学装置建设,在时间频率科学、资源与生态环境领域谋划争取建设国家实验室,在光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新材料等领域争取建设若干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同时加快推进陕西省加速器质谱应用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光谱成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积极筹建陕西省超快激光装备制造工程中心、陕西省大气污染与雾霾防治重点实验室和陕西省先进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工程中心。
配套建设和引进一批跨学科交叉新型研发机构、产业技术研发机构,逐步建成一个面向多领域产业技术研发与开放共享基地,形成一大批可转化的重大技术成果。
西安科学城将打造两大教育基地:
④在建设中国科学院西安科教融合教育基地(西安学院)方面,整合中科院在陕机构和陕西省科学院的科研教育资源,共同推进中国科学院大学光电学院(西安)、地球科学学院(西安)、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西安)的建设,联合培养创新型人才,形成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增长点。
⑤在建设现代化科普教育基地上,支持建设“天文+时间+导航”特色科普旅游中心、秦岭自然科学馆和硬科技展示体验中心,形成高水平、多专题、集科学研究与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科普教育基地。
⑥在建设丝路科技合作区方面,以中国科学院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为主导,建设丝路光电信息产业合作园区。推动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与国外机构共建“阿秒科学研究中心”“中英微纳光子学联合研究中心”“中欧合作创新中心”等。
推动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北斗广域差分增强系统率先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国际化应用。通过共建共享、开放交流,形成丝路国际科技合作新高地。
推进周至县2个镇26个村子的托管工作
2019年,西安高新区将实施创新驱动、实业立区等"八大突破工程",启动实施"黄金九条"政策,探索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高新方案"。
2018年西安高新区新签约引进项目218个,其中100亿元以上的项目23个,50亿元以上的项目26个,引进项目数量质量再创历史新高;基本完成了66个村的整村拆迁工作,启动了138条道路及断头路的打通工作,发展空间拓展再创历史新高;成功托管雁塔区、长安区、鄠邑区10个镇(街)263个村子,正在推进周至县2个镇26个村子的托管工作,管理人口超过100万,管理体制升级再创历史新高。
高新区将加快西安科学城建设,设立10亿元专项资金,大力支持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企业建设国家大科学装置;对作为牵头单位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的企业,给予最高5000万元的投资性支持;建设新能源汽车研发检测平台、无人机产业基地、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半导体先导技术创新中心,成立未来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相关链接:
重磅!西高新将建666米、520米等几十栋超高层建筑集群——未来之瞳!
重磅!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大招,西高新洨河南岸将崛起一座“西部硅谷”!
© 版權聲明Copyright statement
文章來源长安范儿,法律支持杨华律师,侵权必究!
- END -
长安范儿
有态度的生活方式
最有范儿的生活服务型平台
入伙:范儿家QQ5群415646147
与长安范儿,专注西安解读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