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计算机】2023年度投资策略:信创立地,数据顶天
摘要
机构持仓历史低位、产业资本频频回购、人力成本拐点与业绩低基数等多重因素决定计算机当前处于“黎明”前底部区域。截至2022年12月16日,计算机板块年跌幅约24%,整体位于市场偏后位置,22Q3数据计算机板块机构持仓2.55%,虽略有回升,仍处于历史底部区间,A股计算机板块共有107家上市公司实施回购股份,总额超过300亿,显示产业资本对行业未来发展的信心。计算机行业人均薪酬增速中位数已经迎来低于全行业水平拐点,行业归母净利润增速中位数在连续两年大幅低于全行业中位数后,有望在23年迎来关键拐点。
信创立地:丢掉幻想,正视现实,建立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新一轮信创发展兼具多方面重大变化:1、决心空前:最高层明确“丢掉幻想,正视现实”;2、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新型举国体制与以中电科、中电子为代表的国企改革三位一体;3、华为“根”技术与数字底座生态建设的长远布局初见成效。在CPU、操作系统、数据库与办公软件四大公认主力赛道之外,我们看好几个方向:1、密码产业从小众到标配,是边际变化最大的领域;2、电力信创兼具增量投入高景气、存量替代节奏快、核心标的集中三大特点,是行业信创最值得关注领域;3、网络可视化在网安+大数据需求全面提升的背景下有望迎来新发展周期;4、工业软件板块2023年收入与成本有望正向剪刀差,利润有望充分释放;5、OA是信创推进阻力最小的方向,也有望最先体现业绩弹性的细分领域。
数据顶天:从“互联网+”到全国大数据“一盘棋”。数字经济关键是发展自主权即信创和统筹打造全国数据要素市场体系,核心在于解决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保障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依据数据来源、数据生成和数据开发应用的特征构建了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数据产品经营权分置的产权运行机制,以此推进建立非公共数据按市场化方式“共同使用、共享收益”的新模式。此种数据产权运行机制符合数据的构成特征,且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阻碍数据开发利用和数据要素市场培育的难点。统筹打造全国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对于数据资产重估的意义不亚于“股权分置改革”,合规数据资产重估有望从此拉开帷幕。
顺经济周期IT在2023年有望迎来机遇。1、自动驾驶:2023年将迎来中高等级自动驾驶渗透率提升的关键拐点;2、医疗IT:受疫情影响的医疗IT支出有望在2023开启底部复苏;3、财政IT:解决财政“节流”问题的政府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已经进入全面推开环节;3、教育IT:贴息贷款与政策改善带来确定性机遇;4、酒店零售IT:线下消费的复苏有望推动IT投入底部回升。
投资建议:机构持仓历史低位、产业资本频频回购、人力成本拐点与业绩低基数等多重因素决定计算机当前处于“黎明”前底部区域,我们全面看好2023年计算机行业机遇,核心围绕信创、数据要素改革与顺周期IT三大主线布局,重点推荐金山办公、赛意信息、中科创达、科大讯飞、石基信息、深信服、中新赛克、吉大正元、超图软件、创业慧康等核心标的。
风险提示:政策落地不及预期;新技术、新产品、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新冠疫情出现反复。
1 行情回顾
1.1 年初至今板块表现处于全市场后位
截至2022年12月16日,计算机板块年初至今跌幅23.97%,处于A股所有板块排名较后位置。
1.2 板块涨幅前列公司分布相对分散,但以中小市值为主
截至2022年12月16日,计算机板块涨幅前20名公司中仅中国软件1家公司市值超过300亿,前20平均市值仅为92亿元。行业分布相对分散,金融IT、政府IT、加密安全板块表现突出,分别有4/4/3家进入涨幅前20,信创板块有两家进入涨幅前20。
1.3 仅50亿-100亿市值区间公司平均涨跌幅能够跑赢板块
截至2022年12月16日,以中信计算机指数成分股中,涨跌幅平均数为-16.53%,30亿-50亿区间市值公司与板块均值基本一致,50-100亿区间市值公司大幅跑赢板块均值,涨跌幅平均数为-7.77%,其他市值区间公司表现均低于整体均值。
市值500亿以上的涨跌幅平均数:-22.06%;
市值100亿-500亿的涨跌幅平均数:-17.07%;
市值50亿-100亿的涨跌幅平均数:-7.77%;
市值30亿-50亿的涨跌幅平均数:-16.70%;
市值30亿以下的涨跌幅平均数:-23.73%。
1.4产业资本频频回购与激励,或为行业向好前瞻指标
截至2022年12月16日,A股计算机板块共有107家上市公司实施回购股份,总金额约330.83亿元,其中回购前三的板块分别为:政府IT(16家)、金融IT(11家)、信创(7家);共29家上市公司发布股权激励预案,以期权初始行权价格为准,总金额约为146.53亿元,总股本约10.1亿股。
1.5 机构持仓处于历史相对底部区间
通过对基金前十大重仓股进行估算,2022年Q3计算机板块(中信计算机成份股且剔除东方财富)占基金总持仓比重约为2.55%,较上个季度有所回升(2021Q2~2022Q2分别为2.33%、2.51%、2.56%、2.19%、1.99%),计算机持仓占比处于历史底部,略有反弹。
1.6 人均薪酬增速显著低于全行业中位数,2023年大概率迎来基本面拐点
通过对计算机板块(本文选用Wind中CS计算机板块作参考)板块人均薪酬增速中位数与全行业增速中位数比较可得,计算机板块人均薪酬增速中位数2019年起大约领先全行业一年,2020/2021/2022H1计算机板块和行业人均薪酬增速中位数分别为-0.22%/12.46%/4.4%和7.92%/-0.93%/14.54%。我们预计,2022年计算机板块人均薪酬增速中位数显著低于全行业中位数水平。
在计算机板块相对表现突出的2014-2015、2018-2019年,计算机行业归母净利润增速中位数均显著高于全行业中位数。2020、2021、2022Q3来看,计算机行业归母净利润增速中位数均显著低于全行业中位数,随着板块景气度回升、人员成本增长趋缓以及低基数多重因素下,预计2023年大概率将迎来重要拐点。
2 信创立地:丢掉幻想,正视现实
2.1 科技自立自强决心空前:最高层明确“丢掉幻想,正视现实”
从中兴事件、华为事件、俄乌冲突,到近期拜登正式签署芯片法案,再到美国限制英伟达、AMD向中国出口高端AI芯片,均表明信息基础设施的供应链安全已成为当代大国战略竞争的聚焦点,而信创是应对这一挑战的必然路径,而最高层近期系列公开表态更是明确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空前决心。
2022年1月16日出版的第2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文章重点强调的第一条就是“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尽快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把发展数字经济自主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2022年5月1日出版的第9期《求是》杂志,再次发表习主席的重要文章《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时隔不到4个月,再次从顶层设计确立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核心主线。
2022年9月1日出版的第17期《求是》杂志发表习主席重要讲话《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必然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再次强调加快科技自立自强,这是习主席继今年1月《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今年5月《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之后,罕见连续三次在求是杂志亲自署名发表文章中明确强调同一件事,文中指出:“要加快科技自立自强。这是确保国内大循环畅通、塑造我国在国际大循环中新优势的关键。要增强责任感和危机感,丢掉幻想,正视现实,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攻克重要领域“卡脖子”技术。”
回顾历史,目前处于新一轮信创产业大发展的初期:1)根据亿欧智库数据,2019年信创产业完成多个重点专项试验;政府率先开启自主安全项目,同时重点行业积极推动信创局部试验和部署。因此,信创主要标的(以中国软件、东方通为例)从2019年8月开启主升浪。2)2020年5月:美国对华为第二轮制裁对于国产芯片底层制造逻辑产生深远影响,信创行情见顶回落。3)2022年9月开始,最高层明确:“丢掉幻想,正视现实,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攻克重要领域“卡脖子”技术“,同时美国限制英伟达、AMD向中国出口高端AI芯片、推出限制中国的芯片法案等外部推动因素加剧,而经过两年发展华为在“根”技术的扎实推进更坚定了信创信心,新一轮信创产业大发展时代已经到来。
信创是计算机板块业绩兑现弹性与确定性最高的主线之一。以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等领域几家龙头公司为例,相关公司的收入、利润在过去几年实现快速增长,也说明了信创产业在加速推进的事实。
2.2 新一轮信创推进路径与保障:科技自立自强、新型举国体制与国企改革三位一体
目的: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习主席在《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提出重要要求,包括:1)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2)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3)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
战略:建立新型举国体制,加强核心技术攻关
建立新型举国体制,通过有效配置资源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意见》。在我国面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威胁的情况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要性不言而喻。新型举国体制,就是将政府和市场的力量有效结合,科学统筹、集中力量、优化机制、协同攻关。在党对科技事业的全面领导下瞄准事关国家安全的核心环节,同时优化资源配置,高效配置科技力量和创新资源,强化跨领域跨学科协同攻关。
手段:国企改革风渐起,两大计算机行业“国家队”有望迎来新机遇
作为国企三年改革的收官之年,今年以来国企改革领域政策利好频出。今年7月,国务院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抓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高质量收官有关事项的通知》。9月1日国务院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又召开专题推进会,聚焦巩固深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补短板强弱项进行再部署再推进。会议提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是国有企业的主体,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搞好上市公司,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意义重大,并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深化改革做出具体部署,包括以股权结构优化促进治理机制完善、加大对上市公司的授权放权力度、推动上市公司成为市场化经营机制的先锋表率、有力有序有效推进专业化整合相关工作等。
国企改革大趋势下,两大计算机行业“国家队”有望迎来新机遇。1)中国电子、中国电科是国内科技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子”)、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科”)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集团下属众多科技产业重要公司,是国内科技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国企改革大趋势下,两大央企以及下属上市公司有望持续受益于改革趋势。2022年是国企三年改革的最后一年,以两大央企“航母”为代表的国企有望在改革大潮下迎来新机遇。
2)计算机行业以中电科为代表新一轮国企改革已经开始全力推进。2021年6月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整体并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为其全资子企业。此外,中电科旗下重要上市公司电科数字注入优质资产柏飞电子、推出大力度股权激励、变更公司全称为中电科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系列动作都标志新一轮国企改革下公司正在发生飞跃性的深刻“质变”。中电科旗下另一家计算机行业上市公司太极股份2021年12月收购国产数据库领军企业北京人大金仓及普华软件,再一次验证了中电科集团整体在新一轮国企改革下的重要战略变化。
中国电子旗下包含大量优质核心科技资产,其中上市公司17家,包括:1)计算机行业: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等核心软硬件:中国软件、中国长城、达梦数据(拟上市)、奇安信、华大九天。2)电子行业:澜起科技、上海贝岭、晶门半导体、中电华大科技、深科技、冠捷科技、彩虹股份。3)通信行业:深桑达A、南京熊猫、南京熊猫电子股份。4)其他行业:中电光谷、振华科技、彩虹新能源。
围绕PKS体系,打造信创核心生态。PKS体系是中国电子旗下的、基于国产硬件和国产操作系统的全国产体系,“P”代表(PHYTIUM)飞腾处理器,“K”代表(KYLIN)麒麟操作系统,“S”代表(SAFE)即注入安全的能力,全面助力各行各业国产化与数字化转型。而CEC的信创产业布局,正是以PKS体系为核心,打造从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安全、整机服务等全方位的产品和服务。
中国电科拥有包括47家国家级研究院所、700余家企事业单位。上市公司方面,中国电科相关上市公司19家,其中包括:1)计算机行业:海康威视、太极股份、电科数字、卫士通、绿盟科技、南威软件、天融信;2)电子行业:凤凰光学、中瓷电子、四威科技;3)通信行业:普天科技、东信和平、东信B股、东方通信;4)电新及国防军工行业:声光电科、宁通信B、国睿科技、四创电子、天奥电子。
信创布局:中电科的信创布局以网安、操作系统、数据库、信创集成等方面为主,具有卫士通、绿盟科技、太极股份、海康威视、电科数字等重要资产。其中,太极股份旗下的人大金仓和普华软件分别为数据库和操作系统领域的核心企业;卫士通、绿盟科技、天融信是网络安全领域的重点企业;信创集成、行业信创服务、适配优化等领域,则有海康威视、太极股份、电科数字、南威软件等多家上市公司深耕。
2.3 信创“根”技术的终极信心:华为数字底座风云再起
2.3.1华为数字底座风云再起
鲲鹏产业持续发展,生态不断繁荣。根据华为官网,截至2022年11月华为全联接大会,1)鲲鹏产业生态稳步发展,硬件伙伴出货占比已达95%以上。2)欧拉实现从企业主导到产业共建,快速跨越生态拐点,当前累计装机量达245万套,预计今年底在中国服务器操作系统领域新增市场份额将达25%,有望成为中国新增市场份额第一。3)鲲鹏开发套件DevKit和应用使能套件BoostKit持续优化,提升原生开发能力,助力开发者极简开发,今年底在国计民生行业的生态满足度将超过70%,当前已发展4200多家伙伴,已发布12000多个鲲鹏认证解决方案,在政府、金融、交通、电力等行业规模应用。我们认为,鲲鹏产业链在海外的科技打压之下并没有此销声匿迹,而是在持续迭代壮大。
三大运营商接连公布国产化服务器集采大单,鲲鹏服务器表现亮眼。我们从鲲鹏服务器相关厂商的中标情况可以看见华为回暖态势:神州数码连续中标“中国移动2021年至2022年人工智能通用计算设备集中采购项目”、“2021年至2022年PC服务器集中采购(第1批次)”以及“2021年至2022年PC服务器集中采购第二批次(标包1-6)中标候选人公示”、“2021年至2022年PC服务器集中采购第二批次(标包7—9)中标候选人公示》”等重要订单。中国联通于2月25日发布《2022年中国联通人工智能服务器集中采购项目中标候选人公示》,湘江鲲鹏中标标包二,投标总价1.45亿,份额50%。我们认为,三大运营商国产化服务器采购大单陆续释放,而鲲鹏服务器接连中标,表明鲲鹏产业链有望复苏。
2.3.2 华为:信创的最终“扛旗者”
鲲鹏计算产业是基于鲲鹏处理器的基础软硬件设施、行业应用及服务,涵盖从底层硬件、基础软件到上层行业应用的全产业链条。从底层的云、硬件等基础设施,到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等软件,再到上层应用,华为能够为政府、金融、电信、能源、大企业等各大行业提供全面的信息化、国产化解决方案。
华为基于“硬件开放、软件开源、使能伙伴、发展人才”的策略推动鲲鹏计算产业的发展。硬件开放是指华为提供鲲鹏主板等核心硬件产品,并向整个生态开发;软件开源是指通过华为共享在基础软件领域的多年积累,使能伙伴发行openEuler和openGauss商业版,繁荣基础软件产业生态;使能伙伴是指华为提供鲲鹏开发套件与应用使能套件,帮助开发者加速原生应用开发;发展人才是指华为提供产教融合服务,建立人才培养新模式,培育产业人才。
鲲鹏芯片多向出击,鲲鹏930芯片值得期待。华为鲲鹏处理器是华为自主研发的基于ARM架构的企业级系列处理器产品,包含“算、存、传、管、智”五个产品系统体系。为了保证鲲鹏计算产业的可持续演进,鲲鹏处理器从指令集和微架构两方面进行兼容性设计,确保既可以适应未来的应用和技术发展演进的需求,又能后向兼容。参考华为鲲鹏芯片的发展路径规划,鲲鹏次时代芯片930芯片将有望进一步迭代,并在服务器和PC两个方向进一步出击。
2.4 工业软件:数字化与国产化共振,厂商业务加速突破
2.4.1 需求端:数字化与工业“信创”双击
全球工业软件市场规模庞大,我国工业软件市场高速发展。全球工业软件市场规模由2012年的2850亿美元增长至2020年的435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5.45%,整体规模庞大。2021年我国工业软件市场规模为2414亿元,2012-2021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4.24%,增速强劲。在中国制造逐步向高端制造迈进的道路上,我国工业软件市场有望持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
需求端核心驱动力之一:数字化转型加速。2022年以来,国家及省市层面智能制造及工业软件不断夯实,政策红利有增无减。国家层面,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国务院、工信部等部门也相继出台各类政策,鼓励工业软件等核心基础攻坚突破。各省市2022年以来,集中出台各类措施,给予各种投资及补贴政策,力度空前。
需求端核心驱动力之二:工业“信创”迫在眉睫。2022年以来,美国针对中国的贸易制裁和技术封锁仍在继续。2022年以来,美国首先将中国电信美洲公司以及中国移动国际公司等多家公司纳入“实体清单”。同时,在半导体领域加码封锁,限制专门为开发具有全场效应晶体管结构的集成电路而设计的电子计算机辅助设计(E-CAD)软件,限制英伟达向中国出口A100、H100等芯片。工业软件作为科技领域的核心产品,作为工业产业“皇冠上的明珠”,是实现智能制造的核心,在当前环境下,自主化和国产化迫在眉睫。
2.4.2 供给端:核心厂商进步明显,产品与业务加速突破
核心厂商进步明显,产品与业务加速突破。2018年贸易摩擦以来,国内工业软件领域的甲方国产采购、乙方进步呈现出加速的趋势。在厂商与甲方的共同努力下,工业软件领域取得了较大进展。2022年以来,在客户及厂商共同努力下,相关公司均取得重要重大突破,加速进化。我们将2022年厂商的进步分位以下三类:
第一类:核心技术和产品的突破。以中控、中望和用友为代表。中控今年先后发布了新一代全流程智能运行管理与控制系统和流程工业过程模拟与设计平台,向流程工业最深最难的领域进行攻坚;中望在CAE和云方面实现了产品端的重要升级迭代;用友网络发布了BIP3,实现了BIP发布起来最重大的升级,打造了迄今为止全球覆盖领域最多的企业云服务群。
第二类:业务模式突破,实施型企业加速自研。赛意信息强化SMOM业务发展,并在垂直PCB行业进行了外延整合,垂直深耕。此外华为项目也取得重要进展;汉得信息发布HMDP主数据平台、班翎流程平台,自研产品再进化;
第三类:业务领域突破:行业拓展或业务拓展。创意信息参股子公司杭州新迪与西门子在3DCAD领域达成重要合作,成为国内3DCAD市场最重要的事件;奥普特发布锂电视觉产品及方案,大力拓展新能源行业;宝信软件开启万名机器人上岗实施计划,马钢集团宝罗员工RaaS服务正式签约落地。自动化、无人化在钢铁行业有望开启大规模应用。
2.4.3 业绩层面:2023年板块收入与成本有望正向剪刀差,利润有望充分释放
2022年(前三季度)人员与收入增速错配,明年有望实现显著的盈利提升,形成正向剪刀差。2021年,基于对2022年的疫情节奏、自身发展等方面的乐观展望,板块主要公司均进行了较多的人员扩张,平均人员增长率超过25%。但由于今年疫情影响,客户需求及自身项目交付都受到一定影响,使得核心公司收入增速整体落后于2021年的人员扩张。从前三季度业绩来看,板块收入增速与人员人数存在明显的负向剪刀差,板块业绩承压。展望明年,随着当前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预计下游有望逐步修复,需求转好,同时,人员流动顺畅的大背景下,项目交付也将更加顺利。我们预计,明年板块收入与成本形成正向剪刀差,带动盈利显著提升。
2.4.4 估值层面:估值处于历史较低分位
当前板块估值整体处于历史均值及均值以下一倍标准差之间,兼具高景气与低估值双重优势:由于内部、外部多种因素交叉影响,2022年初至今工业互联网板块录得负回报,但仍跑出相对收益。近1-2年,板块整体出现较为明显的调整。在当前来看,核心公司的farwardPE/PS基本处于均值、均值以下一倍标准差之间,整体处于较为低估的状态,兼具基本面与估值双重优势。
2.5 OA与协同办公:信创推进阻力最小的方向
2.5.1 信创驱动行业3-5年高景气,多模块拓展打开远期天花板
信创以及多模块拓展是行业重大发展机遇:1)信创方面:办公系统往往是上层系统里面最容易、最优先替换的系统。OA与协同办公相关公司已经充分受益党政信创的第一波红利,后续党政信创下沉和行业信创扩散,空间会更大,体量是已建设项目的数倍;2)多模块拓展方面:当前协同办公市场正从工作协同走向空间广阔的业务系统、集成协同、产业链协同和社会化协同等大协同领域,行业天花板正不断被打破,近两年来,行业正大踏步向外拓展和迈进。OA与协同办公相关公司在业务协同、产业链协同和社会化协同等方向已有了深入的布局,有望深度受益行业机遇。
2.5.2 信创:有望驱动行业未来5年高景气
信创“2+8+N”布局空间广阔,新一轮建设潮有望逐步开启。信创产业是对已有建设成果的大起底,也是一次重新规划设计的机遇,协同办公作为共性系统且优先改造的系统,具备成为支撑平台的先决条件,可以为后续系统提供可以复用和服务,成为真正的应用基础。2014-2022年,党政信创从试点到规模推广,已完成三期建设。2021年开始,信创从党政向八大行业扩展,金融、电信行业逐步开始进行规模替代,形成了“2+8”的整体布局。当前,信创在原有“2+8”的基础上,已规划拓展到“2+8+N”完整的体系。从渗透率角度,据零壹智库测算,截至2021年年底,党政、金融信创覆盖率较高,分别为57.01%、29.55%,而交通、能源、教育和电信等行业渗透率还在10%上下,整体比例较低,随着部分压制因素逐步消除,2022年年底开始,信创和传统政府采购有望重启,逐季向上。
信创有望进一步提升OA行业集中度。协同办公行业竞争最核心的要素在于产品和渠道,近5年来行业真正持续成长、市占率持续提升的公司,都是在产品和渠道端具备显著竞争优势的公司。就产品端而言,协同办公行业有两个特点:1)企业往往需要根据自身的产品特点进行个性化定制,能不能以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满足企业的需求,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要素。低代码/无代码平台就成了关键,致远互联的低代码构建能力是行业领先;2)科层制的中大型集团往往具有多个层级以及繁多的分支机构,产品能不能支撑3-5级的管理层级以供数千上万人员工使用,其实是一个较高的门槛。就渠道端而言,相比ERP行业动辄千万的订单,协同办公行业订单多以小体量(通常几十万)、多批次的形态出现,因此,能不能撬动销售杠杆,释放出规模效应,尤为重要。对OA信创而言,研发适配投入、项目交付、平台化产品要求,都有望使得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2.5.3 跨OA多模块延伸打破行业远期天花板
OA是企业全员应用,是企业流程和管理高频交互中心,天然具备向其他系统延伸的基础。与ERP、CRM等管理软件只应用于企业某个部门、部分人群不同,OA是企业全员应用的产品。同时,由于员工在工作中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审批与协作,OA又是一个天然的高频应用。因此,OA在企业办公中的重要性越来越高,一方面,OA可以成为企业办公的门户和数据中心,所有流程和数据都可以在OA中呈现和跟踪。近年来,OA逐步延伸出企业的运营平台,其特性可见一斑;另一方面,OA可以实现因人、据事、按时对企业员工和业务进行精细化管理,OA具备向其他业务系统延伸的天然属性。2022年年初,泛微网络发布七大专项产品,开启OA厂商大规模业务延伸新纪元。
2.6 从政府到行业:电力行业信创或最具弹性
信创由党政向行业,“2+8+N”不断打开市场空间。根据亿欧智库数据,自2013年开始,党政从公文系统开始国产化计划,后续还要做电子政务系统的国产化;八大重点行业中,金融、电信、能源、交通、航空航天,教育、医疗等均在加速推进;N个行业的信创预计2023年左右开始启动。信创应用正在从党政领域向全领域转化,信创应用发展新格局正在形成。
正版化的推进给国产厂商发展带来又一助力:由于部分国外厂商为了培养生态、抢占市场等原因,导致Windows、Oracle等操作系统、数据库环节盗版严重。因此,国产化厂商实际上面临双重市场的机遇:信创+正版化。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内党政、央国企正版化已有20年左右推进历史。
电力信创:有望成为行业信创的“先行者”和“主力军”。
第一,电网资金投入充足,信创推进具有坚实保证。国网“十四五”年均投资规模预计将维持在5000亿元以上,南网“十四五”期间投资预计较“十三五”期间增加51%。1)2022年国网年度电网投资计划首次突破5000亿元。新能源发电量占比提升、用电负荷结构变化等因素导致电网结构复杂性大幅提高,电网加速升级改造的需求显著提升。2022年1月国家电网年度工作会议中指出,2022年电网计划投资将达5012亿元,创历史新高。2)南网发布《“十四五”电网发展规划》, “十四五”期间,南网将规划投资约6700亿元,推动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从投资额来看,“十四五”期间,南网的电网建设规划投资约6700亿元,较“十三五”增加超30%。
第二,两大电网集团聚焦信创发展,战略层面做出重点布局:南网《“十四五”电网发展规划》中提出逐步构建“合理分区、柔性互联、安全可控、开放互济”的主网架形态,安全可控是重要要求之一。国网率先发布实施国内企业首个“双碳”行动方案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大力实施新型电力系统科技攻关行动计划,努力打造新型电力系统原创技术策源地。
第三,国产化已有重要突破:调度控制系统为为两网最先实现国产化突破的重点领域之一。1)国家电网:国家电网打造自主可控的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D5000主调系统),并于2021年在国网承德供电公司首次上线。系统的基础软件选用国产安全操作系统和关系数据库,机架式服务器和应用工作站全部选用国产芯片,打破国外基础软、硬件垄断,真正实现了系统的安全自主可控。2)南方电网:2021年钦州主配一体调度自动化系统通过了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专家组的验收并投入试运行,该系统是南方电网的自主可控地市级OS2示范工程,系统所有基础软硬件和功能模块均采用自主可控设备,整体安全性得到明显提升。
以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D5000主调系统)为例:与主流国产化环境充分适配。国家电网D5000调度系统软件运行平台从2009年开始进行操作系统的迁移工作,从2019年开始向华为鲲鹏服务器平台迁移,操作系统选用麒麟信安操作系统(欧拉版)。数据库领域,已上线的国家电网D5000系统中,达梦数据库已被运用于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五大网调控分部、21个省调及百余个地调;人大金仓数据库在国网D5000系统建设中已经覆盖9省81个地市调度控制中心,累计数量达上千套。
第四,除两网外,电力行业其他力量也积极推进信创产业发展:1)2022年10月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牵头研发的全国首台(套)单机65万千瓦水电机组全国产调速器、励磁系统在华能糯扎渡水电站成功投运。11月24号,新一代继电保护系统在华能澜沧江中下游的小湾水电站正式投运。华能集团牵头组建联合研发团队,基于银河麒麟操作系统V10等国产技术产品,实现了水电核心控制系统全流程100%国产化。2)国家能源集团龙源电力下属27个省区共186个新能源场站20多套关键系统的国产化工作中,人大金仓积极参与。3)中国华电联合飞腾、国电南自等企业,成功研制出华电“睿蓝”全国产化DCS系统,国产化率达到100%,实现了锅炉、汽轮机(含DEH)、发电机的全覆盖控制。“睿蓝”成功在华电旗下的华电芜湖电厂实现示范应用,项目中使用银河麒麟高级服务器操作系统V10(工作站版)+飞腾芯片+达梦数据库。
2.7 从小众到标配:密码或是本轮信创边际变化最大的领域
商用密码行业已经进入政策支撑的快速发展阶段。2008-2018年,受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数字化社会经济新模式的不断带动,政务、金融等重要领域的商用密码应用需求快速增长;与此同时,商用密码的技术标准体系在不断完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为商用密码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为满足网络空间密码金融领域、国家基础设施、数字经济、数字治理等重要领域的实际需求,商业密码产业引导政策陆续出台。2019年《密码法》颁布,商用密码发展进入了有法可依的新历史时期,《密码法》按照国家的发展与改革要求,大力促进商用密码产业健康发展,未来商用密码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刺激商用密码产业快速发展。
根据赛迪统计数据,近年来我国商用密码行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规模整体呈上升趋势。2020年在新冠疫情流行的客观环境下,我国商用密码产业仍取得高速发展,总体规模达到466亿元,较2019年增长33.14%,预计2023年商用密码行业规模有望达到937.5亿元。
2022年12月14日工信部印发《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数据安全管理办法(试行)》,加密需求扩容至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的千行百业。本次《管理办法》第十五条、第十七条明确写出存储重要数据和核心数据应当采用校验技术、密码技术等措施进行安全存储以及传输重要数据和核心数据应当采取校验技术、密码技术、安全传输通道或者安全传输协议等措施。《管理办法》覆盖工业各行业各领域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运行维护、平台运营等过程中产生和收集的工业数据、电信业务经营活动中产生和收集的电信数据以及开展无线电业务活动中产生和收集的无线电频率、台(站)等无线电数据,涉及数据处理活动中自主决定处理目的、处理方式的工业企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取得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的电信业务经营者和无线电频率、台(站)使用单位等工业和信息化各类主体。
数据的价值体现于流动,数据加密要兼顾数据流动畅通无阻。数据作为产业信息的核心载体,产生于千行百业,并通过便捷流通、多样组合等方式赋予自身海量的价值空间。智能化和新IT的浪潮促使各行业从过去的“信息孤岛”变为网络中的“信息节点”,导致数据原有“垄断违规”等安全问题凸显。海量数据的诞生虽然加速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但随之而来数据滥用也引发数据隐私泄漏的系统性问题,大量涉及个人及企业的隐私的数据在互联网上随意流通;而“滴滴事件”更是敲响数据安全的警钟。既要数据安全又要确保信息流通是数据安全的重难点。
千行百业的数据差异化较大,汽车、互联网和IDC行业率先迈入强监管时代。数据由于不同行业的数据产生及采集方式大不相同,数据安全的体系也将呈差异化,但从源头开始,并伴随全生命周期实施数据防护已逐步成为行业共识。目前,汽车、游戏和IDC行业均率先做出表率,相关模式或将成为未来数据安全的典范。
1)智能汽车行业:智能汽车自带的传感器、摄像头、语音交互产品以及出行大数据等均涉及到用户隐私侵犯问题;而大量的视觉、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传感器以及高精密地图也在不间断的获取大量的“泛在化、精准化”的地理信息,事关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智能汽车数据一旦外泄,会对国家安全造成潜在威胁。四维图新从宝马-戴姆勒-沃尔沃出发,拉开数据合规大幕。在法律法规以及车企需求的双重驱动下,数据合规平台应运而生。根据国家《测绘法》的相关要求,在行车过程中,智能汽车会对周围的地理环境信息进行搜集、处理,针对这些地理敏感信息,必须由具备甲级测绘资质的第三方厂商帮助主机厂实现相关信息的脱敏、处理。因此,是否具备甲级测绘资质成为主机厂选择数据合规服务供应商的首要考量。而主机厂出于数据安全下“责任主体边界”的考量,更青睐由同一家供应商提供数据合规、高精度地图及相关延伸的自驾服务。
2)互联网和IDC行业:互联网场景多样化,数据安全为大势所趋。近年来,互联网领域愈发成为个人信息泄露的“重灾区”之一。与互联网关联的个人信息容易被不法分子获取,玩家或成为广告精准推广的“猎物”,同时厂商也将成为勒索软件的锁定目标,数据问题隐藏着巨大风险。我国近年持续推出相关政策,《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和《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等相关政策均规定平台的安全管理义务。吉大正元与卫士通分别落地互联网与IDC行业数据安全商业模式的标杆性订单。
1)吉大正元于2月22日在互动平台上表示:“为字节跳动公司全平台提供密码相关服务,协助字节跳动公司服务其全球用户。”根据智研咨询,2021年12月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9.34亿人,而字节跳动旗下的抖音APP作为短视频的龙头,通过大数据算法,实现视频精准推送,在海量用户的背景下,此类推送带来数据隐私的安全防护则成为重中之重。为此类业务提供身份安全、数据保护、数据防篡改、抗抵赖等方面的技术支持,而作为字节跳动全平台的密码“卫士”,吉大正元正在不断的理解行业know-how,最终有望实现向更深层次的谋进。
2)卫士通于1月12日披露与世纪华通战略合作进展公告,公司与世纪华通孙公司盛趣公司签署服务合同,将为盛趣公司提供个人信息安全合规服务,保障盛趣公司能够建立并维持个人信息安全合规体系,服务期限为三年,合同总金额1.2亿元(含税)。卫士通作为数据安全“国家队”,具备全面资质的同时,重点布局隐私计算,从秘密分享、同态加密等底层密码技术、隐私计算安全产品、数据共享商业模式等多个层面同时推进,打造数据安全合规共享生态,践行“可用不可见”的数据流通理念。
“千行百业”下,具备行业Know-How的全新数据安全管理模式或成主流。无论是传统汽车向智能化跃进的过程中,亦或是游戏行业在互联网赋能下的多样性,两者在某种程度上证明:传统的数据管理模式受限于缺乏对相关行业的know-how等因素,在数据的生产-流通-使用的全生命周期中,造成防护不到位、监管不及时、使用不规范等多层面的压制。吉大正元、卫士通和四维图新从不同行业的数据合规出发,以深刻了解互联网和智能汽车等领域的本质为核心,向数据的全生命周期防护的格局谋进。而在数据遍布“千行百业”的背景下,此类模式或将成为主流。基于行业发展路径,我们认为:电子认证产品的发展趋势以定制化、集成化和体系化三点为主,而行业的know-how和对深耕行业带来的高度政策响应速度才是竞争力的内核。
2.8底部反转叠加政策增强:网络可视化迎来新发展周期
网络可视化产品是基于DPI技术的流量监管体,网络可视化之于网络类似于交管部门之于公路,主要功能是对网络数据进行监测、管理。网络可视化是指以网络流量的采集与深度检测为基本手段,综合各种网络处理与信息处理技术,对网络的物理链路、逻辑拓扑、运行质量、协议标准、流量信息、承载业务等进行监测、识别、统计、展现、管控,进而大数据分析与挖掘,实现网络管理、信息安全与商业智能的一类应用系统。网络可视化产品分为前端硬件和后端应用两大类。
从行为本质上看,网络可视化功能深入到网络数据运维行为的全生态。涉及到对于网络数据的运营、分析、维护、管理、应用等运维行为,基本可以通过数据采集、数据“清洗”和数据应用的通用步骤递进,同时对应五个层次:
数据源,目前最主要的数据源是固网、移动网等;
数据提取层,提供网络数据的获取、解析、移交等功能,即网络可视化前端;
数据融合计算层,对数据进行存储、计算、检索等,实质是网络可视化后端;
数据应用层,数据应用层实际上是广大计算机、互联网厂商的主阵地;
最终客户层,是指政府、运营商、企业等应用系统和解决方案的最终使用者。
在多层级的数据流转架构覆盖数据运维的全生态下,网络可视化同时具备“地基”和“必要工具”的双重属性,已成为数据要素时代下的刚需。
技术升级叠加外部环境变革,行业迎来产业链和市场的新格局。在5G即将全面落地的大环境下,网络可视化的相关需求有望复制4G时代的路径;同时考虑到5G具备高速率、低时延、广连接等优势,将带来如智能物联等新场景。而网络可视化作为数据要素时代下的“排头兵”,我们认为将迎来产品、下游客户和供应链三维共振的产业链新格局和传统网安以及数据新兴市场全面扩张的市场新格局。
2.8.1产品新格局:前后端产品互相交融
行业的多样性映射至需求定制化程度高,前后端产品融合格局凸显。网络可视化是典型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市场,需求从下游客户诞生并向上层层传导。标准化产品难以满足客户差异化需求,促使上游供应商根据客户需求提供“由前至后”的全生态产品体系。根据近期采招网5000万以上大项目为参考,网络可视化的对象不同将直接影响基础设施、存储接口、扩容需求等。在多行业耦合程度逐步提升的背景下,网络可视化的前后端产品融合格局将进一步凸显。
而通过对产业链的梳理,网络可视化的产业链正向前后端产品相交融、商业模式多元化的产业新格局谋进。
传统的网络可视化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业务单一:
1)基础架构提供商提供网络可视化软硬件基础设施,旨在解决解决行业内带有共性的或架构性技术问题,如中新赛克、迪普科技、恒为科技;
2)应用开发商主要为下游应用商提供完整的应用系统,专注于一类或多类网络可视化应用,如迪普科技;
3)系统应用商直接面向整个行业的下游用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如美亚柏科、烽火星空、太极股份等。
新型网络可视化产业链促进商业模式多元化。随着研发不断投入,基础架构提供商开始涉足应用开发、系统集成,应用开发商也开始进军系统应用落地业务,基础架构提供商和应用开发商开始直接向下游政府、运营商等最终客户提供产品或解决方案。以中新赛克为例,公司打通政府、运营商行业前端、后端、解决方案垂直一体化,公司2021年政府、运营商业务毛利率高达60%、90%。
2.8.2 供应链新格局:国产化替代提高整体稳定性
国产化替代为产品交付提供有力保障。网络可视化产品定制化需求程度较高,且需求由客户决定波动性较大,供应链稳定性受到考验。目前网络可视化产业链上游主要部件为芯片(成本占比92%,主要是专用芯片、CPU、存储芯片等)和其它电子元器件:
1)专用芯片国产化替代进程稳步推进。网络可视化产品所需专用芯片主要有网络交换芯片、高端FPGA芯片、网络和计算机处理芯片等,目前网络交换芯片全球主要供应商有Broadcom、Marvell等,前沿400G交换芯片生产商主要是Broadcom、Marvell,交换芯片国产化替代难度较大,但不涉及深度学习AI等高端应用,没有芯片管控风险;FPGA芯片主要供应商为赛灵思、Altera,浩瀚深度招股说明书表示高端FPGA已制定较为明确可行的国产化替代方案,紫光国微、复旦微电都是国产化替代供应商候选人;
2) 装配国产CPU的产品已经较为成熟。当前网络可视化产品会根据需求选用进口CPU(如英特尔至强、Cavium、EZchip)或国产CPU(飞腾、龙芯等),以恒为科技为例,国产CPU已经覆盖网络可视化基础架构的盒式和插卡式两大产品类型,且产品已经成熟,未来国产化趋势有望继续推进。
3) 存储芯片国产化替代有望落地。网络可视化产品存储芯片主要供应商为美光等海外公司,据浩瀚深度招股书披露,公司于2021年已对可国产化替代的相关芯片型号功能、性能和电气特性进行了较为完整的测试验证,国产化替代供应商候选人为长鑫、紫光国芯等。
4)元器件(各类功能模块、内存卡、PCB和机框等)其他元器件均为一般性电子产品,在长三角和珠三角的供应充足。
2.8.3下游客户新格局:网安+大数据需求全面提升
网安业务客户主要是网信、公安、运营商等,具有显著资质壁垒。《保密法》严格规定政府业务机密等级,如中央国家机关、省级机关及其授权的机关、单位业务可以确定绝密级、机密级和秘密级国家秘密。由于网络可视化政府客户多为公安部等中央国家机关,需要应用商满足绝密级相关资质,如甲级涉密信息资质等;同时我国采取地方政府+垂直行业部门“矩阵式”的管理模式,需要使用综合政务云+行业政务云等方式协调推动多部门联动,资质需求十分普遍。
从舆情监测需求提升开始,网络可视化需求有望持续增长。网络可视化在带来数据标准化和可读化的同时,也为舆情监测(网信办)、指挥决策(公安)、运维管理(运营商)夯实“地基”,从近期国家网信办于《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发布会中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放在开篇首位,相关网络可视化需求有望提升。长期来看,一方面未来网络数据流量增长、网络应用场景多元化程度提高的趋势明确,另一方面国家对于网络安全、数据安全、规范上网行为等方面重视度提高,泛网安需求未来有望持续增长。
数据要素市场与一体化政务大数据平台建设同步进行,建设重难点是数据体系的非标化和不合理化。2022年10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指南》明确开始建设国家政务大数据平台,由于数据是平台服务的基础,《指南》明确提出数据统筹、数据共享供需对接、数据支撑应用水平、数据标准规范体系、数据安全保障能力等五项不足,我们认为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同样面临当前数据体系非标化和不合理化的痛点。
网络可视化对数据进行运维的行为,本质上是在对各类数据进行标准化和可读化,能够解决数据要素市场以及政务大数据平台建设的痛点。1)标准化:网络可视化前端能够将流量处理形成如XDR话单等指定格式的数据,如将各类由杂乱无章的的流量转变为标准化数据,以解决数据规范性、数据质量等问题;2)可读化:网络可视化后端应用能够将标准化数据处理后得到更直观的结果,帮助人们更好使用数据。
以政务大数据平台建设为例,国内大数据体系建设时间紧、任务重,有望显著拉动网络可视化需求。本次政务大数据平台建设时间紧(23年初步建成、25年全面建成)、任务重(1+32+N全方位打通),网络可视化需求有望快速增长;从供给端看,中新赛克、美亚柏科等网络可视化厂商对于大数据有充分准备,能够充分对接需求缺口。
2.8.4 5G流量总量的跃升拉开千亿市场帷幕
无论应用场景如何变化,网络可视化需求与网络流量呈强绑定关系。由于网络可视化前端单产品处理流量能力有限,流量总量上升后需要增加部署;后端应用需要不断升级以解决更复杂的网络场景需求。而网络流量的制造方式也是更多元化,二者均能体现出网络流量这一指标对网络可视化需求的指引能力。
我们选取2014-2021年网络可视化龙头中新赛克、恒为科技、迪普科技三家收入规模与中国移动流量接入规模进行比较,可以较为明显的看出,网络可视化厂商收入规模与流量规模呈现正向关系。
5G时代来临最直接的结果是流量10倍以上跃迁式上涨。据华为杨超斌,5G时代消费者DOU将达到100GB,是4G时代DOU顶点的10倍,考虑中国网民数量很难降低,5G时代数据量有望提升10倍以上;同时据IDC预测,2025年来自C端流量占比将B端一致,考虑到当前B端流量占比小于C端,5G时代B端流量增速将高于C端,二者合力将推动整体流量10倍以上增长。结合信通院、观研天下观点,我们预测2025年中国数据量将是2020年4倍达到49ZB,2030年超过14倍达到176ZB。
在5G制程切换完成后,中国前端市场规模有望迎来增长拐点,乐观情况下,我们预测网络可视化市场有望突破千亿。
我们通过以下假设,对前端及后端空间进行测算,前端市场:
1)根据汇总相关行业公司的历年收入,前后端比例约为20%:80%;
2)根据赛迪顾问数据,2014年网络可视化市场空间约为75亿元,通过前后端比例推算,前端市场约为15亿元;
3)复盘4G建设路径,在2015年全面落地之际,相关公司均迎来收入40%以上的增长,结合网络可视化“排头兵”角色,2015年前端市场空间约为22亿元;
4)根据中新赛克2022年公开调研纪要,2021年网络可视化前端市场约为45亿元,推算出常态CARG约为12.67%;
5)2022年由于疫情等黑天鹅事件,预计市场空间仍维持常态增长,约51亿元;
根据以上假设,结合5G全面落地在即,应用场景和入网终端设备均将迎来大幅提升,我们认为整体市场空间将维持“前高后低”的增速,通过悲观、中性、乐观三个角度进行推算,中性视角下,2027年前端市场空间约为148亿元;
后端市场测算:选取前端市场主要厂商中新赛克、恒为科技、迪普科技以及浩瀚深度相关收入与后端主要场所美亚柏科、太极股份相关收入比较:
根据汇总相关行业公司的历年收入,前端市场占比约20.24%,而5G技术体系带来的高速率、低时延、广连接等优势,将有望带来全新的应用场景和后端需求,我们通过悲观、中性、乐观三个角度进行推算,中性视角下,2027年后端市场空间约为738亿元;
综合来看,中性及乐观视角下,网络可视化整体市场在2027年分别约为886亿元与1259亿元。
2.9 信创产品渗透率测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9.1 信创各主要环节国产化渗透率
我们以5年为一个IT更新基本周期,考察存量国产化率情况;同时以2021年数据为基础,考察2021年增量市场中国产化率情况。
2.9.2 信创核心标的梳理
3 数据顶天:从“互联网+”到全国大数据“一盘棋”
3.1 数字经济最两点关键已经明确:信创+统筹全国数据要素市场体系
国家高度重视数据要素的发展,相关机构颁布了一系列有关于数据要素的文件,其中《国务院关于数字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深改委《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中均强调了数据要素重要性。我们在11月16日发布报告《数字经济关键两点已经明确》,对何立峰主任提交的《国务院关于数字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进行解读,在全市场最先指出:
数字经济关键=【信创】(存量数据要素及基础设施的安全自主)+【全国大数据“一盘棋”】(统筹打造全国数据要素市场体系)
各地方政府积极响应:多个省市出台数据相关条例,聚焦于公共数据,对数据赋能产业、数据安全保护、数据共享等内容进行规制,在多方面作出探索。
数据要素发展历史存在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以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为代表的数据交易机构开始建立。
第二阶段: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数据交易再度成为热点问题;目前我国正在加快培育数据交易市场,2021年北京、深圳等数据交易平台、2022年上海数据集团等机构的成立标志着数据交易机构迎来了第二轮探索期,截至2022年8月,国内数据交易所(中心)数量超过40家。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基于“数据可用不可见,用途可控可计量”的新型交易范式,从技术、模式、规则、风控、生态等方面,加快建设多层级、安全、负责任的数据交易体系。上海数据交易所通过建设数据商业生态体系、建立数据交易配套制度、上线智能数据交易系统、发放数据产品登记凭证、撰写数据产品说明书等系列创新,探索解决数据交易确权、定价、互信、入场、监管等关键问题。
作为数据要素管理“先行者”,上海数据集团打响新阶段的“第一枪”。2022年5月,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复同意组建上海数据集团有限公司。2022年9月,上海数据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组建上海数据集团,是上海加快打造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核心载体的重要举措,这将加快公共数据和国企数据的要素化进程,激活数据资源,同时带动社会数据的汇聚融合,以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对外输出数据价值。这一模式有望全国推广。
3.2 打造全国数据要素市场化体系对于数据资产重估的意义不亚于“股权分置改革”
建立全国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基础制度,其对于数据资产价值重估的意义不亚于2005年资本市场启动的股权分置改革对于上市公司定价重估的意义。
股权分置改革回顾: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是通过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之间的利益平衡协商机制消除A股市场股份转让制度性差异的过程,是为非流通股可以上市交易作出的制度安排,而股权的。2005年4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启动了股权分置改革的试点工作。经过两批试点,取得了一定经验,具备了转入积极稳妥推进的基础和条件。经国务院批准,2005年8月23日,中国证监会、国资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商务部联合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9月4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管理办法》,我国的股权分置改革进入全面铺开阶段。
截至2006年底,沪深两市已完成或者进入改革程序的上市公司共1301家,占应改革上市公司的97%,对应市值占比98%,未进入改革程序的上市公司仅40家。股权分置改革任务基本完成。从上证综指走势可以看出,2005年改革启动之后大盘即整体上行,2006年末改革基本完成后大盘加速上行,股权分置改革对于推动资产市场定价重估起到了非常重要作用。
股权分置改革本质上解决了分置股权的流通问题和双轨市场问题,而这与统筹全国数据要素市场体系需要解决的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等问题极为相似,也是《国务院关于数字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提出的下一步任务中明确加快出台数据要素基础制度及配套政策核心方向。而我国数据要素市场的重估也有望就此拉开帷幕。
3.3 数据要素会计准则出台,数据资产评估配套机制迈出第一步
2022年12月9日,财政部发布关于征求《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
企业内部使用的数据: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62号——无形资产》(财会〔2006〕3号)规定的定义和确认条件的,应当确认为无形资产,按规定对确认为无形资产的数据资源进行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处置和报废等相关会计处理。对于使用寿命有限的数据资源无形资产,企业应当披露其使用寿命的估计情况及摊销方法;对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数据资源无形资产,企业应当披露其账面价值及使用寿命不确定的判断依据。
企业对外交易的数据:企业日常活动中持有、最终目的用于出售的数据资源,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财会〔2006〕3号)规定的定义和确认条件的,应当确认为存货,并按会计准则进行处理。
同时,企业对数据资源进行评估的,应当披露评估依据的信息来源,评估结论成立的假设前提和限制条件,评估方法的选择,各重要参数的来源、分析、比较与测算过程等信息。此次政策还列举了自愿性披露信息,包括数据确权、来源、投入、失效、为企业创造价值、应用场景等。
此次政策对推进数据要素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在会计准则上明确了数据是一种“资产”并存在自身的明确价值。第二,数据对外交易的会计基础不断完善,为打开数据要素交易市场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第三,可以看到,数据作为一种资产,计入资产负债表的同时也需要披露大量相关信息,说明数据安全仍是重中之重,数据的合规性将成为发展过程中的重点。
我国数据要素市场空间广阔:据国家工信安全中心测算,2020年我国数据要素市场规模达到545亿元,“十三五”期间市场规模复合增速超30%;“十四五”期间,这一数值将突破1749亿元。
3.4 高级别数据要素政策正式落地,行业开启发展新阶段
2022年12月19日,根据新华社消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政策要点如下:第一,政策首先聚焦数据产权制度,探索“三权分置”的数据产权制度框架。《意见》提出在国家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下,推进数据分类分级确权授权使用和市场化流通交易。第二,政策提出建立合规高效、场内外结合的数据要素流通和交易制度,交易场所、交易生态的建设将至关重要。第三,收益与治理并重,安全问题始终是重中之重。第四,试点尝试+制度完善有望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手段。
此次政策就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及数据安全等方面做出重要部署,并创造性地提出“三权分置”等产业制度框架,有望促进行业发展,未来数据要素产业有望加速推进。
3.5 数据已成为重要生产要素,多环节构成完整体系
2020年4月10日,《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正式公布,将数据确立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数据要素将数据定义为信息的一种载体,以电子形式存在并可以从中获取到信息,使数据成为值得收集与管理的资产,发掘了数据的自身价值,并可以促进其他生产要素的创新,提高生产效率,推动技术、资本、劳动力、土地等传统生产要素的深刻变革与优化重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一定程度上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信息不充分或不对称问题。
存在的问题:数据要素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已快速融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社会服务管理等各个环节,但是作为要素,数据还有以下三点问题需要明确,第一个是权属问题,数据的权属模糊,衍生数据及衍生数据主体、数据资产主体具有多重性,因此需要对数据权属进行确权;第二个是计量问题,数据目前没有统一、普适性的定价标准和健全的数据资产交易机制,很难进行计量,因此要对数据资产进行定价;第三个是交易问题,由于数据的权属和计量问题尚不明确,且目前没有交易的大规模案例,因此需要建立数据交易制度。
数据要素体系:是指围绕确权、定价、交易等关键方面,在政策、法律法规、制度、模式、技术和标准之间形成一个闭环的体系。
3.5.1 确权:数据要素发展的首要环节
打造数据要素市场,必须先要进行数据确权:2022年6月,中央深改委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其中数据基础制度的第一条就是要建立数据产权制度;会议指出,要建立数据产权制度,推进公共数据、企业数据、个人数据分类分级确权授权使用,建立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数据产品经营权等分置的产权运行机制,健全数据要素权益保护制度。其中个人数据和政务数据的权属问题相对清断,但企业数据的权属问题则较为复杂;对于企业数据,权属问题的核心是如何形成市场激励,来鼓励市场主体对数据领域的持续投入和开发。
确权模式:各大数据交易平台通过探索,目前探索出了数据登记(厘清来源、明确可应用场景)、技术赋能数据权益使用(承认数据来源前提下保护隐私,之后使用数据)等确权模式。
3.5.2 定价及交易:以平台为核心匹配供求两方,价格机制等不断探索
数据要素的定价机制对于数据资产的厘清、数据资源的有效配置至关重要,其中最困难的地方是其“可辨认性”,及由此带来的数据要素市场培育及价格形成的困难。因此,数据要素定价与统计核算的重点,在于数据要素的价格形成机制。交易有不同的形态,包括市场交易、拍卖、合作博弈等。
影响市场交易的因素:最常见的数据要素市场是市场交易,其价格形成机制受三方面影响,分别为供给方之间的竞卖、需求方之间的竞买以及供需双方的博弈。影响数据要素定价的主要因素包括成本、收入和相对市场力量。成本方面,包括数据采集、存储、传输、分析、应用和管理等环节的累计成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和机会成本。收入方面包括现金流贴现法、内部报酬率法、资本市场定价模型以及对标估值方法等。
3.5.3 安全:行业发展重中之重,政策层高度重视
国家非常重视数据要素的安全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6月22日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中强调,数据基础制度建设要维护国家数据安全,保护个人信息和商业秘密。隐私计算等数据安全流通技术深入探索实践,在物流运输、公共安全、智慧能源、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等场景开展探索应用。
3.5.4 底座:国资云是数据要素发展的重要底座
作为数据要素发展的底座,国资云的发展至关重要。1)国内云市场格局发生变化,运营商份额快速提升。根据IDC数据,2021年下半年天翼云占国内公有云IAAS市场份额为10.3%,而到2022年上半年提升至11%,市场地位由第四名提升至第三名。2)运营商云业务持续加速:2021年财报数据显示,中国电信天翼云、移动云、联通云营收分别达到279亿元、242亿元、163亿元,分别同比大增102%、114%、46.3%。2022年上半年,天翼云收入达到280.82亿元,同比增长100.8%;移动云收入为234亿元,同比增长103.6%;2022年上半年,联通云收入同比增长143.2%,达到187亿元。
3.5.5 国内先行者的尝试:商业雏形初现,未来潜力值得关注
案例:浙江大数据交易中心
2016年5月18日,浙江大数据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浙江大数据交易中心是浙江省第一家大数据交易场所,也是浙江省唯一一家持数据交易牌照的省级数据交易中心。公司通过数据产品、数据技术、数据模型、供需匹配、数据流通平台建设来完成数据流通服务,同时以数据加工、整合、脱敏、模型构建等服务提供额外配套数据增值支持。2021年交易中心的交易金额已达6200万,年交易数突破2亿次。
浙数交平台包括几个方面:一是供给方产品和需求方的需求上架,二是交易平台负责在线撮合,三是平台及一系列服务方提供交易等服务,同时履行监管等职责。
浙数交的“1+N”模式:“1个平台”,即浙江省数据交易服务平台;“N个专区”,分别指区域专区、行业特色专区及综合专区,如数据交易服务平台温州专区、数据国际专区等。
温州专区特色:1)按次收费:多数产品的价格较为清晰,按次收费;2)价格面议的整合解决方案:温州专区会基于收集到的数据,提供价格面议的综合解决方案,包括数字营销解决方案、汽车违停预警解决方案、疫扫-大数据精准防疫解决方案、无极云影像医疗解决方案、信贷数据宝等。
以车辆违停预警解决方案为例:基于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对车辆违停行为进行检测,自动判定,自动识别车辆车牌,并完成抓拍取证;随后对违停车辆第一时间推送短信息给车主,实现更人性化的执法。
3.5.6 数字经济核心标的梳理
4 重启顺经济周期IT的机遇
4.1 自动驾驶:2023年或迎政策+渗透率关键拐点
国内L3自动驾驶立法显著提速,2023年政策或迎来关键拐点。通过对近两年全球范围内针对L3级别自动驾驶立法情况的梳理,我们发现2020-2021年相关立法集中在韩国、日本、德国等国家,中国未有相关法律出台;2022年起,北上广深以及工信部密集出台L3相关法规,其中北上广深四地法规主要内容是地方试点,2022年11月2日工信部对搭载L3、L4级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进行准入管理是全面开放全国层面L3自动驾驶政策的第一步,我们认为2023年L3自动驾驶政策有望进一步开放,自动驾驶行业有望迎来高景气。
自动驾驶:百年汽车工业的“升维”攻坚战。在自动驾驶时代中,汽车已不再只是交通工具,而是用户的“第三空间”。高等级自动驾驶意味着手、脚、眼和注意力将逐步被解放,从“机器辅助人开车”(L2)到“机器开车人辅助”(L3),再到“机器开车”(L4/L5)意味着车主的生产力、时间的释放,汽车将不再只是代步工具,用户在车内即可实现娱乐和办公,汽车有望进化成为家庭、办公场所之外移动的“第三生活空间”。
自动驾驶被重新被定义,L3是自驾能力的分水岭。结合美国SAE以及我国工信部下发的《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自动驾驶是指汽车本身能够持续地执行部分或全部动态驾驶任务,使得驾驶的角色从人转移到自动驾驶系统。根据系统完成驾驶任务的程度、角色分配以及运行范围限制,又将驾驶自动化分成0-5级。其中,从全球范围而言,当前大规模量产的车型仍搭载L2级别以及L2+的系统,L4级别目前处于测试、或在限定区域限定人群的小范围应用阶段,而处于过渡阶段的L3级自动驾驶系统标志着驾驶权正式从人移交到自动驾驶系统,成为自驾能力的“分水岭”。但是,L3级自动驾驶技术受到技术、法规等制约,目前仍未能大规模量产落地,仅搭载在小批量车型之上,或者部分L3级别功能在L2+的车上体现。
“感知-决策-执行”的解构,车载传感器(眼睛)与计算平台(大脑)成为自驾关注焦点,率先放量引领行业发展潮流。在自动驾驶中,车辆以“数据获取-分析判断-执行指令”为主轴,通过感知层采集路况数据并提供数据分析样本,解决“周边环境如何?”、“我在哪?”的问题,之后决策层对采集的数据进行集中化处理并计算出最优行为路径,判断出“周边环境接下来要发生什么变化”、“我该怎么做”,最终将决策层处理意见落实至动力系统,并转化至实际车辆行为的执行层。其中,感知层作为自动驾驶功能的认知起点,直接体现了整车硬件的感知性能和智能化水平,而随智能汽车架构由分布式-(跨)域集中-中央计算平台架构演化,决策层的运算能力和运算效率也将面临全面的“升维”要求,成为主机厂产品差异化的直接看点。我们认为,车载传感器(眼睛)与计算平台(大脑)或将率先放量,或将成为智能汽车产业链中最先受益的板块。
感知层:智能传感器是感知层的核心组成,由其获取的数据是自动驾驶系统的“认知起点”。感知层主要是通过传感器,即摄像机、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代替人的“视觉”和“听觉”,以采集周围行驶环境信息和车内信息,并在高精度地图及定位的辅助下获取系统地理位置,实现环境感知、车身感知。自动驾驶系统通过感知获得众多原始数据,形成“认知起点”,即整个自驾系统以此为“基石”,进行信息的处理、决策、执行,最终实现自动驾驶的功能,而在整个感知环节中,传感器承担着采集原始数据的职责,各司其职构筑起“感知防线”,在整个自动驾驶环节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对其不同传感器市场的解构,我们认为,摄像头:其定位将向“专攻图像采集”转变,或将迎来“量价提升”的黄金时期;激光雷达:产业或迎来放量元年,OEM厂商混战下产业链投资机会更为确定;高精度地图:商业化拐点来临,或将下5R5V市场下沉,而产业格局也将重塑,相关企业迎来发展良机。
决策层:作为定义自动驾驶能力的关键,依靠着高算力计算单元以赋予汽车真正的“思考能力”,是最具颠覆性的一环。其中,在硬件架构中:软硬件分离的范围将扩大至决策层全局,原有ECU的运算要求也将被彻底弱化,并统一交付于域控制器及其主控芯片处理,而自驾芯片、域控制器产业的景气度或将迎来井喷。以域控制器为例,未来5年其渗透率或将大幅度提升,按照佐思汽研的测算,预计到2025年,中国乘用车ADAS/AD域控制器年出货量将达到356.5万套,乘用车前装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渗透率将达14.7%;在软件架构上:区别于座舱的定位,自驾域更注重于功能迭代,因此其底层OS需具备“安全性、低延时”特点;算法也将转变为以数据驱动的“功能算法”。
执行层:在根据决策层反馈的指令,代替人对车辆进行控制,其核心为车辆的纵向控制和横向控制。智能汽车的执行层是在环境感知技术的基础之上,根据决策规划出的目标轨迹,通过纵向和横向控制系统的配合,使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能够实现车速调节、车距保持、换道、超车、行驶等基本操作。其中,纵向控制包含车辆的驱动控制和制动控制;横向控制包含方向盘角度的调整以及轮胎力的控制,而实现“纵向+横向”自动控制,即可按给定目标和约束,自动控制车的运行。
在政策拐点、技术逐渐成熟的背景下,L3+相关汽车软件渗透率有望迎来快速上涨。L3+汽车软件主要由20-25万车型搭配的跨域式行泊一体/xRxV方案和25万以上车型搭配的异构冗余行泊一体/xRxVxL方案两大类,两者渗透率在23年开始都迎来快速上涨:xRxV方案2021-2022年渗透率仅从1%增至2%,2023年起渗透率有望由3%快速增至2025年的8%,带动市场规模由2022年的16亿元增至2025年的49亿元;xRxVxL方案2021-2022年渗透率同样仅从1%增至2%,2023年起渗透率有望由3%快速增至2025年的6%,并预计将在2030年增至19%,带动市场规模由2022年的118亿元增至2025年的275亿元和2030年的706亿元。
汽车智能化浪潮将重塑汽车产业的价值分配格局,汽车“价值焦点”将由机械性能转移至智能化能力。汽车电动化以及EE架构集中化是汽车智能化的第一步,整车动力系统由燃油转为电动后,动力、底盘的逐渐标准化将削弱机械性能作为汽车价值焦点的意义。而在未来,主机厂的竞争或将聚焦于整车的智能化性能以及为客户提供持续服务的能力(更多体现于智能座舱域、自动驾驶域中)。相关标的梳理如下:
4.2 医疗IT:2023年有望开启底部复苏
宏观政策为医疗信息化行业发展提供支持,近三年,政府发布了一系列与医疗信息化相关的产业政策,为医疗信息化的发展方向提供了明确的指引。同时,政府作为医疗体制改革的监管机构以及改革方案的制定者,实施的各种政策也奠定了医疗信息化行业的制度基础和基本形态。“十四五”时期国家政策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属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加强公立医院建设和管理考核。
我国医疗信息化市场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市场规模加速增长。医疗机构正在实现部门级应用向院级应用转变、而卫生管理部门正在探索区域医疗卫生管理的信息化途径,电子健康档案与电子病历等一系列标准规范的出台进一步刺激了行业信息化应用投资的加速,众多厂商积极成立面向医疗行业的专门部门提供相应解决方案,以期在行业整体增长中捕获市场机会。医疗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刺激着市场规模不断扩宽,根据Frost&Sullivan《中国医疗信息化市场研究报告》,中国医疗信息化市场规模快速增长,预计2023-2025年增速达到25%-30%左右,市场规模将于2025年达到474.3亿元。2013-2020年中国医疗信息化产业投融资规模不断增加,2020年市场投资金额达到了131.65亿元,增速达到79.29%,资本驱动我国医疗信息化产业进一步发展。
电子病历&DRG/DIP:政策驱动以评促建,市场规模逐年增长。近年来,我国医疗信息化政策频出,并大力支持电子病历系统的建设,医院整体的电子病历应用水平逐步提高。根据中国医院协会信息专业委员会的调查,我国大部分医院对电子病历高度重视,并将其作为未来的重要工作。2021年国家医保局制定《DRG/DIP支付方式三年行动计划》要求2025年底,DRG/DIP支付方式覆盖所有符合条件的开展住院服务的医疗机构,基本实现病种、医保基金全覆盖,DRG/DIP促使医疗高质量发展,2025年“DRG/DIP全覆盖“实施要求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需达到5级标准,促进电子病历市场规模发展。
我国电子病历市场规模在政策背景下快速提升,占医疗信息化市场比例逐年提升。根据Frost&Sullivan统计,2020年我国电子病历市场规模达到18亿元,占医疗信息化市场比例12.40%,占比预计逐年增加预计2021年规模为23.3亿元左右,2022-2025年预计占医疗信息化市场比例在15%左右,至2025年市场规模将超过70亿元。
电子病历存在升级空间,建设需求旺盛。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的大力推动下,电子病历分级评价结果显示,2020年全国二级公立医院平均级别为2.45级,近56%的医院评级达到3级及以上,较2019年提升近27个百分点,距离2022年国家要求的差距进一步缩小。但2020年仅有12家二级公立医院电子病历系统评级达到了5级,能够做到统一数据管理,中级医疗决策支持;仍有33%的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为2级及以下水平,处于电子病历系统建设的起步阶段,有待实现部门间甚至全院级的数据共享;9%的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为0级,即电子病历系统尚未建立,医疗相关工作基本处于手工阶段。不同医院间的电子病历系统建设水平并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同样也体现在不同地区间的水平差异上,全国二级公立医院整体上呈现东部高于中部,中部又略高于西部的态势。
2020年三级公立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平均级别由2019年的3.23提高至3.65,91.26%的三级公立医院达到3级及以上水平(占比较2019年提高8.02个百分点),65.26%的三级公立医院达到4级及以上水平,在医院内实现全院信息共享,并具备医疗决策支持功能,为创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医疗服务新模式打下较好基础。从整体情况看,全国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平均级别尚未满足“2020年三级公立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4级”的要求。从医院个体看,33.33%(641家)的三级公立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级别未能达到4级,主要集中在辽宁、黑龙江、山东等地区。
根据《2022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1年二级公立医院5718家,三级公立医院有2789家,仍有较多医院尚未达到电子病历系统政策要求等级,结合上述电子病历建设情况来看,较多公立医院需要升级、建设电子病历系统,此外,由于DRG/DIP全覆盖政策对电子病历系统等级的要求,电子病历建设、升级需求旺盛。
据IDC,2021年电子病历系统TOP8厂商分别是嘉和美康、卫宁健康、海泰医疗、东软集团、创业慧康、东华医为、重庆中联、曼荼罗,医院建设电子病历需求上升导致市场规模上升,但市场集中度不高,二、三级医院参与电子病历评级和互联互通测评仍将是主流,中小城市的医院电子病历新建、升级需求将吸引更多的厂商加入电子病历市场的竞争,抓住机会的厂商或将拥有先动优势。随着医疗信息化政策的实施、电子病历的建设需求增加,未来几年市场竞争激烈,2021年中国医院核心管理系统厂商市场份额前六厂商卫宁健康、东软集团、创业慧康、东华医为、重庆中联、北大医信占总体市场规模44%,行业集中度有望提高。
疫情影响公司业绩,医疗IT行业的核心标的被低估。近1-2年,受到疫情影响,医疗IT行业出现了项目招投标以及验收滞后的情况,相关公司业绩表现受挫,公司受到市场严重低估。截至2022年12月16日,卫宁健康近三年PE(TTM)分位数35.83%,创业慧康近三年PE(TTM)分位数21.77%,东软集团近三年PE(TTM)分位数0.11%,嘉和美康近三年PE(TTM)分位数3.50%,久远银海近三年PE(TTM)分位数12.02%,均处于底部区间。随着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以及医保改革的推广,医疗IT行业在未来大有可为。医疗IT上市公司纷纷进行激励与回购:自2022年下半年以来,创业慧康、卫宁健康以及万达信息发布了股权激励,东软集团以自有资金进行股份回购。
4.3 财政IT:“高成长“&”高质量“的发展态势
从收入视角看我国财政体系:非税收入由财政部门管理。非税收入就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等向企业和个人收取的除税收以外的费用。非税收入中收取金额较大的是专项收入、行政事业型收费和罚没收费等。2021非税收入2.98万亿元,同比增长4.2%,近五年来非税收入每年占全年总收入的15%左右。而从国家管理体系的角度看,占比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5%的税收由国家税务局系统征收,而非税收入由财政体系收缴。
从支出视角看我国财政体系:财政部统筹,层层管理。管理财政支出(一般公共预算)是财政体系工作的重点内容,财政体系具有很强的层级体制,由财政部统一领导,省、市、县、乡层层推进,并且管理着广大财政预算单位。
复盘财政信息化建设:“政策指引-试点-确立标准-全面推开”的路径清晰,电子采招平台和预算管理一体化脱颖而出。回顾我国财政信息化改革的演进,在统一的市场建设方向指引下,几个细分领域的改革均通过中央本部级试点-地方性试点-政策落实完善-系统标准制定-全面推广铺开的路径演进。这样的模式有两点好处,一方面从试点到定标准的阶段,能够参与其中具备先发优势的厂商能够很大程度上占据行业的主要市场份额;另一方面,确立标准后全面推广,使得IT系统能够做到尽可能的标准化,IT厂商能够实现良好的产品化水平,进而提升盈利能力。其中,电子采招平台和预算管理一体化和别由发改委和财政部推动,已经走到了全面推开的阶段,是财政IT景气度最高的板块。
电子招投标平台陆续建设,市场空间不断打开。招采电子化在降低招采交易成本、保证招采公平性方面有突出的作用,经实践证明,电子招标投标可以降低5%-10%的直接成本,节约1%-2%的人员和办公费用,平均每个招标项目节约交易成本约2.73万元。在政策推动和效率提升需求两方面助力下,电子招标交易额迅速增长,2021年达到7.39万亿,相较于17年《行动方案》出台时规模增长509%,相应的电子招投标IT市场也蓬勃发展,预计2025年CAGR为11%。
预算管理一体化市场空间:保守测算为105.9亿元。根据我国财政体系,可以将目标客户分为省、市、区、县四级,同时还存在接近百万个预算单位。
对于市场空间的测算,从“量”和“价”两个维度来阐述:1)关于量,目前参与建设预算一体化的单位包括政府的财政部门以及财政预算触达的广大预算单位,对于政府财政部门,按照2020民政部发布的《2020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划定客户层级(计划单列市纳入省级统计;且基于业务可开展性,省级数量未考虑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分成省级、地市级、区县级、乡镇级四类;关于预算根据地方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进展情况通报,推算预算单位整体数量为69.90万个。2)关于价,根据博思软件、中科江南的公告,以及采招网的相关订单数据,省一级的建设费用在1亿元左右,而预算单位建设体量预计在1万元左右。
综合上述对于财政预算一体化的拆分,以及不同层级部门IT支出的测算,不考虑预算单位一体化的扩展模块,我们保守预计整个财政预算一体化建设带来的增量市场空间有望达到105.9亿元。
4.4 教育IT:政策引领新周期,底部反转趋势确立
央行&财政部携手,助力教育新基建。今年9月份以来,国务院、教育部、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部门相继出台了针对教育信息化贴息贷款的支持政策,
央行宣布设立设备更新改造再贷款,以不高于3.2%的利率向制造业、社会服务领域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投放,额度在2000亿元以上;财政部、国发委等五部门对包括教育、卫生健康在内的10个领域提供设备更新改造贷款贴息2.5个百分点,期限2年。在央行“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和中央财政“贷款贴息”双重共振下,实际贷款利率低于0.7%,组合政策的推出带来智慧教育需求的增长,教育信息化或将再次迎来建设高峰。
贴息政策外,万亿中长期贷款投放蓄势待发。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和贴息政策外,由国家发改委主导,2022年7月份以来,银保监会、国务院、监管部门等陆续推出扩大中长期贷款投放政策,明确由21家银行共同实施,各银行按照市场化原则,从备选项目清单当中自主选择项目对接,主要投向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重要行业领域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国产化替代和教育领域技术装备更新改造等16类领域、128个细分领域。截至10月中旬,国家发改委审定通过各地申报的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第一批项目5838个,项目贷款总需求2万亿,目前第一批项目已推送给21家经办银行,要求各机构尽快对接,第二批和第三批项目正在评审和陆续申报。
供需两端协同发力,共同支持多个方向。中长期贷款的主导部门是国家发改委,以制造业为主,偏向于供给侧的生产领域;央行主导的设备更新改造再贷款,偏向于需求侧的消费领域。中长期贷款投放提出16个鼓励类领域,设备更新改造再贷款提出10个鼓励类领域,两者存在重合领域,比如教育、产业数字化转型等领域,但两项政策并不矛盾,符合条件的项目可以同时申请两项贷款。两项政策共同助力扩大市场需求,推动消费恢复成为经济拉动主力,增强发展后劲。
迎“政策暖风”,持续释放利好信号。近年来,国家出台多项关于职业教育的相关政策,逐渐重视职业人才教育,引导职业教育行业发展。2019年2月国务院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完善国家职业教育制度体系,构建职业教育国家标准,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2020年9月教育部推行《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10项任务27条举措聚焦关键改革,深化产教融合和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体系效能。2021年10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25年职业本科招生占高等职业教育招生的比例不低于10%,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结构布局优化,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数据上来看,2012年以来,全国中职院校数量持续减少,2021年数量为7294所,相较于2020年下降2602所,而高职院校数量稳步上升,其中职业本科院校上涨到32所,高职(专科)增加至1486所。此外,在学生数量上,2021年,全国中职学校招生488.99万人,在校生1311.81万人,分别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总数和在校生总数的35.08%、33.49%;高职学校招生556.72万人,在校生1603.03万人,分别占全国本专科高校招生数和在校生总数的55.60%、45.85%。职业院校不同层次数量的变化反映出职业教育结构布局的优化,提质培优的同时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
职业教育日益受重视,经费支出稳健上升。随着职业教育的加速推进,行业需求不断上升,投入也在日益增长。从数据上来看,2008-2021年,我国职业教育方面财政支出保持稳定增长态势,2021年达到3402.9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2.39%。将职业教育经费支出进行分类,其中高等职业教育和中专教育占比最大,2021年分别达到1632.62亿元和1356.62亿元,合计占全国职业教育财政支出的88%。从支出细分可以看出,我国对高等职业教育支持力度很大,培育高素质技术人才有利于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财政教育投入保持强度,支持建设高质量高校教育体系。随着高校教育改革不断深化,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格局逐渐完善,据教育局统计,2021年我国有本科院校1270所(包含32所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较2010年增加了158所。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自从2012年首次达到4%后,连续多年一直维持在4%以上,教育已成为财政一般公共预算的第一大支出,支撑我国的庞大教育体系。
高校经费来源:财政拨款是核心。据教育局统计数据显示,2016-2020年我国教育经费投入一直保持稳健增长态势,2020年达到5.30万亿元,同比增长5.69%,其中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为4.29万亿元,2016-2020年占比均保持在81%左右。将教育经费按来源路径划分,可分为财政性教育支出、民办学校办学经费、社会捐赠、事业收入(学杂费等)以及其他教育经费,其中主要来源政府拨款。
高校信息化建设:头部高校投入占比最高。将高校划分为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和其他普通高校,根据《中国高校信息化发展报告(2020)》统计数据显示,三类高校2020年信息化经费分别为4036/2139/972万元,占学校总经费比重依次为1.2%/1.8%/3.7%,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信息化投入远高于其他高校,其次是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高校信息化投入不同领域中,建设投入占比最高,运维其次,网络安全投入最低,高校信息化仍以建设为主。
信息化建设应用场景丰富,技术创新不断探索。高校的信息化建设主要从教学科研、校园管理以及校园服务三个方向展开,通过构建完整的网络设施,覆盖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学习与研究场所,实现智慧教学与科研;完善信息化体系,加强信息化队伍建设,实现校园智能管理;完善各类基础设施,拓展学生、教师和学工的服务类型与服务范围。实现信息化建设必不可少是底层技术的搭建,大数据、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为高校信息化建设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4.5 酒店零售IT:2023复苏大势所趋,核心龙头有望迎来业绩反转
国内、国外酒店零售业回暖是大势所趋。1)海外:海外疫情管控放开后,旅游酒店龙头业绩、资本开支等已经开始回暖。以万豪、希尔顿两大酒店集团为例,分季度看,两大酒店集团收入、净利润增速均在2021Q1开始回暖,资本性支出也开始逐步回暖。2)国内:政策迎来重要拐点,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不再对跨地区流动人员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不再开展落地检。从国内酒店业发展情况看,星级饭店整体营收、平均出租率确实受疫情影响在2020年明显波动,2021、2022年行业虽整体企稳但景气度仍处相对低位,未来行业反弹空间较大。
政策持续支持行业发展,多个政策为2023年旅游、零售等行业回暖提供了重要动力。从2022年2月的《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到5月国务院出台的《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再到12月的《旅游景区疫情防控措施指南》、《旅行社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第六版)》等政策,我们可以看到,政策对旅游、零售等产业的支持力度在不断加大,产业政策为2023年旅游、零售市场的复苏提供了重要动力。
国内疫情管控放松直接利好酒店、旅游、餐饮等行业,看好龙头石基信息。目前公司国内收入占比近九成,公司在国内酒店、餐饮、旅游、零售等行业的信息化领域都具有较重要地位,因此下游回暖对于公司业绩回暖形成重要支撑。
海外酒店开支不断回暖,也利于石基信息SaaS业务的推进。1)订单侧:继洲际订单落地后,公司今年又落地朗廷国际等订单,验证了石基企业平台领先的PMS功能、高水平的集团化管理能力,为下一步市场拓展树立标杆效应。公司表示,公司在大中华区综合交付能力强、口碑良好,未来两年有望签约更多的国际酒店集团。2)实施侧:2022H1公司ARR2.4亿元,云POS上线总数超2500家,石基企业平台SEP在半岛、洲际、Ruby、Sircle等酒店集团上线共31家酒店,云业务不断积极推进。目前洲际酒店集团计划在2023年将批量酒店引入公司SEP平台,半岛酒店计划尽早将全部酒店切换为公司SEP平台。
与此同时,作为线下活动的重要场景之一,支付行业有望成为疫情管控合理放松下受益的重点领域。疫情对于整个收单行业造成巨大冲击,特别是以广大中小微商户为生态流量的收单机构。在线下活跃度下降的情况下,出现交易流水、收单费率双降的现象。站在当前时点看,疫情管控合理放松背景下经济重启,支付收单行业有望重回增长态势,费率也有望合理上行。在线下活动回暖,支付行业受益的大趋势下,建议重点关注支付相关龙头新大陆。
5 投资建议
5.1 重点公司梳理
5.2 金山办公:信创新阶段驱动订阅高成长,订阅业务远期空间可观
信创新阶段启动,公司机构授权业务有望重回高增通道,远期年化收入有望达到46.8亿元。2022Q3,公司机构授权业务(主要是信创)收入2.25亿元,同比下降6%,主要因上年同期高基数及当期信创产业发展节奏不明朗等因素影响。预计2022年整体机构授权收入在9亿上下,与2021年大致持平。随着信创新阶段的启动,公司机构授权业务有望重回高增通道,测算公司机构授权业务远期年化收入有望达到46.8亿元。
C端订阅渗透率低,预计2027年有望达到超80亿收入体量。2021年公司C端订阅收入14.7亿元,其中滚动ARPU值57.8元,付费用户群体2537万人,付费率仅为活跃设备(MAD)的4.7%。公司产品力持续提升,C端付费用户数、付费率、ARPU值有望持续提升。据我们测算,公司2027年C端订阅收入有望达到82.5亿元。
小型企业用户订阅有望成为公司长期成长驱动力。在正版化、国产化的大背景下,中下企业“沉睡的市场”有望逐步被激活。我国有超4000万家中小企业,具备广阔的用户和市场基础。小型企业用户市场有望成为公司的远期战略目标,成为公司远期的增长驱动力。
投资建议:公司是办公软件领域国产SaaS龙头,未来全面赋能大型组织办公数字化转型,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成长能力。新一轮信创建设逐步开启,公司作为最核心的标的之一,有望乘风破浪,再攀高峰。预计公司22-24年归母净利润12.90、16.59、21.75亿元,对应PE分别为86X、67X、51X,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信创政策落地节奏不及预期;订阅制转型节奏不及预期;新产品推广不及预期。
5.3 赛意信息:乘风数字化转型之风,迎工业软件国产化之潮
赛意信息是国内工业软件行业领军企业。公司成立于2005年,作为国内工业管理软件践行者,已经发展成为国内企业数字化服务领域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军企业之一,聚焦于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化转型等领域的技术与商业模式应用,经过近17年的发展,公司已服务了超过1000家知名企业客户,如华为、美的、平安、唯品会、阿里巴巴、京东等。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16.66亿元,同比增长21.86%,实现归母净利润1.53亿元,同比增长15.33%,2013-2021年归母净利润CAGR高达37.18%。
智能制造行业市场空间广阔,政策利好智能制造行业发展。2021年我国工业软件市场规模为2414亿元,2012-2021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4.24%,增速强劲;MES系统方面,国内市场MES渗透率整体偏低。随着企业对MES加大重视,行业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近年来,政策大力推进智能制造及工业互联网发展,行业有望加速进步。
公司泛ERP业务稳中有升,智能制造业务发展潜力大。公司主营业务为泛ERP与智能制造,基础泛ERP业务2021年实现营收11.17亿元,同比增长37.06%,稳中有升。智能制造业务2021年实现营收5.92亿元,同比增长43.21%,2018-2021年CAGR为59.05%,发展迅速。政策积极推进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发展,行业预计加速向上。公司有望抓住行业发展机遇,实现新一轮大发展。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2-2024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4.07、31.78和42.17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2.77、3.82和5.32亿元,当前股价对应22-24年PE分别为42、31、22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落地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新冠疫情出现反复。
5.4 中科创达:自动驾驶有望从0到1再造创达
公司打响自动驾驶业务重大进展第一枪。根据市场监管总局近期公开信息:中科创达全资公司慧行智能与吉利汽车吉润汽车拟共同设立一家合营企业,其中,慧行智能和吉润汽车拟分别持有合营企业55%与45%的股权,并共同控制合营企业。双方合作的目标业务为智能网联汽车相关软件研发。预计该合作涉及吉利汽车10-20款车型自动驾驶与智能汽车软件增量业务,而这才是公司近期自动驾驶全面发力开始。
公司于2022年9月1日发布公告,控股子公与高通上海签署《合资合同》,双方同意共同出资设立江苏云掣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并于近期完成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实际募集资金总额约31亿元,新增股份的上市时间为2022年9月29日。我们认为,在自驾领域,高通与英伟达在中高端市场中呈现差异化竞争,其8540芯片更多瞄准中端市场(20-25万元车型),其竞争优势逐步明显,而后续自驾芯片预计今年公开,市场拓展进度或超预期。对于公司而言,我们认为此次高通入股畅行智驾,证明公司与其合作关系的“高粘性”,而两者在自驾领域的深度协同,或将迎助力公司迎来自驾业务“从0到1”的新一轮增长曲线。
投资建议:基于公司手机业务稳定增长,智能座舱与智能驾驶业务两翼齐飞,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57.40、77.16和99.16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9.33、12.98和17.49亿元,当前股价对应22-24年PE分别为51、37、27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业务推进不及预期;疫情反复导致交付不及;智能汽车推进不及预期。
5.5 科大讯飞:六大“根据地业务”构建“顶天”+“立地”
六大“根据地业务”,构建讯飞“顶天”+“立地”的全体系AI解决方案。1)智慧教育充分受益近期贴息政策,结合教育政策和人民银行专项贷款政策的重点支持,率先实现G-B-C三方融合,有望向订阅制服务模式谋进。9月28日发布的贴息政策为高校和职校的信息化建设托底,而讯飞旗下的讯飞高教早已发布FiF口语训练系统、教学资源管理平台等八大应用体系。而在教育回归课堂的大背景下,公司智慧教育K12业务规模化落地已初现峥嵘,并在遵义成功中标以全年课后服务费总额8%的新型收费模式,以中性预测,每年预计提供超过1400万的服务费;
2)国家政策对医疗进行“真金白银”大力支持,讯飞延续G-B-C战略布局,构建智慧医疗产品体系:①智慧医疗产品紧随政府端基层医疗相关政策;②智医助理的刚需应用切入医院端,提高会诊能力和效率;③面向居民端,提供家庭医生随访、慢病管理等功能。形成政府端医保经费、医院端医疗资源、居民端治疗费用的三方节流,近期已经在山西长治、吕梁试点医保控费,通过AI实现100%的检查。若全面引入DRG深层监管,仅高编入组一项,每年可节约国家医保资金超过120亿元;
3)三维体系构建消费者业务的正向闭环。公司以自身自主领先的核心技术为起手,落子于刚需软硬件产品的推出,结合完善的长期营销渠道构建需求数据的回流,形成“技术-产品-更新”的良性闭环,目前,讯飞学习机市场份额增速为行业内最高。2021年,面向C端的学习机营收同比增长83%,销量增长150%,京东天猫GMV及销量同比增长200%,用户推荐NPS值行业第一。
4)智慧城市:向“行业超脑”的AI+数据底座新模式谋进。公司依托AI+数据底层”构建新型智慧城市方案,为千行百业采取对应的个性化定制方案,打造以“城市超脑”为内核,行业超脑应用为一体的体系。
5)提升智能电视使用频率的“最优解”——感知和交互方式的同步升华。精准指向智能电视存在操作困难和功能繁琐等问题,通过辅助工具的介入拓宽业务领域和日活量。公司以语音识别技术为核心,实现电视多项功能整合以及个性化需求精准定位的多维度覆盖。
6)智能汽车是AIoT时代最重要的终端之一。汽车场景因为其限定空间的交互范围、限制双手的交互方式以及复杂抗噪所需要的极高AI技术门槛,成为公司大显身手的重要AIoT市场。公司通过自身技术平台+赛道的模式形成在汽车智能座舱全产业链技术优势与积累。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国内人工智能龙头企业,于二十余年实现AI产业产业链全覆盖,在人工智能2.0时代,公司创新提出“顶天立地”战略方针,以“根据地业务”结合“G-B-C”融合体系面向千行百业。我们预计2022-2024年分别实现
营业收入222.40、290.18和385.74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16.54、23.90和36.43亿元,当前股价对应22-24年PE分别为45、31、20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风险;业务推进不及预期风险;用户增长不及预期风险。
5.6 石基信息:下游回暖奠定发展基础,国际化战略铸就全球酒店SaaS龙头
海外酒店资本开支回暖+国内疫情管控放松,下游回暖大势所趋。1)海外酒店资本开支回暖,2022H1国际酒店资本开支明显反弹利好云化战略推进。以希尔顿、万豪、洲际三家酒店集团为例,三家酒店集团2022H1收入增速均超50%,归母净利润增速均超100%,资本性开支增速均超40%。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海外业务收入保持了上半年的增长态势。2)在国内疫情管控放松大趋势下,国内酒店业景气度有望明显回暖,公司业绩迎来反转机遇。
不断获得全球高端酒店订单,2023年或为订单收入重要转化期。1)订单侧:继洲际订单落地后,公司今年又落地朗廷国际等订单,验证了石基企业平台领先的PMS功能、高水平的集团化管理能力,为下一步市场拓展树立标杆效应。公司在大中华区综合交付能力强、口碑良好,未来两年有望签约更多的国际酒店集团。2)实施侧:2022H1公司ARR2.4亿元,云POS上线总数超2500家,石基企业平台SEP在半岛、洲际、Ruby、Sircle等酒店集团上线共31家酒店,云业务不断积极推进。目前洲际酒店集团计划在2023年将批量酒店引入公司SEP平台,半岛酒店计划尽早将全部酒店切换为公司SEP平台。
投资建议:酒店IT系统云化大势所趋,公司作为国内云龙头向海外拓展的标杆,获得洲际、半岛等大订单,具有较强的示范意义。转云期主要观察PS,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业收入为40.16/48.66/59.97亿元,对应PS为8X/6X/5X,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酒店行业云化进度不及预期;技术路线变化。
5.7 深信服:以Xaas为基,构建全面云化
由“安全”+“云“传统战略向XaaS全面云化转型。作为网安起家的龙头企业,产品覆盖全面。VPN、上网行为管理、下一代防火墙等核心安全产品均得到实力认证。而XaaS战略带来第二收入曲线。公司大力布局基础设施即服务的托管云,在同时兼具公有云和私有云优势,满足中小企业用户上云需求。目前在全国40+个覆盖城市已建立T3+级别数据中心,并将在三年内建成1000+托管云节点,让客户就近使用,提升资源获取性能;提供涵盖从物理机安全、上云安全、数据安全等全生命周期安全防护。
云化战略初现峥嵘,以SASE为代表的XaaS产品快速迭代。SASE模式作为安全的未来形态,其本质是网络能力和安全能力的结合,并通过云化SaaS模式交付给客户。而SASE快速部署能力取决于云基础设施布局的多与寡、基础资源云化能力的完善与否和传统安全防护能力是否足够齐全的三大能力上。而深信服作为同时具备虚拟化、云计算和网络安全能力的综合厂商,并于近年在SASE领域实现率先布局,将有望快速建立先发优势。
投资建议:网络安全的主线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下,由“成本侧+合规推动”升华至“产品力+末梢服务”为主,客户主动建设意愿相较传统将有较大提升。深信服作为行业内具备完善渠道服务的稀缺厂商,通过XaaS战略的持续推进,未来有望迅速打开“网安+云”的新格局;同时,公司主动的求新求变叠加近期发布的股权激励,彰显公司对于发展路径的详细规划和充足信心。预计2022-2024年公司收入分别为81.32/103.76/134.6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82/5.05/11.92亿元。对应PE为153X、85X、36X,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云化转型不及预期;疫情反复持续导致下游客户预算受限;渠道建设不及预期。
5.8 中新赛克:网络可视化龙头剑指千亿市场
卓越管理层为公司构造技术和市场两大差异化竞争优势。总经理凌东胜1996年加入中兴通讯,2006年接手中兴特种(公司前身),当年便带领团队推出网络可视化基础架构技术领先产品,并长期保持技术优势;另一方面通过前瞻市场预判和正确市场战略维持国内政府、运营商等客户总体市占率排名第一的前提下,迅速覆盖东亚、南亚、北非、东非、南非等多个目标国家市场。公司技术和市场两方面拥有差异化竞争优势,收入规模、市占率、毛利率等指标长期保持行业第一,是绝对的行业龙头。
从舆情监控需求提升开始,网信+公安+运营商带来需求的三维共振。网络可视化在带来数据标准化和可读化的同时,也为舆情监控(网信办)、指挥决策(公安)、运维管理(运营商)夯实“地基”,从近期国家网信办于《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发布会中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放在开篇首位,舆情监控需求提升有望开启网络空间整体运维市场新格局。在5G即将全面落地的大环境下,网络可视化以数据要素时代下的“排头兵”身份将率先受益,通过对数据进行运营、分析、维护、管理、应用等运维行为,对千行百业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和可读化,为构建政务数据标准规范体系开拓。
大数据体系建设的“先行者”。5G普及后流量增长有望复制4G时代流量增长的阈值上限突破、海量数据迅速迸发的类似路径。阶梯式上升的数据流量将充分推动网络可视化前端、后端以及整体应用落地的产业格局,以乐观推算,网络可视化2027年整体市场空间超过千亿!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网络可视化企业,其宽带网产品将在骨干网扩容、监管趋严的大背景下保持稳定增长;5G网络的全面落地在即,结合后端业务与前端加速融合,我们预测公司2022-2024年营收分别达7.56、10.82、14.39亿元,归母净利润0.89、1.82、2.74亿元,对应PE倍数58X、28X、19X,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5G落地不及预期;客户建设滞后;疫情反复。
5.9 吉大正元:数据安全新星
吉大正元是加密行业龙头,在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的千行百业已有多个标杆项目。公司官方公众号于11月24日发布权威报告,2021年度中国信息加密/身份认证市占率公司排名第二,在互联网领域为抖音集团提供密码相关服务,服务全国用户,字节跳动作为短视频的龙头,早在2020年抖音日活已突破6亿人,海量的数据存于平台,数据安全需求弹性较大;在汽车领域向华为-问界汽车提供PKI-车云服务的同时,持续推进业务落地,目前公司覆盖超过30家车厂;此外公司还在能源、金融、电信、制造业、互联网、物联网等行业提供了完善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公司党政机关、公安、军工业务提供稳定业绩保证。公司披露2022年1-6月军品销售比重为42.97%,2020年和2021年共中标超过30个型号项目。而公司自身的高资质壁垒早在军工业务中验证,结合为字节全平台提供密码服务,资质+产品的共振,助推公司向全生态安全管理谋进。
2022年12月14日工信部印发《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数据安全管理办法(试行)》,加密需求由G端扩容至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的千行百业。2019年底《密码法》颁布后超22省市政府密集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加速推进商用密码在政府信息系统等重要领域落地;本次《管理办法》覆盖工业各行业各领域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运行维护、平台运营等过程中产生和收集的工业数据、电信业务经营活动中产生和收集的电信数据以及开展无线电业务活动中产生和收集的无线电频率、台(站)等无线电数据,涉及数据处理活动中自主决定处理目的、处理方式的工业企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取得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的电信业务经营者和无线电频率、台(站)使用单位等工业和信息化各类主体。
投资建议:公司实控人包揽2亿定公司于近期发布定增预案,并于9月30号通过股东大会,拟向实控人定向增发1365万股,定增价格15.71元/股,合计金额2.14亿元,体现公司实控人对于公司未来发展充满信心;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38/2.42/3.18亿元,公司对应PE估值分别为:152X/24X/18X,估值安全性与弹性较高,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标准化推动不及预期;数据安全管理推进不及预期。
5.10 超图软件:信创、实景三维等多重机遇催化,GIS龙头长期成长可期
需求端逐步回暖,长期看公司业绩整体回暖可期。2022Q3单季度公司在营收端实现了正增长,需求端正在不断回暖。从订单侧看,自然资源登记及不动产管理相关业务中标多个千万级及百万级订单,国土空间规划业务方面,公司中标伊犁州直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项目、大数据资源体系平台技术开发服务项目等多个千万级项目。同时,公司前三季度合同负债同比增长约22%,也体现公司需求端回暖态势。
积极把握信创大机遇,GIS国产替代潮流下龙头持续受益。公司持续深度参与行业信创,参与建设了雄安新区电网规划建设BIM管理平台项目。除城市建设领域外,公司陆续在电力、铁路、能源、金融、公路等领域中标国产化相关订单。同时,公司在产品侧取得重要进展,公司参加openGaussDeveloperDay2022,会上神舟通用、云和恩墨、超图软件、南大通用、海量数据、超聚变及中国联通等多家伙伴和行业客户基于openGauss3.0推出商业发行版,一方面有助于帮助公司丰富产品线,另一方面也将助力公司进一步开拓信创市场,在GIS信创领域取得更大的市场优势。
下游多个重要政策机遇催化,公司成长具有多重动力。公司持续推进实景三维山东管理系统开发服务项目、实景三维中轴线演示系统开发等项目的实施,并中标多个项目。根据公司三季报,自然资源部首个新型基础测绘国家试点-武汉试点顺利通过自然资源部组织的验收,SuperMapGIS支撑了武汉试点实体化的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在应用服务、数据可视化方面助力武汉国家新型基础测绘建设,具有较强的标杆效应,为未来公司把握实景三维重要机遇奠定基础。同时,公司下游还具有自然资源登记、水利一张图等多个重要政策机遇,为未来公司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投资建议:公司在国内GIS领域具有领先地位。短期受疫情影响业绩出现波动,但考虑到公司自身市场地位以及在生态合作上的不断拓展,公司长期发展潜力不改。同时兼顾公司前三季度业绩以及下游回暖进度等因素,我们小幅下调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2.94/3.78/4.97亿元,对应PE分别为29X、23X、17X,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实景三维等政策推进进度存在不确定性;智慧城市等细分领域景气度存在波动可能
5.11 创业慧康:医疗信息化龙头企业畅享行业复苏拐点
深耕行业多年,在医疗卫生信息化领域已经建立良好的口碑。公司服务网络遍及全国30多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用户数量近7000家。当前在多重政策的驱动下,我国医疗信息化行业大额订单比例正在不断增加,公司作为医疗IT头部公司,依靠强劲的综合服务能力,在众厂商中拿单优势明显,随着全球医疗科技巨头飞利浦的溢价入股,助力公司数字化医疗领域与全球顶尖企业接轨,开启发展新篇章。
2022股权激励草案发布,彰显未来发展信心。公司于2022年12月15日发布《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拟授予激励对象第二类限制性股票4200万股,约占公司公告时公司股本总额2.71%。公司2023-2025年营收增速目标为10.00%、21.00%、33.10%;2023-2025年净利润增速目标为30.00%、60.00%、90.00%。将本次草案考核期最低要求换算,公司2023-2025年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10%、10%、10%,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30%、23.08%、18.75%。公司此时开启新一轮的股权激励,彰显长期高质量发展的决心。
投资建议:伴随着我国防疫政策的优化调整与早前医疗信息化行业建设需求的延迟,公司大量的在手订单有望进一步缩短收入确认的周期的可能性大大提升,近期延后的部分需求有望于明年得到加速释放!我们预测公司2022-2024年营业收入为23.80、28.66、34.43亿元、归母净利润为5.44、7.03、8.81亿元,对应PE为21、16、13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医疗信息化市场竞争加剧;相关政策落地不及预期;医疗IT行业发展不及预期。
6 风险提示
1、政策落地不及预期。信创、网络安全、智能汽车、工业软件、智能制造、医疗IT等行业发展有较强的政策支撑。如果政策落地节奏缓慢,可能对行业整体需求释放的节奏、相关公司的业务拓展节奏、业绩释放节奏造成影响;
2、新技术、新产品、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新产品、新技术、新业务是相关公司突破海外卡脖子技术、实现自我发展的重要依托。如相关技术、产品、业务拓展不及预期,会对个股的业绩、估值体系造成影响;
3、新冠疫情出现反复。新冠疫情如出现反复,将会对整体下游客户的购买能力、业务开展,以及供应商的实施交付造成影响。
计算机团队介绍
吕伟:民生证券计算机行业首席分析师,北京大学理学硕士,2021年加入民生证券研究院
执业证书:S0100521110003
详见报告《计算机行业2023年度投资策略:信创立地,数据顶天》
分析师承诺
本报告署名分析师具有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并登记为注册分析师,基于认真审慎的工作态度、专业严谨的研究方法与分析逻辑得出研究结论,独立、客观地出具本报告,并对本报告的内容和观点负责。本报告清晰准确地反映了研究人员的研究观点,结论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影响,研究人员不曾因、不因、也将不会因本报告中的具体推荐意见或观点而直接或间接收到任何形式的补偿。
免责声明
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具有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报告仅供本公司境内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本报告仅为参考之用,并不构成对客户的投资建议,不应被视为买卖任何证券、金融工具的要约或要约邀请。本报告所包含的观点及建议并未考虑个别客户的特殊状况、目标或需要,客户应当充分考虑自身特定状况,不应单纯依靠本报告所载的内容而取代个人的独立判断。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而导致的任何可能的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报告是基于已公开信息撰写,但本公司不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预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且预测方法及结果存在一定程度局限性。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刊载的意见、预测不一致的报告,但本公司没有义务和责任及时更新本报告所涉及的内容并通知客户。
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本公司及其附属机构可能持有报告中提及的公司所发行证券的头寸并进行交易,也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正在争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咨询服务等相关服务,本公司的员工可能担任本报告所提及的公司的董事。客户应充分考虑可能存在的利益冲突,勿将本报告作为投资决策的唯一参考依据。
若本公司以外的金融机构发送本报告,则由该金融机构独自为此发送行为负责。该机构的客户应联系该机构以交易本报告提及的证券或要求获悉更详细的信息。本报告不构成本公司向发送本报告金融机构之客户提供的投资建议。本公司不会因任何机构或个人从其他机构获得本报告而将其视为本公司客户。
本报告的版权仅归本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任何目的进行翻版、转载、发表、篡改或引用。所有在本报告中使用的商标、服务标识及标记,除非另有说明,均为本公司的商标、服务标识及标记。本公司版权所有并保留一切权利。
民生证券研究院:
上海:上海市浦东新区浦明路8号财富金融广场1幢5F;200120
北京: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8号民生金融中心A座18层;100005
深圳: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益田路6001号太平金融大厦32层05单元;518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