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摘完以后满手黑?蘸酱油吃?连核吃?连虫吃?还洗出胶了?用科学八卦杨梅

2017-06-13 台州市场监管 台州市场监管

下雨天

不妨回忆下

初恋是什么味道?

忘记了?

那就吃个杨梅吧...

味道差不多


酸酸甜甜的

近日

有网友可能想近距离

体验下这种味道

去摘了杨梅


原文发帖:

一层乌黑的,似胶状,粘粘的。必须用洗涤剂才能洗干净。看了之后,都不想吃杨梅了。


网友惊呼

你这是摘杨梅吗?不是挖煤吧


也有网友提出了质疑声

你是在造谣吧

是不是杨梅刚喷了农药?

吃到肚里也发黑?


面对质疑有经验的网友进行解答


蘑菇头吧:我家种了几十年杨梅,每年摘杨梅都这样。自家杨梅,无公害的,怀疑杨梅表层的果胶。


xuyuanyuan567:捏杨梅上,沾上杨梅汁。再捏杨梅枝。还有一点,这附近扬尘比较多。


失业中2016年10月:能黑到这程度就证明这是去干苦力,不是去游玩摘杨梅。明知道这是干活多了就这样的还在这里造谣。黑黑粘粘的,从小摘杨梅捡杨梅都这样。


山居岁月2017:摘杨梅久了都这样,我家杨梅没搭理过让它自生自灭的,去摘杨梅手也是脏的黑乎乎的


折翼海鸥丶:粘上杨梅汁外加树上蹭的,单纯只碰杨梅不会这么黑的



所以

如果大家摘杨梅后遇到这样的情况

不要惊慌


摘完了,那就开吃吧~

藏在杨梅里的小白虫,你怕过吗

杨梅里的小白虫是怎么回事?

       杨梅里确实可能会有小白虫,它们是果蝇的幼虫。这是杨梅的传统栽种中很正常的自然现象,而且果蝇幼虫是一种优质蛋白,含有抗菌肽。有人把这种虫子当宝贝,认为吃后能提高人的抵抗力。从出生到成长,果蝇幼虫几乎都是在无污染的环境中,因此几乎不会有对人体不好的病菌存在。

如果看到小白虫

实在是影响你的食欲

心里有坎过不去

怎么办?


盐水浸泡吧!


刚买来的杨梅可以用凉开水加盐,浸泡一下,少则几分钟多则十几分钟就能把小白虫泡出来。如果一次性买的杨梅比较多,要泡过之后,再放进冰箱。

用盐水泡杨梅,还有一个好处是

可以让酸酸甜甜的杨梅

吃起来更甜更不涩口


插播一个小知识:

吃水果加点盐为什么会更甜?


吃杨桃、西瓜、杨梅、菠萝蜜等水果时,许多人都习惯放点盐,吃起来口感会比不放盐更鲜甜。盐明明是咸的,为何放到水果上,能吃出甜味?对此,科研专家研究指出,这是一种味觉物质的对比作用。


有时我们把二种或二种以上不同味觉的呈味物质,以适当浓度混合在一起(常常是一种为多量,另一种为少量),可导致其中的一种(多量的那一种)呈味物质的味感更为突出,这种现象称为味的对比现象。


例如,在15%的蔗糖溶加入0.0017% 的食盐,给果这种混合溶液所呈现出的甜度比原来蔗糖溶液的甜度更甜。


食品界中所说的:“要得甜,加点盐。”就是这个道理。又如,味精的鲜味只有在食盐存在的情况下才能显示出其鲜美的滋味。如果不加食盐,则单纯的味精根本品尝不出有任何鲜味,只能呈现出一种令人不偷快的腥味。在这里,食盐实际上是起的一种助鲜剂作用,这也是一种味的对比现象。


在日常饮食和生产中我们常常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应用这种味的对比现象,如我们吃甜食时尝一点咸味的食物,会增强对甜味的感觉;烧鸡汤时加点食盐以提高鸡汤的鲜度。生产上我们制作糖水罐头和蜜饯时略加少量食盐以增强它们的甜味感等等,都是味的对比现象应用。


看着有点黑暗料理的

杨梅蘸酱油吃法

就是运用了这个原理


杨梅吃好了

关于杨梅核

江浙民间还有着这样一个「传说」

吃完杨梅后,顺便把杨梅核吞进肚子,杨梅核会在肠道内翻滚,把依附在肠道壁的毒素、毛发等杂物,甚至寄生虫全都带出来。还有一种说法是,杨梅吃多了容易上火,而把杨梅核吞下去便可以降火。


看完这个传说

感觉按照这个吞咽能力

吃甘蔗都不用吐皮了...


提醒

杨梅核并无药用价值

吞杨梅核还可能引发肠梗阻等疾病

而且过量食用杨梅核

还可能引发胃石症等情况

特别是儿童把核吃进去

会刺激胃黏膜

有可能造成胃出血

从医学角度来看,吃核的做法不可取


对了,说到杨梅

螃蟹皮皮虾面条之后

竟然它也没有逃脱被“注胶”的命运

视频中,一名女子拿着杨梅在水龙头下反复搓洗挤捏,最后在手上留下了一些胶状物。女子提醒消费者买杨梅时要谨慎:“你们看看这是什么东西,摸都摸不动,是胶呢,你们买杨梅一定要注意了。”



针对这段视频,生物专家表示:“杨梅果肉中90%以上的成分是水,剩下不到10%是膳食纤维、糖酸、蛋白质、花青素等营养物质。

杨梅的果肉由众多肉柱聚集而成,由于果实没有外果皮包裹,果实非常容易被破坏。所以,视频的女子很容易就能将杨梅搓烂。她捏碎剩下的不是别的,就是果肉,也就是组织结构被破坏的肉柱揉在了一起,并不是什么‘胶’。

谁能帮忙问问这个拍视频的


每颗杨梅都注胶的话

人工费要多少钱?

折腾后的杨梅还有卖相吗?


本菌预测到杨梅会被造谣

但没想到是这种谣


食品安全你我同创

理性关注从我做起


(部分来源:上海网络辟谣/19楼/浙江食品药品监管)


看完点个zan呗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