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刘润:我很怕写这篇文章,因为评价新事物是有风险的。但我更怕……

互联网转型专家 刘润 2019-07-10


今天这篇文章,有关罗永浩老师刚刚发布的“坚果TNT工作站”。


1

他甚至坚持使用正版软件


坦白说,我很怕写这篇文章。为什么?因为评价新事物是有风险的。

 

2007年,乔布斯发布了第一代的iPhone。微软和黑莓说:iPhone对我们的业务影响微乎其微,iPhone没有获得重大市场份额的机会;著名商业媒体,彭博社、商业周刊、PC Magazine等等说:不是我说你,这东西真不行;甚至,微软高级营销总监,理查德·斯普雷格说:苹果iPhone在2008年销量不会达到10万部,记住这是我说的。

 

是的。今天大家记住了:理查德·斯普雷格,你这个自大、没有远见、可笑的落后者。



所以,今天不少科技界的大咖,就算他心里已经把你的想法枪毙了100回,嘴上也可能会说:“中国就需要你这种有梦想的人。加油!”如果有人批评这个想法,他甚至会用长者的姿态说:“对新事物,多些包容,少挑剔吧。”

 

是啊,干嘛要得罪你呢,又不是我的钱;而且,万一、万一、万一(也就是万亿分之一的可能性),你真的干成了呢?那我不是被打脸了吗?又没好处,我干嘛要像理查德·斯普雷格一样,冒这个傻乎乎的风险呢?

 

所以,我特别怕写这篇文章。

 

但是,我又特别尊敬罗永浩老师。2010年,罗永浩老师还在开英语培训学校,我还在微软。网易新闻对他有一次采访,这个采访里有这么一句话:

 

他无视行业潜规则,坚持给员工上“五险一金”、支付加班费,为此增加了30%的成本。他甚至坚持使用正版软件。

 

他“甚至”坚持使用正版软件。网易新闻“甚至”这两个字用得我悲喜交加,悲的是,记者对使用正版软件的那种惊讶;喜的是,罗老师的价值观令人肃然起敬。

 

有远大梦想的人,很值得羡慕,而有坚定价值观的人,更值得尊敬。我特别、特别希望罗永浩老师创业能够成功。所以,虽然没必要,但我还是忍不住想谈谈对“坚果TNT工作站”的看法。如果能有一星半点对罗老师有帮助,就算是我对这种正直的价值观的致敬了。


2

把手机接上大屏幕,当电脑用

 

罗永浩老师,发布了一款个人电脑(Personal Computer)。

 

什么叫个人电脑?在罗老师“重新定义”个人电脑之前,一款“传统”个人电脑大体上可以分为三部分:1)硬件环境;2)操作系统;3)应用软件。

 

什么意思?以微软的个人电脑生态为例:

 

1. 硬件环境,指的就是以Intel的X86芯片为内核的,联想、惠普等电脑主机厂商;


2. 操作系统,Windows则牢牢占据了统治地位;


3. 应用软件,有微软自己的Office,Adobe的图像处理软件,Oracle的数据库,SAP的企业管理软件,腾讯的QQ,银行的客户端等等等等。

 

硬件环境,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几千、几万个硬件公司,几十万、几百万个软件公司,在微软的生态里,彼此交织,相互协同,作为“生产力工具”(Productivity Tool),共同服务着几十亿的用户,服务着他们已经如繁星一样多的复杂而挑剔的需求。

 

所谓的“生产力”,对有的人来说是处理文档、表格、幻灯片;对有的人来说,是修图、录音、剪视频;对有的人来说,是编程、测试、写代码;对有的人来说,是录入、检查、批文件。这些需求甚至已经多到你甚至没有办法穷举,没有办法分类。

 

但是,这个生态太重,太复杂了。一切硬件的基础,Intel的X86架构的CPU,非常耗电。一台笔记本电脑带出门,能用4小时就谢天谢地了;在操作系统层面,微软要收不菲的费用,你几乎没有选择;而应用软件呢?PC和手机并不通用,两个生态独立发展、浪费严重。

 

那怎么办呢?罗老师决定“重新定义”个人电脑。怎么重新定义?把手机接上大屏幕,当电脑用。



首先,从硬件环境的角度来看,今天手机的CPU速度,内存大小,存储大小,已经丝毫不逊于传统PC了,ARM架构的CPU更省电,而新一代坚果手机有8G内存,1T存储,你的PC都未必有吧?

 

然后,从操作系统的角度看,安卓(Android)操作系统,已经越来越成熟,如果把手机和PC都叫做“计算设备”的话,使用Android的手机总数,未必比使用Windows的PC总数少了更重要的是,Android免费啊!

 

最后,从应用软件的角度看,Android上的APP数量,也已经非常可观了。就算这些APP不是为27吋大屏幕定制的,但我可以先做几个啊,比如最常用的Office,应该能满足大部分使用场景了吧。

 

所以,至于你看到的“Touch and Talk”,“Crystal Ball”,“Poker Dealer”,这些都只是为了“把手机接上大屏幕,当电脑用”这个梦想,在应用软件层面做得一些场景优化。

 

有同学吐槽说“用语音并不比键盘更有效率?”,你说得对;有同学吐槽说“在办公室此起彼伏怎么办公?”,你说得对;有同学吐槽说“电脑何止是Office和聊天?”,你说得对;有同学吐槽说“9999元买台显示器,受众太小了吧?”,你们说得都对 ……

 

…… 但是,这些都不是核心问题,因为它们会迭代,会进化,会越来越好。因为这些而嘲笑罗老师的,是没能真的看懂这场发布会,没能理解罗老师真正的梦想:把手机接上大屏幕,当电脑用

 

如果这个梦想真的实现了,罗老师确确实实重新定义了个人电脑。



3

这是蓝海,还是血战后的死海?

 

但是,但是,终于要到“但是”了。

 

“把手机接上大屏幕,当电脑用”,是人类第一次“重新定义”个人电脑吗?并不是。摩托罗拉其实早就尝试过。

 

2016年6月,摩托罗拉发布了Moto Z手机(类似于坚果R1手机),以及与之搭配的OneCompute系统(类似于坚果TNT工作站),实现“把手机接上大屏幕,当电脑用”的功能。


(摩托罗拉:Moto Z + OneCompute)


2017年3月,三星公司发布了S8手机,以及与之搭配的DeX系统,实现“把手机接上大屏幕,当电脑用”的功能。


(三星:S8 + DeX)


所以,这个梦想,是从摩托罗拉,传到了三星,传到了锤子科技吗?也不是。

 

2015年4月,微软公司发布了Windows 10 Mobile手机,以及与之搭配的Continuum系统,实现“把手机接上大屏幕,当电脑用”的功能。


(微软:Windows Mobile + Continuum)


也就是说,是个人电脑领域的霸主微软自己开启了“把手机接上大屏幕,当电脑用”的潘多拉魔盒。把手机和电脑变成一个设备,在科技巨头们的眼中,早已是那个确定的未来。

 

但是,把手机变成电脑,不仅是“接上大屏幕”这一个解决方案。接上大屏幕,明显只适合家庭和办公室场景,因为你总不能带着一个27吋的大屏幕到处走吧。对于移动场景怎么办呢?

 

谷歌和苹果的想法,不太一样。

 

谷歌想,那就把手机和大屏幕,合而为一吧。有趣的是,Android的爸爸谷歌自己,没有选择Android作为电脑的内核,而是开发了一款新的PC操作系统Chrome OS,然后和各大笔记本电脑公司合作。谷歌用这个方案,来满足“手机变电脑”的移动性。


谷歌:Chrome OS + 三星,DELL,Acer,等等)


那么苹果呢?苹果选择,直接把4.7吋的iPhone做大,做成10吋的iPad,然后继续做大成13吋的iPad Pro,再给它配上一个键盘和手写笔。苹果用这个方案,来满足“手机变电脑”的移动性。


(苹果:iOS + iPad Pro)


所以,你看到了,不管是适用于办公室、家庭的“把手机接上大屏幕,当电脑用”的固定方案,还是“直接把手机做大”的移动方案,巨头们早已做了无数尝试,无数尝试,无数尝试。这个市场,根本已经不是一片蓝海,更没有被“重新定义”;这个市场,是一片已经厮杀了2-3年,血战后寂静的死海。


4

是因为缺Touch and Talk吗?

 

为什么?为什么这么多巨头(包括微软自己)尝试了这么久,传统PC生态还是没有被撼动?是因为缺了一个“按着说话”的Touch and Talk(TNT)吗?

 

其实不是。是因为传统PC生态里,具有极难打破的,由网络效应构建的死循环。

 

什么叫“网络效应”?什么叫“死循环”?

 

传统PC生态里,有两种角色:应用软件开发者,和用户。

 

今天,你开发了一个新的PC系统,非常好,甚至比Windows好10倍。你兴奋地找到用户,说你们都来用吧。用户一看:咦,我常用的视频编辑软件,开发环境,数据库管理工具,公司的OA系统,进销存软件,这些都在哪里呢?

 

你说:哦,这些还没有。但是你先用,等用得人多了,他们就会来开发了。

 

用户一听,一口鲜血吐出来:你开玩笑吧,这些是我每天的工作啊,那还是等他们来了,我再用吧。

 

你只好去找应用软件开发者:你们在我的个人电脑上开发软件吧。应用软件开发者就问:那么,你有多少用户呢?

 

你说:哦,我们还没有用户。但是你先开发,等应用软件多了,用户就自然会来了。

 

应用软件开发者一听,一口鲜血吐出来:你开玩笑吧,我为你的个人电脑开发软件,是要投入巨大的成本的啊,那还是等用户多了,我再开发吧。

 

没有用户,就没有应用软件;没有应用软件,就没有用户。这是一个死循环。这个死循环,在全新的市场中,靠速度建立;一旦建立了,别人就几乎无法打破。

 

苹果那么成功,也没能打破微软在PC生态建立的死循环。那怎么办?苹果新辟一块战场,在手机生态建立了自己的死循环。等微软赶来攻打时,同样再也没能打破苹果的这个死循环。

 

所以,当罗老师打算用TNT,Crystal Ball,和Poker Dealer这几个应用软件层面的体验优化,试图挑战整个PC生态时,我很为罗老师担心。从商业逻辑上讲,罗老师是在带着一只1000人的敢死队,攻打百万大军。战场上,确实有过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案例,但是真正的元帅,应该“求之于势,不责于人”,不应该把勇气当成战略。


5

别劝我,我一定要打,你就说怎么打吧

 

好吧。哎,如果一定要打,那么从战术上,我有几个不成熟的建议,用来向罗老师的价值观致敬。

 

1)  刺穿网络效应

 

中国移动以前和中国联通不能互发短信。那么当用户选择手机运营商时,就必须站队。站在移动,就和联通沟通不便;站在联通,就和移动沟通不便。移动初始用户多,为了沟通方便,新用户更多选择移动,因此移动用户就越来越多。移动开始享受“网络效应”。

 

那怎么办?

 

国家出台规定,强制要求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可以互发短信。这个规定,太智慧了。这一下子,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之间的网络效应,就被刺破了。用户不再因为“沟通不便”,而不得不选择谁。反正都一样方便,用户就只会选择服务好的。

 

同样道理,如果要“重新定义”个人电脑生态,最重要的,是刺破传统的个人电脑的“网络效应”。

 

怎么做呢?开发高性能的模拟器,让传统PC上的软件,可以直接运行在你的电脑上。这一下子,网络效应就被刺破了。

 

微软自己正在这么做,据说下一代的Continuum,将支持运行PC上的软件。

 

2)  从细分市场开始

 

使用场景复杂的办公环境,挑剔但是经费有限的家庭环境,这套系统相对很难进入。

 

那怎么办?

 

试着先从特定的细分市场开始。比如教育,大量的中小学采购,实验室环境,也许可以率先攻下;比如医疗,只需要运行特定的应用,定制化难度较小。

 

简单来说,从场景简单,采购集中,用量巨大的2B市场开始,也许能为打破传统网络效应的死循环,争取时间。

 

3)  重视“轻内容生产/重内容消费”

 

如果真的要快速切入2C市场,建议避开“重内容生产”领域,比如文字工作者,设计师等等。因为对文字工作者来说,键盘依然是最高效、最稳定的生产方式;对设计师来说,鼠标和画笔依然是最精确的绘图工具。

 

把目光放在“轻内容生产”者们身上。比如老板,他不写东西,只签字,最多稍作批改;比如会议室,他们不创造PPT,他们只讨论、批注PPT。这些人“重内容消费”,而不是生产。

 

“轻内容生产/重内容消费”的场景,更适合早期切入,然后慢慢撕开市场。

 

4)  采用废旧电脑策略

 

早期的“坚果OS”,比较难成为用户的“唯一电脑”,它更可能成为用户的“第二台电脑”。就像早期的特斯拉,更可能成为有钱人的“第二辆车”。

 

所以,可以把眼光看向用户的废旧笔记本电脑。如果能通过Android模拟器,在废旧笔记本电脑上跑“坚果OS”,会相对比较容易增加“多一个选择”,用较低的成本,获得用户,培养习惯。

 

等到坚果OS越来越成熟时,会有越来越多用户,慢慢把坚果OS,当成主电脑。当这个比率到达可观的数字时,罗老师就真正的“重新定义”了个人电脑。


6

那些疯狂到以为自己可以改变世界的人,改变了世界

 

乔布斯被嘲笑了12年,但并不意味着每一个被嘲笑12年的,都是乔布斯;很多伟大的点子,开始时都不被理解,但并不意味着不被理解,就都是伟大的点子。

 

不是每一个梦想都一定能实现,但是每一个拥有正确价值观的人,都值得被尊重。衷心祝愿罗老师的梦想,能比你的价值观,闪耀出更璀璨的光芒。


※  ※  ※



推荐阅读

· 以你的努力程度,根本轮不到拼天赋

· 大家好,我就是区块链本人。今天,我要给你们介绍我的家族……

· 独家专访雷军 | 一篇文章,讲透小米新零售的8大战略

· 刘润:未来什么样的行业最值得加入?

· 成大事者,必须经历的两次跃升是什么?



刘润润米咨询董事长;互联网转型专家;前微软战略合作总监;拥有25万订阅的《刘润•5分钟商学院》主理人。


2010年,全球最有钱的388人,他们拥有的财富,相当于全球一半贫穷人口拥有的财富总和;2014年,这个数字是85人,2015年,62人。2017年,只有8个人。也就是说,一辆商务车,就能装下全球一半人口的财富。


商业认知的严重不对称,正在带来财富机会的极度不平等。


你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商业认知,不断地进化、进化、进化,才有可能在这个快速变革的时代中抓住更多机会。而完整的商业认知,不应该只是少数精英才能拥有的东西。


为此,我建立了社群“进化岛”。现在,进化岛已经有4800位岛民了,它就像一个商业朋友圈,在岛上,你可以阅读和分享独到的商业观点,讨论和点评热点的商业现象。


你可以与岛上大咖们积极互动,互相学习,提出你的问题、困惑,与大家共创解决方案。有时候你的顿悟,可能只是别人的基本功,而你的只言片语,也许能让别人醍醐灌顶。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登陆《刘润·进化岛》(点击查看详情)和我一起进化,抓住这个时代的机遇。


👇🏻👇🏻戳“阅读原文”订阅《刘润·5分钟商学院》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