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弗兰奇,一个很懂北平的老外
2018年《邪不压正》即将上映的时候,“人物”写了一篇关于保罗·弗兰奇的专访,里面写到了他伦敦家里的布置:书房里放着中式太师椅,某个中国人家的老米桶被他当成了花瓶,不知哪家新娘带到上海的嫁妆木箱,在他的储物间里盛放着杂物,他的胳膊上带着一块印着“上海”标志的手表。
姜文在拍电影的时候让编剧团队去找他,说“这老外比咱们懂北京”。
很可能事实确实是这样。
《午夜北平》中的英国大使的女儿被谋杀案件是真实事件,当年保罗在写这个故事的时候,花了大量时间走访了书中提及的地方,发现尸体的狐狸塔,被谋杀的英国女孩在北京的住所——盔甲厂胡同1号,以及嫌疑人居住的地方等等。
《午夜北平》是一本能把我们带进北京胡同里的犯罪小说。
最近保罗发布了他的新书《Murders of old China》,这一次碧山读书会就将这位比咱懂北京的英国作家邀请进了直播间,听他借由“谋杀案”这个非常独特的角度,来聊聊那个时候的北平,那个时候的中国。
Q:您可以向我们介绍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本新书,以及它所处的时代背景吗?
Q:是什么促使您用“谋杀”这个特别的角度去追溯当年的历史?
保罗:现在有不少作家将纪实犯罪变成很吸引人的写作类型,例如美国的作家埃里克·拉森。对于我来说,当一场谋杀发生,没有人知道答案。警察、法庭、报纸,所有人都在提问。同时,所有和这个事件有关的人,他们自己无论做了什么,比说一些坏事,或者外遇,或者任何事,都无法假装没事发生然后走开。
谋杀是非常严重的罪行,同时,谋杀也就成了一个看待事物非常有趣的角度。因为所有的东西都需要被摆到台面上。
从另一个角度讲,如果你尝试去读一些传教士留下的书,你经常会读到一些沉闷的外交官、自以为是的商人、中产阶级的妇女,当然这些书对于我来讲会有一些有用的东西,比如某个地方的建筑物是什么,我想要去调查的某个地方的地址是什么。
但对于普通读者来说,这类书基本上不会告诉我们什么,而且它还会让我们陷入一种假象,那就是当年来到中国的都是外交官、传教士或者商人。但实际上,当时来中国的还有其他人,皮条客、妓女、黑帮,他们来中国都是有非常具体的原因,这是我非常感兴趣的。
当然了,对于普通的读者来说,在某个周末,你想要去坐下来用一本书打发时光,你会选择一本传教士写的书,还是去看一个犯罪小说,体验一下一个充满危机的生活,那个生活里可能会有谋杀,甚至会有死亡。所以这也是吸引更多人去了解中国的一个方式。
Q:您能聊聊鸦片战争之后处于半殖民地状态下的中国,司法系统是如何运作的吗?
保罗:我当时看过几个天津的案子,都和通商口岸有关。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被迫开放了数个通商口岸,借由一些不平等条约,英国、美国、法国等国家先后在中国建立了领事裁判权,于是在像上海这样的地方,就出现了一些“例外”的领土。
这个概念非常奇怪,就是在这些地方,你是不受中国本国法律约束的。比如你是一个英国人,你谋杀了一个英国人,然后目击证人也是一个英国人,那么你可以向英国法庭提起诉讼。但如果你是英国人,谋杀了一个美国人,其中一名目击人是德国人,另外一名是法国人,那么你将要面对的就是一个法律上的噩梦。
当时这里还有所谓的混合法庭,由西方法官和中方地方法官坐在一起,去裁决中国人和外国人之间的冲突。比如说当时一个外国人从中国人那里租房子,但是不支付租金,这种事情该怎么办?两国人之间做生意,出现了坏账怎么办?这些法律问题和语言问题、种族矛盾、白人特权以及不同的文化和思想混杂一起,就会非常复杂。
而且我不得不说,当时在中国的外国法官,可以选择他们想要遵守本国的什么法律。举个很有趣的例子,当时美国是有禁酒令的,在上海的美国人应当也是受到这样的法律约束,但是当时中国以及其他国家是没有禁酒令的。这时候有个美国人到了饭店的吧台,那里有威士忌、香槟,在那里工作的中国人知道自己是不能给美国人提供服务的,然后他们发生争执,所有的东西被打碎了,就因为中国人不希望成为美国人违反他们自己法律的”帮凶“,但是美国人却非常想喝酒,而且他们丝毫不担心违法。
这样的案子最终都会引发领事裁判权的问题,我们有理由怀疑在这样奇怪的制度下,正义的审判该如何发生呢?
Q:您曾经提到自己在写作的时候,有发现一些沉睡了多年的线索,这种事情是如何发生的?
保罗:这个情况在《午夜北平》中曾经发生过,后来在新书里也曾发生过几次。当时有人告诉警察他曾在哈佛大学读书,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他杀过人,但是如果他撒了谎,那这一定会影响到警察对这个人的判断,所以警察对这件事就很有兴趣。
但是我们要知道,当时是1937年。
如果你在当时的中国,你会怎么做?写一封中文的信件,翻译成英文,寄到美国哈佛大学,这至少要花六个礼拜。幸运的话,这封信到了美国,工作人员去查了档案,写了回信,然后又要花至少六个礼拜寄回去。而当时中国正在和日本打仗,即使这封信回来了,也没有人接收,因为国民警察在一夜之间就消失了。
但现在我可以直接发封邮件给哈佛大学,并且能很快得到回复,对方的回答是当时那个人,确实没有在哈佛读书,所以我可以根据现有的线索,得出当时警察查不到的事情。
另外还有一个例子是来自于新书里的,当时有一个美国法官在中国审理一个谋杀妻子的美国人,因为都是美国人,所以他们在中国就没有用陪审团,而是直接通过基本审判,由法官裁决,结果最后的判决是那个人被释放了,当时的人虽然很惊讶,但是大家都觉得毕竟那是法官,他知道的实情会更多。
但是没想到,我后来将这个法官和那个嫌疑人的数据放进了报纸数据库,竟然发现了当时美国有个小镇报纸报道了一件事,大概是当时那个小镇上举办了一个慈善晚宴,在晚宴上他们做了关于中国的演讲,这个演讲的人正是那个法官,而报纸上列出的十五个与会者中,有一个就是那个嫌疑人。所以这个法官和嫌疑人其实是认识的,但是这件事被他们自已隐瞒之后,在中国是没有人知道的。
在新书中讲述的十二起谋杀案中,有两个就是法官和被告相互认识,但是他们没有告诉任何人。所以你可以想象,在当时中国,这些从国外来到这里的人,他们可以改变名字,改变年龄,认为自己可以摆脱任何事,他们曾经在西方做过什么,在当时的中国几乎是不可能被发现的。
· · ·
除了上面的内容,保罗还在读书会中分享了很多民国初年,北京和上海的外国人的生活故事,还有在他的笔下“青帮”和杜月笙的故事是什么样子,以及很多他的调查和写作细节,非常精彩,有兴趣的朋友一定不要错过。
最后还想特别推荐一下他的著作《午夜北平》(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拉到文章最后,点击”阅读原文“购买此书),当初这本书的写作只是源于保罗读到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向世界介绍毛泽东的一本传记,他是在那个书的注脚处发现了这则旧闻,然后一路抽丝剥茧,进入了时光隧道,回到了1937年的北平。
他找到了“一位古怪却有着多姿多彩过去的父亲,鞑靼城中作祟的狐狸精,对不正当性行为的暗示,鸦片的气味,人们悄声传播的丑闻,以前少有提及的属于罪犯和堕落外侨的城市底层世界,自大的英国外交官别有用心的搅局,以及正义在最后令人震惊的缺席。这一切都发生在中国注定将陷入大规模战争的背景下。但不久后,帕梅拉·倭讷就被人遗忘了。”
而在一个寒冷的早上,当他在伦敦大英图书馆的报纸档案室里发现了那个女孩的照片后,他的写作也就开始了……
本期课程回顾视频请识别以下二维码
▼
碧山WILDCHINA所获国际认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