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上海长征医院陈菊祥教授领衔的团队-脑胶质瘤项目喜获2015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喜讯!2016年4月18日下午,2015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上海友谊会堂隆重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韩正,市委副书记、市长杨雄等领导出席并为获奖代表颁奖。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神经外科陈菊祥教授、卢亦成教授领衔的团队的项目《脑胶质瘤恶性生物特性和系统诊治研究》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受到隆重表彰!
项目介绍
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脑胶质瘤恶性生物特性和系统诊治研究
完成人:陈菊祥、卢亦成、卢大儒、徐涛、严勇、陈红岩、王洪祥、胡国汉、骆纯、黄燕、丁学华、蒋磊、张磊
脑胶质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其恶性生物特性导致其浸润性生长,即便术中辅以MRI、神经导航、荧光等最新技术仍难以全切肿瘤;且该肿瘤极易复发,患者生存期短、伤残率和死亡率高,是全球难治性肿瘤之一。
规范化手术是脑胶质瘤综合治疗的基础,但不同医疗中心对胶质瘤诊治策略也存差异,缺乏大规模流行病学资料,尚未建立系统性诊疗体系。陈菊祥教授、卢亦成教授领衔的项目组在国家863高科技计划及2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下,从胶质瘤高危易感人群基因特征、生物代谢异常活化机制、精准手术策略、个体化辅助治疗及复发后诊治等五大方面入手,在临床上针对科学问题纳入综合规范诊治的患者2300余例,用高通量技术研究脑胶质瘤的恶性生物特性机制,建立并实践了系统性规范化个体化临床综合诊疗体系,提出脑胶质瘤精准干预的思路,明显提高了治疗效果。
该研究成果从多方面进行了技术革新,具有原创性且最早报道,通过高效高通量芯片研究肿瘤生物学特性,如大规模筛查中国汉族人胶质瘤易感因素、聚焦胶质瘤生物代谢特性研究,首次报道有知识产权的靶基因等;构建胶质瘤综合诊治和疗效随访体系;获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6项;至今在国内外权威期刊《Carcinogenesis》《Neoplasia》《Neuro-oncology》《Oncotarget》等发表文章115篇,SCI收录59篇,总IF达248.807分,13篇IF>5分;被Science、Cell、CA、Nature Genetics、Nature Review of Neurology等他引1201次,单篇最高161次。项目组主办10届全国神经外科新进展研习班,在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北京天坛医院等国内30余家大医院、机构推广应用,使患者得到规范化和个体化的有效诊断和治疗。
项目创新点
1. 成果从1600例脑胶质瘤患者和正常人血样配对研究发现5,11、20号染色体3区域中存在胶质瘤发病风险密切相关的基因座,并对13个中国人群患胶质瘤风险位点进行了精细定位;首次开展中国人群大规模胶质瘤GWAS研究,为早期筛查胶质瘤高危人群,为早期监控和积极干预提供了依据。
2. 聚焦胶质瘤生物代谢特性发现氨基酸、糖、脂代谢,线粒体功能、蛋白合成降解等代谢通路在胶质瘤中均有显著变化,筛选出的重点基因涉及到代谢全过程的各关键节点,提出从不同关键节点、多角度多层次对肿瘤进行堵截的干预策略;在国家863高科技计划等38个项目资助下多类型高通量芯片技术研究发现了与恶性增殖、放化疗敏感及预后相关的30条基因并对其功能及机理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对现有报道大样本量脑胶质瘤组织芯片研究,发现与患者预后不良的相关分子靶标,可用于评估患者的预后,初步建立了分子病理指导下的个体化治疗和预后判断体系。
3. 采用精准医疗理念和高新技术进行个体化系统性规范化诊治胶质瘤患者2300余例,查新证实手术切除比例、并发症发生率、生存期等在国内外均处于领先水平;建立了复发脑胶质瘤大数据库,大规模辅助化疗研究显著改善了患者的预后,填补了流行病学数据的空白。
相关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