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脑白质纤维束与侧脑室手术(一)

2017-03-02 李信晓 神外资讯



如欲投稿请点击   神外资讯-欢迎赐稿


【Ref: Güngör A, et al. J Neurosurg. 2016 Jun 3:1-27. [Epub ahead of print]】


侧脑室手术必需切开几个纤维束到达手术靶区。由于病灶位于侧脑室内或脑室壁上任何位置,所处部位深在,而且侧脑室形状和大小可变,脑室壁外分布大量纤维束和邻接丘脑、基底节、下丘脑和松果体等重要的神经结构,因此侧脑室手术具有很大的挑战性。此外,一些纤维束位于侧脑室壁内,仅有一薄层室管膜覆盖,易在脑积水时脑室压力增高而受损。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医学院神经外科Abuzer Güngör等利用大脑白质纤维束解剖和MRI纤维束成像技术,探讨神经纤维束与侧脑室的关系,以及手术入路造成侧脑室损伤的状况,结果发表于2016年6月的《J Neurosurg》在线上。

 

作者对20例经福尔马林处理的成人颅脑标本,共40个大脑半球及3例完整尸头进行纤维束解剖。在仔细去除硬脑膜、软脑膜、蛛网膜和脑浅表血管后,置于-16℃冰水中冷冻2周以上,以便分离纤维束。解剖分离纤维束前,颅脑标本解冻和清洗至少1个小时,并储存在70%酒精中。进行脑沟和脑回摄像后,在显微镜下进行解剖。解剖分离顺序,由外至内、由内至外、从上到下、从下到上。采用MRI纤维束成像结合3D技术展现白质纤维束与侧脑室之间的关系。

 

结果显示,每侧侧脑室呈C形位于大脑深部,丘脑之上,由额角、体部、三角区(Atrium)、枕角和颞角5部分组成;通过室间孔与第三脑室相连。额角位于脑深部至额下回三角和岛盖部皮质下方,体部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后回皮质下方、岛叶上的后岛短回上部和前、后岛长回(图1A、B和图6A)。三角区和枕角位于胼胝体和穹隆交界处的后方,缘上回和角回深部,颞叶上部和中部的后方,枕回中部的前方。颞角位于颞中回前部和中部的深部后方(图1A和图1B)。去除半球外侧表面皮质显露上纵束Ⅱ和Ⅲ;上纵束Ⅱ位于侧脑室额角和三角区的上外侧,呈长波浪形,与角回、额中回前中部、岛盖部和额下回三角的纤维束连接有关,其深部到达顶叶上方、前中央后回中部和额中回(图1C、D和图6A-C)。上纵束Ⅲ位于侧脑室额角和体部的上方外侧2/3、三角区的前上缘和上纵束Ⅱ的下方和外侧,连接缘上回和额下回前中部,其深部到达前中央后回下部、缘上回和额下回。上纵束Ⅱ和Ⅲ之间无明显界限(图1C、D和图6A-C)(表1)。


图1. 由外至内纤维束解剖以及外侧纤维束MRI成像。A.左侧大脑半球外侧表面脑沟和脑回;B.MRI的3D重建显示,侧脑室皮质间的关系;C.去除外层皮质和短联合纤维,包括上纵束Ⅱ和Ⅲ;D.MRI纤维束成像显示,上纵束Ⅱ(橙色)和Ⅲ(黄色),上纵束Ⅱ位于侧脑室额角、体部和三角区的上外侧,上纵束Ⅲ位于侧脑室额角和体部的上2/3的外侧和三角区的上缘。


表1. 纤维束与侧脑室的关系。

AF:弓状束;AFTR:前额部丘脑辐射;caud nucl:尾状核;CC:胼胝体;CST:皮质脊髓束;IFOF:下额枕束;Li-Am:舌叶杏仁束;MdLF:中纵束;PTR:丘脑后辐射;SFTR:额上回丘脑辐射;SLF:上纵束;UF:钩束;VCF:腹侧胼胝体纤维束;VOF:垂直枕束。

 

移除颞叶、枕叶上纵束Ⅱ和Ⅲ以及U型纤维显露弓状束(AF)和垂直枕束(VOF)。该研究将AF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以明确与侧脑室的关系。AF上部从额回中下部向岛后点延伸,从外侧至侧脑室额角及体部上2/3延伸(图2A-C和图7D-F)。AF中部从岛后点至角回,从外侧至侧脑室房部前2/3。AF前部从岛后点水平至颞角前端。AF呈马蹄样分布环绕于岛叶后缘,连接颞回中上部和额回中下部,其深部到达颞叶外侧面的中上部、枕叶前部、角回、缘上回、前-后中央回的中下部和额回中下部的前中部。因上纵束Ⅱ和Ⅲ与AF前部纤维束走行基本一致,很难分离。垂直枕束(VOF)的走行为从侧脑室房部外侧至后1/3,位于AF后部,斜行向上连接枕叶下部至枕叶外上部及角回(图2A-C)。这种连接关系表明,VOF在阅读和面部识别中有重要作用。去除AF后部和VOF显示中纵束(MdLF)和下纵束(ILF)。颞中回移除后,与矢状位图像合并显示,MdLF连接颞叶、颞上回至角回和枕上叶(图2D-F和图8A-C)。MdLF可能在听觉系统背侧通路中有重要作用。ILF连接背外侧枕叶皮质的颞极,其深部至颞叶下外侧缘(图2D-F、图3A-C和图11A-D)。


图2. A.处理后的颞上回标本,去除颞部上纵束Ⅱ和Ⅲ、U形纤维束和枕叶显露AF和VOF;B.经胼胝体入路透视法将内镜光源置于侧脑室,显示白质纤维束与侧脑室的关系;C.纤维束MRI成像显示AF(绿色)和VOF(橙色)与侧脑室的关系;D.处理后的岛沟前、后、下部和岛阈下部标本显示岛叶边缘。移除AF后部显露MdLF和ILF,去除岛叶皮质后显露最外囊;E.透视显示MdLF和ILF与侧脑室的关系;F.纤维束MRI成像显示MdLF(橙色)与侧脑室的关系。

 

根据与岛叶中央沟的关系将下额枕束(IFOF)分为前、后两部分。IFOF是连接颞叶和枕叶、额下回和额中回的前、中部纤维束,其深部至岛阈全长、颞上回、颞中回、枕中回和枕下回(图3A-C和图8D-F)。去除IFOF、背外囊、壳核和内囊纤维显露前联合和苍白球。前联合由体部、前角和后角及后角枕部和颞部的延伸部分组成。前联合体部在第三脑室壁跨过中线形成前、后角(图3D-F,图4A、B,图9A-C,图10G和图12A)。前角向前经过额角下方,颞部延伸部分经过颞角前方,枕部延伸部分走行为从侧脑室三角区外侧至下2/3(图3D-F和图9A-C)。


图3. A.去除岛叶皮质、最外囊、弓状束前部核中纵束显露外囊、下额枕束、U形纤维束和辐射冠;B.透射法显示辐射冠和IFOF与侧脑室的关系;C.纤维束MRI成像显示IFOF(蓝色)和下纵束(黄色)与侧脑室的关系;D.去除IFOF和壳核显露前联合、内囊和苍白球;E.透视法显示前联合和内囊纤维束与侧脑室的关系;F.纤维束MRI成像显示前联合纤维束(橙色)与侧脑室的关系。

 

作者在解剖过程中发现,不同部位丘脑辐射位于侧脑室不同部位。前额叶丘脑辐射走行为额角外至额角上2/3,上额叶丘脑辐射走行额角外至上1/3及侧脑室体部前2/3。顶叶丘脑辐射走行从侧脑室体部外至后1/3及侧脑室房部上1/3(图4D、E和图15A-C)。去除胼胝体纤维、矢状层和辐射冠打开侧脑室,并显露尾状核、终纹、丘脑、透明隔、海马、杏仁核、穹隆和侧脑室脉络丛(图4F,图5A、B,图11F、G和图12A、B)。


图4. A.去除前联合后脚显露Meyer环和视辐射,视辐射前部与下纵束联系密切,两者纤维束走行均为从颞叶至枕叶;B.透视法显示视辐射与侧脑室颞角和房部的关系;C.纤维束MRI成像显示视辐射与侧脑室的关系,后束(蓝色),中束(橙色),前束(绿色);D.处理后的视辐射带和弓状束纤维,去除视辐射和部分放射冠显露绒毡层纤维;E.透视法显示绒毡层纤维与侧脑室的关系,绒毡层纤维覆盖于侧脑室房部和颞角的外侧表面;F.处理后的前、上和下岛叶沟和丘脑边缘显示岛叶与尾状核、丘脑和侧脑室的关系。去除绒毡层和枕叶纤维束显露侧脑室房部和颞角,去除内囊和放射冠尾段纤维束显露尾状核和终纹。

 

钩束在岛叶中央沟处分为前上、后上两部分,以区分与脑室的关系。钩束连接颞叶前部的眶额和隔区,经IFOF下部,其深部达颞叶前部、岛阈和眶额皮质(图5A、C,图9A、D和图11A-C)。


图5. A.去除放射冠和矢状层显露尾状核、胼胝体和侧脑室;B.去除同侧尾状核、室管膜和隔膜显露穹隆、对侧尾状核和丘脑髓纹。胼胝体大钳主要覆盖侧脑室三角区上半部分,穹隆体部形成侧脑室体部的中间1/3,穹隆体部在前联合上缘分开,前联合穹隆向前成为隔区,后连合穹隆下降成为乳头体;C.纤维束MRI成像显示钩束(紫色)和穹隆(绿色)与侧脑室的关系。

 

(未完,待续)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李信晓编译,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寿佳俊博士审校,《神外资讯》主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陈衔城教授终审)


相关回顾


神外资讯微信公众订阅号可以置顶啦!!!打开手机微信(6.3.16以上版本),找到订阅号中的神外资讯公众号,打开并点击右上角头像,进入神外资讯详细信息页面后,选择置顶公众号,这样您就可以将神外资讯置顶啦!从此,重要信息不再错过哦!


《神外资讯》,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如希望转载,请联系“神外助手”。请各微信公众号、网站及客户端尊重《神外资讯》版权,经许可转载文章时请清楚注明来源为“神外资讯”。《神外资讯》,欢迎您转发朋友圈。

55 27732 55 15289 0 0 3994 0 0:00:06 0:00:03 0:00:03 3995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