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状窦后入路手术做小脑水平裂穿刺的意义
如欲投稿请点击
长按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原文
【Ref: Park CK, et al. Oper Neurosurg (Hagerstown). 2017 Dec 1;13(6):689-692. doi: 10.1093/ons/opx048.】
引流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在乙状窦后入路手术中具有重要意义。常常需要在进入后颅窝后,打开小脑延髓池和小脑桥脑池释放脑脊液。但有时在切开硬脑膜后发现小脑爆发性肿胀,此时释放脑脊液会很困难。过度牵开小脑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小脑损伤。对此,韩国庆熙大学研究生院医学部的Chang Kyu Park等对穿刺小脑水平裂(horizontal fissure,HF)引流CSF法进行前瞻性和定量分析,结果发表于2017年12月《Operative Neurosurgery》杂志上。
作者对乙状窦后入路手术的56例患者,进行小脑HF的准确定位(图1、2),在耳后枕下、乳突根星点内下方枕骨钻孔,并小脑HF穿刺,评估CSF引流情况。56例患者年龄36-66岁,平均51岁;38例女性和18例男性。小脑HF至横窦(transverse sinus,TS)的距离3.2-4.5mm,平均3.97±0.2mm。小脑HF穿刺后CSF的引流量39-67ml,平均52.4±5.7ml。46例小脑充分回缩,不再进一步打开脑池;10例需要打开另一脑池,释放更多的CSF,获得足够的手术空间。患者均无发生任何并发症。性别、年龄等因素与小脑HF位置和CSF引流量无显著关系。
图1. 右乙状窦后入路示意图。双向箭头表示横窦与小脑水平裂之间的距离(平均3.97mm)。
图2. 冠状面图表示横窦(TS)与小脑水平裂关系示意图。
该研究表明,小脑水平裂穿刺法可充分引流脑脊液,简单可行,有利于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手术时的小脑回缩,不需牵拉而获取手术野。这一穿刺技术对于经验不足的外科医生可参考使用。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李富光编译,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寿佳俊博士审校,《神外资讯》主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陈衔城教授终审)
相关链接